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中的心酸,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2020-09-05 奔騰的草草

哈嘍大家好,我是鋼鐵小編。最近火爆電影院的巨作《八佰》上映,獲得大眾好評,在電影院裡能夠看到現場的觀眾們眼淚掉下來,這部歷時10年之久的電影,也在不被看好的市場下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案。截至8月24日,票房已經突破9億,當日票房也是突破1億,完成了電影行業的救市。

該影片更是讓國人感受到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華夏男兒的熱血,捨生取義,為兒所願,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為兒不孝的家國情懷,更是體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志。回顧疫情期間,我們的最美逆行者們,在疫情爆發期間,放棄家人團聚的春節,毅然前往武漢支持抗疫。

8月22日,中央紀委監委網站以《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為題,對《八佰》進行解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八百戰士,明知道已經不可能堅守的戰爭,依然守著上海,讓侵略者們看到,中國沒有放棄過。

然而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國民政府的無能,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布魯塞爾的聯合國大會上,希望藉助外國的力量讓日軍撤退,在最後的手令上,把戰士們捨生忘死,報效國家的壯舉當成是給西方國家的表演。在《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中寫到,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之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在會議上,各個強國拒絕了中國這個要求,這場期待的會議的結果書,如同廢紙一般,紀委監委在文中提到,幻想通過外交與強敵抗衡,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與堅決的戰鬥意識,這又是一個弱國的悲哀。

八百壯士」的壯舉,為國民政府的無能買單,孤軍的悲壯,更是體現了弱國無外交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因為我們每個國人都時刻警惕著,這是百年前中國的抗爭的血淚教訓。國家不強大,家不可成家,銘記歷史,國家方能更加強大。

相關焦點

  • "八百壯士"悲壯,是弱國無外交的悽涼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將中國軍隊在上海最後的堅持作為國際談判桌上的籌碼,但弱國無外交,在戰場上失去的東西,是絕不可能靠西方列強幫忙要回來的。但戴維斯以美國《中立法》為藉口,委婉地拒絕了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的請求。雖然明確表態不能為中國提供任何支持,但戴維斯還是給了顧維鈞一些建議。他認為,中國代表不要採取過於強硬的態度,可以發表一篇&34;的講話,然後,為了不影響各國自由發表意見,中國代表應該退席,給各國代表&34;。
  • 弱國無外交?這麼沒邏輯的話也信?
    近期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每逢局勢緊張,「弱國無外交」一語便不脛而走,四處流傳。
  • 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尊嚴。
    民不聊生的時候除了起義,無路可走。百姓的要求很低,但是有些朝代當權者貪得無厭,不把百姓當人,不把奴隸當百姓,最後就自食惡果了。但是不把生活的苦當苦,思想高度很高的有氣節的守義之士,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在的必須骨架。有這樣鑑定的力量,一個民族才能守住自己,才能不同化,不會迷失。有偉大的精神楷模,會給不愁生計的人以方向。所以他為了衛國,揮刀斬下可能會給敵軍帶路的老人,也不能說他是錯。
  • 弱國無外交!塞爾維亞被迫承認科索沃獨立,中東形勢巨變!
    最近我們都看到了武契奇坐小板凳的照片,如果說這不是川普的故意安排,估計沒有人信,事實上最開始的時候,武契奇是和川普並排坐的,當然做得也是小桌子,之後又變成了小椅子,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出訪都不會受到如此待遇,武契奇在白宮內受盡了屈辱,但是還不得不承認科索沃獨立,這是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天,這一天告訴塞爾維亞人民:弱國無外交
  • 新埃安LX:落後就要挨打?那就先人一步
    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個荒誕的戰場,一條蘇州河隔出兩個世界,北岸是開戰的四行倉庫,硝煙瀰漫,屍橫遍野;南岸是英美租界,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此外,由於擔心威脅到河對岸的英美租界,日軍並未動用重炮。一句句臺詞、一個個畫面都在表達著「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
  • 悲壯的背後是弱國無外交
    還有在得知堅持多2天作戰就可以讓上頭在外交會上爭取國際支援,但是上頭又命令升國旗的時候,那一幕不過後來,在得知這場戰役的堅持只是一場作秀之後,真的心痛,當時沒有實力的我國只想著用外交來取得他國的援助朋友說:這就是弱國無外交!是的,弱國無外交。這句話我記得在歷史上也有見過。當時的我國還沒解放,各方面都非常弱,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在軍事上單一的作戰方式敵不過日本先進的海陸空立體作戰,只能用軟弱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槍火炮彈,太讓人痛心。所以我一直想起以前老闆說的一句話:你大,事情就小,你小,事情就大,你行,一切都行!
  • 落後就要挨打:20年前王偉駕駛戰機被撞機後,為何沒有被找到?
    19年後才明白了原因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一直就像一個長鳴的警鐘一樣,警醒著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國家自建國以來,穩中求勝,一直在努力發展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王偉,原本是一個普通的飛行員,自從2001年愚人節以後,他變成了中國人的英雄飛行員,同時也是警醒中國的一根針。
  • 弱國無外交乎?---「五四」前的陸徵祥院牧
    圖一、陸徵祥院長的三種不同角色 關於陸院長的生平事跡,大家可以在天主教在線觀看,那裡介紹的非常詳實,我僅從「弱國無外交」這角度為大家描述一下中國現代外交開山鼻祖---陸徵祥的亂世抉擇。http://www.chinacatholic.net/article/guia/hist/2009-09-03/3609.html 據說,「弱國無外交」是1945年中國記者陸鏗採訪陸徵祥時,陸院長說的話。舊中國陸總理的這句話被新中國的周總理引用,就成了教科書中的一句絕對真理。 但仔細回味一下,這句話並非十分有道理。
  • 落後就要挨打?不,落後可以打人,而且可以打贏
    在影片的最後,天亮時分,我軍大部隊已經乘夜間通過渡橋開赴前線戰場,而經過敵軍無休止的轟炸,渡橋仍然橫亙在金剛川上,像一個不死的神話。當美軍轟炸機群再次飛臨金剛川上空的時候,美軍放棄了再次轟炸。本質上,這不是一個妥協與不妥協的問題,而是一個堅信:只要不惜代價就能讓故事改變結局的傳奇。於是,幾天後,1953年7月27日,韓戰幾乎在它開始的地方停戰了。
  • 中紀委官網談電影《八佰》:孤軍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電影八百遲來的觀後感,它告訴我們落後不一定挨打那是還不想打你
    落後不一定挨打,那只是我今天不想打你!作者|鼎盛視訊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來說,電影《八百》演繹著另一種我們無法想像的人生​。但是以「升旗」為中心點上下串聯起來你會發現,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眾在看,人人都想遠離舞臺,安安靜靜當觀眾,士兵們也只能被動挨打。升旗之後,逃兵敢戰,群眾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還挨打但士氣卻完全不一樣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全是靠這些不怕死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同樣坐在電影院裡的我們不是看客,人人都是戲中人,我們只有把心裡的旗升起來,中華才能不倒。
  • 南京大屠殺之殤,落後就要挨打,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的回憶
    在此,向各位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給予深切的緬懷。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最重要啟示就是落後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最終受苦受難的是戰爭的兩個國家,雖然秦軍坑殺了四十萬的趙軍,但是秦國在發動戰爭的過程中,到底損失了多少人,誰又能計算了。
  • 中紀委官網評電影《八佰》: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而現在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電影《八佰》和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020年8月21號,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的確上演過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937年10月26號,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 被誤解的李鴻章:晚清重臣,偉大的外交家,子孫後代個個人中龍鳳
    有人說近代的中國只有兩個半外交家,其中一個便是李鴻章,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弱國無外交;另外一個則是名震寰宇的周總理,他讓我們看到受盡屈辱的中國人終究還是站起來了;剩下的半個就是在國際上為貧窮落後的中國在國際上挽回最後一絲民族精神和顏面的顧維鈞。
  • 《八佰》:孤軍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這部影片集結7位影帝、3位影后,聚焦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場面恢弘。導演管虎說,拍攝《八佰》是為了秉持文藝創作者初心,矢志禮讚英雄。1946年,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才從各地回到上海,400餘人如今僅剩下100餘人,有的當了車夫,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字林西報》的記者羅德茲·法默曾採訪一群88師的士兵後寫道:「他們看起來似乎弱不禁風,一些人背著油紙傘;有一名士兵竟然帶著一隻金絲雀。很多士兵走路手牽手。滑稽的是,這些身形瘦弱、衣衫襤褸的男孩兒們,都是中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