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犯焉識》|一曲政治與歷史夾縫中的人生悲歌

2021-02-16 讀書之韻

文字|慕慕子   

排版|非飛羽宇

配圖|網      絡

我是從看完電影《歸來》後才翻開嚴歌苓的《陸犯焉識》。初看電影我被陸焉識和馮婉喻的愛情所感動,反思十年文革浩劫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創傷,而他們之間的故事就是其中的縮影。再看小說,發覺裡面藏著一個人的一生和對時代的記錄。陸焉識出生於民國時期上海的富裕人家,從小天賦異稟,19歲便出國留洋,精通四國語言。他在學業和教書領域遊刃有餘,但在政治方向和人際交往方面卻無知無覺。恩娘評價他是一個沒有用場的人。一個沒有用場的人是一個有本事且清高自傲而被孤立、被不得已捲入鬥爭、最終陷入一堆卑瑣的人。民國直到新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都是一個人情社會,人際關係錯根複雜。在其中,少不了你跟我搞,我跟你鬥的事情。陸焉識一個有本事的人,小小年紀留洋讀書,在語言領域造詣非凡。樹大必定招風。他的家世,他的學識,足夠給他招來大風,其中會有暖風,也必然會有陰風。焉識在大風中不知不覺,一意孤行地保持著他的清高,一下子糊裡糊塗地站到了凌博士的隊,一下子又站到了大衛一邊。別人將臉湊過來,他不僅不理不睬,有時候還直接還回去一巴掌。他認為自己公正客觀,他們卻將他畫了一個大花臉。對這種事情十分遲鈍的陸焉識,在當時的背景下就不可避免地逐步走向困頓,被捲入鬥爭和勾結中,被捲入文革的浩劫中,失去他所珍視的獨立自由。他的故事就開始慢慢滑向了悲劇的範疇,從萬千寵愛的公子哥變成隨時都有性命之虞的老幾。

書中無數次提到了自由。年輕時的陸焉識是接受過西方思想的青年,他一面嚮往自由獨立,一面在傳統禮教的觀念中無法脫身。他無法拒絕恩娘為他安排的妻子婉喻,於是他選擇在心中對剝奪他自由和戀愛機會的婉喻進行怨恨,選擇在留學期間與留達的激情中尋找到自由的氣息,在與其他人的暗送秋波和推波助瀾中獲得自由的喘息,藉由與念痕的熱戀中棲息在自由的國度,在對婉喻的冷漠和怠慢中來保持自己獨立和自由的心性。

我覺得他是一個矛盾體,一面渴慕著自由,一面又無法徹底與傳統觀念斷絕關係。他既是一個嚮往著自由的年輕人,又十分依賴於自己的恩娘和婉喻。儘管獲得留洋的機會,但他還是按計劃學成歸國,繼續還恩娘給他身上強加的債務;戰亂時,在重慶含冤入獄的時候,就算知道會傷到情人念痕的心,他還是要拜託念痕按時為上海的家寄去家書,做恩娘眼中的好兒子,婉喻眼中的好丈夫好爸爸。在自由和束縛的鬥爭中,陸焉識只能在束縛的縫隙中通過放縱自己尋找自由,表面上一直尋找著自由,實際上從一開始就乖乖地在束縛面前敗下陣,任由其擺布。

陸焉識活了大半輩子,從萬千寵愛到遭人迫害,從嬌生慣養到困頓潦倒,從口齒伶俐到結巴噤聲,他才在鄧指兒子的啟發下明白「草地大得隨處是自由」。他帶上一生摯愛婉喻的骨灰,離開視他為累贅的兒女們,到廣闊的天地中擁抱自由去了。這時候他已經垂垂老矣,即將跟隨婉喻而去。這個領悟是不是有點晚呢?但他終歸可以在剩下的時間遠離束縛,與他心愛的婉喻自由地度過。

自由不是從外界得來的,也不是別人成全的。自由的前提應該是獨立,而可惜的是,年輕的陸焉識從來沒有真正獨立過。他依賴於恩娘和婉喻的絕對依附來獲得男性的虛榮心;他依賴恩娘和婉喻為他教養孩子,在陸家困頓時為他守住陸家。甚至在困難時想湊出一桌體面的飯菜來宴請客人,也需要她們來打理和張羅一切。他是無法在與恩娘的斡旋中既求得了恩娘和婉喻完全依附於他的犧牲,又求得了心中嚮往的自由。

跨越幾十年的愛戀

陸焉識是在獄中服刑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對婉喻的感情。他在收到梁葫蘆為他偷來的歐米茄白金表時,才突然意識到記憶中婉喻曾經不經意間的火辣辣的眼神是多麼迷人。在決定逃獄去見婉喻的時候,書中是這樣子寫的:「要是他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說,我和你發生了一場誤會……也許我跟自己發生了一場誤會;我愛的,卻以為不愛。一代代的小說家戲劇家苦苦地寫了那麼多,就是讓我們人能了解自己,而我們人還是這麼不了解自己。一定要傾國傾城,一定要來一場滅頂之災,一場無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經是愛的」。

於是他成功地策劃了逃獄,跨越從大西北到上海的兩千多公裡來,趁還沒老得愛不動的時候見婉喻一面,向她坦白,給她講上半輩子錯過的情話。婉喻就像是一顆蒙塵的寶石,焉識歷經生理和心理上的極大痛苦後才修的一雙慧眼,通過它透過偏見的灰塵發現到婉喻的美貌和風情,也才發現自己對她是愛著的。

馮婉喻是從十七歲時初見焉識就已動心。從此心甘情願和他一同和恩娘斡旋,為他生養孩子,為他四處求情換得他一條命,寧願讓孩子們失望也要將半個月工資的蟹黃和生了蛆的鴨蛋送去獄中的焉識,用20多年去牽掛和等待。婉喻似乎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焉識,她也永遠在等著這個風流了半輩子的浪子。就算隔著一國的距離,到後來隔著恩娘,隔著大半個中國和20多年的時間,在她心中焉識從來沒有走開過。「他在不在我身邊,不妨礙我愛他」。如此愛情,撩人心弦。

婉喻全身心地愛著焉識的時候,他卻無法察覺自己對婉喻的感情;等焉識終於領悟自己的感情,婉喻卻得了老年痴呆,無法將眼前的老頭子與心心念念的焉識對上號。她用自己的一切和大半輩子去愛他,他也將自己逃獄的動機和生的信念繫於她,用耐心和愛意陪伴在漸漸失去記憶的她的身邊。這場愛情,並沒有多麼轟轟烈烈,也沒有海誓山盟和琴瑟和弦,但跨越幾十年和社會的動蕩後仍然綿長細膩,甚至變得更加炙熱火辣,無不讓人動容。

個人的聚散沉浮與時代的風雲際會息息相關。陸家在八年抗戰期間開始逐漸衰敗。而在新中國成立所進行的革命運動中,隨著陸焉識進入監獄勞改,陸家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小說是通過陸焉識的視角,邀我們窺見時代變換過程中人們生活的喜怒哀樂。並沒有辛辣的筆觸,也沒有含糊的遮遮蓋蓋,陸焉識的故事是伴隨著時代的變化自然而然地展開。傾注進時代的這些文字必定帶著作者對那幾段歷史的思考,通過陸焉識的遭遇傳達給我們讀者,也邀著我們一同思考。我相信,今日中國之強盛必定是帶著這種思考發展出來的,也會在思考和敢為中越走越遠。

看這本書,就是經歷了一個人的一生,沒法體驗真實的感受,但心情和思緒一直隨著主人公的遭遇而波動。荒涼的大草漠,人與人之間的鬥爭,雪夜狂奔的期望,觀看女兒電影時的落淚,逃獄時由滿懷的期待漸漸變成對家庭兒女的內疚,一場絕世愛戀等等,這些都通過生動且有力量的文字,一一展現在我眼前。我細細品味這些文字,就像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別人的大半生,為那些顛簸唏噓不已,又為那些堅守感動連連。

作者簡介:慕慕子,一個按部就班的本科生,喜歡流連於文字、享受文字帶來愉悅的姑娘,有一些想做且正在做,但目前還沒有成果的事情,相信「讓子彈飛一會」,事情做了就會有結果。

相關焦點

  • 陸犯焉識
    小說《陸犯焉識》講述自由,電影《歸來》描繪愛情。自由很難講清楚,愛情有著套路化的公式。小說講述了陸焉識的一生。電影講述時代背景下馮婉喻的等待、陸焉識的守候,時間跨度不超過十年。電影兩小時的篇幅無法從細枝末節佐證風流倜儻的留美博士陸焉識如何愛上包辦婚姻的妻子馮婉喻,我也無法用短短篇幅講述看書時所有的震撼與感動,所以擷取些許片段簡單聊聊。
  • 《陸犯焉識》:一個浪子跨越兩個時代的悔悟
    但之後,她選擇做戰地記者,在炮火中記錄殘酷的戰爭。再後來,當上海從戰時的頹唐走出後,她用文字刻畫女性的堅韌和獨立。嚴歌苓有很多被搬上銀幕的作品,從《芳華》到《金陵十三衩》,再到如《白蛇》一樣的禁忌之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本《陸犯焉識》:由極具文人氣質和風骨的陳道明扮演男主,獲獎無數的影后鞏俐飾演女主,導演張藝謀給了它另一個名字——《歸來》!
  • 《陸犯焉識》:真正愛一個人,是什麼樣的?
    在所有的愛情中,有一種愛情很令人動容。「千帆過盡,原來你還在這裡。」今天,分享嚴歌苓的一本小說——《陸犯焉識》,講述的是一段跨越數十年滄桑巨變,卻在雙雙遲暮之時,才達到頂點的刻骨愛情故事。他曾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公子,會說四國語言的留美博士,卻淪為扣大糞、刨垃圾桶、裝了二十多年結巴的逃犯。
  • 嚴歌苓:《陸犯焉識》必須寫,《小姨多鶴》最難寫
    4月15日,「原型與虛構: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主題講座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作家嚴歌苓與《讀庫》主編、人大校友張立憲就嚴歌苓小說創作中的「原型與虛構」問題展開對談。「我想講一講我的哪些作品怎樣從原型變成了虛構文學作品,有哪些作品由於它在虛構的時候產生一些意象,使它變成影像的作品。」嚴歌苓說。
  • 影評|從《陸犯焉識》到《歸來》,中國電影人在做些什麼?
    >影片《歸來》,每個名字都如雷貫耳:原著:嚴歌苓編劇:鄒靜之導演:張藝謀女主:鞏俐男主:陳道明初識《歸來》,從嚴歌苓的《陸犯焉識不知道多少導演製片人曾試想過,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但是如何取捨,一定是繞不過的大問題,因為原小說內容太豐富,邏輯性太強,情感主線太明朗,抽掉哪一塊,這個陸犯的形象都會塌陷。從小說結尾入局,這個選擇真的不按常理出牌!一部好電影的先天條件,就是要有一個好劇本。
  • 《陸犯焉識》:一個重慶女子的第三種愛情
    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書名雖然有點拗口,但真的讓人過目不忘,在改編的電影《歸來》裡,飾演老年馮婉喻的鞏俐手裡舉著「陸焉識」的大字牌,是我腦海中最經典的一個畫面。陸焉識是舊上海大戶人家的公子,精通四國語言的海歸教授,一表人才且風流倜儻,卻因文革被關押二十年,勞改期間受盡非人折磨。
  • 嚴歌苓《陸犯焉識》:哀大莫過於心死,心死莫過於一笑
    在我看完嚴歌苓《芳華》後,又看了這部小說《陸犯焉識》;同樣,這已經拍成電影《歸來》,在2015年4月19日,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票房收入是文藝片中的翹楚。一個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形象,就是那個知識分子遭遇的縮影。那麼,這部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首先,深沉的歷史厚重感。
  • 愛在今天——兼評《陸犯焉識》和《明天的我與昨天的你約會》
    南山高壽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福壽愛美,經過一路激烈思想鬥爭,終於鼓起吃奶的力氣追下電車搭訕,結果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很快和完美的女神成為戀人,一起吃美食,一起看電影,一起逛公園,牽手,接吻……一切來得那麼快那麼不真實。劇情在高潮中揭開謎底。      原本是平行的兩個世界,永遠也不會有交集。
  • 「韓國電影的百年之路」特別放映會 |《悲歌一曲》韓國版天涯歌女的悲愴人生
    藝術是夢幻的,人生是現實的,當藝術遇見人生,摩擦出來的火花,可能是極致出類拔萃的藝術佳作,也可能是悽涼悲愴的顛沛一生。這是我看完這部1993年4月10日於韓國上映的老音樂電影後,情不自禁發出的感慨。影片改編自李清俊同名小說《西便制서편제》,又被譯為《悲歌一曲》。
  • 讀書|有一個姓陸的犯人,名字叫焉識
    如果《歸來》裡的陸焉識是個痴情的丈夫,那《陸犯焉識有一個姓陸的犯人,名字叫焉識。陸焉識只需要給婉瑜一點點甜頭,她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賞賜,焉識這是瞞著恩娘、反抗著恩娘對自己好,這就是焉識愛自己的證據,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觀點 《歸來》:被抽空了社會歷史內涵的愛情絕唱
    張藝謀把只有兩個主人公(陸焉識、馮婉喻)、一個次要人物(丹丹)的情感戲,在一個幾乎封閉的空間(馮婉喻家,外加少數幾個外景)通過極度簡單的情節演繹得這般感人,實屬不易(這種處理方法讓我們想起張藝謀的另一部「文革」題材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眾所周知,幾乎所有長篇小說被改編為電影後,都要大量刪去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但像張藝謀這般大刀闊斧的改編還是不多見的。
  • 《聞香識女人》:人生的意義猶如黑暗中的那一曲探戈
    但是,如果要說電影Solo中的經典,一定避不開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聞香識女人》01阿爾·帕西諾《聞香識女人》屬於好萊塢典型的「人物」電影。02那一曲探戈提到《聞香識女人》的著名場景,一般人想到的大概就是三個:在酒店大廳眾目睽睽中和妙齡女郎跳探戈,在紐約的街上開法拉利飆車,在學校的辯論臺上為了查理高聲疾呼。但是這三個場景之中最有名,也是最出彩的無疑是那一曲探戈。
  • 幾部下飯韓劇,一曲悲歌人生路,筆墨難畫滄桑情
    幾部下飯韓劇,一曲悲歌人生路,筆墨難畫滄桑情!《時間》故事講述了與男友智宇相戀多年之後,女主角世喜對漸漸淡去的熱戀和激情產生了疑慮,為此,她從智宇的視野中消失不管是在現場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都扮演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想要成為彼此不同程度的看客。電影並不是為了揭露明星和藝人的黑幕,而是為了讓正反雙方在某些電影中尋求角色的轉換,比如《無間道》中的劉德華想要一個真實的身份,成為一個好人,或者冢本晉也在作品中不斷超越最終合二為一。
  • 文化苦旅者的《悲歌一曲》
    《悲歌一曲》有三個主角,潘索裡流浪藝人——湯凡;女兒——松華;兒子——東戶。湯凡是個樂痴,徹底的「痴」,他的人生只有一個目的,追尋他心中的藝術境界並且要他的兒女也和他一樣生活。三個人不同的人因為一個人的意願而被迫過一樣的生活,這是一個經典的悲劇開端橋段,分裂與對抗在所難免。
  • 萬悟生長 | 電影《歸來》,長路歸來焉能識,久別重逢宛如遇
    電影《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是張藝謀導演2014年的作品。該片被編劇鄒靜之稱為苦心之作,被作家莫言稱為直指人心的電影,被導史匹柏評為震撼,感人與深刻的電影。《陸犯焉識》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