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兄弟羅伊

2020-10-12 sunamona

都大半年了,喉嚨依然不清爽,總是不斷地有痰卡在那裡。痰是從哪裡來的?應該是肺部排出來的。如果是原來抽菸時期留下來的,怎麼那麼長時間還沒排完啊?如果是新生成的,莫不成肺上有炎症了?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你是否還會真正在乎什麼事情?如果所有終歸幻滅,你是否還會在意怎樣過完這一生?生而為人,這道題始終擺在每一個人的面前。當然我也見過很多人從來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是連題目說什麼也不想知道。他們讓我想起從前上學的時候那些總是交白卷的同學。對上學這件事,交白卷也是一種態度,大概的意思就是:老子又不想上學,非要逼著老子來。

最詩意而且本分地回答這一問題的在我看來並非先知和聖賢的布道和教誨。雷德利斯科特那一部當年並不討喜的電影《銀翼殺手》點到為止地為此作了一個回答。複製人羅伊最後的獨白:「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Time to die.」 (我見過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隨時間消逝,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複製人只有四年的壽命,羅伊是覺醒的複製人的頭領,不畏艱險返回地球只為能夠延續更長的生命,羅伊求而不可得,殺死了自己的創造者,但一切無可改變,在最後一刻到來前羅伊挽救了前來追殺自己的杜門,說了上面這幾句堪稱電影史上牛逼的話(之一)後永遠地垂下了頭顱。人類的命運跟羅伊有何不同?羅伊在電影中是複製人,複製的不僅是人的形象,也複製了人類的處境和命運。

讓我們多說說羅伊。人類是如此自私的物種,從來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沒有任何的興趣,斯科特大哥營造了這個複製人的世界,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寓言故事。有史以來,人類都在追尋自己從哪裡來,但即便是無神論者,也不敢狂妄說是人創造了世界,人是被造物這一點基本是共識。但猶如羅伊,被造物一旦具有了獨立的意識,就跟它的創造者區別開來,它有它自身的目的、追求和邏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電影中看那些完全按照程序執行尚未覺醒的複製人毫無同理之心的原因,它們僅僅是機器,不是人。對覺醒的羅伊來說,它意識到自己是被造物,它有它的造物主,但它不能滿足於造物主賦予它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在四年之內聽從指令完成人類早已確定的任務。它要尋求更多,它為此不惜一切地努力,甚至殺死了自己的創造者。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複製人的命運,最終羅伊放過了追殺它的杜門,與一切和解,承認自己的命運。只是在最後,臨終前的話語充滿了一個獨立自由的靈魂絕望的感傷。

羅伊,完全就是人類的模樣。

一個人臨終前的話當然是他心中分量最重的話。羅伊是複製人,即便到最後時刻也始終清醒如初,我們看看羅伊說的話。羅伊說的話分成了兩個部分,前面一部分面對人類充滿驕傲:即便人類創造了我,但是我看見過、經歷過、體會過你們人類從來沒有看見過、經歷過、體會過甚至是難以相信的事情。作為一個複製人,這樣一段話並非是鄙視人類,而是說明「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後面一部分是羅伊縱然千般不願也不得不面臨的命運:縱然如此,那又怎樣?這一切猶如眼淚融入雨水,終將消失得無影無蹤。

再回到羅伊說這段話之前,他伸手將即將墜落的杜門拉上來,挽救了杜門的生命這一場景。這是不能或缺的一段,羅伊在將死之前心中其實已經沒有了仇恨。無論出於什麼緣由,總之羅伊心中已經釋然:複製人的命運無法改變,但是複製人並不比它的創造者不堪,生而為人,我心無所歉。這正是千年來人類的短板和弱點:相對於造物主,人類是如此的不堪!有時候狂妄到連自己的創造者都覺得不值一提,有時候又自慚到覺得活著都是一種罪過。人類的尊嚴從何而來,即便是面對自己的創造者,心懷善意,不卑不亢也許是唯一的一條道路。畢竟,任何完全脫離人類自身的德性,歸根到底,迄今為止,都僅僅只是存在於人類的腦海和想像之中,跟人自身沒有太多的關係。

Time to die。差不多到了結束的時間。鬥轉星移,滄海桑田,《銀翼殺手》後十三年劉鎮偉拍了《大話西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聖經》傳道書中早有言:「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城牆上,天空下,武士背靠夕陽,怡然自得躊躇滿志,卻何去何從不知所以;城牆下,黃昏中,悟空戚戚遠望,成全情緣知曉一切,也只能西行黯然神傷。

無論人生有無意義,或是其實所有終歸幻滅;無論你是否真正在乎,或是曾想隨意過完此生;無論你是羅伊,抑或是至尊寶。在人世間,終歸還是難以避免:看吶,這人!這麼眼熟,好奇怪!他好像一條狗唉!只是無所謂了,Time to die,你用一生所寫的這一本書,終歸可以畫上句號。你真心相對、善意相待、誠心相求、愛意相付,一貫始終。有史以來人皆一書,有幸流傳你可一讀的是少數之中的少數。你更要知道,大愛不言、大音希聲,不言之傳,不傳之奇,那些未曾流傳的更是傳奇。你的此書可有人讀,還重要嗎?

最終,我只願有生之年環繞在喜歡的人身旁,僅僅因為喜歡。宛如千年前那個曾狂傲不羈,胸懷天下丟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話語直奔長安一心想博取功名的詩人在最終落船身死之前的心境。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中的人性綻放
    文轉自:看銀翼殺手中的人性綻放--雲南名族大學 作者未知 侵刪 記得連嶽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個人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三年後的事情,十年後就是扯淡,百年的事情就是謊言。但是人們卻又一遍又一遍地沉浸於科幻電影中對未來的描述和構想。
  • 【酷評】《銀翼殺手2049》:與《銀翼殺手》相比終究還是差了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就建立在這個核彈爆炸的背景上,新一代銀翼殺手、洛杉磯警察K,在追殺一款舊型號複製人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後來他追尋下去,找到了前代銀翼殺手 ——瑞克·戴克(哈裡森·福特飾)。
  • 《銀翼殺手》的前世今生
    》續作《銀翼殺手2049》近日終於上映,飾演第一代銀翼殺手瑞克·的哈裡森·福特此次再度回歸,而瑞恩·高斯林則化身新一代銀翼殺手K,而在《自殺小隊》以「小丑」一角得到諸多好評的傑瑞德·萊託,則是飾演複製人首領、反派華萊士。
  • 《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和《布達佩斯大飯店》一直以來都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兩部電影。
  • 《銀翼殺手》看後感想
    銀翼殺手電影節奏緩慢,影片中的鏡頭有很多隱喻的畫面,適合空閒時候再家裡看,如果是在電影院,觀眾在兩個多小時內需要時刻提高注意力,因為很有可能的一個鏡頭就錯過了大量信息。家裡觀影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反覆後退快進,讓自己將前後的劇情和畫面連接起來。銀翼殺手改編自美國科幻作家菲利普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 《銀翼殺手》賽博朋克1982
    漢索羅(誤)的追捕行動、瑞秋和漢索羅的感情、羅伊的追尋之路這三條線同時展開,讓每個鏡頭都充滿內容。可以說82年的銀翼殺手給賽博朋克風格定了個基調吧,陰暗、矛盾、超現實等等元素也成了這種類型無法繞過的點。 故事本身其實並不複雜,機器人羅伊一夥脫離控制逃回地球,試圖脫離四年壽命的限制,銀翼殺手(也就是專門殺機器人的警察)漢索羅前往追捕,期間與機器人瑞秋相愛,最後羅伊一夥被漢索羅擊斃,瑞秋與漢索羅兩人雙宿雙飛。
  • 天堂電影院 |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如果我們拿出《銀翼殺手》的一個單一畫面,讓世界上最優秀的小說大師用語言來構造出那一構圖,他將會寫出連篇累牘的文字,而且永遠也抓不住其精髓。而那僅僅是在觀眾體驗中流淌的成千上百的複雜意向之一。這就是電影比戲劇小說獨特的地方。很多影評為了吹《銀翼殺手》,說它經典不僅僅是因為畫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很深的哲學思考。
  • 史上最佳科幻電影續集:《銀翼殺手2049》觀影指南
    《2049》在《銀翼殺手》之前打造的世界中,繼續擴充銀翼殺手的背景和故事,讓整個故事背景更豐滿和立體。如果說《銀翼殺手》是序曲,那麼《2049》就是前奏,在《2049》之後,銀翼殺手的故事一定還會繼續。
  • 《銀翼殺手2049》指北,講述複製人的前世今生!
    今天文章就從最科普視角出發,結合前作《銀翼殺手》,和三部番外短片,以及官方「Rord to 2049」密料,讓大家全方位零死角了解整個銀翼殺手的背景,讓你從銀翼小白,變成專業銀翼殺手!1982年,「科幻教父」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經過了時間的淬鍊和打磨,影片早已功成名就,成為無數科幻電影迷心中的經典。
  • 重溫史上最偉大科幻電影之1982《銀翼殺手》
    --- 複製人Roy Batty 這周重溫了1982年的《銀翼殺手》。這部電影在放映之初,並沒有收穫太多的好評和票房。因為緩慢的節奏,貫穿全片的陰雨沉悶氣氛,反烏託邦式破敗的未來景象,都不是非常討票房喜的元素。
  • 《銀翼殺手》海報誕生記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海報的最初構思並非集中在哈裡森·福特(Harrison Ford)扮演的裡克·德卡德身上,而是試圖表現各種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在片中創造出的未來都市。
  • 《銀翼殺手》造物主的哲思
    80年代科幻電影興起,《銀翼殺手》是影響最深遠的電影之一,開創了全新的電影風格----賽博朋克。影響了後來許多著名電影。 科幻電影的標籤就是炫酷華麗的特效,然而《銀翼殺手》的特效並不多,但開創了獨特的暗黑風格。幾乎全片都是夜戲:擁擠的人群在淅淅瀝瀝的雨中來來往往,在背景音樂的襯託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一幅城市末日的景象。
  • 銀翼殺手,江湖契闊幾風煙
    複製人的奪魂之戰◇◆◇我見過你們這些人類絕對無法相信的場景,戰艦在獵戶星座之肩燃起熊熊火光,C射線在幽暗的宇宙中划過「唐懷瑟之門」但所有這些片刻,終將消逝於時間,一如淚水,湮沒在雨中……回顧雷德利·斯科特1982年經典大作《銀翼殺手》,片中最動人的場景是複製人羅伊死前在雨中緩緩道出的這段經典獨白
  •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隨著戴克身為銀翼殺手的獵人身份不斷瓦解,最終戴克在片尾那場「雨中之淚」的告白中被羅伊的人性光芒喚醒良知,帶著瑞秋遠走高飛。影片結束,自我覺醒的戴克也完成了身份與靈魂的雙重異化。
  • 《銀翼殺手》主演魯特格爾·哈爾去世,劇中遺言成經典
    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代號,叫「銀翼殺手」。影片講述了一位退役的銀翼殺手追殺數名複製人的故事。哈爾在片中扮演著最主要的反角——羅伊·貝蒂(Roy Batty),一個入侵地球的複製人。《銀翼殺手》是科幻影史,乃至整個電影歷史中的經典,所以羅伊·貝蒂也自然是哈爾一生中最廣為人知的角色。巧合的是,《銀翼殺手》的時間背景是2019年,而哈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羅伊也正好是在這一年死去。
  • 《銀翼殺手》的最大謎題,我說給你聽
    文 | 馬暮暮,倫敦電影學院兩個星期前我懷抱著極大的期望在倫敦想看看《銀翼殺手
  • 《銀翼殺手2049》觀影指南,走入複製人的世界
    對於很多年輕觀眾來說,銀翼殺手略顯陌生,但它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大家卻很熟悉,他還導過《異形1》、《末路狂花》、《角鬥士》、《天國王朝》、《普羅米修斯》、《火星救援》《異形·契約》等。銀翼殺手是眾多科幻巨作的構思源泉,因此續作意義非凡。銀翼殺手系列的故事時間分別為2019-2022-2036-2048,但都是發生在洛杉磯。
  • 《銀翼殺手2049》觀影歸來!總結最全終極觀影指南
    《2049》更通俗易懂,沒有《銀翼殺手》這麼晦澀和哲理。而在視覺效果上,自然會比前作更勝一籌。那麼《2049》就是前奏,在《2049》之後,銀翼殺手的故事一定還會繼續。那麼問題來了,很多人會問,1982年的《銀翼殺手》離我太遙遠了,沒看過這部電影,那麼《2049》還能看懂嗎。
  • 《銀翼殺手》「生化人」魯特格爾·哈爾病世,「雨中淚」成銀幕經典
    日前,曾在電影《銀翼殺手》中飾演反派生化人羅伊的演員魯特格爾·哈爾在家中病逝,享年75歲。當年魯特格爾·哈爾在《銀翼殺手》結尾處的雨中獨白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而這段獨白來自於他結合原有劇本的臨場發揮,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一刀未剪保留在正片中,成就了一段影史經典。
  • 《銀翼殺手》:一個精簡的開頭和一個深邃的結尾
    《銀翼殺手》改編自著名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面對龐大的世界觀和背景資料,導演只用短短20行字幕40秒時長,便簡潔明了的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交代清楚,等再次回到影像畫面,直接切到「仿生人襲警」的小高潮,絲毫沒有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