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遊戲中的未成年人,家長該做些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作為「Z世代」的家長,孩子玩遊戲幾乎成為了不可逃避的話題。隨著手機的普及,擔心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也成為了近些年全社會的重點關注問題。

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相繼出臺。2019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從六個方面為規範網路遊戲服務提出了明確的指引;2020年10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新版修訂中,將關於網路遊戲的相關規定列入法律文本。

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參與方,各大企業也針對未成年人玩家,推出了包括遊戲行為查詢、通知、遊戲時長管理、身份識別系統、聲音系統以至於人臉識別系統等一些保護措施。在16日舉辦的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發布了《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這一標準同樣是由遊戲企業騰訊、網易以及人民網牽頭開展。

但不論政府或者企業,亦或是提供教育的學校,在保護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過程中都不可能起到全部作用。據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今年10月發布的《新時代兒童及家庭網絡素養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5%的兒童使用網際網路的場所是家裡。因此,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的角色不可忽視。

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說「國家政策」和「廠商措施」是為未成年人保護建造的城池的話,那麼家長則毫無疑問是這座城池的「執戟人」。

而要做好這個執戟人,家長們或許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

制定規則,讓青少年形成正確的遊戲觀

在人手一機的今天,遊戲已經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娛樂方式,玩遊戲,是和看電影、打球、戶外活動類似的娛樂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社交渠道。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遊戲已經成為了孩子們之間的「社交語言」。家長需要協助孩子進行適度遊戲,不能放任孩子接觸遊戲,也不宜讓孩子徹底不玩。《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已經對「適度」做了很詳細的要求,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遊戲廠商也進行了落實。

但廠商的落實並不代表家長們就可以不管了。古靈精怪的小朋友,有很多你想像不到的辦法去躲過平臺的監管,甚至他們玩不了遊戲,還可以去刷短視頻。因此可以制定一個「令行禁止」的上網規則,讓孩子們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每次應該玩多久。

比如每天可以給孩子劃定明確的娛樂時間,並監督孩子實行;也可以制定一些規則,將玩遊戲的時間作為孩子們完成某些任務或者實現某些目標的獎勵。

2

充分溝通,幫助青少年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發布《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親子溝通很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網絡的比例為 81.9%;而親子溝通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網絡的比例為 63.0%。同時,民主型教養模式與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喜愛呈反比,而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模式與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喜愛呈正比。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如果能採取民主型的教養模式,與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形成親密的親子關係,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比例會大大降低。

很多時候,孩子們沉迷於網路遊戲的誘因,是來自於家長們的放任、忽視和不理解。而想要真正的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們充分溝通,理解他們的想法,給以他們信任,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和陪伴他們,並且以身作則,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奧運會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就曾為了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苦練遊戲。對於孩子玩遊戲這件事,鄧亞萍有自己的見解:「這一代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天性,和獨屬於他們的交流語言,就跟遊戲相關,如果強行斷絕遊戲,脫離同伴世界,我覺得更糟糕。」

為此,鄧亞萍還同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共同發起了「家庭溝通計劃」,就是期望能夠在這些方面給家長們提供幫助,改善與孩子們之間的溝通狀況。當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夠進行平等、互相尊重的溝通,遊戲沉迷的問題,相信也會迎刃而解。

3

疏堵結合,合理利用遊戲企業的未保系統

除了制定規則和改善溝通之外,家長們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防沉迷工具。

國內遊戲廠商騰訊、網易,都推出過許多防沉迷工具,也起到了較好的防沉迷效果。以騰訊推出的成長守護平臺為例,在其綁定的3000萬家長和孩子帳戶中,有82%遊戲時長出現下降。

但再好的工具,仍然存在一些「漏網之魚」。在諸多關於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的新聞報導中,孩子們通過借用或盜用家長身份證,以完成作業為由讓家長幫助繞過人臉識別等各種花招,繞過未保系統上網遊戲,甚至進行消費。在這些案例中,如果家長對於防沉迷工具有所了解,大多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4

發現興趣,寓教於樂,發揮遊戲的積極作用

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心理學教育系通過對某公立學校的研究顯示,電子遊戲在8~18歲兒童的敘事思維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並認為電子遊戲具有很大潛力成為新一代教學工具,在激發反思、促進道德教育和社會行為形成等方面有極大潛力。另一方面,一些應用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電子遊戲也可促進未成年人的多感覺加工,提高人對注意幹擾的抵抗能力,並對認知靈活性產生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中也顯示,有七成的孩子願意與父母主動談論遊戲,但僅有不足15%的父母會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

可見,如果家長時間允許,不定期的選擇一些合適的遊戲與孩子們一起玩耍,也是促進親子溝通,了解孩子興趣和能力的好機會。

實際上,許多遊戲都有充分的潛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國外有不少家長與孩子一起玩沙盒遊戲的視頻,其中可以充分看到孩子的創造力。如《刺客信條》之中對於世界歷史元素的融入,以及《尼山薩滿》這樣的功能遊戲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借鑑,都可能促使孩子們對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產生興趣。還有一系列融合健身和體育項目的互動遊戲,能和孩子邊遊戲邊運動……

遊戲也有其兩面性,如果家長利用得當,還可能對青少年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結語

我們都知道,對於未成年人在遊戲中的保護,是當下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無論是政府、遊戲企業、學校和家庭都應高度重視,各司其職。而在這個進程中,家長們可以發揮的作用可能比想像中的更大,正確的引導、充分的溝通、合理的管理以及積極的陪伴。

相關焦點

  • 網絡教育,該如何保護你,未成年人?
    (原標題:網絡教育,該如何保護你,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護要從社會角度考慮一系列問題,如家長如何解決陪伴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大量未成年人無法擁有家長陪伴情況的問題,以及課堂講授大量通過在線形式進行可能帶來的問題。提供合格的「水源」迫在眉睫。隨著使用網絡時間不斷增加,後臺服務提供方可能根據大量個體積累的群體性特徵進行服務開發或廣告、內容的定點推送。
  • 《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遊戲產業聚焦未成年人保護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奧運冠軍鄧亞萍等參會嘉賓則從協會、企業、家長等角度,就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分享各自的觀點及建議。鄧亞萍就家庭溝通話題分享自己的看法。據張毅君介紹,該標準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規定了適齡提示的標誌符,「試行稿提供了綠色的8+,藍色的12+和黃色的16+這三個不同的年齡段標誌符。」二是標準規定標誌符的下載渠道、展示時長、尺寸比例、更新頻率等。三是要求適齡提示標識必須放置在產品界面的顯著位置,包括但不限於遊戲官網、登錄界面、宣傳視頻廣告等,以突出標識在遊戲產品中的能見度和可視性。
  • 《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遊戲產業聚焦未成年人保護...
    12月16日,「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發布會」在廣州舉行,當日,一份《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稿發布。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奧運冠軍鄧亞萍等參會嘉賓則從協會、企業、家長等角度,就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分享各自的觀點及建議。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是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進行...
    5月18日,在圍繞「疫情之下如何避免未成人沉迷在線娛樂」的主題沙龍上,來自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如何幫助廣大家長們更全面立體地理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問題,為青少年創造更加健康的網際網路成長環境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廣東省消委會:重視解決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消費問題 廣大家長要履行...
    鑑於近期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消費問題較為嚴重,成為消費維權熱點難點,廣東省消委會特別發出消費警示,呼籲社會共同關注和重視解決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消費問題,提醒廣大家長要履行好監護監管責任,減少並杜絕該類問題的產生。
  • 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專家建議網際網路服務分級監管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舉辦了「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研究報告發布暨研討會」,發布了《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針對不同媒介形態的不同網際網路應用,區別政策、精細科學監管,提升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的有效性。
  • 盛趣遊戲譚雁峰:挖掘遊戲正向價值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
    作為遊戲企業,盛趣遊戲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始終把未成年人保護放在首位,在保護未成人健康上網的問題上總結了不少經驗和成果。譚雁峰認為,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首要工作就是用技術落實規範。雖然教學沒有中斷,但是缺乏線下場景的約束,讓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長大幅度的增加,造成了網絡沉迷的情況,引發了不小的社會矛盾。事實上,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未來在線生活可能成為常態,在這個場景下未成人的保護工作的難度更大,任務也更重了。作為遊戲企業,盛趣遊戲在規劃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手段和什麼方法,才能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做到與時俱進。
  • 「保護」未成年人
    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冬季的寒風中幾次跑出了家門,她想要躲開自己的媽媽,她躲到過家附近的小樹林,躲到過廢棄的窖井裡,甚至還躲到過垃圾箱裡,小女孩究竟遭遇了什麼?虐待孩子會受到法律怎樣的懲罰?《守護明天》《媽媽 不要打我》聚焦監護侵害話題,解讀國家最新出臺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強制報告制度,探討如何第一時間發現、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侵害。
  • 「密室逃脫」遊戲不能對未成年人不設防
    據媒體報導,近日,廣西南寧王女士12歲的兒子和同學到商場去玩密室逃脫遊戲,被恐怖的遊戲情節驚嚇到需住院治療。據悉,孩子從商場出來後,自感身體無力,隨後碰上了熱心的計程車司機,將其送回家中,回家後不久昏迷。南寧眾多經營的遊戲室普遍對參與者的年齡沒有限制,常有未成年人參與其中。
  • 【潯姐姐微課堂】如何保護好未成年人,律師教你小妙招
    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童真的日子裡,我們請來了北京隆安(湖州)律師事務所的莫玉婷律師,來談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所關心的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下面音頻,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未成年人定義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 騰訊崔曉春:未成年保護是騰訊遊戲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騰訊遊戲不斷完善未成年保護體系,全面覆蓋"事前-事中-事後"環節,並已經實現了對實名未成年人的"限玩、限充、宵禁"。自2019年11月《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防沉迷新規)出臺以來,騰訊更是積極響應。  崔曉春介紹道,今年騰訊遊戲加速了防沉迷新規落地工作,對於實名為未成年的用戶進行遊戲時長、消費限制,目前已在騰訊210款遊戲中落地。
  •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更應關注社交軟體安全
    ,已成網絡運營企業、家長、媒體共同關注的話題。未成年人利用手機接觸網絡的時間和頻率都在增加,而移動社交平臺的「不設防」也讓孩子們接觸有害信息的機率大大增加。調查發現,一些移動社交平臺搭建的內容系統中充斥著大量傳播低俗、色情、獵奇信息的自媒體內容。
  • 孩子看手機iPad上癮,家長只能幹著急?保護視力,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非要看,有沒有什麼可以緩解視疲勞的方法呢? 在孩子上癮前,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看屏幕的時間,同時用餐時把一切電子屏幕關上,促進一家人的溝通趕快關掉電視、iPad,放下手機吧~訂立規則和後果,限制孩子的屏幕時間,並堅定一致地執行。
  • 色情、恐怖、獵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應漏掉社交軟體!
    很多時候,超超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  據統計,手機已成為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網設備,移動社交不可避免地成為其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移動社交平臺披著即時通訊的外衣,實則大肆構建內容平臺。相關系統缺乏防沉迷或審查機制,大量低俗、獵奇內容隱蔽傳播。對此,有專家表示,做好青少年網絡保護工作,應把移動社交平臺納入監管範圍。
  • 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常看短視頻 專家:家長鬚監管
    未成年網民中,有74%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其中有上網手機的為63.6%。「2019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5.7個百分點,僅次於聽音樂和玩網路遊戲,成為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
  • 網易遊戲持續完善優化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全球用戶線上娛樂需求的激增,自然帶動整體用戶體量的提升,據Newzoo最新數據報告顯示,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期間,海外諸多細分類型用戶增幅比例都超過兩成,射擊類遊戲用戶份額增長甚至超過四成。  而在欣欣向榮的表象之後,實則是企業側面對的種種全新挑戰,比如,在青少年更容易接觸到遊戲的現狀下,如何進一步對未成年人進行正向引導,培養合理的遊戲行為。
  • 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體系負責人、互動娛樂用戶...
    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體系負責人、互動娛樂用戶平臺部總經理鄭磊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梁鉅聰 攝中國網9月19日訊  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支持,廣東省委網信辦、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主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承辦的「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論壇」今日在北京、廣東兩地通過連線形式舉辦。
  • 未成年人主播成父母賺錢工具 主播「娃娃兵」該管管了
    受訪專家認為,徵求意見稿為保護未成年人主播提供了法律遵循,同時,保障未成年人主播的合法權益,還需要家長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學校、平臺、政府相關部門等的共同努力。直播、短視頻上的「娃娃兵」  近年來,直播、短視頻平臺上的未成年人主播日漸增多,他們通過賣萌、表演段子、曬絕技等吸引眼球,部分未成年人主播甚至成為父母的賺錢工具。
  • 防沉迷面前,遊戲公司與家長能和解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歪道道「我的孩子沉迷遊戲,我該去找誰負責?」一位家長茫然地在電話中質問道。在陸陸續續往遊戲裡充了1萬多元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玩遊戲已有三年之久,她們家是做生意的,起初根本沒留意到這筆錢。
  • 幼升小|要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上海市特級校長的9點建議!
    於是,每位家長都難免陷入焦慮,尤其是即將經歷幼升小的父母。大家最關心的是:我該怎麼做,孩子才能進入好學校,最後成為人生贏家?家長該做些什麼?孩子不愛學習,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其實,進重點學校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家庭類型也多種多樣。沒一把萬能的鑰匙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不過,有件事卻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具體該如何做呢?1、給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