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羅贇│廣東報導
即使在疫情之下,也不能讓環保為經濟讓路。
2020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自治區、直轄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今年兩會「部長通道」環節,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也表示,在遇到困難、遇到挑戰的背景下,還是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做到原則不能改,方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減,標準不能降。
而近十年以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房地產迎來規模化增長的高光時刻。在規模與利潤背後,建築數量和建築施工面積大體量增長也給環境和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因此,一場由綠色建築和綠色技術引領的深刻革命悄然展開。
一座綠色公共建築展現的未來建築發展方向
位於廣州番禺區的思科智慧城項目,是一座綠色建築三星級公共建築,該項目採用了多項領先的綠色建築設計技術。主要體現在設置海綿城市設施對場地內的徑流雨水進行消納、採用大溫差供冷節省輸送能耗等建築節能方案、在屋頂和立面設置太陽能光伏系統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此外,該項目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比例達10.81%。
舒適度上,採用定風量全空氣空調系統的大堂和咖啡廳,和採用變風量全空氣空調系統的塔樓辦公室,均提升了對空氣的過濾功效。
綠色建築三星級公共建築——思科智慧城(效果圖)
其實,為進一步發展綠色建築、持續推進健康發展,國家已經先後出臺了《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技術導則》、《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 GB/T 51350-2019等一系列標準。
當前,房地產市場放緩進入「白銀時代」,消費者對於健康品質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正在倒逼房地產產品開始「質」的回歸。
房地產企業的增長方式也正在由偏重速度規模向注重效益進行轉變,自主探究環保效益提升和綠色發展的能動性增強。比如萬科力推綠色建築產業鏈,恆大成立綠色建築研究基地,朗詩積極推動存量項目的綠色建築改造等。
作為思科智慧城開發商的碧桂園,一直以來緊跟國家步伐,以打造健康人居環境為業主創設美好生活,大力跟進綠色建築標準研究工作,不斷完善集團自身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促進我國人居環境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綠色建築被認為是符合綠色生產方式的未來建築發展方向。住建部發布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比重要超過50%。
據此,《綠色建築評價標準》2019 版、《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健康建築評價標準》和《健康住宅評價標準》等一系列標準陸續出臺,對住宅產品的要求向「更低碳、更舒適、更健康」發展。
在規劃和標準的指導之下,不少房企已然奔跑在綠色建築的跑道上。由中國標準排名研究院、中國投資協會和中國證券市場設計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19中國房企綠色信用指數TOP50報告》顯示,53家上榜房企共獲得綠色建築二三星級認證面積7000萬平方米,萬科、碧桂園和中國恆大在二三星級認證面積上位列前三。
而除了對節能、節水、汙染防治、垃圾分類、環境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議題做出建築指引外,2019 年,碧桂園設計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還開展了《碧桂園健康舒適住宅(被動式超低能耗暨裝配式)建築技術指引》、《碧桂園綠色建築設計指引》、《碧桂園海綿城市項目落地技術研究》以及《碧桂園海綿城市設計指引》等一系列指引的編制工作。
在綠色建築認證工作上,2019年度報告期內,碧桂園建設綠色建築認證項目117個,總建築面積達4920萬平方米,2019年,碧桂園還建設了1個德國PHI 被動房認證項目和3個美國LEED 認證項目。同時,在低影響開發方面,碧桂園2019年共設計建設海綿城市項目共110 項,佔地面積達1864萬平方米。
用綠色施工解決城市垃圾中體量最大的部分
你知道城市垃圾中佔體量最大的是什麼嗎?
是建築垃圾,截至目前,全國存量已達200多億噸,已成為制約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加強汙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
為此,碧桂園對旗下的建築施工項目採取了多種綠色環保措施,確保合法合規,力求最大化降低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實現對開發項目施工現場環境的有效管理。
其中,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廢棄物,會先在現場分類放置,再交由專業機構回收,合規處理;施工中採取場地硬化和綠化、灑水除塵等措施減少揚塵汙染。
此外,碧桂園開發項目建築設計選材時均選擇鋼筋、銅材等可再循環材料,預製化構件佔據比較大的比重。施工過程全部採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減少現場施工帶來的環境汙染及材料浪費,部分項目充分利用建築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並採用整體化定性設計的廚房及衛浴間。
據悉,由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裝配式建築可減少80%的現場建築垃圾和60%的材料損耗,並顯著降低施工噪聲和揚塵等。
碧桂園不斷迭代升級「綠科技」在綠色建築的研究和開發中持續發力,2019 年,碧桂園及旗下建築施工項目環評覆蓋率達到100%,未發生對環境及天然資源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事件。同時,其繼續推行綠色施工、綠色營運和綠色辦公舉措,採取積極有效的手段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守衛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
未來的一年,碧桂園還有大批的綠色建築項目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迎來驗收,他們將會對建築的落地性、建築的實際運行效果進行實地調查,確保建設真正可持續的建築。
而未來三至五年,碧桂園將繼續積極參與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持續藉助實體產業平臺優勢,與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度合作,實現產學研結合,助力研發技術落地。
責編:謝瑋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