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年味漸濃。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鐵磁汪劍鋒的一篇討帳檄文,大體上是一個據說很好的朋友落難,鐵磁汪借錢幫其渡過難關,這個兄弟就是這麼的仗義,然而到過年了那個所謂的朋友還沒有還錢的意思和歉意。聯想想起來已經答應過鐵磁汪要寫一下陶謙陶恭祖,最近忙於各種事物竟然有些遺忘啦,幸好國人都有春節前一定要了結之前各種欠帳的美德,所以早已答應的事情今天還是要完成這一次的命題作文。
書歸正傳,先來看看歷史上的陶謙其人吧: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陽郡丹陽縣(今安徽當塗東北)人,這裡容我多說一句,我認識的五位來自安徽的同事,都是天賦異稟,所以我有預感,陶謙,你沒有老羅先生描述的那麼簡單。最初為諸生(秀才的意思),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剌史、議郎等等。性格剛直,有大志。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羌胡族的首領,涼州軍閥之一的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溫徵韓遂和涼州另外一個軍閥邊章。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晚年因戰事上為曹操大敗,徐州大半幾乎遭兵禍所害,以致過度憂勞而逝,享年六十三歲。
從陶謙早年跟隨皇甫嵩和張溫與羌族作戰,以及後來剿滅黃巾叛亂,陶謙還是非常勇敢的,性格並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當中描述的那樣子的軟弱無能。同時,又是按照漢朝的官員選拔體制,一步步從地方到中央,再到地方,還能夠在落寞之際進京朝貢,重獲中央信任,這在紛亂的三國初期說明了陶謙超出常人的政治天賦。還記得之前我們在18路諸侯伐董卓的時候講過陶謙其實是根本沒有派兵討伐董卓的,徐州本是距離洛陽非常近的地方,陶謙處於政治方向以及軍事力量對比的考量並沒有出兵,而是選擇保持中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陶謙始終還是忠於漢朝皇帝的,受到的封賞也是來自中央,董卓雖然專權但是代表朝廷,況且討伐的諸侯又都有各自的小算盤,勝負難料的情況下,選擇中立觀望也說明陶謙的老謀深算。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屬於南北西東調動兵力的中樞地帶,各路諸侯都將徐州作為爭奪的戰略要地,並且徐州地處平原地帶,並無任何天險屏障,不輕率地在政治上站隊,也是陶謙能夠在徐州立足經營多年的立命之本。直到一件事情改變了平穩的徐州的命運,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一家人在徐州地界被殺,歷史上這也成為了一樁懸案,基本上有兩種可能的版本:一是陶謙殺的曹嵩,《三國志·武帝紀》、《後漢書·應劭傳》、《後漢書·曹騰傳》、《世語》當中都判定陶謙就是兇手;二是說陶謙的部將張愷(本來就是山賊出身)見財起意自作主張殺了曹嵩全家;在《資治通鑑》、《吳書》中均否認了陶謙是兇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不認為陶謙會殺曹嵩一家,因為演義的需要,要用陶謙的軟弱來襯託劉備的高大上,所以陶謙根本就沒有那個膽量殺曹嵩一家。對於這樁懸案,我認為陶謙真的就是兇手。因為當時曹操已經開始起勢,被李傕、郭汜掌控的朝廷所認可,手下還有將近30萬的青州兵英勇善戰,陶謙如果任由曹操發展,曹操和袁紹兩大勢力不可避免的將有一戰,徐州就成為了曹操必須爭奪的一個戰略要地。面對如此大的威脅,陶謙應該如何破局自保呢?需要主動出擊,並且借力牽制曹操,進而消滅曹操。通過除掉曹嵩,曹操必然進攻徐州,如果除掉曹嵩是一個意外中的意外呢,曹操就沒有了正義的討伐理由,其他諸侯就會明白曹操是何等殘暴,今天徐州如果淪陷了,下一個就是我。同時,曹操根基並不穩定,一旦曹操大舉進攻,必然老家空虛,陶謙知道一定會有人利用這個機會,抄了曹操的大本營,這個人最有可能是誰呢,對的,就是呂布。當年虎牢關之戰,陶謙保持中立的紅利的一種體現。而戰勢的發展,也正如陶謙所料,陶謙牽制曹操,呂布進攻曹操大本營,這一出大戲導演原來是陶謙。當然曹操並沒有完全掉入陶謙的圈套中,當發現呂布抄了後路之後,就及時的罷兵回擊呂布了,陶謙幾乎成功,這是陶謙的第一初大戲。
更精彩的事第二初大戲,大家耳熟能詳的「陶恭祖三讓徐州」。首先要說明的是,歷史上其實只有最後一次陶謙臨終前讓徐州那一次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劉備本人並不在場,是糜竺、陳登等人轉達的陶謙的意思,恭請劉備來管理徐州的。可是在羅先生的筆下,真的把這場大戲給寫活了,深深的佩服羅先生寫的這個橋段,當然還是說解讀之後的這個橋段的故事才是精彩絕倫的。
第一次,曹操在攻打徐州的初期,處處屠城造成民心恐慌,陶謙且戰且退就是要拉長戰爭的時間,等呂布的進攻得手,等曹操的軍糧不足以支撐長期的戰役,同時陶謙還有B計劃,就是叫來了青州刺史田楷、北海太守孔融、平原國相劉備三路援軍。三路援軍剛到徐州,陶謙就對劉備講:「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我們來看看陶謙究竟是怎麼想的,反正我是不相信如此精明的安微人,會輕易的將自己苦心經營十多年的徐州讓給一個素未謀面的所謂漢室宗親嗎?!那麼陶謙在做什麼呢,在試探劉備,因為陶謙不知道劉備來的真正目的,田楷和孔融是陶謙請來的援軍,劉備是孔融轉介紹來的,陶謙並不知道劉備來的真實目的,所以必須試探下劉備是不是也是為了奪徐州而來,如果是這樣,那麼劉備一定會漏出馬腳,劉備將會被陶謙導演的另外一場意外而徹底消失。劉備還是高陶謙一籌,識破了陶謙的詭計,沒有上當。
很快,第二次又來啦,曹操打到徐州城下的時候,戰事已經是比較危急了,曹操勢要屠城。劉備又沒有太多的人馬,不想為了一個老奸巨猾的陶謙跟曹操拼光了自己的家底,所以劉備打算給曹操寫封大義凜然的信,試圖勸退曹操,這顯然不在陶謙的計劃當中,可是羅貫中先生就是那麼的喜歡劉備,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真的就退兵了,當然退兵是因為呂布已經快把自己的大本營給抄完了,再不回兵就沒有大本營了,而且自己帶的兵糧不足了,根本沒辦法長期圍困徐州了,所以退兵了。陶謙擺酒款待各路援軍,在酒桌上第二次提出要讓徐州給劉備,陶謙講道: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劉公乃帝室之青,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閒養病。「這次呢,當然還是在試探劉備,而且陶謙也需要試探下其他兩路,因為孔融引來了劉備,而劉備出道之初可就是在田楷的手下任職,如果其他兩人都支持劉備的話,自己的處境就不太妙了,大膽的猜測此時酒桌之外,陶謙會不會已經埋伏下了刀斧手以防劉備和孔融、田楷聯手巧奪徐州呢,我猜陶謙一定會有這個準備。還是那句話,劉備可是羅貫中先生力捧的主角,怎麼可能在鬥智環節輸給陶謙呢?那麼至少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三國演義當中的劉備是怎麼看出來陶謙的詭計的呢?首先是第一次陶謙考驗劉備太過直接了,讓劉備有了警惕,第二呢是陶謙這次讓徐州的理由不夠充分和真誠,陶謙老了但是身體沒有病,兩個二子雖然平庸但是也沒有差到老爹不把徐州留給兒子的程度,第三也許劉備已經察覺到陶謙的殺機,這個算是羅貫中先生給劉備增加的第六感吧,故事中的一號人物總應該有第六感來保佑吧。第四如果陶謙真的要讓徐州,也應該是讓給幾路援軍中實力最雄厚的田楷才對,劉備排不上號。
第三次讓徐州是曹操實力壯大了之後,全力來攻打徐州的時候,陶謙知道自己如果硬拼實力是肯定沒辦法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曹操的發展速度和實力的壯大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期,自己毒火攻心已經時日不多了,最好的結局就是找到一個最接近曹操實力的人來抗衡曹操,避免徐州遭到屠城,保全自己的家小,劉備還算跟曹操有一點交情,而且劉備不是個凡人,能夠接受到自己的兩次探測,說明此人志向很大,不僅僅是一地徐州,未來將會是曹操的一個真正的對手,也許會給自己報仇血恨。那麼徐州能夠放心的交給的人就只有劉備了,人選就是這麼定下來的,所以在臨終之前託自己的謀臣糜竺、陳登等人請劉備來管理徐州,用自己積攢的家底迅速的增強劉備的實力,來跟曹操抗衡,這是陶謙能夠想到和做到得最正確的做法了。
通過三讓徐州的波折大戲,陶謙終於結束了自己在《三國演義》當中的演出,總結陶謙的一生,還是那句歌詞的總結吧:沒那麼簡單!還有一個題外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曹操屠城的過程中,無意得罪到了諸葛亮,造成諸葛亮在出山時已經從內心當中徹底的排除了加盟曹操的可能性,如果沒有曹操進攻徐州期間的屠城事件,我們可以想像諸葛亮如果加入曹操的集團,曹操還會如此辛苦的走下去嗎?關於諸葛亮的這段緣由,我們會在之後的回目裡面細細說來,曹操報了仇,但是又結下了仇,只能說歷史就是這麼多的巧合組成的。
已經寫到了凌晨,總算完成了這個欠了很久的帳吧。對於我的鐵磁汪,總算有了個交代。最後,給鐵磁汪加一個廣告吧:汪劍鋒,正美豐業(港股)大股東之一,子承父業。主要經營汽車玻璃,佔據國內汽車玻璃市場的半壁江山,在汽車後市場具有良好的口碑,十多年的同事兼朋友了。希望順利,事業興隆。
更多三國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關注方法:1、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2、搜索微信公眾號:李大剛頻道;3、搜索微信公眾號:libuddy。謝謝您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