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比海更深》中不盡人意的生活,我們該如何重振旗鼓?

2020-12-23 泛黃的票根

很多人都曾在年幼時,幻想過自己將來會是怎樣的模樣;也曾在少年時,立下誓言要成為眾人眼中的蓋世英雄。

可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才發覺,那些年少時的志足意滿,都將被現實的殘酷狠狠擊碎,而自己也只能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電影《比海更深》中的主人公良多就是這樣一位沉浸於自己曾經的夢想中,卻被現實叫醒的人。

在十五年前曾經獲得過文學獎的良多,現如今早已成為了一位不入流的作家,陷入了創作危機。為了維持基本的生計,負擔兒子真悟的撫養費,良多不得已在一家偵探社當私家偵探。然而,他所賺的錢卻都被自己用來賭博。

又到了往常的良多與真悟相見的日子,他帶著真悟來到郊區看望剛剛失去丈夫的母親淑子。可颱風的襲來,讓前來接真悟回家的前妻響子被迫留宿,很久沒有聚首的四個人在這個夜晚重新相聚,而良多的母親也打算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挽回已經破裂許久的家庭關係。

年少時的良多與所有人一樣,對未來有著憧憬,對生活有著期盼。可是,成年後的他,卻經歷了事業失意和婚姻破裂。那麼,良多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事情,才導致他淪落至此?通過良多的故事,我們又能領悟到什麼呢?

個人性格的缺陷,促使良多不願改變

良多之所以會從一個年少得志的小說家,淪落為一事無成的失意者,他個人性格的缺陷,在這其中有著莫大的影響。

人到中年的良多生活十分拮据,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負債纍纍。他不僅沒有辦法支付兒子每個月的撫養費,而且連房租都拖欠了好幾個月,即將無家可歸。面對這樣窘迫的生活,良多決定到母親家中,希望能夠翻到一些值錢的東西,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良多每次拿到工資時,雖然嘴上說著要將錢存下來給兒子當撫養費,可實際上,他卻在拿到工資後,隨即就前往賭馬場,渴望通過賭博來讓自己鹹魚翻身。不出所料,他每次都是鎩羽而歸,輸得精光。

在我看來,良多這種行為,足以說明他內心沒有任何的責任感和擔當。良多已經是一個中年人,可他卻從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有哪些。

作為一個成年人,良多連最基本的自制力都沒有,有的只是如同小孩子一般的自我催眠能力。他不斷地催眠自己,為自己那些不合理的行為,尋找著各種各樣蹩腳的藉口。

事實上,良多只是一個不斷逃避現實,又不願承擔責任的人,他懦弱又膽小,他自私又虛榮。而他性格上的這些缺陷,也導致了他不願改變自己的現狀。

人們往往都會和良多一樣,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下意識選擇逃避,不願去面對真實的境況。人類最是會趨利避害,逃避困難與責任雖然可恥,可它往往比面對困難與責任更加容易。

但是,除了那些自欺欺人的逃避和懦弱外,我們更應該有的是那種面對困難,哪怕心中懦弱,還是會選擇迎面而上的勇氣;那種在自己捉襟見肘時,毅然決然地擔負起身上那一份責任時的堅定。而這種勇氣和堅定,更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精神。

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導致良多愈加沉淪

除了良多個人性格的缺陷,他所處的家庭和社會對於他的影響,也是導致良多愈加沉淪的原因。

通過片中的很多細節,我們不難發現,良多的父親是一個沒有任何上進心,而且嗜賭成癮的人。他為了滿足自己賭博的欲望,長期靠著典當物品生活,甚至能夠將家裡的房子抵押出去。

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下的良多,雖然曾暗自發誓,自己將來一定不能成為與父親一樣的人。可是,隨著時間的消逝,良多或多或少地還是被自己的父親所影響,慢慢成為了與父親幾乎沒有差別的毫無擔當的人,還因此失去了自己溫馨的家庭。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好的父母往往以身作則,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而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生活。

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言傳身教,用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教會孩子怎樣對待生活,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榜樣。

同時,良多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也對他有著很多難以言說的影響。

年少時的良多有著寫作的夢想,也擁有實現夢想的天賦,他年紀輕輕便出版了自己的小說,還獲得了大獎。可現實是殘酷的。良多想要堅持自己對待夢想的初心,但生活卻不給他任何機會。

人們更喜歡看那些輕小說和漫畫,他所堅持的創作方向,無法受到眾人的喜愛,更別提能夠通過創作,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於是,良多隻得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接受了眼前的現實,變得更加自暴自棄。

其實,不光是良多,很多人的夢想都與現實有著衝突。他們的夢想往往充滿著鮮花,可現實卻充斥著沼澤。所以,別無選擇的他們只得放棄,接受眼前的殘酷,還會因陷入無助與迷茫中,喪失了生活的激情。

面對不盡人意的生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從小就告誡自己不要重蹈父親覆轍,還有著創作天賦的良多,最後卻淪落為一事無成的失意者。他這失敗的一生讓人感到可惜的同時,卻毫不讓人意外。

那麼,生活中的我們,在面對那些不盡人意的生活時,又該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良多呢?

在我看來,我們首先應該學會正視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必要時學會審時度勢。

理想之所以為理想,就是因為它蘊含了我們對於現實的美好期望。可是,沒有人能夠徹底和現實生活脫離,我們必須要學會在現實與理想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堅持自己理想的同時,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保證自己的生存。

倘若片中的良多,能夠正視現實,學會審時度勢,一邊創作一些大眾喜愛的文學,一邊堅持自己寫作的夢想。那他或許就不會選擇成為不入流的私家偵探,更不會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學會反思,而不是為自己的失敗和逃避尋找藉口。

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失敗。但是,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失敗時,不應該像良多一樣,拼命尋找各種理由逃避自己的失敗,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假如我們一直逃避失敗,選擇自欺欺人,那麼我們只會在失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我們更應該學會反思和正視自己,將過去的失敗轉化為奮鬥的動力,避免失敗的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可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活在當下,不要為已經失去和無法改變的事物而耿耿於懷。

片中良多的母親曾說過:「我有時很奇怪人們為何不活在當下,總是追逐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或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東西。」

人之所以沒有辦法開始新的生活,收穫幸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無法從過去逃離出來。和良多一樣,這些人過分沉溺於過去的生活,不願接受現實。

人生往往充滿著很多不如意和無奈的時刻,當我們無法去改變那些事情時,不妨選擇放下,與過去的生活和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開始全新的生活,才能收穫幸福的未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我們也會因為現實和理想的衝突而迷茫,更會被過去的事物而困住手腳。但是,人生就像奔騰的河水,一直向前翻湧著。我們只有學會正視那些不如意,拋開那些過去,才能找到開啟幸福的鑰匙。

相關焦點

  • 生活或許比海更深
    #挑戰六月不斷更#我們的生活也許會比海更深這個時候瞬間相信了一句話叫做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每個人生活裡都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總能在生活的某個瞬間覺得自己被丟進深淵,看不到出路,會覺得社會不公,世界惡毒。卻不曾想到,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不幸,也沒能感知面對生活裡的滿地雞毛,我們的正確姿勢就是要不斷向前,可高歌猛進,亦可徐徐圖之。
  •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比海更深」,涵蓋了三層含義
    電影《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參與執導的第14部作品,這部電影的靈感源自於2001年是枝裕和的父親去世,母親不得不一個人面對餘生。這引發了他的一些思考,是枝裕和撰寫劇本時在第一頁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比海更深》豆瓣評分8.7分,是2016年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是枝裕和又一次用他的日式溫馨捕獲了中國影迷的心。
  •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讓我深思,比海更深的到底是什麼?
    看完《比海更深》的當天晚上感覺心裡一直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有種覺得只有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被人看穿的感覺。從未露面的父親更是沉迷於賭博彩票,不會照顧孩子家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比海更深的什麼了。是愛還是親情?
  • 溫情治癒系電影《比海更深》,你是否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述的是一部日本溫情電影《比海更深》。這部電影小編覺得中年人都應該看一看,影片中的就是中年男人良多的故事,良多曾是一名作家,但除了自己的處女作獲得一次獎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好作品,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失敗的丈夫和父親,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子帶著兒子離開,面對此景良多也無可奈何,他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創作沒有靈魂的作品。
  • 《比海更深》如果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會捨得放手嗎?
    樹木希林的表演令人感動,娓娓道來輕描淡寫卻深情款款比海更深年邁的母親颱風之夜收音機前聽鄧麗君,與落魄中年兒子感慨:正因為不會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所以生活才能開心快樂。——金句頻出,日式生活流,溫柔有禮,慘澹不失溫婉,一面不待見如此庸常一面讚嘆真的好會拍電影,動人中有清秀的苦楚。是他本人的導演技藝?或者,日本民族本就如此?
  • 《比海更深》|家庭親情關係的詩意表達
    電影《比海更深》依舊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影片在聚焦「家庭」這一主題的同時,也有對社會現實問題等層面的思考,當原生家庭破碎或重組,人們如何在家庭殘餘的軀殼中走出重新找尋昔日的親情。良多失敗的人生看起來讓人絕望、無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有很多人的經歷跟良多一樣不盡人意,在現實生活面前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電影:《比海更深》類型:劇情導演:是枝裕和主演: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吉澤太陽上映時間:2016年5月21日(日本)獎項:第69屆坎城電影節關注單元提名善於用生活細節說話的電影挺可怕的,它像一張厚實細密的網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第一遍看電影《比海更深》時,我以為它要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追逐已經失去的或者力所不及的東西,看完第二遍,我以為它要告訴我們人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幡然醒悟,原來一直有人默默地愛著自己,比海更深。斷斷續續看了第三遍,忽然覺得,它什麼都沒有明說,但它什麼都說了。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麼情感「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為導演是枝裕和2016年的作品,曾獲第69屆坎城電影節關注單元提名。影片故事以"失敗者"兒子良多和年邁母親為中心展開。良多本是生活窘迫的小說家,與妻子離異後甚至不能如期支付孩子的撫養費,迫於生計以私家偵探的職業為生,但儘管如此也改不掉諸多生活陋習。母親一人獨居於福利房,即使面對不上進的兒子,她也依然母愛滿懷。
  • 不盡人意的人生,也有存在的意義。|《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由是枝裕和執導,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 。 該片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是枝裕和憑藉該片在第69屆坎城電影節獲得一種關注大獎提名。
  • 《比海更深》: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才是人生真相
    成年人都會會心一笑,這世界上絕大多人不能把理想當飯吃,與理想漸行漸遠的過程,正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過程。這是一場艱難的修行,被日本最治癒的導演是枝裕和,拍進了電影《比海更深》裡。《比海更深》的主人公,是一個為理想撞了南牆卻不回頭的人,更俗點,是一碗中年「廢柴」慘遭失敗的「毒雞湯」。
  •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的探究及人生的思考
    《比海更深》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該影片榮獲第26屆挪威南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豆瓣評分獲8.7的高分。雖是吟唱愛情的歌,但是在影片中它其實暗指親人之間的情感。在電影中,比海更深出現過兩次,一次是淑子說「我這一輩子還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另一次是颱風夜良多和他的母親淑子交談時,電臺播出的歌曲裡面也唱了「比海更深」。
  • 《比海更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面對「知足」背後的遺憾
    《比海更深》的主角良多(阿部寬),與前妻響子(真木陽子)育有一子真悟(吉澤太陽),他的父親剛過世,母親淑子(樹木希林)獨居在團地住宅。良多在很多年前曾經以一部小說獲獎,但久未出新作,為了生活去徵信社當私家偵探,號稱為寫作研究,但似乎會一直做下去。 良多雖已是中年人,行徑仍像個大小孩,對母親、對前妻、對兒子,都有想盡但無論如何做不到的責任。
  • 比海更深的是人生
    1、日本電影原著小說《比海更深》講述的便是關於人生的故事。主人公良多曾經是一位作家,在十五年前獲得過某項文學獎,獲獎之後,便陷入創作危機,筆下再也無法寫出優秀的作品,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他的大多數作品裡,所描述的正是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成員間微妙的關係,將對社會、情感、理想、人生的思考填充其中,啟迪人生。《比海更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兩部作品相同的是都瞄準了事業上失意的中年男性,有著看似不太美滿的婚姻經歷,也有對於父母的不滿。
  • 高分日影《比海更深》誰是那個「大器晚成」的人?
    很多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是枝裕和就是其中一個,他的電影擁有永恆的「家庭,親子」主題,是枝裕和一直在向世界展現他電影裡的生活哲學,將鏡頭對準廢柴人生,在日常裡尋找小規模的盪氣迴腸。導演是枝裕和在憑藉《海街日記》取得2016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桂冠後,又於同年5月推出了飽含誠意的新作《比海更深》,這部電影繼承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風格,延續著他的「家庭哲學」。
  • 電影分享 | 比海更深
    「幸福」這東西 ... 是沒有犧牲,就無法得到的呀!《比海更深》(日語: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家庭劇情長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參加了2016年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展映。
  • 《比海更深》:颱風夜離異夫妻團聚,婆婆有意撮合,最後結果如何
    我們中國的「保質期「是指過了保質期就不能吃了,而」賞味期限「指的是過了這個日期還能吃,但不是最好的味道了。所以,「賞味期限「這四個字,總會讓人感覺一種淡淡的遺憾。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最恰好的時間。關於《比海更深》,如此細膩的電影,主題有很多,我想從「賞味期限「說開去。
  • 日本電影《比海更深》|為什麼我們會活成現在這個樣子?
    201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海街日記》摘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之後,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癒新作《比海更深》。電影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中一句歌詞:「那時比海更深/比天更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 比海更深的,是什麼呢?
    今天想推薦一部電影,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平淡的故事:一個落魄的中年小說家,離異、嗜賭、啃老、拿不出孩子的撫養費;一個普通的雨夜,經歷了埋怨、試探、體諒,最終又回到原來的生活。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什麼也沒發生的故事,卻讓我很有感觸,特別是那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 雖然我們不想變成父母的樣子,但自己的情感卻—《比海更深》
    家人之間吵架,最容易說的一套臺詞是,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誰……實際上吧,我們誰也沒在別人家裡常住過,這麼說的時候,百分百一定是光看個表象的瞎掰……電視劇裡演家長裡短的多,但為了戲劇性《比海更深》的故事情節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基本又屬於一個家庭的幾段生活片段而已,主角是阿部寬飾演的良多,是個曾經得過獎的不入流的小說家,如今幹私家偵探實際能掙得足夠養家糊,但沉迷於賭博,總是各種揮霍本就不多的收入……和前妻的關係很緊張,也老想從家裡摳出點值錢的東西拿去賣了,以付贍養費……這故事簡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有多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