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寶堃用數來寶擠走侯寶林疑點多,背後可能是天津大混混隻手遮天

2021-01-10 10點一頁書

侯寶林在1940年到1945年在天津橫空爆火,1945年後回到北京後,就很少返回天津演出了。

這並非他的本意。

還要從侯寶林到天津一炮而紅說起。

1939年22歲的侯寶林新婚不久就受師父之命和師弟一起去了東北演出,沒想到在東北沒賺到錢還受了驚嚇,過了冬天趕緊逃了回來。回到家發現妻子連秀貞在家裡抽大煙,他連驚帶氣一下子病倒了,去看病還被誤診差點送了命,幸虧一位許大夫給他開了又便宜又好用的藥讓他逐漸恢復過來,這已經是1940年春天了。

大病初癒的侯寶林和連秀貞離了婚重新回到西單商場賣藝,這時候整個北京城的曲藝界生意都不太好,賺錢的堂會被把持著,侯寶林此時也是勉強度日。

轉折點在6月份到來,原來在西單商場一起說相聲的戴少甫在天津燕樂戲院紅了,誰知他得罪了袁文會被打了一頓攆回北京(這是第一次,戴後來又去天津再次挨打送命)。於是燕樂戲院再次來北京邀請演員,這次他們看上了侯寶林。

侯寶林和郭啟儒到天津燕樂戲院演出,第一場行內叫「打炮戲」(別想歪了),你行不行,觀眾買不買帳這第一場很關鍵。當初戴少甫就是憑藉一段新編的《數來寶》走紅天津。也巧,那天燕樂戲院正好有電臺實況轉播,這一下子聽眾就更廣泛了,要知道那時候能裝得起收音機的人家可不多,至少也是中產階級以上。你像張伯駒他們這樣的有時候就在家裡用廣播聽相聲。

當天燕樂戲院一共安排了十四個曲藝節目,侯寶林郭啟儒的出場排在第六位,在全場看屬於中場,按半場看屬於半場的倒二。這個位置對於新人來說也不錯,可進可退。

侯寶林當天做了精心準備,一共兩段相聲,第一段《空城計》,第二段《改行》。全是帶唱的柳活兒,這正是他的拿手。

結果天津《天聲報》1940年6月10日副刊上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叫《侯寶林一聲驚人》,文中說到:

「侯寶林以《八大改行》和《跑龍套》為打炮,一鳴驚人,座上周郎莫不報以彩聲,贊為奇才。蓋侯口技出色當行,脫盡凡俗。他一口齒清楚,辭藻新穎,推陳出新,不拾前人牙慧,遇事諷諫,倍覺有味,妙語橫生,足以解頤,實駕乎戴於之上。」

一炮打響之後,侯寶林在天津連演一個月,出場位置從中場挪到了全場倒二,這是相聲演員當時能達到的最高位置。

這樣侯寶林在天津一演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相聲新人成長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地位和張壽臣、常寶堃並列。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天津小梨園演出的時候替小彩舞攢底,在大觀園演出時更是頂替了林紅玉的攢底位置第一次讓相聲藝人真正拿到攢底的收入。

當時,天津相聲大拿非常寶堃莫屬(張壽臣、常連安和尹壽山三大穴頭不在其列),在所謂五檔相聲中,張壽臣、常寶堃師徒佔兩檔,戴少甫被袁文會打跑,馬三立當時名氣遠不如其他人,只有侯寶林這一「山頭」一峰崛起,因此兩者明暗都需要有個交代。

有種說法是,當年侯寶林曾現場和常寶堃兩個人應戰,在臺上使對坐數來寶,結果常寶堃勝出,侯寶林回去了北京,從此不來天津演出。

要知道常寶堃以數來寶起家,當時圈內只有戴少甫能壓「小蘑菇」一頭而已。

不過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侯常二人如果同臺演出,在當時必是一大新聞,當年的報紙竟沒有記載,可見這一說法可能不那麼真實。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走馬換將」。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常駐「燕樂戲院」的相聲名角侯寶林、郭啟儒在演出時透露了他們將與「慶雲戲院」的主演小蘑菇、趙佩如對調,並戲稱:「我在這兒就自感力不隨心,去那邊更不勝任。這裡兩邊掌柜的、管事的希望我們'走馬換將',我們還沒決定呢!" 對此,觀眾也有著見仁見智的評論,有些資深的欣賞群也預測著事態發展與成敗、得失、利弊。不久,"慶雲戲院並兄弟劇團"的楊俊、翟鶴令、 張鶴琴和常寶壁、趙佩如等誠邀"燕樂戲院"的李思甫、於嘉物和侯寶林、郭啟儒在榮吉街「永元德」飯莊樓上聚餐。首先是小蘑菇爽朗而樸實地表態:"對調的事出自內外界朋友的關照,希望越演越火,對我對寶林兄都有鼓勵,敦促我們長能耐,多排新戲,使新活。說實在的,我一晃演了五年喜劇,有時候一個月換兩齣,把我折騰得夠嗆!從《前臺與後臺》、《前因與後果》、《孝子》 到《一碗飯》、《斷腸歌聲》、《如此歌娘》,每天說完相聲,趕緊化裝演戲,早晚兩場,應該休整一段了。寶林兄前年也辦過'北藝話劇團',他過來接我的戲,我到'燕樂'專工相聲很好嘛!」他那充滿盛情的言語與神態,使侯氏那瘦削的臉頰紅潤了!他起身平實地說:"我看這種調換沒有必要!目前兩家兒各有常座兒,角兒跟活各有千 秋。至於兄弟劇團那一堂戲,我可接不住,全團也不會同意,可以作為罷論。燕樂這邊還是以女子話劇為主吧!」此後,侯氏為燕樂特邀了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蘭及其母、老牌影星高逸安,她們加盟了以標準小生 徐家華、言論老生田韻舫、多面花旦王苓為主的"奎德社女子話劇,首演根據電影改編的《漁家女》一炮打響。侯氏則毅然返京,在周大文等好友幫助下,在"西單遊藝社」紮寨後,又與單弦大王榮劍塵,梅花翹楚花小寶組成「後三場」演出於鳳凰廳,不斷磨練新節目, 深受各界欣賞群的歡迎與重視。建國初期,常寶堃曾率兄弟劇團進京公演,侯寶林給予了熱誠幫助,並和常寶堃交流了相聲新段。1950年11月侯寶林、郭啟儒應邀在津泰康商場小梨園 攢底時,兄弟劇團正在對面天祥市場大觀園演出,雙方互相觀摩,還參與了在中國戲院舉辦的相聲義演和反串京劇《法門寺》。

從上面侯寶林、常寶堃的言論可以看出,

1 所謂走馬換將並非侯寶林本意,是「內外屆」朋友

2 常寶堃在兄弟劇團工作繁重,除了相聲還有反串戲

3 侯寶林自動認慫,還為老東家找來接手的大角兒

4 侯寶林回到北京後,再次火爆

5 建國後,侯寶林與常寶堃至少表面上和諧,還互相學習。

所謂內外屆朋友,難免有常寶堃兄弟劇團背後的袁文會的嫌疑,看來是大漢奸袁文會還想掌握侯寶林這一賺錢法寶。

而馬三立大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因為抗戰勝利,他終於脫離了兄弟劇團的掌控。

這可能是袁文會著急籠絡侯寶林的一大原因。

因此,所謂常寶堃將侯寶林趕回北京的說法,很可能是背後天津混混的惡勢力作祟,因此侯寶林與常家的關係,並沒有惡化。反而侯耀華剛出生其母沒奶,侯耀華是喝常寶霖夫人的奶長大的。而1980年代,常寶豐與侯寶林還搭檔「走穴」,侯大師一場300元的收入,拿的也是「真香」。

相關焦點

  • 當年天津相聲一哥之爭,常寶堃侯寶林領先,馬三立落榜有隱情
    有意思的是,常寶堃幾乎成為當時相聲界的標杆,不管誰走紅都會被拿來和常寶堃對比,比如戴少甫憑藉《數來寶》正紅的時候,報紙上就有人誇他:一段數來寶紅遍沽上,蘑菇也要退避三舍。 看見沒,這就是鐵打的小蘑菇,流水的相聲明星。
  • 馬三立回憶天津混混霸劇團,袁文會打罵藝人,還把常寶堃推為團長
    當時天津的相聲五檔,張壽臣侯一塵、馬三立劉寶瑞、常寶堃趙佩茹、侯寶林郭啟儒、戴少甫於俊波。檔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檔次或者級別,而是搭檔的意思,也就是這五組人是當時天津最火的相聲藝人。而侯寶林侯大師當時在北京不算特別有名,但天津人民對他特別捧,因為這五檔相聲演員中,只有侯寶林能夠學唱京劇,而且是尖柳,其他幾組人都瘸了唱這一門,像常寶堃那種啞嗓數來寶還湊合,戲曲就玩不轉了。所以侯大師活路跟寬敞,自然觀眾緣就好了。
  • 常寶堃即使沒有英年早逝,後來也很難與侯寶林大師並駕齊驅
    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常派相聲的真正奠基人常寶堃沒有英年早逝,憑他當時的能力和影響力,有沒有可能在各方面超越侯寶林? 常寶堃藝名小蘑菇,5歲就跟著父親學相聲,隨後跟隨大人們在全國各地演出,十幾歲就在天津打響名號,和趙佩茹搭檔之後更是如虎添翼,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相聲演員之一。可惜的是,1951年常寶堃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犧牲在朝鮮戰場,年僅29歲。
  • 相聲演員血染朝鮮戰場,常寶堃葬禮極盡哀榮,馬三立為此嚴肅
    1951年5月17日,天津萬人空巷,從海口路到南市沿途店鋪全部打烊,門前擺著點心桌子,馬路兩邊放著免費的綠豆湯。戴黑紗的人群穿過幾個街區,到處都能看到掩面而泣的天津市民。半個天津城都出動了,只為送別犧牲在抗美援朝前線的相聲演員常寶堃。
  • 「小蘑菇」常寶堃血染朝鮮,下葬時慟哭半個天津城
    為了能讓長子常寶堃有所成就,他特意讓寶堃拜在「相聲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門下。常寶堃從小聰明伶俐,天賦極高,再加上名師指點,11歲便走紅京津兩地。常寶堃是在張家口出生的,因為當地盛產蘑菇,所以父親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小蘑菇」。新中國成立時,二十多歲的「小蘑菇」已經是天津相聲界的代表人物。
  • 天津文藝界追憶革命烈士常寶堃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近日,天津市文藝界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座談會,革命烈士常寶堃家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豐在座談會上追憶了兄長常寶堃在朝鮮戰場慰問演出時,遭遇敵機瘋狂投彈掃射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 記相聲名家「小蘑菇」常寶堃
    由於常寶堃年齡尚小,晚上在師父家經常犯困,張壽臣雖心裡疼愛他,卻對他十分嚴格。張壽臣說:「寶堃跟我三年多,學會二百來段相聲,不少活越壓越瓷實。」常寶堃十三歲出師後,名氣越來越大,父子倆除了表演外,還在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錄製了《小孩語》《賣估衣》《鬧公堂》《相面》等相聲段子。
  • 《天津混混生存指南》. docx
    「混混兒」俗稱「混星子」,如果用更天津的話來講,應該是「混會兒」,混一會兒嘛,當然就是逞一時威風,上不了大臺面兒,更不是為生的長久之計。但是論狠,混混做的這些事絕對不是說著玩的,不僅能「揚名立萬」每月還有固定收入...這個狠說的可不是雙方打架時候下狠手,做一名合格的天津混混,對自己要比對外人狠!下油鍋、剁手指...
  • 常寶堃:29歲遭空襲,出殯時市長拉靈,80萬市民泣不成聲
    常家一直以賣藝和雜耍為生,常寶堃小時候跟著父親走街串巷,四處賣藝,用變戲法來養活自己。1937年盧溝橋事變,常寶堃看不慣敵軍在華北的殘暴統治。可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唯有用相聲來諷刺這些侵略者。他的《牙膏袋》和《買橋票》,在華北地界十分出名。不過這也使其招致禍患,日本人很快將他逮捕,這期間他遭受了慘絕人寰的待遇。
  • 常寶堃並不希望兒子子承父業 常貴田吃相聲這碗飯 原因出人意料
    嫁到常家時,桑秀茹十七,常寶堃十九。其實,常連安對桑秀茹並不十分滿意,覺得她沒有一技之長。桑秀茹的母親林紅玉是唱京韻大鼓的,可她並沒把這門手藝傳給自己的女兒。不過,有情人還是成了眷屬。從這件事上看,常連安還不算封建家長。婚後,常寶堃和桑秀茹育兩兒一女,即長子常貴田、次子常貴祥和女兒常宏。常貴田很早就接觸相聲,但常寶堃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業。常寶堃自幼學藝,沒念過書。
  • 侯耀文拜師始末:46歲進入趙家門,侯寶林:不能讓活人撿了便宜
    侯耀文的藝術成就可以用「三出」、「三無愧」來形容。「三出」:出色、出眾、出類拔萃。「三無愧」:無愧於侯寶林的兒子、無愧於他的職務、無愧於相聲藝術。但是侯寶林最初卻不同意讓他子承父業,「一度氣得摔筷子」。由於相聲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老子不能是兒子的師父,所以必須找別的相聲演員當自己的老師。侯寶林先生一直想要給孩子找一位合適的老師。侯寶林1993年去世,侯耀文1994年12月份由大師兄李伯祥代拉入門正式拜師趙佩茹的。
  • 當年天津最紅的五檔相聲都是誰,代表了相聲藝術第一個高峰期
    在相聲行業第一個高峰期裡,出色的相聲藝人很多,但要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天津的五檔相聲應該當之無愧。這五檔相聲一般公認的說法是,張壽臣一檔,常寶堃一檔,戴少甫一檔,馬三立一檔和侯寶林一檔。此外,田立禾先生曾經否認過五檔相聲的存在,但馬三立和侯寶林的回憶文章裡都有相同記載,雖然二老是當事人,但可信度還是極強的。五檔相聲,有以下幾個特點:名氣響亮,風格各異,藝術突出。
  • 常寶堃犧牲前都沒傳給徒弟這兩段相聲!沒想到讓他意外發揚光大!
    「小蘑菇」的一生短暫而璀璨,雖然只經歷了29個春秋,但卻擁有超過20年的藝齡,同時也贏得了萬千觀眾的愛戴和懷念。在這29年當中,常寶堃的相聲表演藝術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當時年輕的相聲藝人裡,常寶堃、趙佩如可以說是最早有資格登上高檔雜耍園子的一對火檔。除此之外,兩位還灌制過不少相聲唱片。上有錢人家的堂會、上廣播電臺演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正所謂「出名要趁早」,用在他們二位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小蘑菇藝術生涯的這兩個階段中,各有一段頗具代表性的相聲。分別是常氏父子合作的《女招待》以及與趙佩如搭夥時的《過橋票》。
  • 《相聲大師侯寶林》蔣大鵬搜集整理
    這段「撂地」生涯也為侯寶林成為相聲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0年端午節,23歲的侯寶林和郭啟儒到天津演出。他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演員,從北京西單商場的相聲場子,來到天津南市燕樂戲院,從地攤升到舞臺,藝術開始起步。當時天津法租界小梨園是上演曲藝的「頭號園子」,資格老,座多,觀眾水平高,不好的演員站不住。租界以外的「中國地」,南市燕樂戲院是排在第一位的。
  • 品常寶華收侯耀華為徒妙處,看相聲三大家族紐帶為何是常家
    我們常說的相聲三大家族是馬三立開創的馬家、侯寶林開創的侯家和常連安開創的常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真正說起家族來,馬家似乎相聲人丁並不興旺,侯寶林下一輩中說相聲的人也不算多,真正能稱得上「家族」二字的,莫過於百年常家。
  • 他是被師父常寶堃「寵壞」的徒弟,一輩子的摯愛就是相聲和麻將!
    歷數相聲界名家前輩,偏愛使文哏活的大有人在,但唯獨蘇文茂成為了觀眾們最認可的那一位。倘若把今日的成就完全歸於祖師爺賞飯,天賦使然,顯然是不客觀的。更多還是得遇名師指點和「山後練鞭「下的苦功。蘇文茂的恩師「小蘑菇」常寶堃的確是實至名歸的名師,當年在京津冀三地可謂紅極一時,從受追捧的程度上看甚至蓋過了不少壽字輩的師叔。
  • 第十一屆天津相聲節開幕,名家馮鞏擔任總顧問,德雲社再次缺席?
    日前,天津相聲界迎來一件大事,那就是「2020天津相聲節」在相聲茶館謙祥益舉行,相聲名家馮鞏作為本屆「相聲節」的藝術顧問出席了本次活動。據悉:天津相聲節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本屆相聲節一直持續到11月底,將有20家本地相聲團體演出,300多段相聲與觀眾見面,可以說是異彩紛呈,讓觀眾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