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信仰的力量,我們都是護旗手,紅旗不倒,民族精神不亡

2020-11-07 哲知之



電影《八佰》網上可以看了,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睛都哭腫了,今天我來聊聊電影裡讓我感動的那些淚點……

首先,整部影片所發生的地點,是在離上海租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日軍佔領上海,國軍主力軍撤退,只剩下留守在倉庫裡的一群遊兵散將。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兩邊的情境,可以說是反差巨大,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租界裡燈火通明、歌舞昇平,對面倉庫卻是斷壁殘垣、戰火紛飛,真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啊!

其實不是商女不知亡國恨,而是保家衛國的軍人都走了,你讓一個天涯淪落人能怎麼辦呢?

戰爭年代能活著已是不易了!


一開始,日軍攻打倉庫,對面的外國人和中國百姓都在隔岸觀火,他們覺得在租界是安全的,日本不會打過來,真的是太諷刺了!

果然,不管在什麼時候,大家都改不了看熱鬧的毛病,只要沒拿槍頂你腦門,就永遠有閒心看別人的熱鬧!


紅旗不倒,精神不亡

這是一場註定會失敗的保衛戰,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四行倉庫的兄弟們,用自己的犧牲,喚起了中國人最後一點血性,只要我們奮起反抗,沒有人可以打敗我們!

88師團座謝團長是一個很有大格局的人,他知道對面其他國家的人都在看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多堅守一天,那麼在國際談判桌上就多一點底氣!

所以,他決定要升紅旗,紅旗代表著心中的信仰,只要紅旗不倒,民族精神就永遠不亡,我們的未來就還有希望。


英勇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去守護紅旗,能讓紅旗多飄揚一分鐘,可能就能多喚醒一個中華兒女的反抗精神!

現在,我們的《國旗法》規定,國旗是不能隨意踐踏汙染的,否則有可能構成犯罪。

所以,守護國旗人人有責,我們都是14億護旗手的一份子!


白馬是正義,是力量

影片中,還有一匹白馬,白馬是代表著純潔,代表著力量。日本軍官騎著黑馬來邀戰,我們騎著白馬赴約,一黑一白,預示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歐豪飾演的士兵死後,化身為常山趙子龍,白衣白馬銀槍,面對敵軍千軍萬馬,仍可殺他個七進七出,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戰場上的士兵浴血奮戰,可是對於背後的掌權者,卻把這次反擊,看成是做給西洋各國的一場戲,兄弟們命都沒了,卻只是執政者大戲裡的一個演員,真實可悲可恨啊!


懦弱與勇敢

戰爭更多的是政治,殺人於無形的政治,可與之抗衡的只有民心,民心所向,才能得到最終的勝利!


槍聲一響,沒有贏家,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可能是蒼蠅和老鼠,人類用他們的血肉餵養他們!

倉庫裡的戰士為了抵擋敵人的猛烈攻擊,一個個的充當人肉炸彈,跟敵人同歸於盡,這無所顧忌、一往無前的赴死,需要多大的勇氣,看一次哭一次啊!


戰場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起槍殺人的,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懦弱的,只有少數時間勇敢!每個人都不想成為劊子手,可我們家園被人侵略,作為一名戰士,要麼戰死,要麼勝利!

你只能每次祈禱,在敵人衝向你的時候,在他們殺了你之前殺了他們!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你們的犧牲沒有辜負,我們的家園已經沒有戰火了,我們都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努力!


犧牲者和大局觀

影片最後全體衝橋的決定,也有點值得商榷,因為很明顯日本早就知道情報,我軍剛準備過橋,就被發現了,很有可能是租界裡的那些英國法國人,活著有內奸通報串通好的。

如果不過橋,還可以守著倉庫殺更多日本人,我不相信日本人真的敢連租界一起炸了,那麼它將得罪很多國家,於他的戰局是不利的!

上級領導,最喜歡以一句什麼大局為重,就讓無數人白白犧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謝團長可以不聽上級的命令撤退,因為他之前拒守倉庫,早已經違抗上級指令了,就算能活著回去,估計上級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據說,這個人物的真實命運,是回去以後,就被害死了。果然,跟著領導對著幹,就是會被玩死!


就應該像李雲龍一樣,去他的命令,不能讓戰友白白去送死,他多次違抗命令,可是卻打了很多漂亮的勝仗,最後也當上軍長了!

在當時看來,我們的民族病了,病的麻木不仁,病的不敢反抗,這才是當時一直節節敗退的原因。


國民皆敢亮劍,倭寇何敢?

只有勇於亮劍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民族血性。

一個劍客就算遇到比自己強的高手,也要勇於亮劍,不能慫,他娘的把老子的義大利炮給我拉上來,這才看得爽呢!

《八佰》看的太壓抑,最後的衝鋒不是前進,而且撤退,真的有點不是滋味。


軍人就應該在戰場上,跟敵人真刀真槍的對著幹,死也要拉幾個鬼子當墊背。在橋上被日本軍當成肉靶子打,真的死的窩囊啊。

那些過了橋的人,被繳了械,失去了武器,結局也好不到哪去,只能任由西洋人擺布!


所謂槍桿子才能出政權,國軍只是一味地想求和,所以只有失敗。現在,都快亡|黨了!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國民皆如此,倭寇何敢?


相關焦點

  • 從《八佰》中思考中國的集體記憶
    最近《八佰》佔據全國各大影院,也成為影院重開後第一個形成集體話題和熱度的電影。何其狂妄,但是你卻不得不承認,在當時中國社會環境之下通過外部看到的情況確實不能不讓人做出這樣的判斷。可是,這些外部勢力始終沒有理解中國,不了解一個延續5000不曾斷代的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什麼?當民族到了生死關口,面臨「國亡則我亡」的關鍵時刻,被看成不值一提的中國最普通的民眾所表現出的巨大力量足以抵抗任何企圖將中國置於死地的勢力。
  • 小學生電影《八佰》觀後感
    爸爸也從外地出差回了,他特地帶著姐姐和我走進電影院,觀看《八佰》這部期待以久的愛國主義抗戰電影。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上海瀕臨淪陷,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一共452人,帶隊團附謝晉元,為迷惑日軍,對外號稱800人。
  • 電影《八佰》之中華不亡
    前言:電影《八佰》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抗日戰爭片,沒有之一。
  • 《八佰》演繹了中國人民真正的民族精神嗎?
    我其實也是看過好多部抗日神劇,大多印象都不太深刻朋友推薦了電影《八佰》,說是今年最值得一看,據說是管虎導演的最新力作。電影《八佰》其實是真實事件,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不僅是八百壯士,還有更多的是數百萬沒有留下名字的抗日英雄,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中華民族和敵人血戰到底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後世漸漸遺忘,現在的年輕一代也壓根不了解當年的那段悲壯歷史;《八佰》讓我們知道並銘記了八百名壯士在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並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 鐵血護旗手 熱血終不負
    上映時間和成果8月21日《八佰》上映,正式上映前影片於8月14日開放全國超前點映,點映首日票房突破1000萬元,截至8月31日晚《八佰》票房突破20億大關,成為中國影史上第20部20億票房電影。當時的中國尚未完成統一大業,但是在中國危難之時國人同仇敵愾,各路軍閥也都放下昔日的小我不在內戰,統一對抗外來勢力,保衛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八佰》這部影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拍的八佰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最後撤退至英租界。在那個時代,雖然有很多的不得已,但是每個人都打破了心中最膽怯,最不敢觸碰的「死」。在保衛祖國捍衛國家領土安全的形勢下,死有何懼!
  • 《八佰》貫穿民族精神的抗戰大片
    目前,全國正在熱映的抗戰影片《八佰》,講述淞滬會戰期間,八佰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與日軍死戰、保衛同胞的故事。國民黨軍隊在四行倉庫抗擊日軍的戰例,過去在歷史資料和影視劇都曾出現過,故事背景不算什麼新奇題材。只不過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和壯士的英勇壯舉,沒有像現在影片《八佰》那樣,表現得更加全面、具體和充分。
  • 《八佰》:電影是悲壯的,歷史是悲涼的,但精神不滅
    《八佰》一部敘述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觀看完後的感覺是,故事的敘述,情感的傳遞以及場景、效果的展現還是不錯的,不過部分情節感覺導演想敘述的內容太多,讓人有點暈,不知道想表達的是什麼。1.雖網上爭議較多,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電影是可以的,悲壯的故事,民族的精神還是很有力量地向觀影者傳遞出來。
  • 誰說中國人沒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先」——看《八佰》有感
    電影院近期開始恢復營業,但無論是復映的經典老片還是從未上映過的新片,都沒讓電影市場真正的復甦起來,看的人星星點點,各路影評也是稀稀拉拉。《八佰》的上映,給疫情後的電影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截止到發稿日,《八佰》的票房已突破十億,人們又找到了去電影院的熱情,電影院也真正開始忙碌起來。
  • 允許我吹一吹《八佰》
    但如果你抱著看一部電影的態度去影院,《八佰》還是值得一看,因為它的確是一部難得的華語戰爭片。但如果你抱著中國人的身份去看這部電影,《八佰》就很值得一看,因為你會從中明白我們這個民族為何會綿亙五千年。就像《八佰》裡展示的那樣:剛開始的逃兵,後來變成了英雄;剛開始的兵油子,後來變成了護旗手;剛開始的漢奸,後來變成了戰地記者;剛開始的黑社會,後來變成了送電話線的奔跑者。剛開始冷漠自私的商人,後來變成了捐獻家產的援助人。
  • 觀《八佰》的隨筆
    今日閒暇之餘,在網上看了近期非常火爆的電影《八佰》,排除其他因素,就戰爭片的震撼來說可以算是迄今本人看過的國產戰爭大片裡最振奮人心淚目的一部,讓人血脈噴張。《八佰》裡沒有大人物,就是一群操著全國各地方言、社會上的市井小人物。
  • 《八佰》戰火裡的民族覺醒
    今年上映的《八佰》是由管虎導演的一部反映淞滬抗戰後期,留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人用鮮血與生命堅守四天四夜的英雄事跡他們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好好活下去,但大敵當前,必定要有人走上戰場,作出犧牲才能換取民族的生機。孔融曾說:『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道理陳樹生一開始就懂,他何嘗不思念家中的老母,何嘗不想好好活下去,但為了報國,為了粉碎敵人爆破大樓的陰謀,他義無反顧地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電影《八佰》簡介電影是以淞滬會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後期的影片總耗資8000萬美元,亮點除了抗日將士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還有強烈視覺衝擊的拍攝技巧。本片攝影指導是曹鬱,他太太是著名演員姚晨大家都熟悉。
  • 《八佰》背後:缺點與優點,劣根性與先進性的碰撞反轉蛻變
    也許《八佰》就像導演所說,影片不以故事為先,而是以人物為先,推動故事前行的是情緒。《八佰》沒有主要演員,只有一群個性迥異的群演,其真正主角是一種民族精神,淋漓盡致詮釋了中華民族綿亙5000年的根源。一場民族精神蛻變的戰爭《八佰》講述的
  • 《八佰》:留下民族的脊梁
    今天終於跑去看了電影《八佰》——八佰壯士,依託四行倉庫,抵禦日寇,,叫死戰不退八百壯士當中,分成了兩個部分。我們一開始就說過:人的本能是追求活命,這一段之所以讓人動容,是戰士們選擇了把手榴彈集束綑紮在自己的身體上,一個一個跳下去,跟敵人同歸於盡。每個人跳下去之前,都喊出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後一點聲音。
  • 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
    但如果你抱著看一部電影的態度去影院,《八佰》還是值得一看,因為它的確是一部難得的華語戰爭片。但如果你抱著中國人的身份去看這部電影,《八佰》就很值得一看,因為你會從中明白我們這個民族為何會綿亙五千年。就像《八佰》裡展示的那樣:剛開始的逃兵,後來變成了英雄;剛開始的兵油子,後來變成了護旗手;剛開始的漢奸,後來變成了戰地記者;剛開始的黑社會,後來變成了送電話線的奔跑者。剛開始冷漠自私的商人,後來變成了捐獻家產的援助人。
  • 《八佰》中,我看到的只是普通軍民身上那不屈的民族精神
    電影《八佰》上映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票房目前為止已超5億,豆瓣評分也有9.0分,足見觀眾對電影的認可。至於觀眾到底為何喜歡這部影片,或者說觀眾為何願意為這部影片買單當然各有原因,在這眾多的原因之中,我想影片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軍民團結應該是主要原因。若對於我,在這場圍觀式的戰爭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想就只有普通軍民身上表現的那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其餘則很了了。
  • 硬漢必看電影——《八佰》
    《八佰》火爆熱映,伴隨著許多爭議,依然收穫了十億的票房,這也證明了《八佰》還是成功的打動了我們大陸觀眾的愛國心。它的公映一波三折,經歷了十年準備,四年製作和三次撤檔。演員梁靜,既是導演管虎的太太,也是《八佰》的出品人之一,在票房破十億的當天,不由得髮長文表白老公管虎,吐露十年艱辛路……的確,為追求最佳效果,影片中的佔地200畝的建築,其一磚一瓦都追求年代感。兩岸的建築群則按一比一的實景搭建,還憑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導演在拍攝時,更是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專門定為淞滬會戰的場景取景地。
  • 《八佰》:歷史應該被銘記
    跳票一年多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終於迎來上映,第一時間去看了點映。先簡單談一下《八佰》的歷史背景與由來。 回到正題,淞滬會戰中「飛將軍」孫元良在聽到蔣介石駐守閘北的命令後,第一反應就是跑,主力都撤了留他一個師不是白白送死嗎,孫這人口才不錯,就戰場實際狀況具陳己見,不主張作無謂犧牲,而是選拔一支精幹部隊擇要固守一兩個據點,掩護大軍撤退。
  • 愛國、亡國、殉國:溥儀和木蘭與八佰護旗手,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
    但《火龍》跟美術館裡那個溥儀官方展覽的政治立場是陽奉陰違的,由梁家輝飾演的溥儀,是個教育失敗的例子,不識人情世故,嚴重缺乏自理能力,他的下半輩子都是個笑話,而等待著他的,偏偏是比他更愚蠢、更無見識,抄家抄到溥儀家裡卻連愛新覺羅姓氏都未聽過的少年紅衛兵。
  • 《八佰》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
    與剛才《八佰》影片裡激烈的槍炮聲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形成強烈的反差。哥幾個都沒有說話,坐在椅子上靜靜的沉思。誰都知道,這寧靜的氣氛,舒適的生活,和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拼命衝殺的先烈們有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太平本是英雄定,誰見英雄享太平。我們現在舒適的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八佰》,是2020年第一部讓人心裡震撼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