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2021-02-13 蔣勳

01

 愈來愈孤獨的社會 

 

我的成長,經歷了社會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小時候家教嚴格,不太有機會發言,父母總覺得小孩子一開口就會講錯話。

記得過年時,家裡有許多禁忌,許多字眼不能講,例如「死」或是死的同音字。每到臘月,母親就會對我耳提面命。奇怪的是,平常也不太說這些字的,可是一到這個時節就會脫口而出,受到處罰。

後來,母親也沒辦法,只好拿張紅紙條貼在牆上,上面寫著「童言無忌」 ,不管說什麼都沒有關係了。

 

那個時候,要說出心事或表達出某些語言,會受到很多約束。

 

於是我與文學結了很深的緣。

 

有時候會去讀一本文學作品,與作品中的角色對話或者獨白,那種感覺是孤獨的,但那種孤獨感,深為此刻的我所懷念,原因是,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現在信息愈來愈發達了,而且流通得非常快。除了電話以外,還有答錄機、簡訊、傳真機、E-mail 等聯絡方式——每次旅行回來打開電子信箱,往往得先殺掉大多數的垃圾信件後,才能開始「讀信」。

 

然而,整個社會卻愈來愈孤獨了。

 

感覺到社會的孤獨感約莫是在這幾年。

不論是打開電視或收聽廣播,到處都是call in節目。那個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個人都在表達意見,但在一片call in聲中,我卻感覺到現代人加倍的孤獨感。

 

尤其在call in的過程中,因為時間限制,往往只有幾十秒鐘,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我忽然很想問問那個被打斷的聽眾的電話,我想打給他,聽他把話說完。其實,在那樣的情況下,主持人也會很慌。於是到最後,連calll in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直接以選擇的方式:贊成或不贊成,然後在屏幕上,看到兩邊的數字一直跳動,一直跳動……

 

我想談的就是這樣子的孤獨感。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裡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02

 你害怕孤獨嗎 

 

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不同年齡層所面對的孤獨也不一樣。我這個年紀的朋友,都有在中學時代,暗戀一個人好多好多年,對方完全不知情的經驗,只是用寫詩、寫日記表達心情,難以想像那時日記裡的文字會纖細到那麼美麗,因為時間很長,我們可以一筆一筆地刻畫暗戀的心事。這是一個不快樂、不能被滿足的情慾嗎?我現在回想起來,恐怕不一定是,事實上,我們在學習著跟自己戀愛。對許多人而言,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自己。在暗戀的過程,開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發展出來了。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站在綠蔭繁花下,呆呆地看著,開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麼,開始會把衣服穿得更講究一點,走過暗戀的人面前,希望被注意到。當你在暗戀一個人時,你的生命正在轉換,從中發展出完美的自我。前幾年我在大學當系主任時,系上有一個女學生,每天帶著睡眠不足的雙眼來上課,她告訴我,她同時用四種身份在網絡上交友,每一個角色有一個名字(代號)及迥異的性格,交往的人也不同。我很好奇,開始上網了解這種年輕人的交友方式,我會接觸計算機和網絡也要歸功於她。情慾的孤獨,在本質上並無好與壞的分別,情慾是一種永遠不會變的東西,你渴望在身體發育之後,可以和另外一個身體有更多的了解、擁抱,或愛,你用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猶如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有時候你以為找到了,有時候你以為永遠找不到。柏拉圖在《會飲篇》裡用了這個了不起的寓言,正說明了孤獨是人類的本質。在傳統社會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找到了另外一半,那是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找對找不對,都只能認了。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我的學生,她用四種身份在尋找,她認為自已有很大的權力去尋找最適合的那一半, 可是我在想的是:是不是因此她的機會比我的多?

 

 

03

 孤獨是和自己在一起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裡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擾,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所以我說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愈是不想處於孤獨的狀態,愈是去碰觸人然後放棄,反而會錯失兩千年來你尋尋覓覓的另一半。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張愛玲生活在華人的大家族中,她說:「人是沒有隱私的。」她說:「一大清早,不把門打開,就是在做壞事。即使關了門,紙糊的窗戶,舔一舔也就有了可以窺探的破洞。」張愛玲的感慨很深,她經驗過華人的生活,也經驗過西方現代社會的生活。好像最後她寧願選擇孤獨卻完整的自己。沒有任何一種社會是完美的,在西方現代都市,享受孤獨的自由,但也感受寂寞和荒涼。在人際關係緊密的華人社會,有人情味,我們卻又渴望逃離,保有多一點的自我。我們的一生,做父母的孩子,做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做兒女的父母,我們很少有機會面對獨立而真實的「自我」。如果沒有家庭倫理的牽絆,做一個孤獨的純粹的自己,那會是什麼樣的自己?也許很困難,也許還要很長時間的努力,但是,我們是否願意試一試,「做完整的自己」。我想在一個城市的角落孤獨坐著,看人來人往,看忙碌於生活中的眾生,有片刻孤獨,坐下來,為自己泡一杯茶,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做自己的朋友,更愛自己一點。你要足夠完整,才能健康地去愛其他的人,去照顧和負擔其他的人。孤獨的核心價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推薦閱讀:
1、最孤獨的時刻是跟自己的身體告別

2、以「愛」為掩護的倫理孤獨,到底有多可怕?

3、那些特立獨行的個體,活得如此孤獨

▲長按掃描二維碼▲

關注「勳衣草讀書會」視頻號

《蔣勳細說紅樓夢》短視頻更新中…

文字來源於蔣勳《孤獨六講》,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不做商用,侵權刪。

 正確理解孤獨↓↓ 

相關焦點

  • 蔣勳:關於孤獨的六個關鍵詞
    臺灣美學學者出版新作,談論文化、事業與人生哲理   蔣勳 關於孤獨的六個關鍵詞   提起孤獨,我們總認為這不是什麼好詞兒,可是到底什麼是孤獨?一個人如果就是孤獨的話,那兩個人難道就不孤獨嗎?在臺灣美學學者蔣勳眼中,華人世界不是孤獨太多了,反而是太少了。
  • 蔣勳《孤獨六講》讀書筆記
    2014年晶師妹推薦我讀蔣勳的書,並借給我這本書,這是我讀的蔣勳第一本書,從此便喜歡上蔣勳的書。
  • 蔣勳:孤獨是人一生都無可避免的命題.
    」 ③點選「設為星標 ★ 」文丨蔣勳 圖丨網絡最陶瓷編輯整理,僅限學習交流孤獨,是我一直想談論的主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翻開報紙,在所有事件的背後,隱約感覺到有一個孤獨的聲音。02 害怕孤獨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人文中歐 蔣勳:孤獨也是一種精彩
    華人社會裡緊密的家族關係,家庭的捆綁,讓青少年時期的蔣勳很想逃離,所以他開始思考「孤獨」兩個字。蔣勳把孤獨分為「倫理孤獨」、「情慾孤獨」、「暴力孤獨」、「革命孤獨」、「語言孤獨」和「思維孤獨」。10月16日晚的中歐EMBA人文藝術系列講座上,蔣勳與中歐學生、校友分享了承認孤獨、尊重孤獨、擁抱孤獨的正面意義。石化廳裡座無虛席,甚至開設了分會場。
  • 學者蔣勳談「孤獨美學」:為儒家找點缺少的部分
    試圖用語言與人溝通,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獨我可以孤獨嗎?我可以更孤獨一點嗎?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2010年初,臺灣學者蔣勳以新書《孤獨六講》叩響了喧囂而荒蕪的內地書市。  蔣勳:「孤獨」在漢字裡面是很負面的意思。但在西方的文字裡,孤獨的字根sol原義是太陽,其實意思是說你是宇宙之間唯一的,你是不可取代的。但在儒家社會裡恰好缺少這個部分。在莊子哲學裡其實是有孤獨的,他常常說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後來發展到像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但儒家太在意人跟人的關係,這個孤獨感在華人世界應該重新找回來,才能找到一個真實的自我。
  • 有關孤獨的隻言片語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六講》蔣勳在《情慾孤獨》篇中有一句話,「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
  • 蔣勳:在行走中感受孤獨
    死亡也許才是他永恆的美學命題吧⋯⋯——蔣勳我到巴黎以後發現同齡的青年朋友好像沒有跟家裡有這些衝突或者困擾。我忽然發現,他們可能13歲、14歲背著一個背包就出走了,但我不敢走出去,因為家裡告訴你,你走出去就是危險,尤其我父母是戰亂的那一代,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
  • 【新青年閱讀】自負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
    @黃鶴樓下臺灣的美學大家蔣勳先生,寫過一本專講「孤獨」的書,叫《孤獨六講》。蔣勳把孤獨分為六種, 一種是殘酷青春裡的情慾孤獨,一種是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一種是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一種是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一種是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最後一種是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 蔣勳:我們在不同的年齡,就要面對不同的孤獨
    我們在不同的年齡,就要面對不同的孤獨◈ | 蔣勳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翻開報紙,在所有事件的背後,隱約感覺到有一個孤獨的聲音。不明白為何會在這些熱鬧滾滾的新聞背後,感覺到孤獨的心事,我無法解釋,只是隱隱約約覺得,這個匆忙的城市裡有一種長期被忽略、被遺忘,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 「安住當下,守好內心」,是我們修煉一生的功課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蔣勳老師的三本書《品味四講》《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從物質層面的衣食住行到精神層次的孤獨、倫理、情慾乃至信仰,給我們一個全新的理解角度,聽蔣勳老師聊聊他眼中真正的生活之美。  01.
  • 「名家」蔣勳:不要躲避,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
    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崗,濯足萬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擾,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所以我說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愈是不想處於孤獨的狀態,愈是去碰觸人然後放棄,反而會錯失兩千年來你尋尋覓覓的另一半。
  • 孤獨雜談
    如果不填充自己的內心,只是單純的尋找一個陪伴使你看起來並不孤單而已,你的本質依舊孤獨,即便你在不斷的豐富和充實自己,給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孤獨感依然存在,孤獨是一種常態。因為這幾日和媽媽一起,便想起了去年和媽媽一起去過的蘇格蘭,在蘇格蘭的山谷間,我們一起駐足觀賞了老人峰,那是一座位於蘇格蘭高山之巔的石頭,因形似一位長者故名約老人峰,我曾在那裡頓悟,高山之巔,深海之淵,崇山峻岭之間有時候就註定孤獨
  • 蔣勳講《孤獨六講》......
    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裡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害怕孤獨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不同年齡層所面對的孤獨也不一樣。
  • 我不害怕孤獨,因為已經習慣了孤獨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誰在我身邊,而是我懂你這三個字,我不害怕孤獨,因為慢慢的就習慣了孤獨。懷孕的時候一個人在家,因為嫁得遠誰也不認識,我只能一個人孤獨著,生完孩子我一個人帶,他在另一個臥室玩電腦到深夜,哄了小寶睡覺,等孩子都搞定了,熱下飯,默默的吃掉,一天的事情結束,看看手機八卦,陪小寶睡覺,不去關注孩子爸的任何事,只當不存在,不管他說什麼,做什麼,心情都不會再起伏,只要孩子好,我就好,這樣挺好。
  • 比孤獨更可怕的是,你害怕孤獨!比害怕孤獨更可怕的是,被人知道你很...
    1一個人內心的孤獨,僅僅從他的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他們往往把自己隱藏的極深,擅長於掩飾自己。一個成天嘻嘻哈哈沒有正形的人,說不好他是孤獨的;一個非常喜歡宅的人,反倒生活在他虛擬的繁花似錦的世界裡,能夠感受到世界給他的歡呼。
  • 害怕孤獨與接受孤獨
    1 有句老話叫,人都是孤獨的。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那種只有月亮與你對飲的畫面感,顯得更加寂寞。孤獨其實是常態,哪怕是在喧囂紛擾的平日。2那些害怕孤獨的人,往往無法保持專注和自信。因為害怕,內心會自動生產「我沒有安全感,我需要安全感,不要離開我」。
  • 當我們害怕孤獨,到底是害怕什麼
    文 = 叢非從來源 = 叢非從(ID: congnotcong)經常有人說,特別害怕一個人,害怕孤獨。每當孤獨來臨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無助感。於是為了逃避孤獨,一個人會發展出很多方式來:1. 想找個對象。想有人陪著自己,也害怕別人離開自己,害怕失去對方。2.
  • 人生最好的修行:享受孤獨
    馬爾克斯在書裡寫到: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人似乎都害怕孤獨,但孤獨卻一輩子如影隨形。在變老的路上,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 人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孤獨時遇到的「真實的自己」
    雖然並不能直接說「孤獨本身是可怕的」,但當我們把「可怕」的標籤給孤獨貼上時,至少說明了當時的自己在面對孤獨時,確實感受到了很多不好的東西、確實沒有能力在這些東西面前保護自己。「確實面對不了」與「確實不能自保」,這都指向了「孤獨帶給我們不好的感受,甚至於讓我們內心中的警報長鳴」。可這時候我們靜心回顧一下,自己感覺到孤獨的時候,要麼是一個人在某個地方、要麼是身邊雖然環繞著不少人,可就是感覺「跟自己無關」。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你覺得當時的環境與自己的周圍是否存在著很多「危險因素」呢?
  • 「嘿,你害怕孤獨嗎?」,「不,我享受孤獨!」
    ,見見面,唱唱歌然後吃吃喝喝溝通溝通感情,最好不過了」,其實我知道她只是害怕獨處,她說「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感到無盡的孤獨,我很害怕,所以我必須讓自己熱鬧起來,孤獨才不會找我」,這是她剛失戀不久的狀態,她害怕自己獨處的時候會忍不住找他,所以把自己的大段空閒時間都拿來聚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