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山城》南漢山城&工作:槍戰&動作片到「舌戰片」

2020-10-12 來來Lars

1 | 舌戰片

2017年韓國電影略顯疲態,偶有幾部被誇贊的電影,相較於他們的「前輩」也遜色不少。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耐人尋味的電影,今天就要談一下其中一部被人熱議的電影--《南漢山城》。《南韓山城》在韓網稱為「舌戰片」。儘管它並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舌戰片」,但卻讓韓國觀眾們重新重視起「語言的力量」以及 「臺詞的重要性」。顧名思義,「舌戰片」故事的主調不是靠刀光劍影,而是靠唇槍舌劍。在無聲電影時期,時不時穿插在影片中間的「臺詞」就已經極為重要,而有聲電影時期的到來,更是要求編劇與導演用心打磨臺詞。如今,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人們將那些優秀的臺詞截下來,當雞湯補品,當人生座右銘,可見在這視覺化的世界裡,看不見又極其抽象的語言還是沒有失去其力量。

當我們習慣於「高密度」、「高視覺特效」的現代電影之後,這部電影著實難得。它看起來又慢又長,沒有出眾的動作戲,沒有後宮佳麗間的明爭暗鬥。它的舌戰是為了國家、君王與百姓,討論的是生與死、名與義、體和魄的問題,它深入淺出,每一句臺詞都發人深思,令人覺得每個字都充滿了力量。自韓國觀眾高舉「舌戰」的概念以來,我們看到了「舌戰」與特效巧妙融合的《與神同行》1、2部,同時今年更有主打「舌戰」的諜戰片《工作》。當然,韓國還有一檔2013年開始就備受矚目的綜藝《舌戰》,在它的影響下也令「舌戰片」的概念更容易的被理解和接受。

2 | 困在「心」城

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1636年的丙子胡亂為背景。在觀影過程中,或許我們無需去追究這部片子是否符合歷史的真相。畢竟從史實到小說,再從小說到電影,兩次改編之下,「故事」或許已經和真實的歷史漸行漸遠。更何況,歷史本身也並不公平公正——歷史敘事常常為政治、社會所左右,而與現實歷史有所偏差。相較於其他史實改編的電影,《南漢山城》沒有跑偏太多,至少,它沒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大多數歷史類電影通常會強烈的去劃分敵我,以此來確立一個歷史的正統。但是在這部影片中,無論是吏曹判書(崔鳴吉)主和還是禮曹判書(金尚憲)主戰,他們都是憂國憂民的,他們都在為君主和這個王朝而擔憂。這個電影最微妙的就是連滿清的勢力也變得沒有那麼可恨,叛國的鄭命壽都看著有些可憐。

這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影片開頭時所說的,即便滿人不進攻朝鮮,朝鮮內部也會自己土崩瓦解。當時的朝鮮王朝國小勢弱,又過分依賴明朝,吏治腐敗等問題層出不求,人心早已渙散。他們早已是一盤散沙,不需要大風大浪,只要滿人輕吹一口氣,就能讓朝鮮「隨風飄散」。片中的山城四面圍牆,且樹木高大,地勢顯赫,利於防守,因此可以給朝鮮人許多緩氣的機會。然而仁祖猶豫不決,處事不夠英明,從外援軍將領的話中更能聽出,仁祖早已丟了民心。但,他是昏君嗎?他自己吃不上飯的時候也在擔心士兵和百姓能否吃飽穿暖。他不明事理嗎?他堅定地想要活下來,因為只有活下來才能繼續守衛百姓與江山。他一點民心也未得到嗎?看著他身裹藍袍,摘下王冠,山城的百姓無不痛哭流涕。那他怎麼了?

他大概是困在了自己的「心」城裡,就如他把自己的身體丟進了封閉的山城一樣,不敢踏步出去,不敢打破常規。他圈地為王,固步自封,身體的封閉與孱弱,也令他的思想與眼界越來越弱小。這隨時可能被打散的朝鮮,可能就是他脆弱精神的具象。幸虧,他有兩個忠臣,隨時為了他、為了國而操碎了心。

3 | 忠臣

什麼是君王,什麼是王朝,什麼是禮樂,什麼是名分?崔鳴吉和金尚憲各自在對這些概念持有不同的想法。崔鳴吉主和,認為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開闢新的路,樹立新的禮樂,找到新的名分。但金尚憲主戰,認為卑躬屈膝就是喪盡了禮樂與名分,活成鴻毛,這不如死成泰山。

吏判和禮判雖然他們經常「舌戰」,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但私下兩人卻相互尊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明白對方雖然與自己觀念不同,但終究還是「忠誠愛國之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兩人常常與領相(金鎏)等其他大臣針鋒相對的原因。領相等大臣難以用主和或主戰去劃分他們,他們只會見風使舵,眼色行事。他們只顧私人得失,昏暗無能,不僅如此,還經常利用自身權勢壓迫手下與百姓。與崔鳴吉和金尚憲相比,忠奸之別,一目了然。這場忠臣間的舌戰沒有停步於兩位文官之間的爭論中,就連武將也參與其中。武將李時白和崔鳴吉自小就是摯友,當崔鳴吉問他怎麼看待現狀,他卻說不知道。事實上,他比誰都知道,落後的兵器,病弱的士兵,所剩無幾的口糧,面對的卻又是強大到不可匹敵的滿軍。這也是為什麼他用「舌戰」的方式多次對抗領相的命令,他不想有更多的犧牲,雖是一代不識文人筆墨的戰士,但卻從未忘記憐憫之心。

4 | 《工作》

和《南漢山城》一樣,今年上映的諜戰片《工作》也被韓國輿論定義為「舌戰片」。《工作》雖然沒有《南漢山城》那般富含深度的價值爭論,但卻有其自身的價值。片中的主人公作為特務,很少拿出槍械,更多的是憑著手中的買賣和一張嘴來完成自己的任務。而這任務是如此的困難:說服那個大多數國家領導人都說服不了的「朝鮮領導人」,換言之,他說服了那個永遠蒙在面紗中的國家。《工作》在韓國備受矚目有許多原因。其一,在於2018年朝韓關係迅速緩和的時期,這部電影相當討喜。其二,過去有很多朝鮮特務在韓國的故事,但這次卻是「南派」的韓國特務在朝鮮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的令人耳目一新。其三,導演為了儘可能的復原平壤的風景,不惜花了大價錢購買了許多朝鮮視頻。據消息稱,這些都是通過一些秘密渠道,好不容易淘到手的。

其四,再現了李孝利與朝鮮歌手同臺的事件,李孝利更是本色出演。(「李孝利 飾 李孝利」成了個梗)其五,不再是單方面的黑朝鮮,開始聯動韓國國內的政治氛圍與政治事件(大選與地方選舉),證明了那句「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雖然有些老套的)真理。而且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確實更令人深思。《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我們以為的對手,他雖然不屬於「我們」,但他不是真正威脅「我們」的存在,真正令我們崩壞,令我們猜疑、受傷的存在,就在「我們」的內部。我們的內部總有人利用第三者「他(對手)」來煽動我們的情緒,而真正可怕的就是煽動者,而不是那個遠方的對手。就像《鐵雨》中所說的「停戰國的國民害怕的不是停戰本身,而是利用停戰煽動民眾來保全自己利益的政權」。這就是朝韓過去與現在的真實寫照,也是大量朝韓關係為背景的電影不可避開的話題。

這一點《南漢山城》與《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前者在講朝中奸臣於內部作亂,使王朝自我瓦解,而後者講的是敵我狼狽為奸,欺瞞人民大眾。但兩個故事都在模糊一個所謂的敵我界限、善惡評判。也只有在這個所謂的界限真正消失之時,真實的忠奸與善惡才能為人所辨明。還有,兩部電影中的打鬥戲,更多的是在展現故事發展的情況,以及雙方矛盾的激化程度。我們很難看到新穎的動作戲,以及大快人心的槍戰。這種「武」襯託「文」的情況,令「舌戰」難以擺脫真正的「戰爭」,換言之,舌戰與武戰相互碰撞時,我們才能更大程度上體會到片中的矛盾。

5 | 談談別的

舌戰片除了能給我們帶來一次「語言盛宴」,同時我們還能看到相較於同類片而言稍慢的節奏。得益於此,我們可以在《南漢山城》看到大片段雪原與山林的景觀,在《工作》中看到上世紀北京與平壤的風景。

同時,在拍近景時,《南漢山城》的人物不在正中央,更多是在左側或右側四分之一處,這樣的鏡頭卻在這部影片中帶來了極大的美感。《工作》則讓我們看到了飽和度極高的色彩感。通常在拍史實題材的電影時,製作人會調低飽和度和對比度,但這部電影卻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描述朝鮮這邊的情況時更多的是強烈的暖色調,韓國這邊的情況更多的是陰暗中的冷色調。可見這種高飽和、高對比是為了更好地烘託出朝韓兩邊截然不同的氛圍,形成更強烈的視覺對比。

然後……還想在說點什麼,但卻覺得一旦寫下去大概會沒個頭,所以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嘻嘻。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談談你們的看法與感受。

最後,我在做一個公號【來之電影】,歡迎大家來找我玩

相關焦點

  • 《南漢山城》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看電影,總有一些是看完之後無論如何都會讓我在之後的幾天中時不時想起的,《南漢山城》就是這樣一部好片。雖然我對朝鮮歷史上這次事件並不了解,也對片中主要演員不甚了解,但是片子的前10分鐘就讓我對故事的大背景和主要演員的性格有了極大的認識。隻身獨闖敵營的青衣崔鳴吉,無情殺害協助渡河的漁夫金尚憲。兩人性格立即顯露出來,雖然此時還不知道二人的政治主張,但是針鋒相對之勢立即就在後面朝堂議事中顯露出來。
  • 和比戰難——《南漢山城》
    電影《南漢山城》講述的就是1636——1637年的「丙子胡亂」,朝鮮君臣被困在南漢山城之內47天。面對四面被包圍,朝鮮君臣在「死社稷,還是降清」之間進行著艱難的選擇。 南漢山城之內,」主和派「和」斥和派「之間的矛盾是主線,也看出朝鮮當時內部黨爭矛盾的激烈。這部電影最被稱道的地方是它對歷史的態度。長久以來,我們的歷史教育有一個刻板的印象:主戰=愛國,主和=投降=賣國。
  • 《南漢山城》賽德克巴萊 與 南漢山城
    《南漢山城》給了另外一個出路。為了避免身死族滅的下場,選擇投降,三跪九叩,不得不承認,苟且偷生,也是需要勇氣的。拋棄所有的道德判斷和感情成分,投降,或者是反抗,這兩種策略,都隱藏在人類基因之中。人類基因能夠審時度勢,選A或B。這是智人得以一統江湖的重要原因了。如果不管不顧的一味反抗,智人是鬥不過老虎獅子的。很驕傲的大和民族,儘管神風特攻隊風行一時,後來到底也沒有選擇玉碎的戰略。
  • 《南漢山城》生之路
    生之路——觀《南漢山城》  《南漢山城》被譽為韓國2017年評分最高的電影,但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如幾年前的同類歷史電影《鳴梁》。前一個星期我在尋找這部電影時發現,主流的網站都無法找到這部電影的片源,據我看的剪輯來推測,這極有可能是因為片中的主題是朝鮮反抗大清帝國的入侵之故。  我撇開敏感問題不談,就以朝鮮民族的角度,以這部電影本身的角度來淺談這部電影。
  • 值得一看得《南漢山城》
    電影海報 《南漢山城》是由黃東赫執導的歷史戰爭片,由李秉憲、金倫奭、樸海日主演於2017年10月3日上映。清軍勢如破竹將朝鮮皇帝李倧和一眾大臣圍困於南漢山城。最後在城中朝鮮軍隊的鼓譟和清軍的威逼下,朝鮮君臣被迫籤訂降書。朝鮮臣屬滿洲,與原宗主國大明斷絕關係,並參與滿洲軍隊一起進攻中國。世子李溰、次子李淏送到瀋陽為人質,並斬首三名主戰派大學士尹集、吳達濟、洪翼漢的故事。
  • 《南漢山城》兩個忠臣
    十四日清軍大隊抵達安州,朝鮮國王逃到漢江南岸的南漢山城。二十九日皇太極南渡漢江,包圍了南漢山城。崇德二年(1637)正月二十二日,清軍在多爾袞率領下攻城城池,朝鮮仁祖抵抗未成、被迫投降。投降前夕,昏暗的避難行宮裡,崔明吉向仁祖呈上代寫的求和書。崔明吉:「殿下,以後回宮,不要拋棄尚憲。他是在這城內,唯一的忠臣。」仁祖:「愛卿也是寡人的忠臣。」
  • 《南漢山城》——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
    《南漢山城》——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雖然很少看韓國電影,但比較幸運的是,看過的每一部都可謂經典,印象很深刻的有拷問人性的喪屍片《釜山行》、質問政府的劇情片《計程車司機》…到這兒,《南漢山城》所演繹的是一部在歷史上為奇恥大辱的戰爭片——1636年丙子之役時朝鮮國王仁組及眾臣被清軍圍困在南漢山城四十七天的故事。
  • 韓國歷史片的新高度——《南漢山城》
    從創下最高觀影人數的《鳴梁海戰》到15年最受好評的韓國電影《思悼》,韓國的歷史片一直都有著很不錯的口碑和成績。
  • 從電影《南漢山城》看「丙子胡亂」
    作為韓國電影的愛好者,我一直對其電影中深重的文化、歷史內涵著迷,前幾年《辯護人》、《鳴梁海戰》,到最近的《鐵雨》、《暗殺》,都把朝鮮半島過去幾百年的榮辱興衰翻了個遍
  • 電影《南漢山城》殺青 李炳憲金允石表感言
    4月27日,據CJ娛樂方面消息,電影《南漢山城》經歷5個月的艱苦拍攝,於23日在江原道平昌順利殺青。
  • 2017年韓國劇情歷史《南漢山城》韓語中字MKV劇情簡介
    ◎中文片名 南漢山城◎英文片名 The Fortress◎年  代 2017◎國  家 韓國◎類  別 劇情/歷史◎語  言 韓語◎字  幕 中文字幕◎IMDb評分  6.9/10 (730 votes)◎IMDb連結  http://www.imdb.com/title/tt7160176◎螞蟻高清   http://www.hdmayi.com◎文件格式 x264 + AC3◎視頻尺寸 1280 x 720◎文件大小 3.30 GB◎視頻碼率 2932 Kbps◎片  長 02:19:28◎導  演 黃東赫
  • 《南漢山城》:位卑未敢忘憂國?
    「滿萬不可敵」的八旗鐵騎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朝鮮王室趕到了南漢山城,仁祖李倧在此避難47日,最終喪節受辱,此為朝鮮歷史上的晦暗一頁。同樣是「丙子胡亂」的題材,《南漢山城》會令人想起2011年的韓國年度票房冠軍《最終兵器:弓》,這兩部電影對於歷史細節與搏殺場面的打磨都頗具匠心。
  • 《南漢山城》:秋風寶劍孤臣淚
    在這種情況下,看到黃東赫導演的新作《南漢山城》,突然就感嘆不已。不迴避敵人的強大,不醜化對手的面目,不吹噓自己有蓋世神功,冷靜呈現所有做過的努力和堅守,也敢於直面曾經屈膝下跪的恥辱,並且正視國家在「或戰或和」的痛苦抉擇中遭受的兩難處境。在那座漫天飛雪的南漢山城,朝鮮君臣度過了史上最寒冷的47天,最終開城投降。
  • 《南漢山城》即便為人民服務,也是不情不願的贖罪
    有了這兩場戲,整個丙子之役就不單是一般意義上抵禦外侮的抗爭,而是贖罪的外化;主張不同又惺惺相惜的主和派主戰派無非是贖罪方式不同罷了;禮判的自儘是贖罪;仁祖臣服出西門下馬三叩九拜等一系列降清動作更是贖罪,只是對象是本國百姓而非皇太極,否則渲染屈辱有何意義。
  • 【影評】《南漢山城》:「一場敗仗」成就2017韓影年度最佳
    搜狐韓娛專稿 最近的一部韓影佳作《南漢山城》真實再現了朝鮮王朝在明末清初經歷的一段屈辱歷史,在「忠於明朝」還是「投降清軍」的生死關口
  • 《南漢山城》反民族主義
    1、老人給金尚憲帶完路,拒絕了一起去南漢山城的美意,等清兵來了,他還要給清兵帶路。對老百姓來說,無論是朝鮮國王還是清兵都是一個意思,無非是換了一批人騎在他們腦袋上拉屎。並且往往自己人更壞,給朝鮮的王帶路,老人連一碗粥的賞賜都沒要到,清兵來了或許還會要好一點。對生存都成問題的老百姓,談大義和民族氣節什麼的是可笑的。
  • 《南漢山城 》儒家思想的電影
    南漢山城 2017導演: 黃東赫編劇: 黃東赫 / 金薰主演: 李秉憲 / 金允石 / 樸海日 / 高修 / 樸熙順
  • 《南漢山城》南漢山城——私利與公義的扭打
    之前就發現韓國的歷史片有獨到之處,尤其像之前的《鳴梁海戰》《思悼》等給人印象深刻,而《南漢山城》一出,感覺不僅是韓國歷史片的新高度,也是世界歷史片的新高度。電影難得之處在於直面歷史,我們很多觀眾一看韓國歷史片,尤其是涉及清王朝的,都會來句「我大清」,好像自己姓愛新覺羅、鈕鈷祿一樣。這樣,在心態上就輸了。
  • 《南漢山城》:做漢奸是要勇氣的
    《南漢山城》是一部韓國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明末清初那個時間段。
  • 《南漢山城》社稷與蒼生
    以前看電影總想著能懂得某個深刻的道理,但看完南漢山城,我無法想像自己處在那樣一個歷史環境下,會做怎樣的抉擇。能把民族屈辱的歷史給現代人展示出來,讓人們再次思考審視,是相當不容易的。 崔明吉心裡裝的是天下蒼生,金尚憲信仰的是仁義禮智,很難說誰對誰錯。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兩個是惺惺相惜的。而他們的對立面正是電影裡著重刻畫的道學先生和投機派,後者葬送了一個又一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