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鋼鐵小編。最近火爆電影院的巨作《八佰》上映,獲得大眾好評,在電影院裡能夠看到現場的觀眾們眼淚掉下來,這部歷時10年之久的電影,也在不被看好的市場下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案。截至8月24日,票房已經突破9億,當日票房也是突破1億,完成了電影行業的救市。
該影片更是讓國人感受到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華夏男兒的熱血,捨生取義,為兒所願,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為兒不孝的家國情懷,更是體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志。回顧疫情期間,我們的最美逆行者們,在疫情爆發期間,放棄家人團聚的春節,毅然前往武漢支持抗疫。
8月22日,中央紀委監委網站以《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為題,對《八佰》進行解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八百戰士,明知道已經不可能堅守的戰爭,依然守著上海,讓侵略者們看到,中國沒有放棄過。
然而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國民政府的無能,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布魯塞爾的聯合國大會上,希望藉助外國的力量讓日軍撤退,在最後的手令上,把戰士們捨生忘死,報效國家的壯舉當成是給西方國家的表演。在《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中寫到,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之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在會議上,各個強國拒絕了中國這個要求,這場期待的會議的結果書,如同廢紙一般,紀委監委在文中提到,幻想通過外交與強敵抗衡,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與堅決的戰鬥意識,這又是一個弱國的悲哀。
「八百壯士」的壯舉,為國民政府的無能買單,孤軍的悲壯,更是體現了弱國無外交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因為我們每個國人都時刻警惕著,這是百年前中國的抗爭的血淚教訓。國家不強大,家不可成家,銘記歷史,國家方能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