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微服私訪,隨口說了兩句詩,此人附和兩句,得到官職

2021-01-17 麻辣知識小講堂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歷史上少有的,通過農民起義成功,建立了一個朝代的皇帝,因為他是草根皇帝出身,知道民間疾苦,所以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就致力於提高百姓的生活,他也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好皇帝。

為了能切身了解,百姓們的生活,朱元璋經常會微服私訪,貼近百姓的生活,其實他外出訪問,除了要自己感受百姓生活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一些,有治國之才的能人異士。

在明初的時候,國家剛剛建立,元末時期的常年戰亂,百姓們都生活的很不好,科舉選拔人才的方式,已經是遠遠不夠的了,當時明朝的剛剛建立,也需要一些人才,為此,朱元璋就鼓勵官員們,推薦一些好的人才給朝廷,自己也會物色人才。

雖然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但他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他比較愛學習,在明朝初建的時候,他就加緊學習,後來有了一些文化水平,朱元璋特別喜歡吟詩作對,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朱元璋在微服私訪的途中,念了兩句詩,有個人就作出了後兩句,結果還得到了官職。

據記載,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訪,這次沒走很遠,就是在京城的街頭,剛剛下過雨的天氣,出現了一道彩虹,很是漂亮,大家都在觀看,朱元璋也來湊了個熱鬧,來看這個漂亮的彩虹。

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象,朱元璋詩興大發,隨口就作了兩句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雲和雨系天腰」,他還沒說出後兩句的時候,只聽見周圍有一個人回應道:「玉皇昨夜鸞輿出,萬裡長空架彩橋」。

朱元璋聽了之後,細細品味這首詩,發現幾乎是渾然天成,對的也極妙,往聲音處看去,只見是一個年輕男子,一副書生打扮,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通身溫文爾雅的氣質,讓人看了很是舒服。

朱元璋先跟對方搭話,聊了之後發現,此人是來參加科舉的考生,叫做彭友信,此人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兩人聊得很是開心,朱元璋就邀請他,次日在竹橋見面。

第二天的時候,他如約而至,等了很久朱元璋沒有來,他反而在這裡耐心等候,有人就前來召喚他,說皇帝叫他進宮,進宮之後他才知道,原來昨天作詩的那人竟是皇帝,朱元璋就國家政治方面的問題,和他進行了交流,他都回答的很好,於是朱元璋當下就封了他北平布政使的官職。

相關焦點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歷史中「最懶」的詩人,一生就寫兩句詩,詩句卻人人會背
    >如接下來此人只寫半首詩,卻寫出朗朗上口、能千古流傳的,則僅此一位,此人便是北宋的蘇麟。 眾所周知,在北宋年間,範仲淹可以說是大宋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是當時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及文學家,而他任杭州知府時,城中的文武百官,基本都是他選賢任能提拔上來的,蘇麟當時雖然頗有才華,當因為工作性質特殊,卻總難見到範仲淹,二者平日沒啥交集,因此一直鬱郁不得志,從未得到提拔。
  • 李白最神乎其技的一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驚世駭俗
    最後,李白的詩是足以令人稱奇的,而且在奇之外還增添了一層神,李白用高超的創作技巧創造著一次次詩壇的奇蹟。在詩仙的一千多首詩中,最為神乎其技的是這一首飲酒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驚世駭俗,使人驚豔不已。
  • 他生平不詳,卻因為一首詩而留下名字,結尾兩句更是千古名句
    關於唐珙的記錄很少,生平僅略見於元詩選補遺小傳中,相傳他在鄉裡以詩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唐珙的父親唐珏是南宋義士,曾於元僧盜掘南宋皇陵之時,偷拾諸帝遺骨並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褻瀆,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雖是元代人,唐珙也應受其父教,知俠義,亦可謂南宋遺民。他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他的詩被收入到全唐詩裡面。
  • 黃庭堅一首抒情小詩,開篇的兩句看似很平淡,但是最後兩句很經典
    黃庭堅與蘇軾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兩個人都有被貶的經歷,他們同時也時亦師亦友的關係,彼此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另外他們的文風也相近,黃庭堅可以說是盡得蘇軾的真傳,尤其是他的詩歌,每一首都看似平淡無奇,但是讀來又是令人拍案叫絕。
  • 美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毫無詩仙水準,後兩句驚豔世人
    尤其是那個時候的歌舞女郎,喜歡向蘇軾要詩。一方面,這是當時所有人都喜歡向蘇軾要詩。另一方面,如果你得到了蘇軾詩的讚美,你的身價會更有價值。不過,蘇軾雖然是個好人,但心胸開闊,不拘泥細節。這不僅說明我的妾舞跳得好,唱得像旋風,還說她太高了,像龍蛇一樣,聲音太大,像空中的雷聲。有了這樣的教訓,尋找蘇軾詩詞的樂師和舞者就少了。他想要離開黃州的時候,在告別會上,一個名叫李琪的歌女,她超級喜歡蘇軾的詩,耳聽目染的蘇軾的蘇詞。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說到「布衣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後來又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在他25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一步步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明朝。雖然前兩句俗不可耐,但是後兩句卻是霸氣十足,而且相當符合當時的情景。原本想要看他笑話的大臣,最後也不得不服。除了這首,他還曾寫過另一首霸氣十足的詩,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 清朝文人的狂詩,你可能會反對前兩句,但一定會贊同後兩句
    這首詩沒有一個字艱澀難懂,意思的表達也很簡單明了,但詩中透露出的自信,讓人久久難以忘懷。詩中第一句,作者就顯得十分「狂妄」: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傳頌了幾百上千年,到現在已經並不新鮮。現代人這麼說,也會被噴死,更何況是保守的封建時代。其實,趙翼這麼說,是有兩個原因的。首先是當時的環境背景,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
  • 朱元璋微服私訪,遇見一個7歲馬夫後龍顏大悅道:免除勞役賞重金
    朱元璋微服私訪,7歲馬夫說了什麼讓朱元璋龍顏大悅,立刻免除勞役,重金賞賜?朱元璋一路流浪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去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英勇善戰的他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朱元璋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秀英,做了紅巾軍的頭目。之後的朱元璋人生開掛,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做到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有著這樣苦難的歷史,很珍惜來之不易的皇位。因為擔心功臣搶奪自己子孫的皇位所以殺了很多功臣,但是他對老百姓卻很好。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的這兩句詩直白的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慕之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在李白尚未成名之前,孟浩然已名動天下,但是他倆一見如故,志趣相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為唐代詩壇的一段佳話。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造詣非凡。
  • 船山先生的一首詩,最後兩句不輸元稹,更與陸遊同垂青史
    下面介紹船山先生的一首詩,最後兩句不輸元稹,更與陸遊同垂青史。初度口佔明代:王夫之橫風斜雨掠荒丘,十五年來老楚囚。垂死病中魂一縷,迷離唯記漢家秋。這是他生日之時隨口吟誦之作,共六首,此為其中之一。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後,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稱景山)。吳三桂因愛妾陳圓圓被俘,引清兵入關進據北京。但此後明室後裔如福王、魯王、桂王均先後建立南明政權,廣大人民抗清起義鬥爭更是此伏彼起。
  • 李白最有「懸念」的一首詩,豪放又不失委婉,其中兩句最是著名
    李白的詩向來都是飄逸大氣,疏放灑脫,充分見證著他本人的性格。比如在眾多的送別詩中,李白更是以迥異的風格讓作品脫穎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這些名句確實寫出了與眾不同的韻味。
  • 楊萬裡夢醒賦詩,這首詩技法高超,最後兩句令人愛不釋手
    詩詞創作非常講究立意,就像一幅圖畫需要構思精妙,才能得到較好的審美效果。詩歌中經常採用減筆法,也就是以少勝多,讓人舉一反三。因為狀物寫景時,如果要描寫眼睛看到的所有事物,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寫出一些象徵性的實物,留待讀者去想像和補充。
  • 髮妻臨死寫下兩句詩,花心丈夫含淚續寫後兩句,道出男人常犯的錯
    2000多年前,一位不知名的衛國人寫下了第一首《氓》,其中「人們仍然可以說太喜歡做學者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太放縱了,什麼都不說。雖然這有點太絕對,但在古代也很常見。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和你談的是一個如此悲傷的文學過去。
  • 薄情的人寫出深情的詩,末尾兩句令人斷腸
    這兩句出自李益的《寫情》,全文如下: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後來讀了唐傳奇《霍小玉傳》,才發現原來李益竟是個薄情的負心漢。他在媒人的牽線搭橋下認識了淪落風塵的霍王之女霍小玉。兩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
  • 唐朝這位詩人有點笨,兩句詩愣是寫了三年,還被世人捧了上千年
    不得不說,他真是大唐「最笨的」詩人,兩句詩愣是寫了三年,還被世人捧了上千年,中國人的骨子裡面,都藏著一位詩人,這在大唐尤甚。詩仙——李太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等等,這些名字燭照後人幾千年,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風骨氣節、胸懷才華。
  • 作為苦吟派的代表,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你一定曾聽過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作為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冠絕中外,風華四海,人盡皆知,你一定曾聽過。唐代——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詩文鑑賞:「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我用三年時間得來了兩句詩,一讀起來不禁兩淚潸然。作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單從賈島「僧敲月下門」詩句的斟酌由來便可窺知他將那種錘字鍊句,精益求精的作詩風派發揚到了極致。詩人在此處運用了誇張的寫實手法,比喻佳句的得來不易,甚為珍惜。作為苦吟派的代表,這也是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風華四海,人盡皆知。「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 趙匡胤作了半首詩,400年間無人敢接,朱元璋:這有何難?我來!
    或許有人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對此乾隆帝很不服氣,不僅自詡為「十全老人」,還洋洋灑灑留下4萬多首詩,只是沒有一首成器的。相比乾隆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就聰明多了,平生僅作詩一首半,就成功在文學界刷足了存在感,尤其是那半首詩,更是在之後的400年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自從被朱元璋續寫後,更是因狗尾續貂而名聲大噪,如果宋太祖泉下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說一說那一首半的詩。
  • 前兩句寫靜,後兩句寫動,一幅雨後池塘圖呼之欲出,令人神往
    雖然說所表達的情感或許有所不同,那也只不過是人們把客觀景物和自己的主觀情感融為一體的結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芳草萋萋」都只不過是外在的描寫,只不過因為詩人的離別傷感,才會寫出這樣浸滿情意的詩句來。但如果詩人的心態比較平和,只是單純發現自然環境中的美好,所寫出來的詩句也會有不同。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