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十三回:陶謙,沒那麼簡單

2021-02-13 歪讀三國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鐵磁汪劍鋒的一篇討帳檄文,大體上是一個據說很好的朋友落難,鐵磁汪借錢幫其渡過難關,這個兄弟就是這麼的仗義,然而到過年了那個所謂的朋友還沒有還錢的意思和歉意。聯想想起來已經答應過鐵磁汪要寫一下陶謙陶恭祖,最近忙於各種事物竟然有些遺忘啦,幸好國人都有春節前一定要了結之前各種欠帳的美德,所以早已答應的事情今天還是要完成這一次的命題作文。

        書歸正傳,先來看看歷史上的陶謙其人吧: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陽郡丹陽縣(今安徽當塗東北)人,這裡容我多說一句,我認識的五位來自安徽的同事,都是天賦異稟,所以我有預感,陶謙,你沒有老羅先生描述的那麼簡單。最初為諸生(秀才的意思),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剌史、議郎等等。性格剛直,有大志。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羌胡族的首領,涼州軍閥之一的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溫徵韓遂和涼州另外一個軍閥邊章。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晚年因戰事上為曹操大敗,徐州大半幾乎遭兵禍所害,以致過度憂勞而逝,享年六十三歲。

       

        從陶謙早年跟隨皇甫嵩和張溫與羌族作戰,以及後來剿滅黃巾叛亂,陶謙還是非常勇敢的,性格並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當中描述的那樣子的軟弱無能。同時,又是按照漢朝的官員選拔體制,一步步從地方到中央,再到地方,還能夠在落寞之際進京朝貢,重獲中央信任,這在紛亂的三國初期說明了陶謙超出常人的政治天賦。還記得之前我們在18路諸侯伐董卓的時候講過陶謙其實是根本沒有派兵討伐董卓的,徐州本是距離洛陽非常近的地方,陶謙處於政治方向以及軍事力量對比的考量並沒有出兵,而是選擇保持中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陶謙始終還是忠於漢朝皇帝的,受到的封賞也是來自中央,董卓雖然專權但是代表朝廷,況且討伐的諸侯又都有各自的小算盤,勝負難料的情況下,選擇中立觀望也說明陶謙的老謀深算。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屬於南北西東調動兵力的中樞地帶,各路諸侯都將徐州作為爭奪的戰略要地,並且徐州地處平原地帶,並無任何天險屏障,不輕率地在政治上站隊,也是陶謙能夠在徐州立足經營多年的立命之本。直到一件事情改變了平穩的徐州的命運,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一家人在徐州地界被殺,歷史上這也成為了一樁懸案,基本上有兩種可能的版本:一是陶謙殺的曹嵩,《三國志·武帝紀》、《後漢書·應劭傳》、《後漢書·曹騰傳》、《世語》當中都判定陶謙就是兇手;二是說陶謙的部將張愷(本來就是山賊出身)見財起意自作主張殺了曹嵩全家;在《資治通鑑》、《吳書》中均否認了陶謙是兇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不認為陶謙會殺曹嵩一家,因為演義的需要,要用陶謙的軟弱來襯託劉備的高大上,所以陶謙根本就沒有那個膽量殺曹嵩一家。對於這樁懸案,我認為陶謙真的就是兇手。因為當時曹操已經開始起勢,被李傕、郭汜掌控的朝廷所認可,手下還有將近30萬的青州兵英勇善戰,陶謙如果任由曹操發展,曹操和袁紹兩大勢力不可避免的將有一戰,徐州就成為了曹操必須爭奪的一個戰略要地。面對如此大的威脅,陶謙應該如何破局自保呢?需要主動出擊,並且借力牽制曹操,進而消滅曹操。通過除掉曹嵩,曹操必然進攻徐州,如果除掉曹嵩是一個意外中的意外呢,曹操就沒有了正義的討伐理由,其他諸侯就會明白曹操是何等殘暴,今天徐州如果淪陷了,下一個就是我。同時,曹操根基並不穩定,一旦曹操大舉進攻,必然老家空虛,陶謙知道一定會有人利用這個機會,抄了曹操的大本營,這個人最有可能是誰呢,對的,就是呂布。當年虎牢關之戰,陶謙保持中立的紅利的一種體現。而戰勢的發展,也正如陶謙所料,陶謙牽制曹操,呂布進攻曹操大本營,這一出大戲導演原來是陶謙。當然曹操並沒有完全掉入陶謙的圈套中,當發現呂布抄了後路之後,就及時的罷兵回擊呂布了,陶謙幾乎成功,這是陶謙的第一初大戲。

        更精彩的事第二初大戲,大家耳熟能詳的「陶恭祖三讓徐州」。首先要說明的是,歷史上其實只有最後一次陶謙臨終前讓徐州那一次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劉備本人並不在場,是糜竺、陳登等人轉達的陶謙的意思,恭請劉備來管理徐州的。可是在羅先生的筆下,真的把這場大戲給寫活了,深深的佩服羅先生寫的這個橋段,當然還是說解讀之後的這個橋段的故事才是精彩絕倫的。


         第一次,曹操在攻打徐州的初期,處處屠城造成民心恐慌,陶謙且戰且退就是要拉長戰爭的時間,等呂布的進攻得手,等曹操的軍糧不足以支撐長期的戰役,同時陶謙還有B計劃,就是叫來了青州刺史田楷、北海太守孔融、平原國相劉備三路援軍。三路援軍剛到徐州,陶謙就對劉備講:「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我們來看看陶謙究竟是怎麼想的,反正我是不相信如此精明的安微人,會輕易的將自己苦心經營十多年的徐州讓給一個素未謀面的所謂漢室宗親嗎?!那麼陶謙在做什麼呢,在試探劉備,因為陶謙不知道劉備來的真正目的,田楷和孔融是陶謙請來的援軍,劉備是孔融轉介紹來的,陶謙並不知道劉備來的真實目的,所以必須試探下劉備是不是也是為了奪徐州而來,如果是這樣,那麼劉備一定會漏出馬腳,劉備將會被陶謙導演的另外一場意外而徹底消失。劉備還是高陶謙一籌,識破了陶謙的詭計,沒有上當。

         很快,第二次又來啦,曹操打到徐州城下的時候,戰事已經是比較危急了,曹操勢要屠城。劉備又沒有太多的人馬,不想為了一個老奸巨猾的陶謙跟曹操拼光了自己的家底,所以劉備打算給曹操寫封大義凜然的信,試圖勸退曹操,這顯然不在陶謙的計劃當中,可是羅貫中先生就是那麼的喜歡劉備,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真的就退兵了,當然退兵是因為呂布已經快把自己的大本營給抄完了,再不回兵就沒有大本營了,而且自己帶的兵糧不足了,根本沒辦法長期圍困徐州了,所以退兵了。陶謙擺酒款待各路援軍,在酒桌上第二次提出要讓徐州給劉備,陶謙講道: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劉公乃帝室之青,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閒養病。「這次呢,當然還是在試探劉備,而且陶謙也需要試探下其他兩路,因為孔融引來了劉備,而劉備出道之初可就是在田楷的手下任職,如果其他兩人都支持劉備的話,自己的處境就不太妙了,大膽的猜測此時酒桌之外,陶謙會不會已經埋伏下了刀斧手以防劉備和孔融、田楷聯手巧奪徐州呢,我猜陶謙一定會有這個準備。還是那句話,劉備可是羅貫中先生力捧的主角,怎麼可能在鬥智環節輸給陶謙呢?那麼至少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三國演義當中的劉備是怎麼看出來陶謙的詭計的呢?首先是第一次陶謙考驗劉備太過直接了,讓劉備有了警惕,第二呢是陶謙這次讓徐州的理由不夠充分和真誠,陶謙老了但是身體沒有病,兩個二子雖然平庸但是也沒有差到老爹不把徐州留給兒子的程度,第三也許劉備已經察覺到陶謙的殺機,這個算是羅貫中先生給劉備增加的第六感吧,故事中的一號人物總應該有第六感來保佑吧。第四如果陶謙真的要讓徐州,也應該是讓給幾路援軍中實力最雄厚的田楷才對,劉備排不上號。


        第三次讓徐州是曹操實力壯大了之後,全力來攻打徐州的時候,陶謙知道自己如果硬拼實力是肯定沒辦法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曹操的發展速度和實力的壯大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期,自己毒火攻心已經時日不多了,最好的結局就是找到一個最接近曹操實力的人來抗衡曹操,避免徐州遭到屠城,保全自己的家小,劉備還算跟曹操有一點交情,而且劉備不是個凡人,能夠接受到自己的兩次探測,說明此人志向很大,不僅僅是一地徐州,未來將會是曹操的一個真正的對手,也許會給自己報仇血恨。那麼徐州能夠放心的交給的人就只有劉備了,人選就是這麼定下來的,所以在臨終之前託自己的謀臣糜竺、陳登等人請劉備來管理徐州,用自己積攢的家底迅速的增強劉備的實力,來跟曹操抗衡,這是陶謙能夠想到和做到得最正確的做法了。

        通過三讓徐州的波折大戲,陶謙終於結束了自己在《三國演義》當中的演出,總結陶謙的一生,還是那句歌詞的總結吧:沒那麼簡單!還有一個題外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曹操屠城的過程中,無意得罪到了諸葛亮,造成諸葛亮在出山時已經從內心當中徹底的排除了加盟曹操的可能性,如果沒有曹操進攻徐州期間的屠城事件,我們可以想像諸葛亮如果加入曹操的集團,曹操還會如此辛苦的走下去嗎?關於諸葛亮的這段緣由,我們會在之後的回目裡面細細說來,曹操報了仇,但是又結下了仇,只能說歷史就是這麼多的巧合組成的。

        已經寫到了凌晨,總算完成了這個欠了很久的帳吧。對於我的鐵磁汪,總算有了個交代。最後,給鐵磁汪加一個廣告吧:汪劍鋒,正美豐業(港股)大股東之一,子承父業。主要經營汽車玻璃,佔據國內汽車玻璃市場的半壁江山,在汽車後市場具有良好的口碑,十多年的同事兼朋友了。希望順利,事業興隆。


 更多三國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關注方法:1、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2、搜索微信公眾號:李大剛頻道;3、搜索微信公眾號:libuddy。謝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王東明 | 閒話《三國》說陶謙
    這是一本勵志和為人處世的小說,怎樣做事,怎樣待人,正反面的案例非常之多,難怪有句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老人看三國能想很多很多的問題,對照自己走過的路,對照自己做過的事,反反覆覆琢磨,且永無止境。少年看《紅樓夢》哪能悟得透徹?只是對賈寶玉雲雨之情好奇,劉姥姥進大觀園可笑,王熙鳳治賈天祥可恨,總認為《紅樓夢》只講情和愛,其實,對情和愛自己也說不清楚。
  • 【讀書札記】陳好讀三國之第四回——第十三回
    陳好讀三國之第四回——第十三回4——9回曹操之疑心過重。此人多疑,因聽故人莊內有磨刀聲,疑心要害自己性命,便不顧舊情,殺死故人一家老小,又恐故人呂伯奢知情,也一劍斬殺,並留下「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驚人之語。作者以此,一石二鳥,既寫出操之多疑,性情譎異,又點出其狠辣寡情。
  • 《歪讀三國》之全能良將
    打益州的時候,當時袁譚和袁尚兩個人在爭繼承權,那時袁紹已經沒了。在攻城的時候,徐晃給曹操了一個建議,建議曹操去招降益州,爭取能夠兵不血刃拿下它。徐晃在這一點上體現了他的智謀,他和那些窮兵黷武的人是不一樣的。徐晃的一生當中,經常都是這樣的硬仗。比如打袁紹的時候去烏巢燒糧草,扭轉戰機就是徐晃幹的這個事。徐晃不僅打關羽,在打呂布打馬超,他都贏了。所以徐晃確實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
  • 漢末三國英傑傳(帝國烽煙 第十回)第十回 智陶謙蒼梧奇遇 勇孫堅力斬海賊
    開頭說一首定場詩,咱們接著說漢末三國。這首詞是明代大文豪楊慎的《廿一史彈詞》之中的一首,毛宗崗刪改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時加在篇首,大家都十分熟悉,我就不再說了。之前說了許多漢朝內部與外部的混戰,現在終於進入正題了,兩大梟雄,即將登場。咱們話不多說,開始……情節演義!
  • 三國中死得最冤的人,只因小妾太胖而被殺 陶謙:少吃點比啥都強
    常讀三國的人,一定對東漢末年人們各種各樣的"死法"見怪不怪,從最常見的戰死沙場,到被氣死的周瑜,再到被罵死陣前的王朗,真可謂千奇百怪,但今天要說的這位,死法更加"不按套路出牌",他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全家老小都死於——自己的小妾太胖。
  • 三國武將笮融有多無恥?多次殺救命恩人,卻還被後人立廟祭拜
    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卻是一位忘恩負義之徒,為了利益可以殺掉自己的恩人,這個人生活在三國時期,很多人會想到"專殺義父"的呂布,可是並不是呂布,而且呂布殺的也都不是什麼好人,也算是為民除害了。三國中最無恥的武將,只殺救命恩人後人還為他立廟祭拜。這個人便是陶謙的部下笮融,此人沒有什麼才學庸庸碌碌。如果沒有陶謙的賞識,這麼一個平庸無才的人不會被歷史所銘記的。
  • 歪讀三國二十回 賈詡有多牛?
    這樣的爭論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借用羅胖的思維模式,任何事件我們還是淡定的放到歷史的軌跡中去檢驗,而不必著急的推斷樹上的葡萄是甜還是酸。一段羅哩羅嗦的開場白(年齡偏大的前兆吧),我們要引出的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三國時期最純粹的一位由草根變網紅的賈詡賈文和(147-223)。
  • 陶謙的智慧:他為什麼要「三讓徐州」?
    「小事一樁」卻解決了大問題,因是冒極大的風險「偷偷」去送,絕對忠心無二,其結果是陶謙又得升官又是封侯,你說這陶謙有沒有智慧?機會不是時時都有,智者與愚者之區別往往就在於對時機的把握上。陶謙當然是智者!其次,陶謙會玩權謀。
  • 陶謙為何會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而非徐州的官員?看劉備駐紮的地方
    三國中,劉備的人設是一個以德為懷,知人善任的好人,但是魯迅曾直言:劉備之德近乎偽。
  • 驕兵必敗,盛極必衰——讀三國第75回
    驕兵必敗,盛極必衰——讀三國第75回于禁和龐德可都是曹操倚重的虎將,被關羽殺了一個,活捉一個,擱誰都會膨脹呂蒙可是三國中最能水戰的將領。呂蒙擔心孫權責怪自己不攻打荊州,稱自己病了。陸遜看出呂蒙的心思,告訴孫權呂蒙是詐病。孫權並不像一些暴躁首領,他沒有立即責怪呂蒙,只是讓陸遜去看看情況。陸遜去了一看,呂蒙果然沒有病色。
  • 他是三國最卑鄙將領,忘恩負義專殺恩人,現在卻被當英雄供奉
    舉個例子:《三國演義》中的徐州刺史陶謙溫良恭厚,執意將刺史的位子讓給劉備,襯託得主角劉備的光環更加出彩。但《三國志》與《後漢書》卻都說陶謙遠離賢人、親近小人,導致徐州「良善多被其害」,這裡面的「小人」就包括笮融。
  • 曹操出兵攻打陶謙之前,為何下令將他處死
    說是投奔陶謙,事實上就是尋塊稍微安定的地方求生而已。然而此刻,曹操的兵鋒,卻毫不客氣地指向了他們。據說這數萬流民被曹軍統統驅趕到泗水河邊,以刀與箭,逼入河水中。一時之間,這條泗水河,也與當年楚漢大戰之際的睢水一般,因屍體阻塞,河水為之不流。接著,曹操從徐州西南部追殺至徐州東北部,陶謙一邊死守郯城,一面飛書向青州的田楷告急。此時,徐州的許多縣城都被曹兵攻下。
  • 劉備擔任徐州刺史之謎:到底是出於陶謙的遺命,還是糜竺的偽造?
    辛稼軒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有一句「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說的是三國劉備的一個典故。當時劉備寄居在荊州牧劉表指出處,有一日與同來避難的名士許汜品評天下英雄,其中就提到了陳登(字元龍)這個人。許汜認為:「陳元龍雖然是江湖的知名人物,但他身上驕矜之氣卻沒有去除啊!」
  • 三國最卑鄙的小人是誰?你可能沒聽過
    文 | 陸棄【導讀】三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小人當屬呂布,他數易其主,殺主奪權,被張飛蔑稱為「三姓家奴」,哪怕是彭城之戰兵敗被俘後仍念念不忘
  • 真三國無雙7猛將傳if劇情流程 真三國無雙7魏國if線攻略
    7魏國if線攻略,這個系列的作品一直都給人一種非常爽快的戰鬥感,無腦砍砍砍的設定也迎合著部分玩家的遊戲口味,不過面對三國如此恢弘的劇情,遊戲中卻有非常明顯的縮水與不足,劇情的不夠完善難免會讓人感到有所缺失。
  • 真三國無雙7with猛將傳IF模式分歧條件一覽
    導 讀 《真三國無雙7:猛將傳》IF模式分歧條件一覽 魏傳分歧點 一章 洛陽脫出戰 條件 擊退呂布 注意 我方任何將領由中央大殿西方跳到連弩廣場,呂布會立刻撤退
  • 看看三國劉備的故事吧……
    年少讀三國,崇拜過曹操的揮斥方遒,傾慕過孔明的慧冠群雄,驚嘆過呂布的鮮衣怒馬。
  • 亂世三國頂級富豪們的政治投資!
    讀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這兩人的職業是馬販子。      在古代,馬匹販賣業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行業,馬匹在那時候不僅僅是重要的勞動牲畜,而且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更兼戰馬一直都是緊俏的戰備物資,因此,馬匹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其高額的價值。換句話說,古代販賣戰馬幾乎等同於現在的販賣軍火,其利潤的豐厚可想而知,所以馬匹販賣業在當時可謂是壟斷性的暴利行業。
  • 不讀三國枉少年!讀透這套《少年讀三國》,孩子一生受益
    所以,不讀三國的孩子,未來語文考試也會吃大虧!可是真要讓孩子讀《三國》,也讓人愁得不行,約64萬字的經典名著,別說孩子,我們家長也很難讀進去。幾周前,淘媽收到一套有趣的三國人物傳《少年讀三國》4冊,線索清晰,生動豐滿,讓孩子輕鬆了解百年真實三國歷史。
  •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何意?下半句十人九不知,
    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農村廣為流傳,裡面的人物故事,許多農村老人都能夠娓娓道來;並且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下句十人九不知,讀書背後有何玄機?完整的一句話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為什麼農村老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讀書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