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時豬膘,富時肋條
閒時豬尾,忙時豬臉
佐酒豬耳,下飯蹄花
小排燉湯,大排碼面
糖醋豬肝,火爆腰花
豬肚包雞,九轉大腸
滷豬舌,醬肘子,夫妻肺片,幹炸裡脊,豬血汆湯,豬皮時件。
火鍋紅湯冒豬腦,浸油碟蘸幹碟拌入蛋炒飯收尾
完美,破費!!!
豬:你能告訴我,我哪裡不好吃麼?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吃掉一隻豬?
豬的使命就是——被吃掉。
每個城市大概都有與「豬」之間互通的暗語。在上海是「炸豬排」,在無錫是「糖醋排骨」,在東北是「豬肉燉粉條」……
在我的家鄉,肋排是肉攤上當之無愧的搶手貨。但是在北京,最暢銷的豬肉Top 3竟然是它們!
TOP1 裡脊
特點:嫩
別稱 扁擔肉 裡肌
稀有度 ★★★★★
美味度 ★★★★★
「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是哪裡?」對於這個問題,賣了十幾年豬肉的攤主們難得的異口同聲:「最好的當然是早就賣光的裡脊咯。」
裡脊分為內外,帶皮的為外裡脊,又被稱為寶肋肉,皮與肉的分水嶺就在這一塊肉上,適合用來做水煮肉片。當然,這一處的皮也可以單獨拿來做文章。唐魯孫曾經就在地安門外的慶和堂吃過一道「桂花皮炸」(「炸」讀作「渣」)。這可不是簡單的炸肉皮,單單要選脊背上三寸寬的一條。拔盡毛,炸到起泡,曬透後密封一年之久。食用前先要泡軟,再浸泡在雞湯或者高湯裡,切絲下鍋,武火一炒,澆上雞蛋,撒上火腿末,鬆軟濃香,還不膩口。
TOP2 五花肉
特點:脂肪高
別稱 三層肉 肋條肉
稀有度 ★★★
美味度 ★★★★★
好的五花肉漂亮得似裙邊:一層肥一層瘦。說起脂肪量,大概除了板油,也是沒有旁的什麼敢在一塊五花肉麵前稱老大了。
五花肥厚,所以極為適合切成薄片或者小塊,肥膩點到為止,過則不及。名聲最響的就是被蘇東坡捧紅的「東坡肉」。
謫居黃州的蘇軾為了給「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一記響亮的巴掌,特意創造了這道餐桌常青菜。「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長時間的燉煮逼出五花肉的油脂,使其肥而不膩,滲出的油星又浸潤整塊肉身,酥軟異常,即便是八十老嫗都能毫不費力地吃完一塊。
TOP3 前腿
特點:半肥半瘦肉略老
別稱 夾心肉 前尖
稀有度 ★★★
美味度 ★★★
買前腿,首先要分清哪個是前,哪個是後。請想像一下,四條腿的動物動起來是什麼樣子?大概主要著力點測重後方,所以用於蹬地起跑的後腿比前腿顯得瘦肉更多。同一條豬的前後腿,前腿的純瘦肉量是2.5kg,而後腿的則可以達到5kg。
發達的前腿有著十多塊肌肉,所以筋膜較多,用來炒肉末還行,真要大快吃可能並不適口。不過,它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可以制餡。對於一過節就吃餃子的北方人民來說,強大的肉餡需求量足以把前腿送上暢銷榜第三名的寶座。
點擊下面文章,了解更多
→《母豬不發情,3天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