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第一次在電影院裡面看《阿拉伯的勞倫斯》,第一次和這麼多人一起看《阿拉伯的勞倫斯》。有人笑的時候大家也都會一起笑,有時候整個劇場裡都會靜得鴉雀無聲:你和這麼多看不到面目但是就坐在你周圍的人一起忍俊不禁,一起屏氣凝神,一起被融進了一個虛構的世界裡。 《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大銀幕上,真的變成了另外一個電影。
-
《阿拉伯的勞倫斯》後續:勞倫斯在巴黎
費薩爾代表阿拉伯民族參加巴黎和會,這是勞倫斯向英國人爭取的成果。他在臺前幕後為阿拉伯的事業積極奔走。1918年11月17日,他給《泰晤士報》發行人寫信說:「阿拉伯人為戰事做出了貢獻,儘管他們事先並沒有和我們籤訂協議,卻總是懂得抵制其他大國的拉攏。
-
電影鑑賞:阿拉伯的勞倫斯
英國軍方決定指派陸軍情報部勞倫斯少尉去開羅進行活動,弄清阿拉伯土著部隊的意向,借用他們的力量牽制土耳其人,勞倫斯是一個「阿拉伯通」,最初是一名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考古學者,研究的專業是美素不達米亞、敘利亞等中東地區,命運就這樣將他引入了一個巨大的旋溺之中。阿拉伯哈利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不滿土耳其人的殘暴統治,率部起義,攻打麥地那要塞。
-
20150124唐師曾: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私生子,有阿拉伯爵位。他將名垂千古……永存戰爭史……在阿拉伯神話傳奇中永生。」勞倫斯自詡道:「我不會拉小提琴,但我能把一個小村變成一個大國。」沒有勞倫斯,就沒有今天的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阿拉伯的勞倫斯 (T.E.Lawrence of Arabia 1888-1935),是愛爾蘭Westmeath第七代從男爵的私生子, 由於私生無法襲爵,也沒有繼承父姓。
-
阿拉伯的勞倫斯
國慶假期,央視「懷舊劇場」再看《阿拉伯的勞倫斯》,經典就是經典,重看總有收穫。本片中,在勞倫斯和英國政府的對阿態度上裡恩顯然是揚前者而抑後者的(從這層意義來講,本片的主題是積極的,然而本片畢竟是英國人的手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它都過分突出英國人的作用,甚至不惜貶抑阿拉伯人,這又是它的不足之處)。在裡恩後來執導的《瑞安的女兒》(1971)和《印度之行》(1984)中也能感受到這種對民族品性的反思」(《世界電影鑑賞辭典》鄭雪來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4頁)。
-
《阿拉伯的勞倫斯》--血肉英雄的救贖旅程
而哈利斯的阿里贈予勞倫斯的白色長袍也很意義深遠,頭巾是阿拉伯男性、成熟、地位、榮譽以及民族主義的象徵,具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意義。其實用性也非現代上衣褲子所能比,據說在沙漠四五十度的高溫下長袍的透氣性可以保持絕對的涼爽。如果整部電影可以再多說一些阿拉伯語就更完美了。
-
《阿拉伯的勞倫斯》和他的自我認同
電影加設這樣一個出身背景,從一定程度上給勞倫斯和他英雄般的壯舉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內在解釋。那就是勞倫斯想以一個軍官在阿拉伯所做的、為阿拉伯人民奪取民族獨立的事跡、為他私生子的身份獲得人格上的尊重。到阿拉伯之後,勞倫斯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民族的認同。
-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劇本結構分析
(片中並未真正解釋勞倫斯,一個性情上不適合戰鬥的人,為何會在激烈的戰爭中找到自我。我們甚至連一開始他為何參軍都不知道。但隨著影片推進,我們發現勞倫斯並不是他看上去的那個樣子)。衝突 1:第一次世界大戰。議題:誰將贏得戰爭?除了英國—阿拉伯聯軍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外,英國人和阿拉伯人間也矛盾重重。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
裡恩拍攝了《桂河大橋》(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和《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 1965)這樣的輝煌巨作,但他最傑出的作品當屬《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
-
《阿拉伯的勞倫斯》身份的迷失
對這部影片的興趣,是從對電影《日瓦格醫生》裡充滿詩意和俄羅斯風情的唯美畫面開始產生的,注意到導演大衛.林恩,才知道有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原來也是這位藝術大師的作品。導演林恩對於處於時代洪流中的個人情感和身份的追問,讓影片不再是歷史簡單的演繹,而是讓歷史中的人們有了更豐滿的感情和真實的形象。影片開始,不同人對勞倫斯的評論是令人感到困惑的。
-
英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原版高清
類型: 劇情 / 傳記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阿拉伯語 / 土耳其語上映日期: 1962-12-10(英國)片長: 216分鐘 / 228分鐘(導演剪輯版)又名: 沙漠梟雄(港) / 阿拉伯的勞倫斯(臺) / 阿拉伯的羅倫斯 劇情簡介: 一戰爆發後
-
英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高清完整版
導 演: 大衛·裡恩編 劇: T·E·勞倫斯 / 羅伯特·鮑特 / 麥可·威爾遜主 演: 彼得·
-
《阿拉伯的勞倫斯》一個同性戀的傳記
勞倫斯本來是作為牛津大學的考古學生在阿拉伯的。阿里、德萊頓、布萊頓上校(原型是Lt. Colonel Stewart F. Newcombe)是虛構的人物。阿克巴要塞的攻取城池。也嚴重失實。德萊頓的原型是斯託爾斯爵士。Sir Ronald Storrs是一名情報官員,勞倫斯第一次前往赫賈茲與阿拉伯軍隊會面,並有點不情願地指派勞倫斯作為聯絡人。他後成為耶路撒冷的州長。
-
《阿拉伯的勞倫斯》浪漫主義者的悲歌 喜歡被鞭打性取向成迷
講述了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考古學家勞倫斯被召入英國情報局,並受命去指導對土耳其發動叛亂的阿拉伯軍隊。他單槍匹馬橫穿大沙漠,到達阿拉伯王子法依薩的陣營,指導他們採取遊擊戰對抗土耳其,憑著堅強的意志和行動,他得到了阿拉伯人的信賴和尊敬,並且成功地對抗了土耳其,保護了英國在阿拉伯的利益。但最後,英國在阿拉伯的地位鞏固了,勞倫斯也失去了作用,黯然地離開了阿拉伯。
-
《阿拉伯的勞倫斯》可以成為國父滴男人
勞倫斯大概是想要效法華盛頓,他和華盛頓一樣原來都是英國軍人,但是阿拉伯的情況和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大不相同,沒有大炮,沒有外部援助,沒有指導思想,他本人也沒有華盛頓的政治才能,手下也不團結,也沒有政治才能,就像將軍形容自己時所說:「幸好我只是個軍人,不是個政治家。」阿里也說:「我要學習政治。」所以說沒有政治本領最終還是要失敗的。。。
-
理想主義者的破滅--觀《阿拉伯的勞倫斯》有感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我十多年前就看過介紹的,一直想看的,但是直到昨天晚上看到4點才算真正看完。這部電影時常超過2個小時,裡面的畫面單獨拿出來都是美:壯闊的沙漠,落日黃沙,人馬縱橫馳騁,讓人神往。電影裡,勞倫斯從一個不肯殺人,堅決救人的人到最後殺的渾身是血。影片細緻地勾畫出這個轉變。
-
《阿拉伯的勞倫斯》:一部永恆史詩的誕生
他們一開始想拍聖雄甘地的傳記,但發現難度太大,最後選擇了斯皮格爾迷戀了幾十年的T.E.勞倫斯為對象。勞倫斯的回憶錄《智慧的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講述了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冒險經歷,書名來源於《聖經•舊約》中的箴言「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想拍這部書的人有很多,勞倫斯生前一直拒絕改編。
-
阿拉伯的勞倫斯:頗具傳奇色彩的中東英雄,卻因摩託車事故去世
勞倫斯是眾多熱愛阿拉伯文化的英國人之一,他為了能夠融入阿拉伯還換上了阿拉伯披風和頭巾。為了讓阿拉伯能夠獨立,一位重要而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麥加的謝裡夫之子,海珊·伊本·費薩爾王子起到了關鍵作用。海珊在勞倫斯的鼓勵之下宣布讓阿拉伯獨立,並且進行了大起義,阿拉伯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的長久的統治,並且勞倫斯帶著海珊到各個部落去說服,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勞倫斯本人也留下來幫助阿拉伯人民進行戰鬥。
-
它又老又長,卻是世上最偉大史詩片 《阿拉伯的勞倫斯》上映55周年
他在1916年成為了阿拉伯軍隊首領費薩爾的聯絡官,參加到了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阿拉伯起義」中,在戰爭中屢立奇功。 他指揮阿拉伯軍隊炸鐵路、搞奇襲、利用遊擊戰術彌補了裝備短板,扭轉了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戰勢。尤其在「阿卡巴戰役」中,勞倫斯出其不意從陸路穿越瓦迪拉姆沙漠,消滅了一千二百多奧斯曼士兵,從此勞倫斯名聲大噪,也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
《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史詩般巨製呈現一段求索與失落的英雄悲劇
——大衛·裡恩《阿拉伯的勞倫斯》是根據英國一戰時期的真人傳記改編而成,講述了託馬斯·勞倫斯上校在阿拉伯舞臺上的傳奇經歷,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巨作。這部史詩般的巨片曾獲1962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七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