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網絡
本文轉自|一束光
▼
不止一次,在與朋友們談心的時候,聽到她們這樣說:當自己生了大病,或者孩子天生有一些缺陷,或者親人去世了等等,這樣的事會使身邊的人向她們投來異樣的眼光,令她們就突然自卑起來,覺得人生怎麼如此失敗。
基督徒姐妹們還會有更深一層的擔心:自己的這些患難會不會讓我們所信的上帝蒙羞?一直告訴別人我們所信的上帝如何慈愛、如何給人喜樂平安,現在自己遭遇這些不幸會不會讓人家看笑話?讓人家認為我們的上帝很無能?會不會有人說:就是你信的上帝,讓你走到今天這般田地,還是別信了,醒醒吧,也別再跟我們說上帝有多麼好了!
這讓我想起聖經中有名的苦難記代表人物——約伯。他愛上帝,也遵行祂的旨意。可是,災難突然降臨,約伯在頃刻間失去所有家產和十個孩子。他沒有對上帝產生懷疑或妄加評論,依舊敬畏上帝。接著,他又生病,從腳掌到頭頂長了毒瘡,坐在爐灰中用瓦片刮身體,痛苦絕頂,他老婆直截了當甩給他一句:「你還持守你的純正啊,棄掉你的神,死了吧!」
你看,由人所遭受的患難而引發的疑問和思考,從古到今,未曾停息。
有些人為的災難,可以找出罪魁禍首,比如殺人放火的兇手可以被抓到。也有很多苦難,以人的有限無從知道真正的原因。上帝為何允許人間那麼多苦難的發生?祂要麼不是全善,要麼就不是全能?這些經典問題已經有許多的書籍和文章來解釋。今天我想思考的是:這些發生在人類身上、尤其是基督徒身上的苦難會不會羞辱上帝祂自己呢?
▼
其實,將這個問題反過來就是:如果我們此生不經苦難甚至任何困難,一帆風順,盡享榮華富貴,這樣就會榮耀上帝嗎?上帝需要用我們人類所定義的成功來榮耀祂自己嗎?
看看上帝的獨生子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情景,答案不言自明:
耶穌大可以選擇出生在金碧輝煌的皇宮或者哪個富人家裡,做個官二代or富二代。可是,他沒有,他誕生在一個小小的旅店的馬槽裡,連個嬰兒床也沒有。
長大後,耶穌默默無聞地做著木匠的活兒,完全屬於沒錢沒地位的底層大眾。
耶穌開始傳道之前,魔鬼用地上萬國的榮華引誘試探他,被他冷靜地拒絕。
他四處治病趕鬼傳講天國福音的時候,老百姓們簇擁著他,他卻經常一個人退到隱蔽之處。
他遠離光環,不追求這個世界所認為的「成功」,不要做這個世界的王。
最後,他以無罪之身被釘上十字架,被恥笑、戲弄、凌辱、鞭打,以世人眼中屈辱的方式死去,而他卻在死前說「成了」。
如果說上帝的兒女經歷患難會讓祂自己蒙羞,那麼耶穌是不是那個讓祂顏面掃盡的兒子?
按照人的看法,耶穌短短的一生可以用悲悲慘慘悽悽切切來形容。
按照人的定義,耶穌無佳美容貌,無權勢地位,房子、票子、妻子、孩子,還有學歷,啥都沒有,離成功十萬八千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而他卻說「成了」,成就的是什麼?是天父上帝差派給他的任務,是道成肉身拯救人類的計劃。
人眼中的loser,上帝卻對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所以,千千萬萬不要因你所經歷的患難而自卑,或覺得會讓上帝蒙羞。耶穌殉道了,十二門徒中除了約翰,其餘也全部殉道,他們經歷無數艱難憂患,在聖經中留下很多文字安慰我們,也告訴我們患難不是無意義的: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4)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
▼
在《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中,作者力克胡哲用自己的生命故事詮釋了這樣一句話:
你我真的無法掌控所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應。
1982年出生的力克胡哲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所知道。八年前我在上海聽過他的演講,那種震撼一生都無法忘記:一個沒有四肢的人,如雕塑般立在臺上,那飽含熱情、喜樂與盼望的笑容卻仿佛直接來自天堂。
醫生對他與生俱來的"瑕疵",無法給出任何的醫學解釋!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父親甚至還是一位牧師,當時人們也認為這絕對是一個悲劇,大家都在問:「假如上帝真是愛人,為何允許這樣糟糕的事情發生呢?若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就也算了,卻竟然讓它發生在一個為神盡心盡力奉獻自己的基督徒家庭之中?」
力克在二十歲左右就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演說家,有著滋養人靈魂的事業,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還在2012年娶了美麗善良的妻子宮原佳苗,育有兩個兒子,還有一對雙胞胎馬上就要出生。雖然按照世人的定義,力克也算是很成功了,但是,最令他感恩的是上帝透過他進入不計其數的學校、教會、監獄、孤兒院、醫院、體育館和會議廳,將具有改變生命大能的福音種子撒入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上帝使用了他奇特的身體與他堅定的信靠順服,並賜給他振奮人心、鼓動心靈的能力,與他一起合力將悲劇改寫成為喜劇。見到力克,你一定會相信《聖經》裡所說的: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11)
力克在書中說到:
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在我有生之年,只要鼓勵到一個心靈,我沒有手腳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耶穌為了拯救這個世界而受苦,那麼我的生命也當因為祂的死而活著。
力克和妻子如今已經快要成為4個孩子的父母,在被問到是否對孩子的健全有所憂慮時,妻子宮原佳苗回答:「即使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四肢,我也會愛他們每一個。力克對你們來說是一種遺憾,但我卻會讓他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
佳苗的回答我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實在是欽佩,讚嘆神賜給這個女子多麼堅定的信心。我看到愛戰勝苦難,看到愛的光芒遮蓋住所有關於苦難的疑雲。
世人對我們所遭受的患難的反應,與突如其來的患難本身一樣,屬於我們無法控制的範疇。是啊,人們也許會覺得遺憾,會無限同情,也會嘲笑漠視,但是,那又如何?
我們要立定站穩,看清楚我們的價值——在上帝眼中,我們都是無價之寶,並且我們的價值不因我們的患難、別人的眼光而減損。反而,從永恆的眼光看,「這至輕至暫的苦楚將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不信的人永遠會有這樣那樣的質疑。因為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而且也會排斥那些在光中行走的人。
看到基督徒諸事順利,有人會說「你看他現在什麼都好,等他生意失敗了,孩子生病了,婚姻破裂了,你看他還那麼相信嗎?」
如果你不信了,有人會說「你看,被我說中了,他是要有好處才信呢,全都是假的。」
如果你繼續堅信不疑,又有人會說「腦子進水了吧,他的上帝都不救他,他還信呢,真愚昧!」
他們不明白的是,我們的信仰並沒有給我們掛上「免災牌」,我們會與世人一樣經歷悲歡離合,生老病死。
他們不理解的是,我們的信仰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好處或安慰,我們是為了追尋真理。(見《我持守信仰並不是為了討要任何東西》)
如C.S.路易斯所說:
尋找真理,你最終或可以找到安慰;尋找安慰,你既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真理,只會在開始階段得到一些泡沫和不實際的思想,和最終徹底的失望。
▼
在山東有一個服侍殘障棄兒的「覓非播舍之家」,曾經的女主人新瑋在自己身患癌症時沒有擔心過會讓上帝蒙羞,倒是很痛心有些人因為她的病而埋怨起上帝。
很多人質問「為什麼你如此拼盡全力服侍上帝、幫助弱小,你的上帝眼看你生病卻不救你?」她用一篇《為什麼不能是我》的文章回應大家,文中說到:「當祝福臨到的時候,我們歡然領受;而在苦難臨到的時候,我們卻要求神必須給我們一個理由……我對神的醫治沒有懷疑,但是我尊重神的主權。因為神醫治或者不醫治,都有他的主權。但是不管他的主權如何,他的旨意都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我相信這一點。」
她在地上最後的日子,坦然面對醫生的「最後宣判」,與丈夫一起去各地演說,用盡最後的氣息與人們分享基督徒的價值觀、生死觀.
《如果這一切出於你》MV
徐麗譜曲,言雨作詞,眾多弟兄姐妹志願參與製作
不,我們的患難不但不會使上帝蒙羞,相反,面對患難的態度卻給我們機會來榮耀上帝。
當然,別人怎樣勝過他們的苦難,無法完全拿來複製在目前正遭遇患難的人的生命裡,因為每個人的難處都是不同,身處環境也不一樣。但,正如力克胡哲所說:「我們最大的成功不是站立起來,而是承認自己軟弱,靠自己做不到。」這樣,我們就離那最偉大的力量靠近了一步。
在逆境中坦誠軟弱,將難處交託給上帝,請祂與我們同行,我們則敬畏上帝並繼續遵守祂的命令——如此,我們便有福了;如此,我們在上帝眼裡便是成功的吧?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籍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料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力比書4:6)
↓閱讀原文 訪問 尊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