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呢
是歡喜悲傷
還是一點點不知明的愁
如果是 請進來我的世界
李宗盛 《開場白》
唱歌和聽歌的人,如今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上一代人的青春講完了,這是歌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音樂帶給人們,就像生命中的書籤。每位歌手、每張專輯、每首歌都是一段日子的紀念、一代人的見證、和一種心情的標示。
侯德健在有關臺灣民歌的電影《四十年》片尾中說:「真正開始有感覺的用心去聽的,是我們的青春期。突然覺得耳朵好像變成了最靈敏的麥克風一樣;眼睛好像變成了最靈敏的攝影機一樣,要裝所有的音樂,看所有的電影,聽所有的歌。它們變成我們一輩子、終生的那些東西。」
談起臺灣民歌,此時大家會哼出什麼樣的旋律呢?哪一段旋律、哪一句歌詞,在你的心上不曾離開過?陪你聽歌的人有沒有在你身邊?
很多人也許會哼起侯德健的《龍的傳人》、齊豫的《橄欖樹》、包美聖的《小茉莉》、楊弦的《鄉愁四韻》、胡德夫的《美麗的稻穗》……。那個年代,臺灣民歌道盡了那一代人對國的情愛,也唱盡了對青春的追戀。沒有大情和小愛,又何足以談人生。
這些音樂背後,也藏著很多很多的故事。不知道會不會有一些片段、有一些歌詞可以喚起你當時的記憶。
臺灣民歌歷史上,有一段至今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
1976年的12月3日,淡江大學,在一場以西洋民謠歌曲為主的演唱會上,發生了著名的「可口可樂事件」。當時李雙澤拿著可口可樂瓶上臺說:「我們在菲律賓,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美國,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現在,在臺灣,我們還是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當時,臺下觀眾一陣愕然。
此後,臺灣大學校園爆發了「唱自己的歌」的大規模討論,大家開始暗地筆戰,學生開始自己寫歌。李雙澤的可樂事件成為了臺灣校園民謠的裡程碑。臺灣校園歌手佳作不斷,像侯德健的《龍的傳人》,葉佳修的《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等,都是那一時期產生的。從1974年到1980年的頂峰期,臺灣共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歌曲,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羅大佑的《童年》。
如果李雙澤沒有1977年那場不幸,也許在民歌史上還會留下很多很多的作品。他因為救一落水女孩而將生命定格在了28歲。他留給我們的《美麗島》見證了三十年臺灣民主歷程,歌中的「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載負著幾代人對這片土地的複雜情感。
在那個年代,民歌承載著人們對國家的情和愛,對土地的依戀。侯德健談起寫《龍的傳人》時說:「當時我就想,中國人不是很有智慧嗎?怎麼會沒有自己解決兄弟間的智慧呢?與其哭,不如看看自己有沒有可以為之做些什麼吧。」於是,就有了《龍的傳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直到今天,這首歌還一直被不斷翻唱,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感和精神內涵。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張丹在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中因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而摔倒。當她在休息一分鐘後忍痛再次出現賽場的時候,此時《龍的傳人》在全場飄揚迴響,整套動作一氣呵成。在挫折中站起來,正是這首歌所傳達的精神。
如果說對於民族的愛是充滿自豪的,那麼對於鄉土的眷戀又是另一種滋味了。「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鄉愁四韻的夢鄉,鄉愁四韻的夢鄉,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這是臺灣民歌之父楊弦根據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的曲。這首歌也拉開了臺灣民歌的序曲。
臺灣民歌裡除了大愛,還有清新的、迷人的小愛。
很多人知道《小茉莉》這首歌,是因為畢贛的電影《路邊野餐》曾經引用。這是首讓人聽著感覺滄桑的歌,歌曲本身並不滄桑,而是無限的純潔和美好。我們眷戀純美的感覺,就像小時候媽媽牽著我們的手。
我很感動包美勝在《民歌四十年》演唱會上說的這段話:「那一年,我19年。我心裡到現在,一直住著這個19歲的小茉莉。這個小女孩,她陪著我走過了我最黃金的青春歲月,走過了單純美好的年代。走啊走啊,走到今天,小巨蛋這個舞臺。我已經是一個58歲的老茉莉了。我跟小茉莉說,我好緊張,我好害怕。小茉莉說,今天,19歲的小茉莉,58歲的老茉莉,我們一起在這個臺上唱這首歌。」
「小茉莉,請不要把我忘記,太陽出來了,我會來探望你」。我們有多久沒有認真地看看我們的伴侶,認真地回憶下來時的路,看看Ta眼裡的淚光、Ta的笑容、Ta的感動。給Ta一個擁抱吧,就像純潔的小茉莉般,無邪的微笑吧。
在臺灣民歌中,我們還會記得齊豫的《橄欖樹》,裡面有李泰祥的曲和三毛的詞:「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我們也會記得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裡,梁弘志的詞曲:「到如今年復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懷念你懷念從前。」
那時,大陸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在樣板戲和革命歌曲單調乏味的音樂之外突然發現如此清新人性的曲調,也讓此岸的人迷醉。人們拎著單卡或雙卡錄音機,在青春的草坪上聚集聆聽粗劣的盜版磁帶,但青春從此開始飛揚。
大陸也在那時出了一批唱臺灣校園歌曲的明星,程琳、成方圓……
如果沒有這些音樂,我們生命中的感動會不會少一點?
「大家不必念念不忘這個時代,覺得它必然要對後代有什麼影響。因為每一代的音樂人都有他們的面貌。即便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過去的蛛絲馬跡。我也不認為有什麼可惜。」——李宗盛
但是,我們誰願意離開那段歷史,離開那段歷史的音樂,離開那段歷史的音樂帶給你的初戀和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