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在1940年到1945年在天津橫空爆火,1945年後回到北京後,就很少返回天津演出了。
這並非他的本意。
還要從侯寶林到天津一炮而紅說起。
1939年22歲的侯寶林新婚不久就受師父之命和師弟一起去了東北演出,沒想到在東北沒賺到錢還受了驚嚇,過了冬天趕緊逃了回來。回到家發現妻子連秀貞在家裡抽大煙,他連驚帶氣一下子病倒了,去看病還被誤診差點送了命,幸虧一位許大夫給他開了又便宜又好用的藥讓他逐漸恢復過來,這已經是1940年春天了。
大病初癒的侯寶林和連秀貞離了婚重新回到西單商場賣藝,這時候整個北京城的曲藝界生意都不太好,賺錢的堂會被把持著,侯寶林此時也是勉強度日。
轉折點在6月份到來,原來在西單商場一起說相聲的戴少甫在天津燕樂戲院紅了,誰知他得罪了袁文會被打了一頓攆回北京(這是第一次,戴後來又去天津再次挨打送命)。於是燕樂戲院再次來北京邀請演員,這次他們看上了侯寶林。
侯寶林和郭啟儒到天津燕樂戲院演出,第一場行內叫「打炮戲」(別想歪了),你行不行,觀眾買不買帳這第一場很關鍵。當初戴少甫就是憑藉一段新編的《數來寶》走紅天津。也巧,那天燕樂戲院正好有電臺實況轉播,這一下子聽眾就更廣泛了,要知道那時候能裝得起收音機的人家可不多,至少也是中產階級以上。你像張伯駒他們這樣的有時候就在家裡用廣播聽相聲。
當天燕樂戲院一共安排了十四個曲藝節目,侯寶林郭啟儒的出場排在第六位,在全場看屬於中場,按半場看屬於半場的倒二。這個位置對於新人來說也不錯,可進可退。
侯寶林當天做了精心準備,一共兩段相聲,第一段《空城計》,第二段《改行》。全是帶唱的柳活兒,這正是他的拿手。
結果天津《天聲報》1940年6月10日副刊上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叫《侯寶林一聲驚人》,文中說到:
「侯寶林以《八大改行》和《跑龍套》為打炮,一鳴驚人,座上周郎莫不報以彩聲,贊為奇才。蓋侯口技出色當行,脫盡凡俗。他一口齒清楚,辭藻新穎,推陳出新,不拾前人牙慧,遇事諷諫,倍覺有味,妙語橫生,足以解頤,實駕乎戴於之上。」
一炮打響之後,侯寶林在天津連演一個月,出場位置從中場挪到了全場倒二,這是相聲演員當時能達到的最高位置。
這樣侯寶林在天津一演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相聲新人成長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地位和張壽臣、常寶堃並列。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天津小梨園演出的時候替小彩舞攢底,在大觀園演出時更是頂替了林紅玉的攢底位置第一次讓相聲藝人真正拿到攢底的收入。
當時,天津相聲大拿非常寶堃莫屬(張壽臣、常連安和尹壽山三大穴頭不在其列),在所謂五檔相聲中,張壽臣、常寶堃師徒佔兩檔,戴少甫被袁文會打跑,馬三立當時名氣遠不如其他人,只有侯寶林這一「山頭」一峰崛起,因此兩者明暗都需要有個交代。
有種說法是,當年侯寶林曾現場和常寶堃兩個人應戰,在臺上使對坐數來寶,結果常寶堃勝出,侯寶林回去了北京,從此不來天津演出。
要知道常寶堃以數來寶起家,當時圈內只有戴少甫能壓「小蘑菇」一頭而已。
不過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侯常二人如果同臺演出,在當時必是一大新聞,當年的報紙竟沒有記載,可見這一說法可能不那麼真實。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走馬換將」。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常駐「燕樂戲院」的相聲名角侯寶林、郭啟儒在演出時透露了他們將與「慶雲戲院」的主演小蘑菇、趙佩如對調,並戲稱:「我在這兒就自感力不隨心,去那邊更不勝任。這裡兩邊掌柜的、管事的希望我們'走馬換將',我們還沒決定呢!" 對此,觀眾也有著見仁見智的評論,有些資深的欣賞群也預測著事態發展與成敗、得失、利弊。不久,"慶雲戲院並兄弟劇團"的楊俊、翟鶴令、 張鶴琴和常寶壁、趙佩如等誠邀"燕樂戲院"的李思甫、於嘉物和侯寶林、郭啟儒在榮吉街「永元德」飯莊樓上聚餐。首先是小蘑菇爽朗而樸實地表態:"對調的事出自內外界朋友的關照,希望越演越火,對我對寶林兄都有鼓勵,敦促我們長能耐,多排新戲,使新活。說實在的,我一晃演了五年喜劇,有時候一個月換兩齣,把我折騰得夠嗆!從《前臺與後臺》、《前因與後果》、《孝子》 到《一碗飯》、《斷腸歌聲》、《如此歌娘》,每天說完相聲,趕緊化裝演戲,早晚兩場,應該休整一段了。寶林兄前年也辦過'北藝話劇團',他過來接我的戲,我到'燕樂'專工相聲很好嘛!」他那充滿盛情的言語與神態,使侯氏那瘦削的臉頰紅潤了!他起身平實地說:"我看這種調換沒有必要!目前兩家兒各有常座兒,角兒跟活各有千 秋。至於兄弟劇團那一堂戲,我可接不住,全團也不會同意,可以作為罷論。燕樂這邊還是以女子話劇為主吧!」此後,侯氏為燕樂特邀了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蘭及其母、老牌影星高逸安,她們加盟了以標準小生 徐家華、言論老生田韻舫、多面花旦王苓為主的"奎德社女子話劇,首演根據電影改編的《漁家女》一炮打響。侯氏則毅然返京,在周大文等好友幫助下,在"西單遊藝社」紮寨後,又與單弦大王榮劍塵,梅花翹楚花小寶組成「後三場」演出於鳳凰廳,不斷磨練新節目, 深受各界欣賞群的歡迎與重視。建國初期,常寶堃曾率兄弟劇團進京公演,侯寶林給予了熱誠幫助,並和常寶堃交流了相聲新段。1950年11月侯寶林、郭啟儒應邀在津泰康商場小梨園 攢底時,兄弟劇團正在對面天祥市場大觀園演出,雙方互相觀摩,還參與了在中國戲院舉辦的相聲義演和反串京劇《法門寺》。
從上面侯寶林、常寶堃的言論可以看出,
1 所謂走馬換將並非侯寶林本意,是「內外屆」朋友
2 常寶堃在兄弟劇團工作繁重,除了相聲還有反串戲
3 侯寶林自動認慫,還為老東家找來接手的大角兒
4 侯寶林回到北京後,再次火爆
5 建國後,侯寶林與常寶堃至少表面上和諧,還互相學習。
所謂內外屆朋友,難免有常寶堃兄弟劇團背後的袁文會的嫌疑,看來是大漢奸袁文會還想掌握侯寶林這一賺錢法寶。
而馬三立大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因為抗戰勝利,他終於脫離了兄弟劇團的掌控。
這可能是袁文會著急籠絡侯寶林的一大原因。
因此,所謂常寶堃將侯寶林趕回北京的說法,很可能是背後天津混混的惡勢力作祟,因此侯寶林與常家的關係,並沒有惡化。反而侯耀華剛出生其母沒奶,侯耀華是喝常寶霖夫人的奶長大的。而1980年代,常寶豐與侯寶林還搭檔「走穴」,侯大師一場300元的收入,拿的也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