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風採 — 韓國「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專場演出
남도풍류-- 한국 전라남도도립국악단 특별공연
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成立於1986年8月9日,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南道地區的傳統歌曲、舞蹈、器樂而創建的。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由歌唱、舞蹈、器樂、四物四大專業140多名團員組成,還包括兒童國樂團,讓大家體驗到了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有很多重要技藝特有者、轉授助教、進修者,是韓國國內具備最高水平的國樂團隊。
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已在世界各地進行演出2900多場,充分發揮文化使團的宣傳功能,極大地宣揚了韓國優秀的傳統藝術。
2006年開始至今,每周六下午5點展示的「周六公演」不僅吸引了全羅南道居民的觀看,更受到了來全羅南道旅遊的國內外遊客們的好評。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策劃並舉辦了多場具有全羅南道傳統藝術特點的重大公演。2012年的清唱歌劇《李舜臣》,2013年的家族唱劇《洪吉童》,2015年的新版唱劇《氣死孬夫》,2016年的時代唱劇《赫爾的希望日記》、唱劇《蝴蝶呀,去青山島吧》,2017年的時代唱劇《你的意思》,2018年唱劇《牧民新書:百姓才是根本》等均成為品牌歌舞劇。
曲目單
室內樂
《Fly to the sky》
(作曲 : Han Taesoo)
실내악
『Fly to the sky』
(작곡:한태수)
國樂旋律和愛國歌詞相結合呈現出美麗韓國的跨界音樂。
伽倻琴:李永我 / 笛子:尹貞娥
大笒:尹巖鉉 /牙箏:申政珉
奚琴:金知香 / 合成器:金成容
鼓手:金東根
打擊樂合演
《獵鷹》
타악협연
『매사냥』
四物遊戲與國樂管弦樂共同演奏的歌曲。管樂器與弦樂器的完美配合與四物遊戲隊的打擊樂節奏相交融,展開一場熱情四溢的表演。
四物部:鄭起衍、吳株錫、昌棟駿、柳時明
樂器部:李永我外6名
《太平盛世》
태평성대
以韓國朝鮮王朝特色宮廷舞蹈為基礎創作的當代群舞,舞蹈氣度非凡且優雅端正。群舞配以輕快而複雜的旋律,幹練的編舞,腳法細膩,是亦莊重亦華麗的藝術作品。
舞蹈部:樸善心、李仙熙、樸炫美、安祉宣、樸美玉、
趙愛羅、鄭周和、洪恩珠、文舞進
樂器部:李永我外6名
伽倻琴彈唱
板索裡《春香歌》之『愛之曲』
가야금병창
『춘향가 中 사랑가』
演奏者一邊演奏伽倻琴,一邊和著節拍吟唱,因此稱為伴唱。伴唱的內容主要以板索裡中的某個片段或民謠為主。今天將帶來板索裡《春香歌》中講述成春香和李夢龍愛情故事的一段表演。
伽倻琴彈唱:金玉蘭 / 鼓手:金東根
室內樂《茶香》
실내악 『다향』
一首大笒演奏曲,表達了『茶香,父親的香味』的意思,表現出慈孝之心。
讓觀眾感受大笒的柔和而爽快,氣勢磅礴的多彩音色。
大笒:尹巖鉉
合成器:金成容
鼓手:金東根
扇子舞
부채춤
扇子的舞動宛如盛開的蓮花隨波搖曳。隨著繡花扇柔和優雅地時而展開,時而折起的流動,展現絢麗多彩的色調,演繹華麗的舞姿,別具風韻。
舞蹈部:樸善心、樸炫美、李仙熙、安祉宣、樸美玉、
趙愛羅、鄭周和、洪恩珠、文舞進
樂器部:李永我外6名
南道民謠
남도민요
樸實的民眾們通過詼諧風趣的唱詞與輕快愉悅的音調來表現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各種悲歡哀樂。
唱樂部:金玉蘭、宣美淑
樂器部:李永我外6名
歡聚一堂
(國樂合奏)
어울림 한마당
這是一部由四物遊戲節拍開始的劇目,四物遊戲與舞蹈演員的美麗小鼓舞結合,並伴以長鼓舞、小鼓舞,演繹齊聚一堂,祈求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作品。
四物部:鄭起衍、金汰洙、吳株錫、昌棟駿、柳時明
舞蹈部:樸善心、樸炫美、李仙熙、安祉宣、樸美玉、
趙愛羅、鄭周和、洪恩珠、文舞進
太平簫:尹貞娥
演出實際曲目及順序以當晚演出為準
主辦單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全羅南道政府
演出團體
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
演出時間
2019年4月17日19:30
演出地點
山西大劇院·小劇場
░░░░░░░░░░░░░░░░░░░░░░░░░░░░░░
░░░░░░░░░░░░░░░░░░░░░░░░░░░░░░
░░░░░░░░░░░░░░░░░░░░░░░░░░░░░░
░░░░░░░░░░░░░░░░░░░░░░░░░░░░░░
ps:關於這場音樂會你需要的一些小知識
✪ 全羅南道(전라남도 Jeollanam-do )是韓國一省,一級行政區、韓國最西南端的省份,首府務安郡。北部與全羅北道接壤,東部與慶尚南道相鄰,南隔濟州海峽與濟州島相望,西臨黃海。
全羅南道是韓國民俗的寶庫,傳統的唱劇「盤索裡」就發源於此。5座景致各異的國立公園、清澈的海灣和綿軟的白沙灘,以及2000多座島嶼,是這裡最美麗的旅遊資源。全羅道菜餚是韓國公認的最佳美食。
✪ 四物遊戲 源自韓國傳統的農耕社會,米農集合音樂、雜耍、舞蹈與民俗儀式作表演,企求及慶祝全村豐收。四物為大鑼、低音鼓、小鑼及長鼓,代表風、雲、雷、雨四種自然現象,表演者穿上傳統的韓服,以強勁的敲擊節奏、活躍的動作及高亢的興致,表現對大自然的尊崇敬意。
✪ 伽倻琴亦稱朝鮮箏,是朝鮮民族的彈撥弦鳴樂器。伽倻琴,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箏製成。
形制與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現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階排列有七聲及五聲兩種,所用右彈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箏基本一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點和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獨奏、重奏、合奏,還可以彈唱。伽倻琴的種類大體可分為「正樂伽倻琴」、「散調伽倻琴」、現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種。
✪ 大笒屬於吹管樂器。竹製,橫吹,外形酷似橫笛。傳為新羅時期創製,與中笒、小笒並稱新羅三竹。
音色清悅嘹亮,低音深遠神秘,高音和暢悅耳。廣泛應用於宮廷宴禮樂、竹風流、民俗舞曲和歌曲伴奏。據《三國遺事》,以東海竹製笛而吹,則兵退,波平,病癒,風定,因稱之為「萬波息笛」。今人認為, 「萬波息笛」即大笒之本源。
✪ 牙箏是朝鮮族弓拉弦鳴樂器。歷史較為悠久,形制與箏近似,音色圓潤寬厚,可用於合奏或為戲曲伴奏。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
✪ 奚琴就是我們所稱的二胡。
主辦單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全羅南道政府
演出團體
全羅南道道立國樂團
演出時間
2019年4月17日19:30
演出地點
山西大劇院·小劇場
長按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