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汽車三個踏板如何分工,自動擋汽車雙踏板能否分開控制,大腦左右分工的不同。手動擋汽車共計有三組踏板,由左至右分別為:離合器,剎車,油門。很多人總為右腳「抱不平」,認為右腳需要同時控制剎車油門兩組踏板的任務太重,為什麼不能讓左腳控制兩組踏板呢?——這麼設計自然有其合理性,不過這個問題可以先放一放,重點討論為什麼只有兩個踏板的自動擋汽車還要用右腳同時控制,這不是看左腳不起嗎?……
01普遍認知
雙踏板的控制真的不適合用左腳協助,原因有兩點。普遍認識的原因為「駕駛習慣」的延續,最早普及的汽車都是手動換擋,直到1939年通用汽車在率先推廣了AT自動變速箱。而全球各大汽車保有量足夠大的地區,其順序也都是先行普及手動擋後才推廣自動擋汽車;原因為自動變速箱的製造成本要遠高於手動擋,汽車消費能力總會是一步步的增長,所以第一批用戶都習慣於雙腳分工-右腳雙控。
綜上所述,自動擋汽車的用戶以早期的MT手動汽車用戶為主,所以各大車企必須以這些用戶長期養成,並且還會傳授給年輕的潛在汽車消費者的習慣進行設計。習慣成自然,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再改變了,所以雙踏板汽車仍然保留了傳統的結構特點。但是這種理解其實是錯誤的,這就要解析MT要讓右腳承擔重要任務了。
02大腦分工
先思考一個問題:左撇子多還是右撇子多?答案很顯然是善用右手的右撇子多,其比例在全球範圍內佔90%左右。右撇子是「左腦思維」,說白了就是左腦的開放程度更高,運算能力更強(更發達);人體的肢體控制是【交叉】的結構,指左腦控制右側肢體,右腦控制左側肢體。那麼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由發達左腦控制的右腳則更明聰,也就是能完成更複雜的動作且能夠保證精準無誤。
重點:左腦是一般理解的「學術腦」,其功能主要為數字運算、邏輯推導、客觀分析以及對感官採集反饋信息的解析,從而做出精準的判斷,之後再通過肢體反饋出正確的操作動作。而且左腦的下意識操作都會是非常精準的,比如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腳步會比大腦提前做出剎車動作,甚至是在車輛已經制動後大腦才會有反應(出現緊張情緒),左腦就像是「工科男」。
「左撇子」多為右腦思維,概念當然是右腦更發達。然而右腦更像是「藝術創造腦」,其功能主要是對幾何圖形的解析、創作繪畫的思考、音樂韻律的賞析,以及對於情感這種科學都難以解釋的信息的運算。右腦就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科女」,如左右腦同樣發達則能夠為常人不能為,但如果只有右腦發達的話似乎會做出一些難以想像的事情。所以左撇子同樣需要鍛鍊左腦,駕駛汽車可理解為一種訓練方式。
總結:汽車的踏板選擇由右腳控制兩組,原因只是因為左腦控制的右腳天生就有這種能力,經過後天鍛鍊也會掌握這一能力。但是笨拙的左腳是做不到的,左腦思維者充其量能鍛鍊左腳控制簡單操作的離合器踏板,需要線性輸出力量進行控制的油門剎車都要由聰明的右腳完成,這才是核心原因。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