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一個同性戀的傳記

2020-10-20 昊子

1

本來是讓阿諾德和沃爾頓來作曲的,但是他們不喜歡這個電影,傑瑞臨危受命6個星期,每天睡兩小時就完成了這個作品。38年科爾達想讓勞倫斯奧利弗來演這個電影,失敗了。St Paul's Cathedral中的雕塑是凱寧頓1935年製作的,他的好朋友。沃爾菲特是奧圖爾的導師。勞倫斯本來是作為牛津大學的考古學生在阿拉伯的。

阿里、德萊頓、布萊頓上校(原型是Lt. Colonel Stewart F. Newcombe)是虛構的人物。阿克巴要塞的攻取城池。也嚴重失實。

德萊頓的原型是斯託爾斯爵士。Sir Ronald Storrs是一名情報官員,勞倫斯第一次前往赫賈茲與阿拉伯軍隊會面,並有點不情願地指派勞倫斯作為聯絡人。他後成為耶路撒冷的州長。二、勞倫斯的考古學家朋友D.G.Hogarth,他同時也是一名情報官員;埃及高級專員Henry McMahon,他的談判有效地引發阿拉伯叛亂的McMahon-Hussein通信;以及Mark Sykes,他幫助起草了Sykes-Picot協議,該協議由英法瓜分戰後的中東。勞倫斯的官方傳記作家傑裡米·威爾遜(Jeremy Wilson)將賽克斯描述為「雄心勃勃。。。能夠完全玩世不恭地操縱,當這將達到某種短期目標時,類似於電影中虛構的德萊頓。

The attack on Aqaba was reconstructed in a dried river bed in Playa del Algarrobico, southern Spain (at 37°1′25″N 1°52′53″W)。阿克巴偷襲嚴重失真。我自己畫了一張地圖,幫助大家弄明白:

起點就是,地圖左邊的開羅,勞倫斯作為見習官,情報人員的起點站。

右下角,在麥地那附近,就是他會見王子的地方,這裡也是費了很多的筆墨談論阿克巴奇襲,上半部的高潮。地圖的右上角則是下半部主要發生的地方,在曼恩是他們爆炸火車的地方,那是1917年。再往北是得啦,勞倫斯受辱的地方。再往北就是大馬士革了。

這張圖,基本把電影涉及到了地裡,都包含進去了。

2

嚮導說自己是貝都因人,更準確的說他是哈基米人Hazimi of Beni Salem。

阿拉伯人很重視頭巾上的綁帶agal,就跟孔子他們注重貫徹一個道理,只有君子有能力維持好。

應該來說,這部電影只是徵得了勞倫斯弟弟的同意,把《智慧的七柱》當中的一些內容放進了虛構的電影當中,很多內容都是進行了藝術的加工。比如說勞倫斯兩個僕人的死Daud and Farraj,都和電影中的不一樣,並不是進入流沙或者是被雷管殺死。讓勞倫斯世界聞名的美國記者洛威爾,也改了姓名,叫本特利,並且並沒有在火車那個地方拍他的影像。他也是在電影開頭,顯示出對勞倫斯最大爭議的評論者。

此外更重要的是勞倫斯心理變態的轉折點是在得啦Deraa,他差點被土耳其軍官Bey誘姦,所以他心裡無法接受。而電影中只是表現他被鞭打,這當然是因為英國人在性方面的禁忌,沒有表現。只要製片薩姆不滿意,他就會表演心臟衰竭,大衛嚇得只好屈服。

3

看藍光碟就是看細節的。

在胡偉塔人的帳篷裡,你能感受到他的女眷,偷窺男人世界的緊張,有出嫁的又沒出嫁的。奧達小指上的銀戒指,馬額上豎著鴕鳥的毛。在瓦迪沙弗拉的費索王子的女眷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駱駝上搭的簡易帳篷,她們戴著手鐲的手伸出來。快要最後一幕的時候,殺塔拉爾族人的女人,也能看到。

奧達一直很窮,其實就是因為他人太大方,史料記載,他光是第1次款待勞倫斯,就把自己所有的50隻羊都宰掉了。他其實早就想打土耳其人了,不像片中表現的那麼扭扭捏捏

下半部在搶火車的時候三個阿拉伯人把搶到的銀鍋頂在頭上當盔使。當時勞倫斯根本未受土耳其人襲擊。阿里的黑人保鏢。勞倫斯專用汽車的輪胎上寫的固特異,勞斯萊斯。

艾倫比將軍在開羅的檯燈上面有埃及壁畫的裝飾,他們1900年的軍服上面胸部的兩個口袋和紅色的肩章。土耳其將軍桌上粉色的大馬士革玫瑰花。真可悲,土耳其人好孌童啊。

上半部匯報時期,在西班牙的英軍總部,下半部在所謂的耶路撒冷,牆面上都貼著馬賽克,那可是阿拉伯人的發明啊。The Plaza de España, Sevilleappeared as Britain's Egyptian Expeditionary Force Headquarters in Cairo, which included the officers' club.

勞倫斯想當普通人的嘗試失敗了,他重新回到戰場的時候,那個美國記者坐在一輛希臘麵包的小卡車上。

最後開國際會議時,勞倫斯用槍敲著桌面,上面有土耳其的青瓷,還有一個小蓋子呢,現在應該是收藏在託普卡帕王宮。而艾倫比將軍在桌上居然看的是《釣魚全書》,我有這本書的複製版。

4

這是世上唯一一部電影,能讓你了解沙漠。

劇作家鮑爾特Bolt和大衛裡恩最擅長一件事,製造神秘事件。

也給勞倫斯帶來無數的故事,說不清的爭議,還有永恆的定格。

相關焦點

  • 《阿拉伯的勞倫斯》浪漫主義者的悲歌 喜歡被鞭打性取向成迷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是奧斯卡影史上最具份量、最被激賞的電影之一,由於此片的偉大成就,它獲得了1963年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彩色片攝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原創音樂等7項大獎,被譽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傳記影片之一。
  •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大衛•裡恩一生最高的成就,它由最好的劇本、最好的表演、最好的攝像和最好的音樂構成,被一個最嚴苛的完美主義的導演用天才和魔法熔合成了一部長達四小時的巨幅史詩。它的節奏很慢,莊重宛如一位國王,邁著帝王的步伐款款將你引入一個最無情的故事。它以傳記電影為名,然而它並不是關於真實的勞倫斯。
  • 《阿拉伯的勞倫斯》和他的自我認同
    是的,縱觀整部影片來看,勞倫斯想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加入到阿拉伯的種族獨立、民族獨立當中。他不在乎會痛,他有堅韌的意志去做鬥爭,去帶領人民奪取戰爭勝利,但是他總還是一個平凡的人。他的所有組成只不過是血肉罷了,他總有一次會闖禍的,這裡所說的「闖禍」可能就是勞倫斯作為歷史悲劇所謂的「闖禍」吧。
  • 英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高清完整版
    導    演: 大衛·裡恩編    劇: T·E·勞倫斯 / 羅伯特·鮑特 / 麥可·威爾遜主    演: 彼得·
  • 《阿拉伯的勞倫斯》後續:勞倫斯在巴黎
    費薩爾代表阿拉伯民族參加巴黎和會,這是勞倫斯向英國人爭取的成果。他在臺前幕後為阿拉伯的事業積極奔走。1918年11月17日,他給《泰晤士報》發行人寫信說:「阿拉伯人為戰事做出了貢獻,儘管他們事先並沒有和我們籤訂協議,卻總是懂得抵制其他大國的拉攏。
  • 《阿拉伯的勞倫斯》:一部永恆史詩的誕生
    他們一開始想拍聖雄甘地的傳記,但發現難度太大,最後選擇了斯皮格爾迷戀了幾十年的T.E.勞倫斯為對象。勞倫斯的回憶錄《智慧的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講述了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冒險經歷,書名來源於《聖經•舊約》中的箴言「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想拍這部書的人有很多,勞倫斯生前一直拒絕改編。
  • 電影鑑賞:阿拉伯的勞倫斯
    英國軍方決定指派陸軍情報部勞倫斯少尉去開羅進行活動,弄清阿拉伯土著部隊的意向,借用他們的力量牽制土耳其人,勞倫斯是一個「阿拉伯通」,最初是一名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考古學者,研究的專業是美素不達米亞、敘利亞等中東地區,命運就這樣將他引入了一個巨大的旋溺之中。阿拉伯哈利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不滿土耳其人的殘暴統治,率部起義,攻打麥地那要塞。
  • 20150124唐師曾:阿拉伯的勞倫斯
    他將名垂千古……永存戰爭史……在阿拉伯神話傳奇中永生。」勞倫斯自詡道:「我不會拉小提琴,但我能把一個小村變成一個大國。」沒有勞倫斯,就沒有今天的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阿拉伯的勞倫斯 (T.E.Lawrence of Arabia 1888-1935),是愛爾蘭Westmeath第七代從男爵的私生子, 由於私生無法襲爵,也沒有繼承父姓。
  • 阿拉伯的勞倫斯
    國慶假期,央視「懷舊劇場」再看《阿拉伯的勞倫斯》,經典就是經典,重看總有收穫。本片中,在勞倫斯和英國政府的對阿態度上裡恩顯然是揚前者而抑後者的(從這層意義來講,本片的主題是積極的,然而本片畢竟是英國人的手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它都過分突出英國人的作用,甚至不惜貶抑阿拉伯人,這又是它的不足之處)。在裡恩後來執導的《瑞安的女兒》(1971)和《印度之行》(1984)中也能感受到這種對民族品性的反思」(《世界電影鑑賞辭典》鄭雪來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4頁)。
  • 《阿拉伯的勞倫斯》--血肉英雄的救贖旅程
    在導演有意為之的條件下更加證實了歷史有關同性M情結的猜想,而彼德所表現出的勞倫斯悲天憫人多愁善感的一面其實更有些符合了女性的眼光,也就是說,這樣一部被重重男性標籤所包圍的影片並非是以一個純粹的普遍的男性眼光對待。這讓那些自以為是的玩弄著政治和武裝遊戲的男人們同勞倫斯也沒有什麼兩樣,永遠走在旅途上,於疲憊中得意。
  •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劇本結構分析
    (片中並未真正解釋勞倫斯,一個性情上不適合戰鬥的人,為何會在激烈的戰爭中找到自我。我們甚至連一開始他為何參軍都不知道。但隨著影片推進,我們發現勞倫斯並不是他看上去的那個樣子)。衝突 1:第一次世界大戰。議題:誰將贏得戰爭?除了英國—阿拉伯聯軍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外,英國人和阿拉伯人間也矛盾重重。
  • 看電影合集:奧斯卡獎英國經典冒險傳記片《阿拉伯的勞倫斯》原聲完整版
    安東尼·奎爾 / 克勞德·雷恩斯 / 阿瑟·甘迺迪 / 唐納德·沃爾菲 / I·S·喬哈爾 / 米歇爾·雷類型: 劇情 / 傳記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阿拉伯語 / 土耳其語上映日期: 1962-12-10(英國)片長: 216分鐘 / 228分鐘(導演剪輯版)又名: 沙漠梟雄(港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不過,《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影響似乎最為明顯。在大衛·裡恩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從未有人真正捕捉到酷熱環境和無垠沙漠的壓迫感,而塔圖因(Tatooine)的沙丘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沙漠戰場之間的相似感也不是觀眾的錯覺。  塔圖因的場景對大衛·裡恩的這部史詩借鑑頗多。
  • 《阿拉伯的勞倫斯》身份的迷失
    有人對他滿懷敬意和崇敬,有人對他不屑一顧,一位傲慢的官員對記者評價死去的勞倫斯:「他曾經為我做過些不重要的工作」,陌生人問道,「他值得你們將他埋在這裡嗎?」愛他的人說,「他是我見過的最不平凡的人」,討厭他的人說,「他是我見過最愛現的自大狂」。勞倫斯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英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原版高清
    類型: 劇情 / 傳記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阿拉伯語 / 土耳其語上映日期: 1962-12-10(英國)片長: 216分鐘 / 228分鐘(導演剪輯版)又名: 沙漠梟雄(港) / 阿拉伯的勞倫斯(臺) / 阿拉伯的羅倫斯   劇情簡介:  一戰爆發後
  • 《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史詩般巨製呈現一段求索與失落的英雄悲劇
    ——大衛·裡恩《阿拉伯的勞倫斯》是根據英國一戰時期的真人傳記改編而成,講述了託馬斯·勞倫斯上校在阿拉伯舞臺上的傳奇經歷,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巨作。這部史詩般的巨片曾獲1962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七項大獎。
  • 理想主義者的破滅--觀《阿拉伯的勞倫斯》有感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我十多年前就看過介紹的,一直想看的,但是直到昨天晚上看到4點才算真正看完。這部電影時常超過2個小時,裡面的畫面單獨拿出來都是美:壯闊的沙漠,落日黃沙,人馬縱橫馳騁,讓人神往。電影裡,勞倫斯從一個不肯殺人,堅決救人的人到最後殺的渾身是血。影片細緻地勾畫出這個轉變。
  • 《阿拉伯的勞倫斯》可以成為國父滴男人
    勞倫斯大概是想要效法華盛頓,他和華盛頓一樣原來都是英國軍人,但是阿拉伯的情況和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大不相同,沒有大炮,沒有外部援助,沒有指導思想,他本人也沒有華盛頓的政治才能,手下也不團結,也沒有政治才能,就像將軍形容自己時所說:「幸好我只是個軍人,不是個政治家。」阿里也說:「我要學習政治。」所以說沒有政治本領最終還是要失敗的。。。
  • 《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
    勞倫斯帶領阿拉伯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般的勝利,鐵道遊擊隊、穿越沙漠背後突襲,以及用個人情懷與英國的固有的殖民思想相抗爭,可最終的一切都在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之後,反被失去目標,內鬥不止且愚昧的阿拉伯人差點將大馬士革付之一炬,最後勞倫斯所盼望的一切都成為泡影,被殖民的阿拉伯人還是被殖民的阿拉伯人。勞倫斯也只能最後站起再看一眼與自己一同離去的阿拉伯人與廣闊的沙漠。
  • 阿拉伯的勞倫斯:頗具傳奇色彩的中東英雄,卻因摩託車事故去世
    海珊在勞倫斯的鼓勵之下宣布讓阿拉伯獨立,並且進行了大起義,阿拉伯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長久的統治,並且勞倫斯帶著海珊到各個部落去說服,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勞倫斯本人也留下來幫助阿拉伯人民進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