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悲壯,是弱國無外交的悽涼

2020-08-27 北京周報

8月21日上映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將83年前&34;孤軍禦敵,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史詩再度搬上大熒幕。這是中國電影院線復產復工後被寄予厚望的&34;,還未正式上映便已經表現不俗。在8月14日首輪點映當天,《八佰》共放映了7029場,僅佔當日全國總排片場次的3.6%,但場均上座率達到32%,場均觀影人數是當天票房冠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5倍左右。值得說明的一點是,當時還有許多影院保持著觀影人數不超過總座位數30%的規定。

與傳統意義上的抗戰題材電影不同,《八佰》除了對奮勇殺敵的將士們給予了最崇高的敬意,也用了很大筆墨來渲染普通中國民眾心態的轉變,同時,國民黨政府在外交戰線上的失敗,也作為一條更具現實意義的主線鋪呈在觀眾面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將中國軍隊在上海最後的堅持作為國際談判桌上的籌碼,但弱國無外交,在戰場上失去的東西,是絕不可能靠西方列強幫忙要回來的。

電影一開頭,先交待了淞滬會戰的慘敗:&34;

這是四行倉庫內展出的老照片。(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10月25日,國軍防線崩潰,不得不全面撤退。但蔣介石依然對將於10月30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抱有極大希望,為了讓西方列強看到中國軍隊依然在上海市區戰鬥,27日,第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452名戰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留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對外稱800人。

電影裡,通過廣播畫外音的方式告訴觀眾:&34;

在上海四行倉庫奮戰的中國守軍。(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遠在歐洲的外交戰線上,形勢更不樂觀。西方列強早就為這次會議定下了基調。美國總統並不想與日本撕破臉皮,而奉行&34;的英國首相張伯倫,10月21日便在英國下議院表示,&34;

列強們的心思,中國資深外交官顧維鈞自然明白,但他沒有退縮,一到布魯塞爾,在第一時間拜訪美國政府代表諾曼·戴維斯。

參觀者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裡觀看謝晉元的雕像。新華社發(龍巍攝)

戴維斯話說的漂亮,但不做一件實事。顧維鈞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如果把目前源源不斷輸往日本的石油、鋼鐵、橡膠等戰略物資停掉或者賣給中國,那就是對中國最大的支持。但戴維斯以美國《中立法》為藉口,委婉地拒絕了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的請求。

雖然明確表態不能為中國提供任何支持,但戴維斯還是給了顧維鈞一些建議。他認為,中國代表不要採取過於強硬的態度,可以發表一篇&34;的講話,然後,為了不影響各國自由發表意見,中國代表應該退席,給各國代表&34;。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內展出松滬會戰期間的四行倉庫老照片。(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日本軍隊正在中國的領土上肆虐,中國代表在國際會議上居然還得退席,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西方列強,這是什麼道理?

但這就是列強們的邏輯,弱國無外交。顧維鈞一定還記得,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以戰勝國代表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但卻蒙受巨大的恥辱,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竟然要被轉交給日本;1931年&34;事變後,身為國民黨政府駐國聯代表的顧維鈞,又向列強們逐個求援,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羞辱:&34;

代表團將情況告知國內,加之布魯塞爾會議確定延期到11月3日舉行,&34;的堅守已經失去意義。29日,謝晉元團長收到了撤退到英租界的命令。

顧維鈞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發言。(歷史資料截圖)

而顧維鈞,在布魯塞爾會議上做了最後的抗爭,他呼籲與會各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停止提供貸款和軍需物資,並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但各國代表除了發聲譴責,在道義上對中國表示支持之外,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經過3個星期的空談,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拒絕了中國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

雖然外交上徹底失敗,但&34;的英勇事跡依然鼓起了無數中國人的鬥志。&34;這首創作於1937年底的《中國不會亡》,唱出了中國人的志氣。淞滬慘敗,首都淪陷,抗日戰爭一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中國人依靠自己的不屈不撓,硬是挺了下來。

2015年8月13日,觀眾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外排隊等待參觀。新華社發(龍巍攝)

正是靠著這股硬氣,中國才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迎來了徹底的民族獨立和解放。

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並沒有成為歷史。也許還有人記得,2018年4月9日,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賈法裡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為自己的國家據理力爭,但英、美、法代表卻根本不在意他說了什麼,在他剛開始發言的時候,便起身離場。

會議結束後,美國的飛彈還是落在了大馬士革。他無力去改變什麼,只能無言坐在窗邊。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委內瑞拉外長阿雷亞薩身上。2019年2月27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0次會議上,阿雷亞薩向國際社會控告美國粗暴幹涉委內瑞拉內政,但他還沒走上講臺,眾多西方國家的代表便起身離席。

電影的最後,鏡頭從已經成為紀念館的四行倉庫遺址緩慢拉升,展現出今天上海市的全景。今天中國的成就,是無數先烈艱苦奮鬥的結果,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

《八佰》見證的並非是一次失敗的保衛戰,它警醒著世人,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作者:關山度 責編:呂翎)

相關焦點

  • 《八百》中的心酸,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8月22日,中央紀委監委網站以《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為題,對《八佰》進行解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在《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中寫到,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之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 悲壯的背後是弱國無外交
    但是我知道沒看過的人肯定不知道《八佰》是什麼意思,看過的才知道這是800名壯士的縮寫。實際上只有400多名壯士,為了壯大士氣,給外人希望,給敵軍恐懼,所以把人數報多了。現在都流行簡約,最簡單的兩個字道盡壯士的悲壯,讓歷史銘記於心才是最重要的。
  • 解讀電影《八佰》: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發布的評論文章《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又為這部電影帶來了新的視角。文章從影片內容和歷史背景兩個方面,分析了這部「歷史上的真實大片」的現實意義:八百壯士呈現出的孤軍悲壯,就是當年弱小中國最悲哀的投射。
  • 《八佰》:孤軍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這部影片集結7位影帝、3位影后,聚焦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場面恢弘。導演管虎說,拍攝《八佰》是為了秉持文藝創作者初心,矢志禮讚英雄。八百壯士的結局,同樣悲壯
  • 這支孤軍的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但是,你可知道,「八百壯士」悲壯故事的背後,是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弱國的何等的悲涼?一場「奇特」的戰鬥  人們有理由對《八佰》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
  • 電影《八佰》和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020年8月21號,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的確上演過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937年10月26號,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 《八佰》:孤軍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所幸,中國變了
    這部影片集結7位影帝、3位影后,聚焦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場面恢弘。導演管虎說,拍攝《八佰》是為了秉持文藝創作者初心,矢志禮讚英雄。八百壯士的結局,同樣悲壯
  • 弱國無外交?這麼沒邏輯的話也信?
    近期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每逢局勢緊張,「弱國無外交」一語便不脛而走,四處流傳。
  • 中紀委官網談電影《八佰》:孤軍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中紀委官網評電影《八佰》: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而現在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每經編輯:王曉波8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文章稱,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 弱國無外交,但有你們祖國就有希望!
    電影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以外交總使顧維鈞的自述為線索,真實深刻地再現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暗濤洶湧的外交情景。World War I ended in victory for the Allies.然而,他們的堅持遭到了最沉重的打擊:英美法三國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之下就與日本協商割讓山東的問題,這無疑是對中國外交的背叛,甚至是中國政府對人民、國家的背叛。此後,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此起彼伏,內外壓力之下,總使顧維鈞拒絕籤字,離開了和平會議現場。同年,五四運動爆發。
  • 催人淚下八百壯士
    這是一部悲壯、充分展現民族精神的戰爭片。對於國民黨高層,這只是一場為博得列強同情的表演秀,而對於以團長謝晉元為首的堅守倉庫的420多位國民革命軍官兵來說,則是一場捨命的搏殺。面對數十倍、數百倍於己的,裝備精良的日軍,號稱八百人的壯士們,是何等的忠勇、何等的氣概!
  • 弱國無外交!塞爾維亞被迫承認科索沃獨立,中東形勢巨變!
    最近我們都看到了武契奇坐小板凳的照片,如果說這不是川普的故意安排,估計沒有人信,事實上最開始的時候,武契奇是和川普並排坐的,當然做得也是小桌子,之後又變成了小椅子,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出訪都不會受到如此待遇,武契奇在白宮內受盡了屈辱,但是還不得不承認科索沃獨立,這是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天,這一天告訴塞爾維亞人民:弱國無外交
  • 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尊嚴。
    民不聊生的時候除了起義,無路可走。百姓的要求很低,但是有些朝代當權者貪得無厭,不把百姓當人,不把奴隸當百姓,最後就自食惡果了。但是不把生活的苦當苦,思想高度很高的有氣節的守義之士,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在的必須骨架。有這樣鑑定的力量,一個民族才能守住自己,才能不同化,不會迷失。有偉大的精神楷模,會給不愁生計的人以方向。所以他為了衛國,揮刀斬下可能會給敵軍帶路的老人,也不能說他是錯。
  • 《八百》:被批煽情?世人皆知800壯士!何人知壯士結局悲慘?
    然而,當《八百》熱映的時候,卻有無數網友把歷史史實搬出來,甚至給一個不及格的評價。是人性的淪喪,還是道德的扭曲?鮮肉鮮花的歷史偶像劇,作為一個崇拜又一個追求,有哪個小子和丫頭去在意歷史事實?而體現愛國主義的影片,稍微增加一點點藝術渲染就各種不符合歷史事實。
  • 《八百》:被批煽情?世人皆知800壯士!何人知壯士結局悲慘?
    然而,當《八百》熱映的時候,卻有無數網友把歷史史實搬出來,甚至給一個不及格的評價。是人性的淪喪,還是道德的扭曲?鮮肉鮮花的歷史偶像劇,作為一個崇拜又一個追求,有哪個小子和丫頭去在意歷史事實? 而體現愛國主義的影片,稍微增加一點點藝術渲染就各種不符合歷史事實。
  • 看完悲壯煽情的戰爭片《八百》,我卻至始至終沒有落淚
    最近,朋友圈裡都在刷國產戰爭片《八百》。看過《喬喬的異想世界》、《1917》這兩部進口戰爭片的我,對管虎導演的《八百》抱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期待。電影一開始氣勢磅礴,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內八百壯士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守衛著上海最後一道防線。蘇州河南岸卻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如果說南岸是天堂,那北岸一定是地獄,這樣的戰爭場面太富戲劇性,也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然而影片究竟想表達什麼?
  • ——是「弱國無外交」,還是「罪有應得」
    」  現在的問題是,有人認為:李鴻章所以會籤訂這些不平等條約,或者說喪權辱國,均是出於無奈,是「弱國無外交」的必然結果,即使沒有李鴻章去籤《馬關條約》,也會有張鴻章去籤。因此,覺得他們不該為此「永背罵名。」  這完全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謬論,是一種為賣國罪人開脫罪責的遁詞之說。  第一,在其位謀其政,既謀政就得承責。
  • 弱國無外交乎?---「五四」前的陸徵祥院牧
    圖一、陸徵祥院長的三種不同角色 關於陸院長的生平事跡,大家可以在天主教在線觀看,那裡介紹的非常詳實,我僅從「弱國無外交」這角度為大家描述一下中國現代外交開山鼻祖---陸徵祥的亂世抉擇。http://www.chinacatholic.net/article/guia/hist/2009-09-03/3609.html 據說,「弱國無外交」是1945年中國記者陸鏗採訪陸徵祥時,陸院長說的話。舊中國陸總理的這句話被新中國的周總理引用,就成了教科書中的一句絕對真理。 但仔細回味一下,這句話並非十分有道理。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350萬川軍將士奔赴前線,他們憑著簡陋的裝備,貧弱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今天講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將領,而是一個普通的士兵,他是川軍鐵血精神的縮影,也是悲壯故事的親歷者。李宏毅,史稱「西充八百壯士」中唯一的倖存者,當我們再度翻閱那段歷史,飽含著856個壯士的青春熱血和一個民族的悲壯血淚,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