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官網評電影《八佰》: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而現在的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2020-08-28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王曉波

8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文章稱,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

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是1937年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之細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

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當時的背景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0月26日,大場失守,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但是,當時蔣介石決定留一支中國軍隊在蘇州河北岸堅守,最終選擇了毗鄰蘇州河的四行倉庫

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一個營,他們來自第88師,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在日軍已經佔領的蘇州河以北區域留下1個營堅守,已無太大軍事價值。在蔣介石眼中,這支孤軍的意義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還是有部隊堅守在上海市區的。

蔣介石滿心希望:國聯大會11月3日就要在布魯塞爾開幕了,這個會議,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決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滬會戰正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蔣介石在南京就即將召開的國聯大會回答《巴黎晚報》記者提問時,說過如此一段話:

「若列國仍又不採取及時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則不但各國對中國原有之貿易為之消減,即各國在東亞之領土,亦必受嚴重之威脅。故對日制裁,非所以獨助中國,亦所以保護國聯會員國及相關非會員國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國遠大眼光之政治家,必當有見及此,遵照會章制裁日本,以盡其義務矣。」

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當淞滬會戰局勢日漸對己不利後,蔣介石的選擇是:要堅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徵性地打,也要堅持到國聯大會召開,由國聯出面幹涉、調停。

這又是弱國的悲劇: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與堅決的戰鬥意志與強敵對抗,卻幻想通過外交斡旋來達到目的。

國聯大會11月3日如期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要求與會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停止提供貸款和軍需物資,並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但與會各國出於各自的戰略考慮和利害關係,除發表泛泛的譴責之詞外,誰都不願率先制裁日本。

經過3個星期的空談,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會議拒絕了中國政府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採取和平程序。

這份報告書,形同一張廢紙。而這份報告書出爐之時,淞滬會戰已經結束,日軍兵鋒,直指瑟瑟寒風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堅決鬥爭?

史料記載,在淞滬會戰中,蔣介石有多處錯誤的決策。該堅決進攻的時候突然叫停,該緊急撤退的時候,又突然讓部隊再堅持幾天。他的錯誤判斷,皆基於西方國家幹涉日本的幻想。

八百壯士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時3個月之淞滬會戰的尾聲。

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蔣介石耗費心血訓練的20個德械師全部葬送在黃浦江畔,中國雛形的空軍也折損了大半戰機,海軍艦隻幾乎全部自沉封鎖長江航道,抗戰初期庫存的彈藥裝備全部耗用在淞滬之戰……

從史料中能夠讀出:中國軍人的血氣之勇與武器裝備、戰術理念、戰略思想的落後,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缺乏步兵與炮兵、戰車的協同作戰訓練,不適應日軍的海陸空立體作戰。

那時的中國,確實是一個弱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弱」——系統性的弱。

八百壯士作為蔣介石「打給外國人看看」的象徵,最終成為中國人面對強敵不屈抗戰的象徵。

事實上,謝晉元和八百壯士,並不是「打給外國人看看」,外國人靠不住。他們以一腔熱血,不畏死亡,在全體中國人當中樹立了一座堅持抗戰的精神豐碑,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

八百壯士的結局,同樣悲壯。

血戰4個日夜後,他們受命退入租界,卻被英軍繳去武器。這支孤軍全靠上海市民接濟。他們照樣出操和訓練,但在紀念抗戰一周年的升旗儀式中,遭到租界軍人的襲擊,4死11傷。他們卻只能通過絕食來抗議。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在出操時遭受叛徒襲擊,中彈身亡,年僅36歲。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將這支孤軍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遠的被押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戰士們有些逃脫,有些死於折磨……

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

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這恰恰就是歷史予今天的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中紀委官網談電影《八佰》:孤軍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八佰》劇照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八佰》:孤軍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8月21日,《八佰》如期上映。該影片將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搬上熒幕,被譽為近十年最震撼國產戰爭片。自8月14日開啟首輪點映以來,《八佰》迅速打破2億票房,創下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中國電影復甦大旗——《八佰》
  • 《八佰》:孤軍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所幸,中國變了
    8月21日,《八佰》如期上映。該影片將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搬上熒幕,被譽為近十年最震撼國產戰爭片。自8月14日開啟首輪點映以來,《八佰》迅速打破2億票房,創下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八佰》絕對算得上是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
  • 解讀電影《八佰》: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經歷過19年初的撤檔和今年初的疫情,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終於在影院復工後成為了第一部大熱電影。在8月21日上映後,這部電影便迎來了全民討論熱潮,觀眾們紛紛從歷史觀、影片質量等多種角度提供了不同的評論。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發布的評論文章《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又為這部電影帶來了新的視角。
  • 電影《八佰》一面天堂一面地獄,戰爭的底色永遠是悲涼的
    《八佰》最近上映了,挑在這個時間點,疫情剛剛好轉,電影院還沒有完全復工復產。很多的廳都沒有開放,排片也很少。但這部片子還是上映了,豆瓣評分7.8,上映兩天,票房突破七億,如今正在往單周票房十億衝刺。法租界的太太們事不關己的打麻將,還有想逃出四行倉庫的幾個散兵,電影將這些小人物的人性描寫的淋漓盡致。這邊的槍林彈雨,河的另一邊則是夜夜笙歌。電影畫面十分諷刺,士兵們與日軍殊死搏鬥,畫面一轉,租界裡正在對賭日軍幾個小時可以攻下四行倉庫。
  • 這支孤軍的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電影《八佰》上映在即,國人將在銀幕上,重溫83年前「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悲壯故事。但是,你可知道,「八百壯士」悲壯故事的背後,是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弱國的何等的悲涼?一場「奇特」的戰鬥  人們有理由對《八佰》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
  • 電影《八佰》:英雄永不落幕,四行倉庫保衛戰,孤軍背後的悲涼
    電影《八佰》點燃了疫情減弱後人們觀影的熱情,似乎冥冥之中形成一個象徵意義,那些曾經在疫情最嚴重時四行倉庫處在一個被敵人包圍的中心區,它位於蘇州河北岸西藏路附近,其西面和北面是非租界區,已被日軍佔領。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越過蘇州河也是公共租界。也就是說,四行倉庫同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隔絕,完全成為一個「孤島」。
  • 淺評《八佰》: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中國須自強。靠依賴外援力量,將永遠獲不得自身的尊嚴。 《八佰》上映並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9.2分的電影《八佰》,你看哭了嗎?悲壯的背後是弱國無外交
    最近熱播的《八佰》可謂了很多人疫情後的第一場電影,七夕很多男人選擇了這部戰爭片,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電影評分高達9.2分,更是這裡面的歷史悲劇,愛國情結,收穫了很多國人的心。所以作為一名愛國人士,還是非常支持我們國產的戰爭片,歷史不可逆轉,但是卻可以通過歷史讀懂很多東西,珍惜當下。
  • 《八百》中的心酸,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最近火爆電影院的巨作《八佰》上映,獲得大眾好評,在電影院裡能夠看到現場的觀眾們眼淚掉下來,這部歷時10年之久的電影,也在不被看好的市場下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案。截至8月24日,票房已經突破9億,當日票房也是突破1億,完成了電影行業的救市。
  • 「現在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八佰》助推中國電影業復甦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8日報導,中國迎來自新冠疫情以來的首部熱播影片:由管虎執導的戰爭悲劇片《八佰》。該片上映第一周就已收穫超過2.4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6元——本網注)票房。
  • 《八佰》無不體現了管虎 作為導演的出色能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作為最後堅守上海的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下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故事。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是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第88師。
  • 電影《八佰》:孤軍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首日票房破4億
    昨天,《八佰》在一片爭議中上映了。在上一周的點映中,《八佰》拿下了兩億的票房成績。點映的票房,遠高於前年的暑期黑馬《我不是藥神》。目前來看,《八佰》的票房或許有超越《我不是藥神》的潛力。但兩者在口碑上卻收穫了截然相反的評價。
  •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電影八佰歷史原型介紹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拼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 電影《八佰》背後, 是更加壯烈的中國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講述了抗日時期的淞滬會戰的一段悲壯往事。電影中每一位戰士,都讓人熱淚盈眶,但你可知道,現實中的「八百壯士」更為震撼。那段塵封的歷史,是比電影更壯烈的中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
  • 《八佰》:當年的「網紅」事件
    首先,導演管虎似乎對於八百壯士有點自己獨特的理解,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於四行倉庫實際守軍的人數的記錄都是在414~453之間,而整部電影表現出來的守軍人數可能比八百都要多。導演好像覺得電影叫八佰,就該安排個八百人。
  • 《八佰》背後的真相,是比電影更壯烈的中國
    近日,《八佰》熱映,票房一周破15億,專業預測最終票房逼近27億。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討論。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講述了抗日時期的淞滬會戰的一段悲壯往事。電影中每一位戰士,都讓人熱淚盈眶,但你可知道,現實中的「八百壯士」更為震撼。那段塵封的歷史,是比電影更壯烈的中國。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時,四行倉庫守軍倖存者、一連一排排長楊養正抱著謝晉元塑像痛哭8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以《孤軍悲壯背後,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為題,對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進行解讀。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