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都讚揚太平天國,反而如今,我們反過來推崇對手曾國藩?

2020-11-30 騰訊網

談起太平天國,在如今的史學界只是哈哈一笑,但太平天國也有創舉啊,他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最高峰,相比與古代的農民起義,他還有一些近代化的特點。

比如太平天國是用宗教團結農民進行起義,洪秀全用的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很好理解,其實就是中國版的基督教,洪秀全在基督教的基礎上,添加了跳大神的元素,使之成為拜上帝教。

同時洪秀全又神化自己,對外宣稱自己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上帝派他來創立太平天國,統治萬物。

用宗教起義的玩法在中國的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還有元末的小明王,還有清代的白蓮教等等,但洪秀全用的是西方的宗教,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太平天國運動創立之初還是被很多人認可的,很快發展成為百萬之眾,在三年內席捲各省,拿下南京這樣的繁華都市,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當時的清廷四面楚歌,到處割地賠款,民族矛盾加深,同時清廷賠款的錢只能從農民身上搜刮,所以清朝內部的階級矛盾也很突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迅速崛起。

用現在的話說,洪秀全趕上了清末時代的紅利期。

起初,太平天國運動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清朝的統治,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所以天平天國運動被大家認為是一場愛國運動。

明末大思想家顧炎武曾說:仁義充塞以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仁和義,已經到了易子而食,折骨為炊的地步,天下將要滅亡,那麼百姓要怎麼做呢?

顧炎武又說: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後來,梁啓超將這句話改成八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清末時期,已經到了亡天下的境地,外戰皆敗,割地賠款。內部魚肉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這時候,應該有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參與到救國救民的宏圖大業中,洪秀全便是他們的帶頭人,所以,洪秀全所帶領的太平天國在大家眼裡是積極又向上的。

太平天國運動的初衷很好,雖然他最終沒有推翻清朝,但給人們精神上帶來了很大的鼓舞,加速了清朝的滅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提倡和學習,所以很多人對太平天國運動是讚揚的。

但是我認為,太平天國運動除了這種精神,其他沒有什麼可以讚揚的了。為什麼呢?聽我娓娓道來。

在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開展之時,清廷有一位官員在家中守孝。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要為老人守三年孝,他的守孝時間還未到三年,朝廷下旨,將其召回。為何這麼急?因為他要以國家為重,小家為輕,先守住大家,才能顧及小家。

這位在家守孝的人是曾國藩,曾國藩的前半生是個理學家,前半輩子都在研究傳統文化、國學等等。因為曾國藩18歲便考上公務員,所以便不用看那些科舉考試的書籍,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去研究學問。

曾國藩在當官時,曾在禮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都做過副部長,在官場上,他有很多的實踐經驗。

曾國藩回朝後,清廷命他去剿滅太平天國。同時,清廷還說了,要兵沒有,要錢沒有,要政策,可以給一點。聽到這樣的消息,很多人會想,我不幹了,什麼都沒有讓我怎麼幹。而曾國藩僅僅靠著自己的個人魅力,硬生生地組建起了一支湘軍。

他是如何組建的呢?曾國藩自封大帥,然後找來了自己的老鄉、同學、朋友、親戚,讓他們做師長,然後各個師長再找自己的老鄉、同學、朋友、親戚做旅長,各旅長再找自己的老鄉、同學、朋友、親戚做團長,以此類推,湘軍便組建成型。

這支湘軍戰鬥力異常強悍,為什麼呢?假如在戰鬥中,團長被包圍了,可能下面的兵見大勢已去,撒腿就跑了。如果團長是你的親爸呢?你一定捨命相救,團長有很多,親爸只有一個。

曾國藩是如何打敗太平天國的呢?我們從兩個原因進行分析:

1、曾國藩巧妙地使用了明教的乾坤大挪移,他將這場階級鬥爭,轉化成一場文化衝突。曾國藩代表著官僚階級的利益,而太平天國代表著廣大群眾的利益,本質是一場階級鬥爭,如果曾國藩打著鎮壓叛民的旗號,百姓和清廷不親,百姓與百姓親,大家都不會去幫著曾國藩。

所以曾國藩要跟洪秀全打一場文化戰,他說洪秀全到處去砸孔廟,不許百姓拜孔子。

是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呼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事實上,你會發現洪秀全帳下什麼樣的人都有,就是沒有高級知識分子。

2、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拿下南京後,洪秀全頒布了一套《天朝田畝制度》,翻譯過來就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留足口糧剩餘產品交聖庫。

舉個例子,張三家今年種了十畝地,趕上好年頭,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共收穫3000斤糧食,按照《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張三家留足自己一年吃的八百斤糧食,剩餘2200斤糧食全部要上交聖庫。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最黑的老地主周扒皮還和農民三七開呢,洪天王比周扒皮還黑。洪天王說,聖庫中的金銀財寶並不是給我的,我是在替我爹上帝保管。

洪秀全在南京城中的天王府中生活了11年,這些錢全部為他的奢華生活買了單,據說,其天王府的豪華程度令古今中外人士瞠目結舌。在天王府中,他從不過問朝中事務,只在後宮貪圖享樂。後宮中的妃子多達數千人,他記不清這些妃子的名字,只能將她們編號,方便其召喚和寵幸。

在南京城,洪秀全完全忘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只顧貪圖享樂。這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很多人會想,洪秀全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他忘記了太平天國的初衷嗎?其實不單單是洪秀全,他手下所有的王都在這時選擇了安逸,享受著從前夢裡都不會有的奢華生活。

這就是農民起義的本質 ,農民的最高追求推翻原有的地主,自己來當地主。農民起義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推翻原有地主,建立更加專制的封建地主制度。二是被原地主鎮壓。所以農民起義沒有不變質的。

洪秀全成功了一半,推翻了部分的大地主,自己也當了幾年大地主。後來又被原有的清朝大地主鎮壓。

那麼天平天國運動究竟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呢?咋們從兩個角度分析,一從政治上洪秀全想推翻清朝,建立更加封建專制的統治。從經濟上,依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請問,太平天國運動有任何的進步意義嗎?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太平天國受後人詬病的原因。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後,為大清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可以說曾國藩功高蓋主,手下的湘軍兵精將強,如果他不想跟清廷混了,那麼這天下可能就改姓曾了。

曾國藩為何不直接反了呢?

第一,曾國藩是理學大師,一生飽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他的人生追求是做一個中舉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並非做一個奸佞之臣。在他看來,名聲遠比皇位重要。

他組建湘軍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和地主階級的利益,官僚思想已在他的內心深處紮根,換言之他就是一個忠臣命。唯一的愛好就是飽讀詩,他重視禮教,清心寡欲,對帝王並不感興趣。他是理學大師,壓根沒那麼大野心,也不是做皇帝的料。

第二,曾國藩起兵的目的,也是有忠君保國之意,一旦反清,可能淪為不忠不義之輩,成為眾矢之的。

況且,當時朝中還有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楚軍,這兩個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一旦冒然行動,隨時可能身敗名裂。最重要的是,曾國藩更不想看到在大清內部重燃戰火,百姓遭殃,生靈塗炭。

單單一個太平天國運動,便使數千萬人死於戰火之中,人數為歷朝歷代之最。這是曾國藩最不想看到的。

平定太平天國後,他便解散了湘軍,成就了自己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美譽。

左宗棠曾給予他這樣的評價: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在近幾百年來,能把學問在官場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明朝的大儒王陽明。另一個則是「聖人」曾國藩。兩人都做到了「知行合一」。

相關焦點

  • 以前我們贊太平天國,現在重看歷史,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曾國藩?
    以前學習歷史,我們都稱讚太平天國運動。可現在看歷史,我們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當年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過去的歷史書中,我們都認為: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的代表,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 曾國藩為什麼如此被推崇?死後諡號文正,他有哪些厲害之處?
    但是現在我們卻反過來推崇起了曾國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02首先,我們來說說曾國藩是個什麼樣的人。曾國藩作為晚清政府的兩江總督、湘軍的創始人,是一個集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才能於一身的人。不僅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讀書做學問方面也是很有自己獨到的思想,始終保持著開放、寬容的態度,而為人處事方面又很低調與謙恭,以至於向來高傲的左宗棠都不得不感嘆: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即曾國藩)。
  • 「天京事變」中太平天國諸位將領都不無辜,只有一人除外
    「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大量的核心將領死亡,讓太平天國再也無力招架曾國藩的湘軍。失敗的結局最終還是來臨。  在這場至關重要的事變中,除了剛好死在事變前的胡以晄,剩下的將領們似乎都不太乾淨,他們手中都沾滿了自己兄弟的鮮血。
  • 滅太平天國,「吉字營」居功第一,為何之後不再有表現機會?
    有意思的是,「吉字營」居功第一,但往後一系列戰爭,如剿滅「捻軍」,收復西域,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都看不到這支部隊的蹤影。那麼,太平天國滅亡後,為何「吉字營」不再有表現機會呢?,後轉移到衡陽,編練水軍、陸軍,總計人馬17000餘人,塔齊布、羅澤南、褚汝航、李孟群、楊載福、彭玉麟、李續賓等都是此時投靠曾國藩,或者支持其創辦軍隊。
  • 面對逆境和繁榮,曾國藩告訴我們如何應對,這樣一切都可以做到
    清末四大名士之一曾國藩為官時就培養了自律和自律,他為忠謀政做出了貢獻,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和讚揚。然而曾國藩的早期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成功後面,成功後面有曲折,就像海上的一艘漂浮的船,好的時候和逆境是交替變化的,他曾哀嘆生命的無常。
  • 曾國藩:凡是具有權謀思想的人,都善於建立自己的範疇
    凡是具有權謀思想的人,都善於建立自己的範疇。在這個範疇裡,他是絕對的王者,所有的人,也都必須在他建立的範疇裡活動。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範疇,那就是集中湘軍力量,攻打安慶。安慶是長江上的一個軍事重鎮,是長江運輸的要塞,金陵之所以能安枕無憂,就是靠安慶保障了其糧餉供給。
  • 太平天國被滅後,天國金庫中的18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兒了
    在這之後的數年時間,太平天國通過「人無私財」,全部財產「共有」等制度,將所轄地區百姓的財產悉數繳納進了天國聖庫,同時,他們還通過搶劫各地的錢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差不多聚攬了1800萬兩之巨的錢財。 不過1864年7月,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天京後,他們並沒有在天國聖庫中找到外界盛傳的這筆巨額錢財。
  • 鹹豐逃亡承德,曾國藩為何不救駕?僅用一個字,既保名節又保地位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權謀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建議感興趣的讀者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全面了解曾國藩權謀術的若干細節和運用方法,從而舉一反三,為我所用。曾國藩提供了一個樣本。領導遇到難題,自然要救駕,但如何救,怎麼救,什麼時候去救?則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權謀智慧。如果貿然去救,不僅未能解領導的困難,說不定將自己都搭進去了。這是曾國藩權謀術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因為他要救的領導非同小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領導,而是鹹豐皇帝。
  • 1962年曾國藩曾孫拋出重磅史料,揭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在曾國藩圍天京的最後時刻,主持天京防務的就是李秀成,石達開離隊了,洪秀全在被圍的過程中死了。 老洪這個人也太不負責了,誰汙染誰治理嘛,他把南中國搞得大亂,他自己該嗨皮的都嗨皮,眼看到他買單的時候,他竟然去見上帝了。
  • 曾國藩為何能成為兩江總督?兩個運作方案,每個都是經典權謀智慧
    兩江地區是清朝的主要漕糧和賦稅來源地,是大清王朝的財政命脈所在之地,非常重要,那麼,一直不信任曾國藩的鹹豐皇帝,為何要將如此一個重要的職務給曾國藩呢?前面我們也提到,曾國藩最開始想成為湖北巡撫、四川總督,但鹹豐皇帝都未能給他,現在卻任命他為兩江總督,是不是有一點蹊蹺呢?
  • 盜墓賊炸開曾國藩墓,考古隊進盜洞後出來,為何下令永久封閉?
    一旁的侍從太監都膽戰心驚,不過曾國藩得知後卻沒有太多緊張,他等了幾天後又勸說鹹豐皇帝,鹹豐皇帝冷靜下來後也覺得曾國藩說的有道理,最後還是選擇接受曾國藩的勸諫。  但是當時清政府的軍隊腐化嚴重,並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在接受幾次失敗後  清政府決定利用各地的地方勢力來牽制太平天國的發展。
  • 太平天國的形象,在不斷被人們刷新,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天國?
    揚子江下遊沿岸被毀壞的地方,都在向世人展示著貧瘠和荒涼,使人焦慮不安。然而,比這位紐約時報記者更為焦慮的是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因為,在最近這一年以來,他聽到的幾乎全都是前方戰敗的消息,首先是位於長江流域的重鎮,安慶失守。其次是各地太平軍節節敗退,損失殆盡。而現在,湘軍竟然已經打到自己的家門口。不過,洪秀全的死對頭湘軍統帥曾國藩也同樣焦慮萬分。
  • 民國風雲009講:這個天國不太平
    這個不太平的天國也讓大清更加不太平,漢人大臣集團的崛起,實屬於大清統治者的無奈和歷史的必然選擇。 021講至030講:亂世中如何就出了個袁世凱,顯赫家世和經歷註定了他不凡的存在。手握重兵一代聖相曾國藩為什麼會一起小小的教案而鬱鬱而終?作為接班人的李鴻章又是如何開創晚晴治世的新局面,都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最好註解。
  • 曾國藩的智慧: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是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更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這位晚清重臣在創業初期卻也並非順風順水。面對士氣正盛的太平軍,曾國藩新編練的湘軍完全不是太平軍的對手。1954年秋,曾國藩帶領湘軍在九江、湖口一帶,與太平軍年僅24歲的翼王石達開第一次交手,就被打的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看著辛辛苦苦創建剎那間灰飛煙滅,曾國藩是羞怒交加,水尋死,辛虧被隨從救起,方才撿回一條命。
  • 太平天國滅亡,清軍挖開洪秀全墓,曾國藩當場愣住:怎麼這重口味
    31 14:58:30 來源: 小歪娛樂匯 舉報   #洪秀全#洪秀全大家並不陌生,他是太平天天國的領袖
  • 假如此人不死,曾國藩滅不了太平天國,連湘軍都要搭進去!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馬克思聽說太平天國提出的平均主張後,激動無比,他沒想到自己的理想竟然在東方首先實現了,然而沒過多久,當得知太平天國上層腐朽的生活後,馬克思由無限的失望轉為憤怒,稱之為人類歷史上巨大的災難,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中華大地上農民運動,究竟為何會讓馬克思的態度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
  • 許多名家皆推崇曾國藩,可有人說他「心狠手辣」,這到底怎麼回事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文正公"曾國藩。曾國藩在我國文化和歷史界,具有很高評價,但是也有人覺得曾國藩"嗜殺成性",手中沾滿太多無辜人的鮮血。那麼,曾國藩到底是好是壞呢?左宗棠、毛澤東等人,都對曾國藩有著高度評價。左宗棠:"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毛主席:"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 看完央視版《太平天國》感覺洪楊思維和我們村裡人是一樣一樣的
    央視版《太平天國》拍的真不錯,裡面美女如雲,以前沒有看過,最近是因為看到新聞說央視版《太平天國》裡蘇三娘的扮演者去世才關注這部電視電視劇的,西瓜視頻也很給力,免費看,我整整看了一個星期才看完。總體感覺1996年到2000年那時候,央視拍歷史劇真的非常好看,宏大巨製,不管是從選景、扮演者甄選以及人物衣著、配音都非常到位。
  • 曾國藩馭人術:做不到這兩點,再弱的對手你也對付不了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曾國藩#無論身處任何環境中,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
  • 百年前曾國藩完美詮釋如何對待家人
    關於曾國藩,在近代史上也是很有名,他有做官的漫長經歷,但沒有享受過幾天清平歲月,基本上一生都在與太平軍進行你死我活的軍事對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