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說臺灣交流版】環保臺灣:在雨季,遇見別樣的你

2021-02-18 輔導員說


和世界相遇之臺灣

 

「你為什麼要來臺灣?」

「因為大家都是黑頭髮,

黑眼睛,講的語言都是一樣,我就好奇,

會有什麼不一樣。」

 

從臺北市立美術館出來,下著悉悉索索的小雨。來臺灣的日子裡,半數伴隨著雨水的衝刷,多雨的臺灣啊。雨水固然惱人,但雨中的臺灣朦朦朧朧的,別樣動人,像是在夢裡見過無數次。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並沒有想像中的陌生感,如同走在故鄉熟悉的街頭。賓至如歸,大概這是我唯一可以想到的詞語。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果不其然。在校園裡隨便問個路,得到的不是目的地的明確方向,指路人會給你帶路,順便一路介紹,這是什麼地方,那是什麼樓。

受專業的影響,我會特別留意環保類的小細節。第一次使用學校的洗手臺,我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要貼著「自來水」的標籤。直到後來,當我在廁所裡看到標識的「回收雨水」——水質略黃,無需重複衝刷,瞬間明白了,收集雨水,進行簡單的處理,就可以用來衝刷廁所,節能又環保。同時這邊的垃圾分類非常詳細,不僅僅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簡單分類,而是詳細的劃分為塑料瓶、鐵鋁罐、鋁箔包、廢餐盒等等,從源頭上解決了垃圾隨意處置會造成的環境汙染,方便變廢為寶。

臺北的公共運輸發展比較全面,當搭乘公交車穿梭在這座城市中時,目光所及處便能發現公交車上標識著——「停車熄火,省油又環保」。雖然等紅燈時熄火,能否省油又環保這個問題還存在爭議,但是這是一個為了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中山美術公園的頂棚鋪上了太陽能電池,充分利用綠色環保又取之不竭的太陽能;同樣的理念也在臺北實力美術館的物理區裡實現,其中展示的某一類建築旨在改變對發電廠的認識,建設生質能電場,利用再生能源,為2000戶住家提供暖氣和電力。

飲料一般使用鋁箔包,即紙鋁塑複合軟包裝,紙大約佔了70%,部分是鐵鋁罐,塑料瓶的用量較少,相對而言減少聚氯乙烯和鋁箔的用量,更有利於環境保護,更符合「4R」原則(即可再生(Renewing)、減量化(Reducing)、可循環(Recycling)和負責任(Responsibly)),對環境的影響更小。

行走在臺灣的大街小巷,穿行在鱗次櫛比的樓宇中,到處都能看到各種各樣有趣的標籤,「多走樓梯,節能有利」,「尊重生命,接  近自然」,還常常會用「北極熊」來提醒人們注意節能減排,喚醒我們的環保意識,可見臺灣在環保方面確實是真正的滲透到生活細節中,處處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臺灣的吃喝玩樂這些方面,久負盛名;小夥伴們想必都會分享。所以我想分享的是我觀察到的臺灣生活的細節,分享我眼中的臺灣—一個不一樣的臺灣。

   作者簡介:葉瑜佳,14環境A1,喜歡旅行,喜歡攝影。夢想是從事國際志願者工作,在了解世界的同時,幫助更多需要的人,賦予旅行一種新的意義。

人生格言:行萬裡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相關焦點

  • 遇見臺灣,我的輕旅行裡別樣風景
    也許是源於臺灣的影視作品,傳達出的青春氣息,臺灣仿佛每個角落都散發瀰漫著文藝氣息。腳踏車、校園、沙灘上的腳印,鹹濕的海風和放飛天燈的瞬間,都是文藝青年們愛上臺灣的原因。也許是源於浪漫唯美的歌曲,每首曲風像清風一樣拂過臉頰,讓你不得不帶上一點文藝,一點抒情。帶上那顆純真的新,一起發掘臺灣最美的小清新吧。
  • 讓臺灣青年成最棒的城市推廣者|德陽:2017川臺交流合作的「流量小花」
    2017年,「兩岸情深·青春同行」成為德臺交流的主旋律,依託創新服務模式與交流方式,兩地青年在熱絡交流中感受了德陽的別樣美,而德陽也憑藉良好口碑成為川臺交流的「流量小花」,圈粉無數臺青,吸引他們到這裡參訪交流。
  • 臺灣學生在滇學雜技 促兩岸文化藝術交流
    臺灣學生在滇學雜技 促兩岸文化藝術交流 圖為臺灣戲曲學院學生展示在滇學習的雜技技能李曉琳 攝圖為臺灣戲曲學院學生展示在滇學習的雜技技能。 李曉琳 攝   中新網昆明8月22日電(李曉琳)22日,2013臺灣戲曲學院赴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雜技研修班結業典禮在昆明舉行,34名來自寶島臺灣的學生向老師和同學們展示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成果。
  • [學生風採]劉蔡潔臺灣公派交流
    姓名:劉蔡潔專業:管理學院12國際貨運報關2班 臺灣公派交流她,是一個我為之準備了兩年,期待了兩年的地方——臺灣9.11,一路上,看到很多學生都拿著入臺證和通行證同行,看到大家跟我一樣的期待,帶了小小激動抵達桃園機場,被各個大學接走,而我們也找到了育達可愛的儀玲姐。
  • 【臺灣研修】陳幸子:「相遇臺灣,期待遇見更多可能.」
    遇見臺灣,則是遇見了一千種可能。時時刻刻的每個現在,都是值得回憶的永遠。從湖北武漢來到寶島臺灣求學,願遇見更好的自己。學在臺灣。學習,是我們來臺灣之行最主要的目的。臺灣的課堂充滿著自由和輕鬆,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讓我們自己產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策劃方案,講述方案可行性,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不亦樂乎。
  • 福建高職院校首迎臺灣學生來閩學術交流
    福建高職院校首迎臺灣學生來閩學術交流 2012年05月24日 10:06:00來源:東南網   27名臺灣師生到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為期五天的學習交流
  • 愛在芒果 | 第四屆「愛•在芒果」 臺灣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交流活動正式啟動啦!
    PART 1 芒果之約·遇見最好的你們      7月3日上午,第四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主樓一樓會議A廳隆重舉行,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省政府臺灣事務工作辦公室)主任肖祥清、副主任黎裡溪
  • 我說,這位臺灣「環保署長」,你也好意思吃魚翅?
    臺灣名嘴溫紳9日晚在臉書上發文,稱與蔡當局「環保署長」李應元以及政商界友人共赴魚翅宴,引發環境保護團體 (簡稱環團)的批評。李應元對此坦承,席間確實也吃了魚翅,他也曾一度猶豫,未來會好好自我警惕。  溫紳發文後幾小時,魚翅宴事件已經在環團間發酵,其臉書也被環團截圖,事後溫紳已經刪文。
  • 遇見臺灣(叄)
    他遞給我一張名片,我才知道他是學校出版社的總編輯,之前也去過大陸的一些學校交流。他說大陸的出版環境不是太好,有點像臺灣六七十年代,他的幾個朋友在大陸因為出版的原因,有被被遣返或被抓的經歷。他說,一個國家,如果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就會僵化,循規蹈矩,這樣的思維,怎麼會有高質量的創新呢?臺灣一些人的東西,不一定有人會看,但一定有出版的機會。
  • 你好臺灣 | 2017「你好臺灣」活動暑假大招募
    讓最美的臺灣遇見你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做了在這個美麗的暑假,讓我們期待邂逅,在甜蜜的季節遇見你我。這次,不只是兩岸青年的火花碰撞,是世界青年舉杯歡聚的精彩時刻。還等什麼,就現在,出發!讓我們相約臺灣,開始青春的旅行。你好臺灣,臺灣你好!
  • 【導師心語】臺灣交流學習,不虛此行
    在臺灣,聽慣了「謝謝」,也說慣了「謝謝」,人與人之間都很客氣友善。    學生們對乘電梯的規則感到新鮮,我們習慣於同伴並排站著交流,他們會留著一側做應急通道。大街小巷、房前屋後,找不到一片垃圾,也難得找到垃圾桶,原來垃圾捏在行人的手裡,或是存放在隨身的垃圾袋子裡。
  • 【泉蒙】臺灣「閱讀交流對對碰」考察記錄
    2015年10月14日-28日,我與傳美、高雪一起,組了一個小小的考察團,獲得陳一心家族基金會支持,前往臺灣做」閱讀交流對對碰「的考察。所有的活動基於讓學生能「在圖書館遇見幸福」,它的包括主題閱讀、夜宿圖書館、做一日館長(需上崗培訓、策劃活動、執行、反思)。
  • 飛起來,看見不一樣的臺灣! 遇見臺灣
    他是臺灣最知名的航拍攝影師。你可能不知道,他其實有恐高症,連「過山車」都不敢搭;你可能也不知道,他只拍臺灣,而且堅持拍了20多年。齊柏林,因為對攝影的熱愛,於1988年開始擔任商業攝影助理、雜誌攝影師。1990年轉任公職後,開始負責在空中拍攝臺灣各項重大工程的興建過程。此後,便長期從空中紀錄臺灣的地貌景觀至今。
  • 臺灣青年來大陸「充電」成兩岸交流新趨勢
    臺灣學生參觀嶽麓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長沙7月12日電(唐小晴 王萱)「大陸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取經,比如湖南的文化創意產業、高鐵研發技術等。」這是臺灣青年黃冠豪在湘研學期間的感受。臺灣大學生合影留念。
  • 臺灣的環保運動與權利運動是怎樣相互促進的
  • 臺灣青年與北京相約:感謝讓我剛好遇見你!
    楊丹丹說,此次活動讓臺灣學生直接跟進項目,通過親身走進工作崗位和與導師對話交流,更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首博實習確是美事一樁,暑假期間,各大展覽輪番上陣,三位同學自然不會放過「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好機會。
  • 遇見你是最美的意外——仲夏行腳在臺灣(一)
    一起參加活動回來的同學說「有生之年遇見你們,願花光所有運氣」,其實我也深有體會,我們為這短短12天的相遇付出了太多太多,有歡笑,有汗水,當然也有運氣.當然在這12天相遇的過程中,我們彼此也都一同經歷了太多太多,所以當我們載滿回憶要啟程返回的時候,我們都無比感謝上天給了我們這次機會,讓我們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最美的印記,唯有感謝
  • 遇見臺灣
    閒聊來到南機場夜市,我說了今天看到了葉先生和梁女士,他說,他也只是聽到過這兩個人,未曾遇見過。當我向他問起關於紀念堂的臺階,是不是又在翻新,他說,當然不是,是前段時間有人向上面潑漆了的。所以,現在在重新粉刷。我驚愕地問到,蔣介石至少也是前總統,一個獨裁者,那幫人敢這麼做?
  •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客人到日照市衛生學校參訪交流
    10月26日上午,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中心副處長葉金麟到日照市衛生學校參訪交流。  客人參觀了學校護理、康復治療技術、解剖塑化標本等實訓室後,在教學樓五樓會議室進行了座談交流。鄭培月校長主持,學校有關科室主任參加了座談。鄭培月校長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表示希望能夠與臺灣高校展開實質性的合作交流。
  • 遇見你是最美的意外——仲夏行腳在臺灣(三)
    ,臺灣小朋友還教了我臺灣獨特的拼音.兩岸的年輕人就這樣互相交流著,也就更加增進了彼此的理解。棒球隊的很多隊員都是原住民,有卑南族,也有阿美族,很多孩子家境都不是很好,父母也在臺灣的大城市裡打工,自己屬於留守兒童,但是他們真的特別能吃苦,也都特別樂觀單純善良。在卑南的最後一夜的時候,他們說「老師,你都沒有來我們宿舍玩過,晚上你們一起過來玩吧」於是那天晚上,我們帶了零食去孩子們宿舍找他們聊一聊天,互相開開玩笑,真的很單純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