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綜合網絡 編輯✎黑土
主編微信shufagongke1 QQ844518183
【文徵明行書新秋詩軸】《新秋詩》軸,明,文徵明書,紙本,行書,縱151.5cm,橫68.5cm。
釋文:江城秋色淨堪憐,翠柳鳴蜩鎖斷煙。南國新涼歌白薴,西湖夜雨落紅蓮。美人寂寞空愁暮,華發凋零不待年。莫去倚欄添悵望,夕陽多在小樓前。徵明。
鑑賞:此為文徵明所書自作詩,筆法自然遒勁,表現了其晚年大字行書的典型風格。
【鮮于樞行書秋興詩冊】《秋興詩》冊,元 鮮于樞書,紙本,行書,縱33.6cm,橫①40.6cm,②41.8cm。
釋文: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薄宦常為客,虛名不救貧。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茅屋空誰補?柴車晚自巾。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為親。沉靜莓苔合,門閒落葉深。炎方秋尚暑,水國盡多陰。寓意時觀畫,怡情偶聽琴。起予賴詩友,為爾動微吟。身共賓鴻遠,心同野鶴孤。謀生知我拙,學稼任兄愚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年須問藜藿,興不在蒪鱸。
鑑賞:這是鮮于樞為和仇遠詩而作並書的三首五言律詩,17行,詩中充滿濃鬱的思鄉之情。從「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一句可知作者此時正身處江浙一帶。此帖書法俊爽勁健,略顯蒼疏,是鮮氏中晚年眾多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件。
【米芾詩牘冊·行書淡墨秋山詩帖頁】《淡墨秋山詩帖》頁,北宋,米芾書,紙本,行書,縱29.1cm,橫31.9cm。
釋文:淡墨秋山畫遠天,暮霞還照紫添煙。故人好在重攜手,不到平山謾五年。
鑑賞:此帖書自作七絕一首。精神飽滿,筆力雄強,使轉靈動,結字端妍。雖無款印,但一望而知為米氏中年行書精品。
《中秋帖》,傳為晉王獻之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行書3行,共22字,無署款。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鑑賞:《中秋帖》是《寶晉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時尚製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轉折往往不能靈活自如,常出賊毫,如此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瀟灑飄逸的效果是寫不出來的。清吳升《大觀錄》云:「此跡書法古厚,黑採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據當代書畫鑑定家研究,大多認為是宋米芾所臨,故同樣寶貴。
《楊慎樂清秋賦》軸,清,英和書,花箋,楷書,縱175.5 cm,橫89.3cm。
釋文: 皇天平則成四時兮,竊獨樂此清秋。澹吾慮以撫景兮,遁歊威於金 。祛赫曦之焰焰兮,追涼颸之颼颼。屏羽扇而篋藏兮,御紈素之輕柔。聽琅玕之朝墜兮,玩金波之夕流。桂連蜷於山阿兮,蘭猗靡於巖陬。既葳蕤其可懷兮,又芬蒕以綢繆。嘉華黍與膏稷兮,獲萬寶於西疇。繄婦子之歡欣兮,固人足而我優。命一觴而高詠兮,奚必吳歈與秦謳。慕漆園之樊鷃兮,暢逍遙以優遊。明楊慎樂清秋賦。 臣英和敬書。
鑑賞:作品書明代楊慎《樂清秋賦》,載《升庵集》卷一。其文句與《四庫全書》本相校多有出入,似依據不同版本而書。此作結字勻整平和,筆致瀟灑俊朗,既有唐人楷法嚴整以及顏字端莊凝重的特徵,又具趙孟頫書法遒美暢達之意,是清代中期館閣體書法代表作之一。此外,所用描金箋繪有象徵瑞意吉祥的雲蝠花卉圖案,與承平應制的創作主題頗為契合,盡顯華貴富麗的宮廷趣味和時代風氣。
【管道昇行書秋深帖】《秋深帖》,元,管道昇書,紙本,冊頁,縱26.9cm,橫53.3cm,行書,18行。
釋文:道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茲有蜜果四盝,糖霜餅四包,郎君鯗廿尾,『0158』燭百條拜納,聊見微意,辱略物領,誠感當何如。未會晤間,冀對時珍愛,官人不別作書,附此致意,三總管想即日安勝,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復。
鑑賞:這是管道昇給嬸嬸的問安、饋贈的家信,實為趙孟頫所書。其筆力紮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活,暢朗勁健。趙氏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發覺後忙又改過,現在還可以看出塗改之跡。
此帖未見有著錄。
…………………………………………………………………………
中秋是一個想像優美的神話
一千年一萬年脈脈相傳
中秋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
一代代一茬茬濃情思念
一個民族在這賞月、品月的過程中
也在展覽一種韻味獨特的魅力
書法功課祝君:
中秋快樂無限!
啟迪真知·鑑藏價值
書畫超市·改版起航·敬請留守
【延伸閱讀】
古人如何過中秋?唐代女性愛"拜月"
不同年代的中秋記憶:感動
《中秋帖》單字放大,古人的小秘密一覽無餘!
戳原文,懂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