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陽臺音樂會」:用貝多芬《歡樂頌》抗擊新冠

2020-12-20 澎湃新聞

義大利人在陽臺唱歌劇,德國人在陽臺演奏《歡樂頌》,新冠疫情期間,這兩個以音樂聞名的國家,都選擇用音樂解壓,用音樂抗擊新冠病毒。

當地時間3月22日18:00,德國多個城市上演「陽臺音樂會」,不少人聚集在自家陽臺,同時奏響了《歡樂頌》。

活動靈感來源於義大利風靡全國、傳遍世界的「陽臺音樂會」。

活動前,德國多地音樂家呼籲:3月22日18:00,希望所有人都到陽臺或窗前演奏《歡樂頌》,希望大家積極拍攝自己看到的「陽臺音樂會」,並在社交媒體分享,留下這場疫情裡的特殊記憶。

在陽臺演奏《歡樂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了解,斯圖加特多家劇院、樂團的演奏家加入了活動,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還在官網呼籲:「不止專業的音樂家,城市裡的所有樂迷都請參與進來!」

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科尼利厄斯·梅斯特說:「如果既無法進行歌劇表演,又無法在現場舉辦音樂會,我們就必須採用其他手段。」

「我們邀請每個人站在陽臺或窗戶邊,用尤克裡裡、笛子等樂器加入,唱歌、吹口哨也可以。」梅斯特希望 ,專業樂團和城市居民之間的互動形成「一片聲音的海洋」,從而帶來一種特別的體驗和力量,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團結和社區融合感。

波恩貝多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德克·卡夫坦呼應,「在這個困難的時期保持這種團結精神,那是很有意義的。」

《歡樂頌》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歌,後來,貝多芬為之譜曲,將其作為《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點睛之筆。

《第九交響曲》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鬥爭意志,並堅信鬥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結友愛。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四海之內皆成兄弟。」過去近兩百年,《歡樂頌》常演不衰,甚至被當作歐盟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足見其在歐洲精神支柱一般的地位。

在家演奏《歡樂頌》的人們

不過,相比義大利人的天真爛漫、熱烈奔放,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顯然沒那麼放得開。

活動開始前,不少在德華人便翹首以待,活動開始後,他們又迅速傳回第一手現場資料。

有人說,「特意打開窗戶,只聽到了鳥叫聲?」「村裡氣勢完全不行啊,趴窗臺豎著耳朵聽了半天,微弱的音樂連鳥叫聲都蓋不過去。」「我聽到了救護車的聲音,又默默地關上了窗。」

不過,也有不少人激動表示聽到了,很幸運地參與到這場「用愛發電」裡。

「剛剛在陽臺上聽到了,有鼓聲、口哨還有不知名的管樂器,鋼鐵德意志的柔情音樂。」

「家中閒坐,突然響起音樂聲,跑到陽臺上,此時涼風習習,夕陽西下,餘暉在青草的露珠上幾經反射,終於變得那麼溫柔。街上空無一人,牧野四合,或遠或近的迴蕩著管弦樂的節奏,輕靈莊重,兼而有之,心情好像也變得明媚而堅定起來。我不知這場災難何時結束,惟願上帝賜福,歡樂可以永駐人間。」

在生存開始成為危機時,藝術總是最早被犧牲,但藝術往往也是我們在至暗時刻最需要的陪伴、最需要的救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德國人的陽臺音樂會,為什麼選擇貝多芬的《歡樂頌》
    受義大利「陽臺音樂會」的啟發,3月22日的下午18:00,悶在家中的德國人也紛紛拿起樂器走到陽臺。他們用演奏或歌唱的形式,完成了貝多芬的《歡樂頌》,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全世界人共同見證了這場疫情裡的特殊記憶。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用他的歡樂頌鼓舞抗疫...
    今年是音樂家貝多芬誕辰 250 周年。儘管許多紀念活動因為疫情被迫取消或推遲,但這並沒有影響歐洲人對貝多芬的熱愛,人們紛紛在家裡演奏貝多芬的名曲。尤其是作為歐盟官方會歌的《歡樂頌》,儼然成了歐洲人戰勝疫情的一種精神力量。
  • 歡樂頌---貝多芬
    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
  • 當命運敲門 德國人應以弦歌
    ◎任淼淼今天是音樂巨匠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從去年12月16日開始,德國就策劃了一系列紀念活動,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現場紀念活動無法如期舉辦。然而,這位最著名的德國人並沒有被遺忘,全球範圍內依舊有很多線上音樂會和雲展覽,許多人紛紛以自己的方式來緬懷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 經典名曲賞析 ——貝多芬與《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它出自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第四樂章的主題,採用德國詩人席勒的詩譜成,藉以表達了他平等、自由、博愛、歡樂和神聖的理想追求! 經過近十個年頭的醞釀和思索,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九(合唱)交響曲》,作品史無前例地加入大合唱,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
  • 紀念貝多芬,百位音樂家共「跑」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的0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北京將舉辦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三大單元持續12小時
    貝多芬—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以致敬偉作曲家貝多芬。談到此次馬拉松音樂會的構想,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講道,「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世界範圍內,大家都憋足勁兒想做各種各樣的紀念貝多芬的活動,但受疫情的影響基本都停止了。而在我們中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我們才有機會走進音樂廳,聽現場音樂會。感謝中山音樂堂的團隊對這次紀念貝多芬活動的支持和各位藝術家積極地響應,才得以讓我們的構想得以實現。
  • 貝多芬《歡樂頌》賞析
    早在1795年貝多芬就草擬了這部交響曲最後樂章的主題,經過多年的探索,貝多芬決定破天荒地在交響中加入人聲,用席勒的《歡樂頌》詩句,來表達他畢生的夙願:歌頌英雄和美德,歌頌神的普世光耀。1793年1月,德國詩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學法學教授菲舍尼希寫信給席勒夫人夏洛蒂說:有一位青年抱著偉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歡樂頌》一節一節地譜成音樂,這個青年就是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貝多芬曾多次為《歡樂頌》的音樂起過稿。前後琢磨30年,作品最終於1824年春當他54歲才最後得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於維也納。
  • 貝多芬電影片段《歡樂頌》
    您今天回覆:歡樂頌給您看歡樂頌的鋼琴教學視頻和鋼琴譜《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歡樂頌」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歡樂頌》是貝多芬為德國詩人席勒詩歌而創作的樂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也是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維也納的精英都參與了此次演出,高音和中音部分的獨唱由貝多芬親自招募的兩位著名年輕歌手演繹:18歲的德國女高音亨麗特.桑塔格和21歲的維也納女低音卡羅琳.昂格爾。由於貝多芬雙耳完全失聰,首演的指揮家則是麥可·烏姆拉夫,而貝多芬親自在舞臺全程監督,時不時跟著樂感揮動著雙手。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一直到完成了《莊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宏。
  • 經典盛宴:《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終於,在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託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音樂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臺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宏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
  •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
  • 貝多芬:歡樂頌
    ▽ 把席勒的《歡樂頌》譜寫旋律,是我20年來的願望!——貝多芬 我們現在聽到的《歡樂頌》,並不是一首單純的歌曲,它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歡樂頌》的歌詞是取自德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席勒。
  • 貝多芬——《歡樂頌》
    貝多芬史無前例地把《第九交響曲》轉變成哲學法典與個人抒懷;《歡樂頌》幾乎就代表貝多芬自身的道德觀。
  • 最新開票 | 曹鵬執棒奏響「歡樂頌」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迎終章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東方藝術中心在本演出季中策劃系列音樂會,由四支國內樂團輪番登臺,以四大主題,六部交響曲以及小提琴與樂隊作品聚焦貝多芬經典之作。
  •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和席勒的《歡樂頌》
    不過不要忘記,她也貢獻了偉大的歌德和席勒這對燦爛的文學雙星,而他們也都共同帶有德國人的氣質,就是在作為文學家和詩人的同時,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在貝多芬最負盛名的「d小調第九交響樂」(俗稱貝九)的第四樂章中。他與詩人席勒攜手,為全人類貢獻了永垂不朽的,史詩般的《歡樂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d小調的交響樂中,第四樂章卻採用了「D大調」,這是因為小調和大調的主音不同,音階結構不同。大調一般明朗豁亮,而小調一般柔和淡雅。
  • 你從沒聽過的天涯咫尺版貝多芬《歡樂頌》:音樂是生命的光亮傳遞愛與希望!
    來自荷蘭的鹿特丹愛樂樂團(Rotterdams Philharmonisch Orkest)在3月21日發布了一個特殊的視頻:由18個樂團音樂家演奏視頻組成的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中《歡樂頌》「居家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暨2021年新年音樂會
    6號鷺之島輕生活藝術館  2020年讓我們永生難忘,當我們坐在「漢口道6號」鷺之島輕生活藝術館,用新年音樂會的方式迎接2021年到來時,讓我們一起為武漢這座英雄之城點讚,為武漢的勇敢、擔當鼓掌!我們用音樂致敬英雄,戰疫一線的每一位英雄!用寫過《田園》、《命運》交響樂的貝多芬的作品、具有治癒身心的莫扎特的作品奉獻給大家。同時,紀念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要想永遠擁有愉快的情緒,聽莫扎特的音樂是不二之選。《弦樂小夜曲》便是這類音樂的傑出代表。  ——山西原創民歌《走西口》曲調悽美,膾炙人口。
  • 貝多芬的《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