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全球各地的畫廊逐漸重新對外開放:香港空間正在展出勞娜·辛普遜(Lorna Simpsons)個展;倫敦梅菲爾區的畫廊即將迎來疫情後的首個展覽,呈現拉希德·詹森(Rashid Johnson)2020年新作;而紐約切爾西區22街的3000餘平方米全新空間,將在10月1日以「藝益紐約」慈善展覽正式啟動。
「有些時候的確是因為危機的發生,才促使我們發揮想像力,去抓住原來覺得有些不切實際的機會。新冠疫情逼迫我們學習,變得更加勇敢。」通過Zoom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豪瑟沃斯聯合創始人伊萬·沃斯(Iwan Wirth)略顯疲倦。
對於疫情促成的行業轉變、長期項目的日程管理、新管理層的加入等問題,他面帶微笑一一作答,並邀請記者前去參觀豪瑟沃斯在薩默塞特郡(Somerset)的概念藝術中心,儘管他更願意稱其為農莊。伊萬身著紅色上衣,手腕上戴著幾串彩色首飾,顯示著一家藍籌藝術畫廊該有的朝氣——面對逆境,迎面而上。
藝術品線上交易常態化
在過去六個月時間裡,豪瑟沃斯舉辦了23場不同形式組合的展覽,既有純線上,也有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型展覽,還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的虛擬展覽,比如邀請代理藝術家為未來空間創作作品,在尚未建成的梅諾卡島豪瑟沃斯藝術中心以虛擬形式展出大衛·史密斯的雕塑,包括向博物館租借實體藝術品的電子版本。
線上線下混合展覽形式,也是伊萬認為傳播範圍最廣、創意自由度最大、可持續性最強的展覽形式。如果身在洛杉磯,你可以去洛杉磯的展廳現場感受作品;如果在大洋彼岸,畫廊團隊將線下展出的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在線上呈現。這一展覽形式的創新,不僅豐富了參觀畫廊這一文化體驗,也為豪瑟沃斯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伊萬透露,絕大部分線上展覽全部售空,如聚焦拉希德·詹森或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著名現代藝術作品展,均在兩周內售空,最大的一筆交易來自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一座雕塑,金額高達5000萬美元。
豪瑟沃斯近來兩個季度的出色成績,代表了一線國際藝廊的普遍表現。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2020年中的一份調查發現,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藝廊的網上銷售額佔總銷售額在半年之內增長27%,網上成交量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藝廊增加了近五倍,達到38%。
顯而易見,藝術品線上交易從趨勢轉化為常態,而藝廊提供線上線下的雙重體驗,既與較為年長的藏家保持聯繫,又迎合了年輕藏家對觀感體驗的喜好和消費習慣,致使銷售在價值和總量上持續走高。
然而,在此次疫情中,一直堅持實體空間、固守傳統商業模式的藝廊行業,不過是被迫向虛擬空間擴張。
相對意外的是,一級市場反而比二級市場表現更佳。伊萬將這一市場現象歸因於兩方面。首先,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幅度較大(資金短缺致使部分藏家開始清算藏品),流程障礙較多,比如鑑定報告由於無法運輸作品而落空。其次,一級市場裡藏家會因為更透明的需求,進而快速做出決策,以保證獲得心儀的藏品。
另外一個關乎作品本質的原因是,「不管大小,任何人都能對這些作品中的『創傷感』產生共鳴。」伊萬表示,許多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在隔離期間創作的,題材是對這段時間的反思,因此作品更具有歷史性,藏家也會考慮通過購買藝術品的方式扶持創作者。
相比藝廊的線上展廳,業內人士對藝博會的評價遠遠不及主辦方預期,許多人都表示展覽枯燥,沒有社交意義,照片一頁一頁在屏幕往下滑的過程中,人的興趣也消磨殆盡。伊萬稱藝博會為行業生態的充電站,「畢竟它效率非常高,而且面對面的交流是屏幕無法替代的,但未來的藝博會是更精簡的。」
眼下,參加一線藝博會的成本高企。據Artsy報導,一家小型畫廊參加巴塞爾藝術展的平均成本高達人民幣30餘萬元,大型畫廊參加一場大型藝博會的開支輕易就達到上百萬。「豪瑟沃斯還非常注重運輸作品產生的碳排放,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迎來更有環境保護意識又有趣的藝博會。」伊萬說道。
看好中國市場
「美國藝術品市場是跟著股市走的,自始至終都是如此。所以4月的美國藝術品市場是完全凝固的。同期,亞洲和歐洲的市場都比美國活躍許多。」與奢侈品行業相近,藝術市場也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上個月是我們藝廊成立28年以來最繁忙的一個8月。」
談到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前景時,伊萬坦言,目前豪瑟沃斯的存在感,是靠向美術館等機構出借展品維持的。不過,得益於新加入的全球總裁尤安·文特斯(Ewan Venters),豪瑟沃斯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
加入豪瑟沃斯之前,尤安任職於英國高端食品及百貨公司福南梅森(Fortnum & Mason)。在他的帶領下,福南梅森銷售增長,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並向國際拓展,包括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明年,尤安將負責豪瑟沃斯藝廊項目和餐旅項目的業務管理和日常運營,為三位聯合主理人騰出時間經營畫廊和藝術家、藏家、美術館之間的關係,豐富展出內容,擴張藝廊的經營範疇。並且,尤安對於中國市場的深度認知和他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將在未來的戰略制定中起到關鍵作用。
伊萬認為,不管行業內外似乎都抱著「畫廊經營必定一團糟」的想像,他們希望打破這個固有印象,樹立一個專業但不失人情味、決策堅定的國際藝廊形象。
即將在紐約22街開展的「藝益紐約」則代表了豪瑟沃斯的畫廊精神。
這些展品來自世界各地畫廊代理的知名藝術家自願捐獻的藝術品,通過豪瑟沃斯平臺展出、售賣,最後將利潤全部捐獻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紐約16家非營利先鋒藝術機構,以填補它們的資金短缺。畫廊不抽取任何佣金或者代理費用。
按豪瑟沃斯聯合主理人馬克·佩約特(Marc Payot)的話說,「我們不能只想著『照常營業』……『藝益紐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支持與回饋社群的一種方式。」在此之前,豪瑟沃斯所有線上展廳的淨收入,均抽取10%捐給世界衛生組織。
如今,豪瑟沃斯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畫廊之一。平等互利、可及性、可持續發展,這三點要素是伊萬最看重的。他解釋到,只有持續大膽創新,才能稱為先例。在可及性上,不單單是年輕藝術家能被資助創作,縮小大型藍籌畫廊和小型畫廊之間的距離,更廣義上意味著開放藝術圈,使各行各業的人才都能走進這個看似精英化的行業。
供圖/豪瑟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