12月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因病去世,享年73歲。
多數年輕的讀者可能對其生平並無過多的了解,但若提起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歷史大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肯定會引起無數情感上的共鳴。
斯人已去,時光已遠,唯有經典永存。
在原著作品中,二月河對三位帝王進行了人性的解讀,以嶄新的視角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情懷。通過影視劇大氣磅礴的講述,我們才發現,原來這些高大莊嚴的帝王的內心深處,也曾蘊含了平民百姓的那一份柔軟。
尤其是雍正,在《雍正王朝》一劇中被演員唐國強演繹的立體而複雜:他多疑卻決絕,勤勉而剛愎,不同於以往影視劇中刻薄寡恩的形象。
歷史上的雍正本皇四子,本名愛新覺羅.胤禛,只活了57歲,夾在久攬朝政的父親和長壽的兒子之間,執政時間不到13年的他更像是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
正是由於這種因為短暫產生的神秘,才使得眾多清官戲有了自由的發揮空間,在《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熱播的清宮戲中,這位歷史中44歲才登基的油膩大叔化身為深情款款的四阿哥,和一幫小迷妹撩的火熱。
雖然這樣的劇情只是為了迎合偶像劇的設定,但也並非空穴來風。因為真實的四阿哥,論暖心,論新潮,論撩妹,那手段並不比電視劇中的遜色分毫。
抹去歲月浮在歷史中的塵埃,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劇中這位四阿哥的另類人生。
比起後來坐擁大清江山的四阿哥雍正,如今言情劇裡的花樣暖男,簡直弱爆了。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
據史料記載,雍正是個勤勉的工作狂,在位12年零8個月,批閱奏達到4萬多件,親手寫下的批註統計下來居然有1000多萬字,透過字裡行間,讓後人看到了一位不遺餘力的賣萌撒嬌的話癆。
大將軍羹堯在奏摺上報告青海戰役,說自己有十一夜沒睡覺,雍正就在奏摺上批了:「好心疼,好心疼」,平定青海的叛亂後,他極為興奮,又情不自禁地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頓覺濃濃的瓊瑤風撲面而來)
還更加肉麻的:「西寧兵捷奏悉。壯業偉功,承賴聖祖在天之靈,自爾以下以至兵將,凡實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
當了解山西官員王以謙身體不好,他又這樣囑咐:「好生養著,不知你吃酒否?若飲可戒之!」有這樣溫柔貼心的領導,估計這個王以謙感動的這輩子都不會沾酒了。
還有傲嬌而自戀的宣誓:「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這些暖心的批示將眾多官員感動的肝腦塗地,縱觀整個雍正朝吏治清明,改革推行順利,比康乾兩個時代都要高效,雍正的溫情馭人術,是現代人混跡職場的最佳範本。
登基後的雍正,雖然用餘生四分之三的時間和朝臣們玩文字互動,從未踏出紫禁城半步,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內心裡對不羈生活的渴望。
雍正帝在畫中穿越回各朝各代,遊船、撫琴、垂釣,逍遙自在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清代的宮廷畫成為後人了解皇家休閒生活的重要途徑,而這些畫作中,以名目繁多的《雍正行樂圖》最為知名。
畫作中的雍正,來回在各個階層的角色中穿梭:忽而化身為洗腳的農夫,垂釣的漁翁,撫琴的雅士,手持鋼叉的獵人,轉眼間畫風一轉,又身著戲服逗猴,草原上彎弓射鵰;山間誦經打坐。
▲ 雍正行樂圖 竹林撫琴
甚至還有他還帶上棕黃的假髮,系上花格子圍巾的畫面,如果不是有史料為證,觀眾真的要懷疑是否有人進行了PS惡搞。
前些年曾經流行的開心農場以及各種模擬養成的網路遊戲,在雍正這兒都是玩剩的。那些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其實不分古今貴賤,大家都是一樣的。
▲ 雍正行樂圖 東籬採菊
因此不難理解,面對這麼個既暖心又萌潮的皇帝大叔,晴川和若曦想不愛上四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與影視劇中痴情滿滿的四阿哥不同,歷史上的雍正的妃嬪很少,由於政務繁忙,也鮮有他流連後宮的記錄。
那是因為他把餘下的心思,都放在狗身上了。
史載:雍正喜歡玩狗,讓太監在後宮養了很多狗,然後自己親自給每條狗賜名,他最喜歡的兩條狗叫「造化狗」和「百福狗」。
他曾親自給兩條愛犬設計過衣服、犬室,比對待為他誕下皇子的妃嬪們還要用心。
即便政務繁忙,他也不會忘記關心「造化狗」和「百福狗」,動輒就是一道聖旨,讓匠人們給他的愛狗做衣建窩:
例如:雍正元年七月六日,傳旨:給造化狗做麒麟衣一件,老虎衣一件,狻猊馬衣兩件,具用良鼠皮等毛做。
九月四日,傳旨:做狗窩兩個,例外掉氆氌,下鋪羊皮.
由於自幼讀書用功,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患有高度的近視,登基後為了高效的的處理政務,他欣然的戴上了西洋人送來的近視眼鏡,成為幾千年來帝王中戴著眼鏡辦公的第一人。
雍正對這種外來物種很是痴迷,最後發展到形影不離的地步,這些眼鏡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有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等等,據不完全統計,自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專門為雍正製作的各式眼鏡多達35副之多,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隨手放置,每到一地,隨都可取用。
眼鏡控雍正
雍正還嗜好鼻煙,曾經專門下旨為他燒制專屬定製的鼻煙壺,對那些能燒造出自己稱心如意作品的能工巧匠們,雍正還重重有賞,我們現在看到的清官戲中的紈絝子弟時而拿著小瓶子在鼻翼間嗅上一口的習慣,就是從雍正這兒發揚光大的。
這些行為充分展示了雍正作為帝王對外來文明的包容與推崇,顯然這與他的繼承者乾隆皇帝在晚年保守自大的形象大為迥異。
如果他能夠活到像兒子一樣的年紀,清朝是否能夠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傳播?
只可惜,生活沒有如果,歷史不容假設。
雍正曾經寫過一副對聯「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展現了了一代帝王少有的豁達與超脫。
英國詩人西格夫裡·薩松代有一句經典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猛虎和薔薇是人性中的兩面。
雍正書法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沉睡著一隻猛虎,醒來時會肆意衝撞;但人生又像花園,會因清晨在一朵薔薇上留下的晨露變得溫柔恬靜。
猛虎代表人性的欲望,薔薇代表人性的溫暖。
帝國的紅日噴薄而出,九五之尊的雍正,俯視著在腳下的廣袤疆土,卻在回首的剎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愛新覺羅.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