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宋仁宗時期張先的一首詞讓你體會咫尺天涯的無奈悲傷

2021-01-10 小閒讀讀詩

導語:大家好,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詩人顧城也寫到:你一會兒看雲,一會兒看我,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我覺得這些話都精闢地詮釋了一種愛而不得的悲傷。古代還有一個詞叫「咫尺天涯」,大概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那麼我今天要給諸君分享的這首詞說的也是這種愛而不得的悲傷。

圖片來自網絡

01.張先,字子野,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別稱「張三影」。這幾天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表現的正是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

提起張先,可能沒有柳永那麼被我們熟知,可是如果一提「一樹梨花壓海棠」,你肯定知道這個故事,這就是咱們這位張老先生幹的事,八十歲時還娶個十八歲的小妾,被蘇軾狠狠地嘲諷了一番。他的風流韻事很多,這裡不做討論,我們只探討他在詩詞上的成就。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張先在當時是與柳永齊名的詩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最擅長的是小令,也作一些慢詞。而且他還很長壽,八十八歲辭世,一生存詞一百八十多首。張先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好詞,比如「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尤其那句「雲破月來花弄影」更是被王國維大加讚賞。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叫《惜雙雙》,張先的詞,大多是反應士大夫階層生活和男女之情,而這一首《惜雙雙》比較特別,反應的是市井平民的愛情,所以特意選出來與諸君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

02.惜雙雙·溪橋寄意

城上層樓天邊路,殘照裡,平蕪綠樹。

傷遠更惜春暮,有人還在高高處。

斷夢歸雲經日去,無計使,哀弦寄語。相望恨不相遇,倚橋鄰水誰家住?

這首詞,上闋登高遠眺,夕陽斜照原野的綠樹,春天將要逝去,有人還在高處,這個人是誰,是登高的人,一直在那望,望什麼呢?望他喜歡的的那個人。

下闋夢已斷,雲歸去,自己想見的那個她離自己已很遙遠,這個遙遠是心理上的距離,是因為見不到所以遙遠,為什麼這麼說呢,看最後一句,相望恨不相遇,兩個人離得很近,互相能看到卻遇不到,她就住在那溪橋的旁邊。有沒有一種「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覺?離得這麼近卻不能相見,更不能相遇,只能遠遠地望著,把相思寄托在琴弦上,彈奏哀傷的曲子。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愛情的失敗,兩個人住得這麼近卻只能遠望,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巨大的障礙阻止他們相愛,或者只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對方在故意躲避也未可知。總之正應了那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卻不能相愛。這種咫尺天涯的感覺讓人「無計使」,一個「恨」字表現了那種極度的

無奈和怨恨。愛而不得的哀傷令人心碎。

圖片來自網絡

結語:這首詞表現的是普通市井平民的愛情,不像那種「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貴族高雅,反而更具生活氣息,貼近生活。這是有別於其它豔詞之處。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歐陽修很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催人淚下
    眾所周知,古典詩詞裡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但真要說起來,其中絕大多數表現的都是一種人生艱難之嘆、無可奈何之情。正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相信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畢竟人生很難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和坎坷。當然,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不如意的事也就不同。
  • 風流才子張先的詩酒人生
    這首詞一出,讓張先在文壇上「火」了一把,成為張先第一首主打詞作。後來歐陽修對此詞尤為欣賞,順帶著還得了一個雅號,叫做:桃杏嫁東風郎中。在張先的趣事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老夫少妻」的風流。張先耄耋之年,仍然十分風流,八十歲的時候,竟然娶了一個十八歲的美女為妾。可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宋仁宗和他的背誦天團登場,你能背出他們的代表作嗎?
    這部戲以王凱扮演的宋仁宗為主角,串聯起一大批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演繹北宋那段歷史。很多觀眾本來是衝著王凱去看這部劇的,但是卻勾起了讀中學時背誦課文的恐懼,因為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曾是語文課本上折磨過我們的名字:範仲淹、歐陽修、晏殊……實際上也是如此,北宋以文人治國,宋仁宗時期更是北宋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眾多文人,寫下了無數經典作品,而這些作品至今還影響著我們。
  • 80歲張先,納了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諷刺,最後一句經典
    因此,閱讀他的作品,讀者能體會到他對人生的詮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作品傳達的精神,以及那種樂觀的態度和力量。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缺乏天才,但像蘇東坡這樣的人卻極少,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樂觀精神。蘇東坡寫這首詩時,是在取笑他的好朋友張先。張先當時已經是一個80歲的老朽,卻還正忙著與一個18歲的年輕女孩結婚。張先也是精通文墨之人,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全文意思大概是說,我80歲,你18歲,我是白頭你是紅顏,咱倆歲數其實差距不大,只是隔著一個花甲罷了。
  • 蘇軾好友張先,80歲納小妾約會尼姑,蘇軾得知後以雲雨詩相贈
    詞的上片寫尋花,寓意是張先在千方百計的尋找美妾,張先就是那隻小蜜蜂。蘇軾在這裡純用了比喻,沒有提一字張先找小妾的事。張先本就是風流才子,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過一個年輕的尼姑,老尼嚴厲,所以無奈他只能劃小船去寺院中的小島上幽會,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分手,所以他為此做了一首《一叢花》贈與年輕尼姑。
  • 愛情詩詞十首,道盡了世間最美的情感
    自古以來,寫愛情的詩詞是數不勝數的。如「天不老,情難絕」、「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愛情是美好,也是悲傷的。情一字縱使是傷,世人還是纏綿繾綣,難捨難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十首最美的愛情詩詞,寫盡了世間所有的情!
  • 張先80歲時納18歲小妾,損友蘇軾寫肉麻詩調侃,不想竟流傳千年
    他是宋朝中期文壇領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詩詞屬豪放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可以說是文壇中風靡一時的人物,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看完蘇軾的詞都不禁感嘆:30年後,恐怕世人都只記得蘇軾,不記得我歐陽修了。蘇軾一生豪放不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而李煜則是從骨子裡就是悲觀的心態,所以李煜大多數詩詞都是悲情憂鬱的,讀李煜的詞,不由得對他的一生感嘆。李煜在繼位之時,整個國家兵力衰弱,因此就南唐也一直處於被宋軍隨時攻破的危險中。國家存亡處於危難之際,身處亂世的李煜,雖然貴為帝王。但卻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之中,即使想抵抗也是強弩之末。最終南唐也沒有逃脫滅國的悲慘命運。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
  • 蘇東坡妙評張先:「一樹梨花壓海棠」
    受父親張維影響,從小喜歡詩詞,他的朋友圈裡都是北宋名家,歐陽修、蘇軾、晏殊、柳永都是鞋刷鞋把關係,厲害吧。張先最厲害的是喜歡撩妹,而且把作詞和尋花完美結合,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豔詞。 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也是羨慕不已,在自己微博中寫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生活寫照。最為轟動的是張先在八十歲時再次佔據熱搜榜首,這回他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創下老夫少妻之最。新婚第二天喜滋滋在朋友圈髮結婚照,並春風得意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 因張貴妃被貶的小宋,堪稱風月製造機,用一首詞娶了宋仁宗的宮女
    宋庠就問宋祁:「你這樣奢侈浪費,怎麼就忘了我們一起刻苦攻讀的那個時候了?」宋祁回道:「我們當年那麼苦,不就是為了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嗎?」我想說這宋祁這話說的在理,相當於我那麼辛苦減肥,不就為了吃好吃的嘛,哈哈。一首詞賺來皇帝身邊一個宮女
  • 一樹梨花壓海棠:5首詩詞帶你體會古人的洞房花燭夜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幾首關於「洞房花燭夜」的詩詞。當然,我們只講比較文雅的。1.《戲贈張先》 宋 蘇軾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張先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比較擅長寫一些男女題材。張先有兩個綽號,一個叫「張三中」,其在《行香子》詞寫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
  • 《清平樂》中王凱扮演的宋仁宗 竟然是一位精通詩詞音律的皇帝
    聽到《孤城閉》這個名字,感覺應該寫北宋名臣的故事,但是這部劇明顯是以皇帝宋仁宗的生活為主線。這部似乎有點像宮鬥劇的電視劇,為什麼又改成了一個詞牌的名字清平樂呢?是因為皇帝喜歡詩詞嗎?據《宋史·樂志》記載,宋仁宗趙禎通曉音律:仁宗洞曉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賜教坊,或命教坊使撰進,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宋仁宗雖然精通音律,但是卻沒有傳下了一首《清平樂》,倒是這些臣子們寫了不少。
  • 蘇軾特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成年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比如,蘇軾的詩作《戲贈張先》。張先,字子野,是北宋著名詞人。其詩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的生活寫照,便是安享富貴,詩酒風流。據說,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仍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在一次家宴上,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 【鳳鳴詩刊】[古詩欣賞]2021第二期 || 欣賞王觀的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今天繼續我們的2021年第二期《古詩欣賞》。本期我們要欣賞和學習的是一首送別詞。詞人一反往常送別時的悲悲切切,而是暗含喜悅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與眾不同的送別詞。     送別,總是讓人感到難受、不舍。這其中的離別之情,是自古人們共同的情感。楊柳、夕陽、酒、秋等意象往往是詩人們用來表達離別的傷感之情。看看下面這首王觀的詞。
  • 風流詞人張先:20歲「偷」尼姑,80歲「壓」海棠
    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張先一生創作頗豐,著有《張子野詞》,收錄詞作一百八十餘首。張先的詩詞作品大多反映花前月下的男歡女愛,《古今詩話》記載:有個客人對張先說:「人家都說先生叫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啊!」張先不以為然地說:「為啥不叫我張三影呢?」
  • 詩詞大會:一首溫香暖玉詞,引出「詞中老杜」周邦彥
    都說看《詩詞大會》,是看董卿的,看康震的,甚至是看彭敏、陳更、武亦姝的,等等等等。其實我感覺,它之所以能梅開五福,大家還是看「詩詞」的。五季的熱鬧已經過去,我也該收收心,讓自己的心態也放穩,沉下心來,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這檔節目終究是「鐵打的詩詞,流水的董卿們!」所以唯有回歸詩詞,才能讓自己永遠有話說,永遠有東西寫。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間悲歡,催人淚下
    曾經的南朝天子,如今成為北地之囚,他心中的愁苦,悔恨,悲傷,悽涼等複雜的情感可想而知。絕望中,真正屬於他的老朋友悄悄回來了,那就是過去被他輕薄對待的「詞」。正是她,此刻像個愛人一樣,悄悄地給他送來了溫暖,使他擺脫了身份的困境。公元978年七夕之夜,銀河生輝,牛郎織女在天堂相會。
  • 張先:「三影」
  • 八十風流老新郎,一樹梨花壓海棠(北宋大詞人張先)
    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這是北宋詞人張先寫的一首表白詩。張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風流成性,八十歲時還娶進門一十八歲的美嬌娘為小妾。是北宋婉約派有名的詞人。他的詞大多反應了當時士大夫們的詩酒風流和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是士大夫的閒適生活,以及一些清新深婉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