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寶業集團聯手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發布《寶業海綿城市建設指南》。該指南聚焦最新區域政策標準與行業趨勢,搭建了海綿城市從前期目標分析、專項設計,到後期施工驗收、運營維護的全過程技術體系,明確了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關鍵技術要求和方法,並提供了常見海綿技術做法、海綿城市專篇示例、相關產品供應商清單、海綿城市案例等內容,為長三角地區高品質綠色節能建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指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對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汙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寶業集團在上海虹橋商務區「寶業活力天地」項目建設中,全面採用海綿技術,如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管道調蓄、雨水溼地、生態駁岸等創新設計和產品應用。
據介紹,上海自2016年成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目前各區均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未來,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和相關指標要求將會全面納入土地出讓開發,建設項目方案及施工圖設計中必須包括海綿設計專篇。
作為上海海綿城市重點功能建設區試點,由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牽頭的《虹橋主城片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2020—2035)》於今年7月出臺。規劃提出「聯通長三角,生態最中心」,打造「中國生態經濟共榮之都」的商務區「定製版」海綿城市建設總體構想,並基於智慧水務、和諧共融、百姓獲得、自適應城市和價值可評估五類要素,打造新型海綿城市建設最佳實踐區。預計到規劃期末,虹橋商務區主城片區內將全面實現海綿城市建設「5年一遇降雨不積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總體目標要求。至2035年,虹橋商務區主城片區範圍內全面落實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等多方面試點建設目標,包括排水標準、內澇防治標準等多項指標。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