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阿拉伯的勞倫斯死於車禍,Brough Superior是摩託中的勞斯萊斯,勞倫斯一生擁有8輛,並死在第8輛SS-100「喬治五世」上。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勞倫斯的生前遺物Brough Superior SS-100 摩託。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私生子,有阿拉伯爵位。
T.E 勞倫斯
1990年,阿倫比通道。唐師曾攝
阿道夫•希特勒草根出身,他最崇拜的英國人——「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私生子,1935年5月19日死於摩託車車禍,終年46歲。
勞倫斯是考古學家、軍官、作家,在西奈、巴勒斯坦、阿拉伯反抗土耳其大起義中任聯絡官,是詩人,學者和戰士。英國貴族馬爾波洛公爵嫡後、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稱:「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沒有第二。他將名垂千古……永存戰爭史……在阿拉伯神話傳奇中永生。」
勞倫斯自詡道:「我不會拉小提琴,但我能把一個小村變成一個大國。」沒有勞倫斯,就沒有今天的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
阿拉伯的勞倫斯 (T.E.Lawrence of Arabia 1888-1935),是愛爾蘭Westmeath第七代從男爵的私生子, 由於私生無法襲爵,也沒有繼承父姓。他是韋斯特彌斯從男爵與家庭女教師同居生育的5個兒子中的老二。家庭女教師文學造詣頗深,給孩子們淵博的英語、法語、希臘語、拉丁語教育。
勞倫斯自幼隨父親沉湎騎車、划艇、遠足等戶外運動,並精於此道。十來歲和同學騎自行車走遍家鄉附近所有村莊,考察遇到的每一座教堂、古堡。
1907年,勞倫斯獲牛津大學耶穌學院獎學金,主修現代史。次年利用假期騎自行車壯遊天下,騎行4000多公裡考察法國古戰場。在牛津期間,他參加了為期兩年的軍訓。1909年徒步調研巴勒斯坦、敘利亞、外約旦、伊拉克,用相機、繪畫、圖紙、文字完成畢業論文《12世紀末十字軍對歐洲軍事建築風格的影響》,榮膺牛津大學一等優異畢業。1911年勞倫斯牛津畢業後,以考古學者身份重返中東,前往奧斯曼帝國境內西臺王國都城卡赫美士(Hittites)廢都卡赫美士(Carchemish)遺址,參與國際發掘。
在牛津上學時就多次到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旅行,出入黎凡特(ISIS,外約旦和巴勒斯坦)、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由於性格古怪、行為獨特,給當地奧斯曼官員、德國鐵路工程人員留下深刻印象,人脈廣闊,為英國積累了很多極有價值的一手資訊。他在黎凡特獨往獨來,是中東地區的傳奇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時局緊張,英國要修建連接開普敦(Cape Town)-開羅(Cairo)-加爾各答(Calcatta)的「3C鐵路」,德國要修建連接柏林(Berlin)-拜佔庭(Byzantine)-巴格達(Baghdad)「3B鐵路」。中東特別是黎凡特(ISIS)地區是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天馬行空的勞倫斯被英國外交部一眼看中。
1914年,勞倫斯被徵調正式入伍,被英軍總參情報部派往內戈夫(今以色列)做地理考察,對外聲稱是文物考古。內戈夫地處土耳其連接阿拉伯的要衝,是土耳其進攻蘇伊士運河、埃及的必經之地。精於考古和勞倫斯藉機考察了耶路撒冷、傑拉什、佩特拉、阿喀巴、古羅馬蛇道,對沿途沙漠水源做了調查。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0月,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援引德國同盟條約對英宣戰。奧斯曼軍隊進攻埃及,圍困亞丁保護地,在美索不達米亞和達達尼爾海峽大敗英軍。11月4日,奧斯曼皇帝以世界穆斯林領袖「哈裡發」的名義,號召所有穆斯林對協約國發動聖戰,阿曼、蘇丹和波斯灣地區陷入阿拉伯酋長發動的一系列「聖戰」,駐守中東的英軍阿倫比將軍陷入穆斯林重圍,態勢險惡。
此時,勞倫斯正在開羅、伊斯梅裡亞英軍駐中東總部畫地圖。埃及96%領土是沙漠,4%可耕地全部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伊斯梅裡亞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右翼等邊三角形一條邊的二分之一處,扼蘇伊士運河最寬處大苦湖咽喉,西南距開羅120公裡,現在仍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所在地,是全埃及最美的城市。
勞倫斯與養尊處優同事關係不睦,被看成自大、愚蠢、蔑視長官的白痴。他越過軍方主動向開羅殖民機構、倫敦殖民大臣請纓,因不屈不撓招惹同僚厭惡,勉強獲準獨自騎駱駝跨過蘇伊士運河東進。同事和上司巴不得這個自大的小丑死在沙漠裡,免得他惹是生非,破壞大家的和諧生活。
勞倫斯單槍匹馬一峰駱駝,跨過蘇伊士運河,獨自穿越西奈和阿拉伯沙漠,去尋訪評估阿拉伯各部落。他糾集起沿途碰到的貝都因人,將他們引向阿克巴(今約旦哈希姆王國港口),一哄而上將其佔領。
1916年6月5日,勞倫斯成功策反漢志(Hedjaz)地區阿拉伯部落反抗土耳其民族大起義,1500名阿拉伯騎兵在麥地那對空鳴槍,宣布阿拉伯獨立。6月10日,哈希姆家族太子阿里、三王子費薩爾率領漢志軍隊包圍聖城麥加,漢志土耳其總督帶衛隊逃到山城塔伊夫(Al Taif),頑抗20天後投降。聖裔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長大謝裡夫•海珊•伊本•阿里(Sherif Hussein Ibn Ali),向全世界穆斯林發表宣言,譴責土耳其當局迫害屠殺阿拉伯人,背離伊斯蘭教規,宣布阿拉伯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建國。
「哈希姆」意為「掰開麵餅的善人」,源自古代麥加大旱饑饉,善人哈希姆傾家資賑災饑民。哈希姆的曾孫就是「穆聖」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將女兒法蒂瑪嫁給堂弟阿里,生哈桑、海珊兩個兒子。海珊的兒子發展成後來的聖裔,世代居住麥加,是聖地的保護者,稱謝裡夫,備受全世界穆斯林尊敬。
勞倫斯隨使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麥克馬洪(Sir Henry McMahon)訪問麥加,正式給「聖裔」哈希姆家族提供現金、武器、科技和現代文明,麥克馬洪承諾戰後建立一個以大馬士革為首都,「西起埃及東到波斯」統一的阿拉伯國家,「聖裔」謝裡夫•海珊•伊本•阿里是整個阿拉伯之王,其疆域涵蓋現在ISIS主張的黎凡特地區。以上內容即有符合國際慣例的「書證」,也有阿里國王、勞倫斯等「人證」。
阿拉伯起義成功後,開羅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羅納德•斯託爾斯勳爵(Sir Ronald Storrs)立即前往漢志,提供金錢、武器、給養。勞倫斯奉命隨使,並留下來評估戰局充當顧問。勞倫斯拜會哈希姆家族王太子阿里,會晤次王子阿卜杜拉,與三王子費薩爾一見如故,成為摯友並擔任其軍事顧問。在勞倫斯的輔佐下,三王子費薩爾的阿拉伯聯軍一路向北,直搗奧斯曼帝國腹地,破壞漢志鐵路,佔領了延布、瓦季、阿克巴……
埃及遠徵軍(Egyptian Expeditionary Force)司令、一代子爵埃德蒙德·阿倫比將軍並不喜歡勞倫斯,但自稱曾給勞倫斯無私支持:「他是阿拉伯起義的發動機,因為他了解他們的語言、行為和心態。」勞倫斯作為阿拉伯王子的軍事顧問,能讓王子言聽計從。塔菲勒大捷之後,阿倫比將軍把勞倫斯提升為陸軍中校。土耳其懸賞勞倫斯頭顱15000英鎊,當時這可是大價碼。
勞倫斯身先士卒、品德高尚、刀槍不入,深受三個王子阿里、阿卜杜拉、費薩爾愛戴。他與費薩爾王子同行同止,宛若襁褓中未來敘利亞、外約旦、伊拉克三位小國王的教父。這種「亞歷山大式」大男人帶小男孩的言傳身教迅速被阿拉伯各部落模仿,一直到薩達姆、卡扎菲。英國桑切斯特軍校每年都要從英屬殖民地遴選一兩名最優秀男孩到英國上學,接受貴族教育。約旦國王海珊、阿曼蘇丹卡布斯……等王胄畢業後,都帶著軍校宛若父兄的輔導員回國輔政,也引進大英帝國強大的國力背景。與開來培養瓜瓜的路數如出一轍。
1917年10月到11月間,英軍中東總司令艾倫比將軍(Sir Edmund Allenby)向土耳其防線發動總攻,勞倫斯的阿拉伯部隊奉命配合。
1918年9月30日,勞倫斯、費薩爾王子親率阿拉伯聯軍攻入敘利亞,佔領大馬士革,成為敘利亞的解放者。敘利亞國民大會(Syrian National Congress)通過決議,擁立哈希姆家族三王子費薩爾親王擔任敘利亞國王,二王子阿卜杜拉擔任伊拉克國王。奪走英軍將領阿倫比爵士的風頭。哈希姆家族在此基礎上建立漢志阿拉伯王國,謝裡夫•海珊•伊本•阿里宣布自己是統一的阿拉伯之王,國旗由黑、白、紅、綠四大家族標誌色拼圖而成,成為現在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葉門、巴勒斯坦……國旗的底色。
此舉立即引發另一位立志統一阿拉伯的內志(Nedjd)酋長伊本•沙特的憤怒,伊本•沙特先擊敗土耳其人支持的拉希德家族,再積極爭取英國等國家支持。
1919年巴黎和會,勞倫斯作為阿拉伯代表團成員陪伴哈希姆家族三王子費薩爾參加和會,為新建的漢志阿拉伯王國爭取國際合法性。但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食言,將哈希姆家族已經佔領的、最具戰略意義的敘利亞、黎巴嫩轉交法國總理「老虎克裡蒙梭」託管。英法《塞克斯-皮特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摧毀勞倫斯幫助阿拉伯建立統一國家的夢想,他勃然大怒,把英王授與的勳章退還,拒絕出任總督並退出政界,以上校軍銜退休歸鄉退隱。
哈希姆家族的漢志國王謝裡夫·海珊•伊本•阿里拒不承認英法強加的《貝爾福宣言》,搶在奧斯曼帝國廢除「哈裡發」前自任「哈裡發」。1920年7月25日,法軍根據巴黎和會決定出兵佔領敘利亞、黎巴嫩,廢黜已擔任敘利亞國王的三王子費薩爾。11月11日,已出任伊拉克國王的退還英國哈希姆家族次王子阿卜杜拉宣布,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三弟,自己組織軍隊攻打法國。英國停止支持漢志,轉而支持內志酋長伊本•沙特。
1924年8月,伊本•沙特進攻漢志,失去英國支持的哈希姆家族謝裡夫•海珊•伊本•阿里戰敗,壓力之下被迫把漢志王位禪讓給王太子阿里•伊本•海珊,割讓阿喀巴、馬安地區給英屬外約旦。10月13日,內志酋長伊本•沙特攻陷聖地麥加,吞併聖裔哈希姆家族的漢志,隨後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哈希姆家族兵敗後,國王阿里•伊本•海珊流亡賽普勒斯。敘利亞國民大會(Syrian National Congress)擁立的、深得民意的三王子費薩爾親王,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被法軍驅逐,對虧時任伊拉克國王的二王子阿卜杜拉讓出王位,被安置到偏遠的伊拉克做國王。1958年,費薩爾親王的兒子費薩爾二世被蘇聯支持的、有薩達姆參加的「七月革命」推翻,國王費薩爾被處死。。
美國擔心伊拉克「七月革命」擴散,匆忙派出海軍陸戰隊在貝魯特登陸。8月23日,毛主席下令炮擊金門打擊「美蔣走狗」,以此牽制美帝國主義,支援世界革命。國際共運和社會主義大家庭達到高潮,大批伊拉克蜜棗進口中國。
面對阿拉伯和世界壓力,英國逐步調整麥克馬洪和勞倫斯的承諾,安排喪失聖地的聖裔哈希姆家族有限復興。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河西仍叫巴勒斯坦,河東稱外約旦。在河東建立一個有限自治的外約旦蘇丹國,冊立哈希姆家族次王子阿卜杜拉為外約旦酋長。二戰後, 阿卜杜拉登基為埃米爾(王),1950年4月合併約旦河西岸部分領土統稱約旦哈希姆王國。阿卜杜拉一直親英,1951年7月20日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被刺,他是著名的約旦國王海珊的爺爺。
直到1990年的海灣危機,從國旗底色到政治立場,都能看到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葉門血濃於水,哈希姆聖裔之間的骨肉關係。時至今日,聖裔僅剩「前線國家」約旦一脈孤懸,以「約旦哈希姆王國」名號孑然而立。
勞倫斯基於一貫對速度的痴迷,他求一位「地位極高的朋友」幫忙,以John Hume Ross假名參加皇家空軍,當一名列兵。不料兩星期後,即被新聞記者識破真實身份而退出空軍。此後,他又化名T.E.Shaw加入陸軍坦克部隊,在部隊完成阿拉伯大起義的回憶錄《智慧七根柱》,該書給他帶來巨額版稅和名聲,他把版稅和版權全部捐給慈善組織。錢財散盡之後,他為美國出版商翻譯了希臘文的荷馬史詩《奧德賽》,還出了一本描寫皇家空軍的小說《鑄造》謀生。
其後,因陸軍發生衝突退伍,轉而加入空軍當列兵,擔任操縱飛艇的海上救生員。他搭乘一架「漢德雷·佩奇0」(Handley Page 0)型轟炸機飛往埃及,途中在義大利墜毀,機長、副駕駛全部殞命,只有勞倫斯一人倖免,他的肩膀被螺旋槳削斷、兩根肋骨骨折。義大利國王艾穆努埃爾三世親自到醫院照看他。勞倫斯交友甚廣,邱吉爾、蕭伯納、託馬斯•哈代、龐德……都是好友。
1935年2月,年滿46歲的勞倫斯到達皇家空軍法定退役年齡而退休,隱居多賽克郡雲霧山莊。此時英德兩國關係交惡,勞倫斯是希特勒公開稱讚並表示欽佩的英國紳士,被公認為是能與希特勒談判的唯一人選。英國外交部為此頻繁來電,邀請勞倫斯到倫敦進一步磋商。
5月13日,畢生酷愛騎行的勞倫斯騎摩託車,到小鎮郵政局拍發回電。勞倫斯畢生酷愛騎行,橫跨西奈時,曾連續騎49個小時不吃不睡。勞倫斯一生共有過8輛摩託,這是輛最新型號的Brough Superior SS100,車牌號GW2275,勞倫斯稱這輛車為「喬治五世」。喬治五世是當時的英國國王、漢諾瓦國王兼印度皇帝,德皇威廉二世的表兄,也是現在伊莉莎白女王的爺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喬治五世為迎合英國民族主義,放棄祖傳的德國姓氏「Wettin」改姓「溫莎」(Windsor)。 喬治五世海軍出身,號稱「水手王子」,曾是勞倫斯的朋友,巴黎和會出賣阿拉伯王國後,勞倫斯與其斷交並退回喬治五世授予的勳章。
勞倫斯回程時,迎面林木中突然鑽出兩輛自行車。為躲避騎車的男孩,勞倫斯緊急剎車並作蛇形規避。高速的「喬治五世」從砂石路面滑出、騰起,飛過灌木叢,撞到一棵樹上。勞倫斯顱骨重傷,6天後不治身亡。
腦神經外科醫生休恩·凱恩斯仔細解剖勞倫斯的遺體,「阿拉伯的勞倫斯」之死,促使政府通過法令,規定摩託車、自行車手必須戴頭盔。
最後這輛牌號GW2275 Brough Superior SS100的肇事車「喬治五世」 ,現存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供後世瞻仰。勞倫斯摔死半年後,英國王喬治五世無疾而終。
更多精彩,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看生活!放眼世界,目擊大事。 想多遠,走多遠。Think & Walk。有見地、求實證,思行合一。 我原創、我自主、我不可替代。我喜歡,我擅長,我以此為生。 我自嘲、我自省、我自趣。我來了,我看見了,我贏了。
「新華社記者唐師曾攝」屬職務行為,使用須通過新華社攝影部 010-63072210.
歡迎通報新聞線索: capa@sohu.com; capa@126.com;
歡迎關注「唐師曾」公眾微信
微信號:peaceduck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