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山城》南漢山城。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尊嚴。

2020-10-12 半夏夏夏夏雨天

興,底層百姓苦。亡,幾乎所有百姓都苦。

國家危急存亡時,有為了氣節,像文天祥一樣寧死不屈的有氣節的之戰派大臣;也有慈悲為懷,為了蒼生可孤身入敵營的求和派大臣。不能判定哪個更好,哪個是壞。有節氣的為了國家危亡可以犧牲自己和他人的人,還是有些可怕的。遇到不符合他的價值觀的老人,他刀起刀落間斬斷了小女孩的唯一親人的爺爺。

作為平民,生存下去,春種秋收能安全踏實的活著夠了。但是戰亂破壞了太多人的生活,生活失控,吃穿俱需愁,活著就是唯一為之掙扎的目標。不爭權勢,活下去,這麼基本的要求都太高了。非常苦澀。古代百姓只要有吃的,就不會起義。有壓迫才會有反抗。民不聊生的時候除了起義,無路可走。百姓的要求很低,但是有些朝代當權者貪得無厭,不把百姓當人,不把奴隸當百姓,最後就自食惡果了。

但是不把生活的苦當苦,思想高度很高的有氣節的守義之士,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在的必須骨架。有這樣鑑定的力量,一個民族才能守住自己,才能不同化,不會迷失。有偉大的精神楷模,會給不愁生計的人以方向。所以他為了衛國,揮刀斬下可能會給敵軍帶路的老人,也不能說他是錯。只能苦澀悲嘆。他也是善人,他可以為了國家氣節自殺。他為了大善,他犧牲了小善。可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小善,就應該被犧牲嗎?只是為了求生存而已活著才能講氣節,講精神,講文化。不然對枯骨講什麼?

我個人是不想遇到這種人的,而是更傾向於靠近慈悲的求和派文臣。

文臣只騎匹馬,面對敵軍的刻意威脅而面不改色。大軍列於陣前,自己孤身一人,性命前途未卜的情況下,他的淡定震撼了我。在看到敵軍有甚於自己幾倍的糧草和高於己方的戰鬥力時,他作為有求於人的狀態,卻是鏗鏘有力又有禮有節,既表現出尊重的低姿態,卻又護住了國威,低姿態卻又不低聲下氣。這就是弱國外交所能做到的很好的了。春秋時期口才很好的優秀外交官靠一張嘴退敵的能力也是很讓人嚮往了。很多事情換個角度換個客觀條件去看,卻另有一番天地。穩操勝券的,勝於曹操幾倍人馬和糧草的袁紹也敗了,所以電影中大清進攻也是有顧慮,可以作為據點拖延交戰時間的。

大清是為了徵服朝鮮以立國威,並且過了朝鮮就是大明,另一個強勁對手。雙方的戰爭緩衝地帶,就和如今中國和俄羅斯把蒙古作為緩衝地帶一樣。但是現在中國不需要徵服蒙古以立國威,而且中國以和為貴,與近國交好,而可以與遠國適當交惡。現如今中國和俄羅斯交好,使中國可以出於相對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下,可以努力發展。但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中國和美國適當交惡,有競爭對手,也是一定的威脅力。這種情況下中國更可以有生機的發展,而不像清朝一樣自以為大國繁盛,所向無敵,最後死在自己的自滿裡。

皇帝是什麼呢?好的皇帝是偉大的領導者,但是必須廢寢忘食,以處理整個國家必須領頭人才能做的大事。因為他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所以他的責任也是最大的。他肩負著整個民族生死存亡,發展興盛的重任。他所做的所有決斷都必須是正確的,因為都是大事的決斷,所以絲毫不得錯誤。同時他享受著朝貢,享受人民對他的尊敬。自秦朝之後,大臣上朝的姿態一步步低下去,從大家同坐到君坐臣立,再到君坐臣跪。片中朝鮮王坐,大臣皆是匍匐在地,沒有權位的臣子都在室外風吹日曬,姿態低的不能再低。王被捧的太高,高到幾乎被神化。在享受錦衣玉食,坐擁全國財力最高權勢的同時,他沒有做出正確的決斷,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所以子民對他跪,他最終也三跪九叩在強國大汗的腳下。他匍匐著。向來高高仰起的額頭上終是粘了土地上的塵埃。

皇帝是為了活下去,百姓也是為了活下去。主戰派大臣是為了尊嚴,亡國後自盡而亡。主和派大臣是為了百姓能活下去,哪怕沒有尊嚴,活著就行,為此他也可以去死以換來和平。

無良的奸佞,無腦的尸位素餐的奸臣,在城牆上指揮士兵去死,為了權貴的威嚴讓食不果腹,手、腳甚至臉都生了凍瘡的百姓去前僕後繼的送命。在國家危亡時,趁機打擊與自己意見不和的臣子。在遇到國難時,忙著責難別人,仿佛只要找到背鍋的人,危機就會自動消失一樣自我麻痺而胡亂攻擊攀咬。

不知李鴻章籤下辛丑條約時的內心感受如何。清朝政府無能,領導者愚昧,而他當了賣國求榮的千古罪人。他也是為了一國百姓的平安。誰想打仗呢?打仗就有流血犧牲,最受苦的都是平民百姓。掏點錢出點地能換來百姓不流離失所,哪怕背負罵名又如何?

可是現實殘酷,弱就是原罪。活著就需要資源,不強大,資源就會被搶走,所以弱國很難活下去。哪怕割地賠款,也不能滿足掠奪者貪婪的胃口。一時的平安之後卻是準備更充分的侵略。一時臣服,卻仍是異國人,亡國奴。強大是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真慶幸中國國家安定,國力不弱,甚至在越來越強。只希望以後能繼續壯大下去,起碼能保護一國百姓春種秋收,衣食無憂,性命不愁的美好生活不被破壞。

我也想盡一份力,為了報效國家,為了保護親人,為了未來同胞。可惜我不夠優秀,做不了國家機器的扳手,甚至做不了雖小卻不可或缺的螺絲帽。那我就做一滴機油,能去一點鏽蝕就好。

相關焦點

  • 《南漢山城》幾條感受
    電影《南漢山城》的幾點觀感。1.整體客觀節制。對歷史事件基本真實還原,民族感情抒發相當節制,揭露歷史的本質。雙方的軍事實力,大清犯朝的目的,朝鮮降清派、抵抗派、騎牆派人物的言行和動機無一不冷靜客觀,而不像其他假歷史影片誇張極端或陷入偏頗的民族情感漩渦中。 2.細節考究。1)大清人的髮型是頭頂一根獨辮,其餘頭部全是光腦袋,這符合清朝早期的真實髮型。2)清人說滿語。
  • 《南漢山城》:秋風寶劍孤臣淚
    在這種情況下,看到黃東赫導演的新作《南漢山城》,突然就感嘆不已。不迴避敵人的強大,不醜化對手的面目,不吹噓自己有蓋世神功,冷靜呈現所有做過的努力和堅守,也敢於直面曾經屈膝下跪的恥辱,並且正視國家在「或戰或和」的痛苦抉擇中遭受的兩難處境。在那座漫天飛雪的南漢山城,朝鮮君臣度過了史上最寒冷的47天,最終開城投降。
  • 《南漢山城》:做漢奸是要勇氣的
    《南漢山城》是一部韓國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明末清初那個時間段。
  • 和比戰難——《南漢山城》
    電影《南漢山城》講述的就是1636——1637年的「丙子胡亂」,朝鮮君臣被困在南漢山城之內47天。面對四面被包圍,朝鮮君臣在「死社稷,還是降清」之間進行著艱難的選擇。 南漢山城之內,」主和派「和」斥和派「之間的矛盾是主線,也看出朝鮮當時內部黨爭矛盾的激烈。這部電影最被稱道的地方是它對歷史的態度。長久以來,我們的歷史教育有一個刻板的印象:主戰=愛國,主和=投降=賣國。
  • 《南漢山城》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看電影,總有一些是看完之後無論如何都會讓我在之後的幾天中時不時想起的,《南漢山城》就是這樣一部好片。雖然我對朝鮮歷史上這次事件並不了解,也對片中主要演員不甚了解,但是片子的前10分鐘就讓我對故事的大背景和主要演員的性格有了極大的認識。隻身獨闖敵營的青衣崔鳴吉,無情殺害協助渡河的漁夫金尚憲。兩人性格立即顯露出來,雖然此時還不知道二人的政治主張,但是針鋒相對之勢立即就在後面朝堂議事中顯露出來。
  • 《南漢山城》賽德克巴萊 與 南漢山城
    《南漢山城》給了另外一個出路。為了避免身死族滅的下場,選擇投降,三跪九叩,不得不承認,苟且偷生,也是需要勇氣的。拋棄所有的道德判斷和感情成分,投降,或者是反抗,這兩種策略,都隱藏在人類基因之中。人類基因能夠審時度勢,選A或B。這是智人得以一統江湖的重要原因了。如果不管不顧的一味反抗,智人是鬥不過老虎獅子的。很驕傲的大和民族,儘管神風特攻隊風行一時,後來到底也沒有選擇玉碎的戰略。
  • 電影《南漢山城》:韓國正視歷史,再現被清軍徵服的歷史
    電影《南漢山城》便是講述清朝渡鴨綠江攻打朝鮮王朝,圍困南漢山城40餘日,逼其成為清朝的皇太極像熬鷹般熬朝鮮君王的心,後者孤立無援幾近糧缺,最後戰戰巍巍走出城池,俯首稱臣。危機來臨,朝鮮王國朝內為戰為和發生了激辯,主戰的大臣名叫金尚憲,主和的那個叫崔鳴吉。崔鳴吉作為使臣,多次前往大清陣營,兩相對比明白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勸降朝鮮王:大義名分、尊嚴固然重要。
  • 《南漢山城》生之路
    生之路——觀《南漢山城》  《南漢山城》被譽為韓國2017年評分最高的電影,但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如幾年前的同類歷史電影《鳴梁》。前一個星期我在尋找這部電影時發現,主流的網站都無法找到這部電影的片源,據我看的剪輯來推測,這極有可能是因為片中的主題是朝鮮反抗大清帝國的入侵之故。  我撇開敏感問題不談,就以朝鮮民族的角度,以這部電影本身的角度來淺談這部電影。
  • 《南漢山城》:位卑未敢忘憂國?
    「滿萬不可敵」的八旗鐵騎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朝鮮王室趕到了南漢山城,仁祖李倧在此避難47日,最終喪節受辱,此為朝鮮歷史上的晦暗一頁。同樣是「丙子胡亂」的題材,《南漢山城》會令人想起2011年的韓國年度票房冠軍《最終兵器:弓》,這兩部電影對於歷史細節與搏殺場面的打磨都頗具匠心。
  • 《南漢山城》兩個忠臣
    十四日清軍大隊抵達安州,朝鮮國王逃到漢江南岸的南漢山城。二十九日皇太極南渡漢江,包圍了南漢山城。崇德二年(1637)正月二十二日,清軍在多爾袞率領下攻城城池,朝鮮仁祖抵抗未成、被迫投降。投降前夕,昏暗的避難行宮裡,崔明吉向仁祖呈上代寫的求和書。崔明吉:「殿下,以後回宮,不要拋棄尚憲。他是在這城內,唯一的忠臣。」仁祖:「愛卿也是寡人的忠臣。」
  • 《南漢山城》南漢山城——私利與公義的扭打
    之前就發現韓國的歷史片有獨到之處,尤其像之前的《鳴梁海戰》《思悼》等給人印象深刻,而《南漢山城》一出,感覺不僅是韓國歷史片的新高度,也是世界歷史片的新高度。電影難得之處在於直面歷史,我們很多觀眾一看韓國歷史片,尤其是涉及清王朝的,都會來句「我大清」,好像自己姓愛新覺羅、鈕鈷祿一樣。這樣,在心態上就輸了。
  • 《南漢山城》為民求生是苟且偷生?捨生取義亦或是頑固?
    於統治者而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氣節的表現,這保住了王室甚至是整個民族的尊嚴,可到時城破國亡,百姓苦!或者苟且偷安,為了黎民蒼生,忍辱求和,免生靈塗炭,求得百姓安居,但王室及民族傲嬌不再。這是貫穿全片的一個矛盾,是帝王和大臣的糾結,具體表現在金尚憲和崔鳴吉各自所持的不同政見。
  • 《南漢山城》南漢山城&工作:槍戰&動作片到「舌戰片」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耐人尋味的電影,今天就要談一下其中一部被人熱議的電影--《南漢山城》。《南韓山城》在韓網稱為「舌戰片」。儘管它並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舌戰片」,但卻讓韓國觀眾們重新重視起「語言的力量」以及 「臺詞的重要性」。顧名思義,「舌戰片」故事的主調不是靠刀光劍影,而是靠唇槍舌劍。
  • 《南漢山城 》儒家思想的電影
    南漢山城 2017導演: 黃東赫編劇: 黃東赫 / 金薰主演: 李秉憲 / 金允石 / 樸海日 / 高修 / 樸熙順
  • 從電影《南漢山城》看「丙子胡亂」
    (當然現實題材的也很多佳作,譬如《黃海》)最近剛剛看完的《南漢山城》,則是把這股歷史片的潮流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反映得是1636年,皇太極稱帝後不久率領清朝軍隊攻打朝鮮的事件。這是清政權第二次攻打朝鮮,因爆發於丙子年,故而又被稱為「丙子胡亂」。2011年有一部電影《最終兵器:弓》也反映了這段歷史,注重於兩軍戰士之間的對戰(樸海日參演了這兩部電影)。
  • 電影《南漢山城》殺青 李炳憲金允石表感言
    4月27日,據CJ娛樂方面消息,電影《南漢山城》經歷5個月的艱苦拍攝,於23日在江原道平昌順利殺青。
  • 韓國歷史片的新高度——《南漢山城》
    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也是今年最受矚目的一部歷史大作——《南漢山城》。但是這部歷史片為什麼說是韓國歷史片的新高度呢?因為這部戰爭片和一般戰爭電影不同講述的是一個戰敗的故事,講述的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韓國電影《南漢山城》所沒提到黑歷史
    最近上演的電影《南漢山城》,便是近年來韓國少見的,能稍稍正視本國歷史黑暗面的一部古代戰爭片。《南漢山城》講述的是丙子胡亂的故事,這個影片講述的是1636年朝鮮國仁祖打完李倧期間,滿洲皇太極親徵朝鮮,朝鮮歷史稱為丙子胡亂。清軍勢如破竹直抵漢城,將朝鮮國王李倧和一眾大臣圍困於南漢山城。
  • 值得一看得《南漢山城》
    電影海報 《南漢山城清軍勢如破竹將朝鮮皇帝李倧和一眾大臣圍困於南漢山城。最後在城中朝鮮軍隊的鼓譟和清軍的威逼下,朝鮮君臣被迫籤訂降書。朝鮮臣屬滿洲,與原宗主國大明斷絕關係,並參與滿洲軍隊一起進攻中國。世子李溰、次子李淏送到瀋陽為人質,並斬首三名主戰派大學士尹集、吳達濟、洪翼漢的故事。
  • 《南漢山城》一部戰爭歷史片的選擇
    本片主要講述的是,在丙子之役中,朝鮮皇帝被清軍圍困在南漢山城47天中發生的故事。該片雖然是以戰爭為題材,但是並沒有製作出宏大的戰鬥場景,即使最為激烈的也只不過幾百人。因此震撼人心的畫面不是它的出彩之處。作為一部歷史劇,本片對丙子胡亂這一歷史事件的審視基本上是較為冷靜的,它在描繪主和派和主戰派的人物時,不吹不黑,沒有夾雜多少主觀的傾向,不扣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