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映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將83年前&34;孤軍禦敵,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史詩再度搬上大熒幕。這是中國電影院線復產復工後被寄予厚望的&34;,還未正式上映便已經表現不俗。在8月14日首輪點映當天,《八佰》共放映了7029場,僅佔當日全國總排片場次的3.6%,但場均上座率達到32%,場均觀影人數是當天票房冠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5倍左右。值得說明的一點是,當時還有許多影院保持著觀影人數不超過總座位數30%的規定。
與傳統意義上的抗戰題材電影不同,《八佰》除了對奮勇殺敵的將士們給予了最崇高的敬意,也用了很大筆墨來渲染普通中國民眾心態的轉變,同時,國民黨政府在外交戰線上的失敗,也作為一條更具現實意義的主線鋪呈在觀眾面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將中國軍隊在上海最後的堅持作為國際談判桌上的籌碼,但弱國無外交,在戰場上失去的東西,是絕不可能靠西方列強幫忙要回來的。
電影一開頭,先交待了淞滬會戰的慘敗:&34;
這是四行倉庫內展出的老照片。(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10月25日,國軍防線崩潰,不得不全面撤退。但蔣介石依然對將於10月30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抱有極大希望,為了讓西方列強看到中國軍隊依然在上海市區戰鬥,27日,第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452名戰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留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對外稱800人。
電影裡,通過廣播畫外音的方式告訴觀眾:&34;
在上海四行倉庫奮戰的中國守軍。(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遠在歐洲的外交戰線上,形勢更不樂觀。西方列強早就為這次會議定下了基調。美國總統並不想與日本撕破臉皮,而奉行&34;的英國首相張伯倫,10月21日便在英國下議院表示,&34;
列強們的心思,中國資深外交官顧維鈞自然明白,但他沒有退縮,一到布魯塞爾,在第一時間拜訪美國政府代表諾曼·戴維斯。
參觀者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裡觀看謝晉元的雕像。新華社發(龍巍攝)
戴維斯話說的漂亮,但不做一件實事。顧維鈞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如果把目前源源不斷輸往日本的石油、鋼鐵、橡膠等戰略物資停掉或者賣給中國,那就是對中國最大的支持。但戴維斯以美國《中立法》為藉口,委婉地拒絕了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的請求。
雖然明確表態不能為中國提供任何支持,但戴維斯還是給了顧維鈞一些建議。他認為,中國代表不要採取過於強硬的態度,可以發表一篇&34;的講話,然後,為了不影響各國自由發表意見,中國代表應該退席,給各國代表&34;。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內展出松滬會戰期間的四行倉庫老照片。(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日本軍隊正在中國的領土上肆虐,中國代表在國際會議上居然還得退席,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西方列強,這是什麼道理?
但這就是列強們的邏輯,弱國無外交。顧維鈞一定還記得,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以戰勝國代表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但卻蒙受巨大的恥辱,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竟然要被轉交給日本;1931年&34;事變後,身為國民黨政府駐國聯代表的顧維鈞,又向列強們逐個求援,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羞辱:&34;
代表團將情況告知國內,加之布魯塞爾會議確定延期到11月3日舉行,&34;的堅守已經失去意義。29日,謝晉元團長收到了撤退到英租界的命令。
顧維鈞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發言。(歷史資料截圖)
而顧維鈞,在布魯塞爾會議上做了最後的抗爭,他呼籲與會各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停止提供貸款和軍需物資,並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但各國代表除了發聲譴責,在道義上對中國表示支持之外,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經過3個星期的空談,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拒絕了中國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
雖然外交上徹底失敗,但&34;的英勇事跡依然鼓起了無數中國人的鬥志。&34;這首創作於1937年底的《中國不會亡》,唱出了中國人的志氣。淞滬慘敗,首都淪陷,抗日戰爭一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中國人依靠自己的不屈不撓,硬是挺了下來。
2015年8月13日,觀眾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外排隊等待參觀。新華社發(龍巍攝)
正是靠著這股硬氣,中國才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迎來了徹底的民族獨立和解放。
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並沒有成為歷史。也許還有人記得,2018年4月9日,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賈法裡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為自己的國家據理力爭,但英、美、法代表卻根本不在意他說了什麼,在他剛開始發言的時候,便起身離場。
會議結束後,美國的飛彈還是落在了大馬士革。他無力去改變什麼,只能無言坐在窗邊。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委內瑞拉外長阿雷亞薩身上。2019年2月27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0次會議上,阿雷亞薩向國際社會控告美國粗暴幹涉委內瑞拉內政,但他還沒走上講臺,眾多西方國家的代表便起身離席。
電影的最後,鏡頭從已經成為紀念館的四行倉庫遺址緩慢拉升,展現出今天上海市的全景。今天中國的成就,是無數先烈艱苦奮鬥的結果,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
《八佰》見證的並非是一次失敗的保衛戰,它警醒著世人,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作者:關山度 責編:呂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