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寶堃並不希望兒子子承父業 常貴田吃相聲這碗飯 原因出人意料

2021-01-09 蕭陶

相聲名家常貴田生於1942年3月27日,卒於2018年11月30日,享年76歲。常貴田的二叔常寶霖也是相聲名家,於2000年去世。那一年,常寶霖也是76歲。

常寶霖生於1924年,常貴田的母親桑秀茹也生於1924年。真是無巧不成書。桑秀茹的父親桑振奎是常寶堃父親常連安拜把子的大哥。當年,常連安跟三位比他年長的好友磕頭結義,大家相約不能同生,但求同死,其中就有桑振奎。除了桑振奎外,還有說相聲的侯一塵。侯一塵是郭榮起父親郭瑞林的徒弟。後來,常連安讓次子常寶霖拜侯一塵為師。在常連安的三位義兄之中,桑振奎最年長。

桑振奎是弦師,也是生意人。腰包鼓起來後,他在天津開了一相聲園子,名號「寶和軒」,馬三立跟搭檔耿寶林就曾在那裡說過相聲。有段時間,生意不好,馬三立就跟女藝人一起演反串劇。馬三立不是扮醜婆子,就是演傻楞子,反正都是丑角。不是馬三立想作賤自己,而是被老闆桑振奎逼的。桑振奎也很無奈,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放大招。限於篇幅的關係,這件事蕭陶就不展開細說了,免得跑題。

因為長輩之間的這層特殊關係,桑秀茹十歲時就認識了常寶堃。相處的時間長了,兩人便漸生愛意。嫁到常家時,桑秀茹十七,常寶堃十九。其實,常連安對桑秀茹並不十分滿意,覺得她沒有一技之長。桑秀茹的母親林紅玉是唱京韻大鼓的,可她並沒把這門手藝傳給自己的女兒。不過,有情人還是成了眷屬。從這件事上看,常連安還不算封建家長。

婚後,常寶堃和桑秀茹育兩兒一女,即長子常貴田、次子常貴祥和女兒常宏。常貴田很早就接觸相聲,但常寶堃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業。常寶堃自幼學藝,沒念過書。如果填履歷表,學歷這一欄他連「小學」都沒資格填。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都能考上大學。

有一回,常貴田不聽話,桑秀茹打了他幾下,常貴田擰勁上來了,負氣離家出走。天黑後,他還沒回家,可把家裡人嚇壞了,大家分頭去尋找,全都無功而返。正當全家人焦急萬分之時,常貴田自己回來了,原來他走投無路,不知該去哪裡。見到常貴田,常寶堃一把將他摟進懷裡,對他說:「爸爸媽媽以後不打你了,可你得好好上學......爸爸等著你成為咱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呢!」

常寶堃犧牲時,常貴田只有九歲。如果他健在,估計會失望,因為常貴田沒能考上大學。中學畢業後,常貴田得找份工作,四叔常寶華就對常貴田母親桑秀茹說,還是讓小貴說相聲吧。小貴是常貴田的小名。這裡蕭陶多說一句,常寶華的長子常青長大後也想說相聲,可常寶華楞沒答應。常青後來成為一名廚師,但培養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小品演員常遠。常青是常遠的親爹。

1953年,常寶華參軍入伍,進入海政文工團。他希望常貴田留在北京,加入海政文工團,好有個照應。不過,天津市曲藝團也向常貴田敞開了大門。那時,桑秀茹已從天津搬到北京。她也覺得海政文工團好,可誰知道後來海政文工團曲藝隊一度搬去了天津,好在幾年後又搬回北京了。現在回過頭來看,要是常貴田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大學,或許還真不會成為專業相聲演員。

常貴田的弟弟常貴祥就沒說相聲,而是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學習京劇。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京劇院。此後,他一直在這家國字號的京劇院唱老生,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後來,他擔任導演,排過不少的戲,其中就有《鐵公雞》。據常貴田生前回憶,小時候,父親就帶他和弟弟看過這部戲。

常貴田的妹妹常宏也沒上大學。中學畢業時,她趕上了上山下鄉,去江西插隊,後來輾轉到了上海,最後才回北京定居。常貴田的九叔常寶豐在其口述的《我的父親常連安》一書裡將「常宏」寫成「常虹」。至於原因,或許口述有誤,或許常宏改過名,蕭陶就不做考證了。

1951年4月23日,常寶堃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年僅二十九歲。那時,桑秀茹才二十七歲。此後,桑秀茹一直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守寡六十年。2011年,桑秀茹因病去世。在送別儀式上,時任中國曲協主席的劉蘭芳對常貴田說:「為了你們這些孩子,在你父親故去之後,你母親不但沒有再嫁,而且辛辛苦苦,拋棄自己的幸福,把你們培養成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劉蘭芳說得沒錯。常貴田不僅有一位英雄的父親(常寶堃是革命烈士、中國相聲界唯一一位人民藝術家),還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今天是元宵節。最後,蕭陶恭祝大家,特別是武漢、湖北的朋友們元宵節快樂!

(蕭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盜用者必受追究!)

相關焦點

  • 記相聲名家「小蘑菇」常寶堃
    由於常寶堃年齡尚小,晚上在師父家經常犯困,張壽臣雖心裡疼愛他,卻對他十分嚴格。張壽臣說:「寶堃跟我三年多,學會二百來段相聲,不少活越壓越瓷實。」常寶堃十三歲出師後,名氣越來越大,父子倆除了表演外,還在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錄製了《小孩語》《賣估衣》《鬧公堂》《相面》等相聲段子。
  • 相聲演員血染朝鮮戰場,常寶堃葬禮極盡哀榮,馬三立為此嚴肅
    主動報名1951年3月的一天,原本常駐天津的相聲演員常寶堃,風塵僕僕來到北京,看望父親常連安。正在屋裡看報紙的常連安見兒子來了,劈頭就問:「寶堃,這次入朝慰問團,你沒報名吧?」朝鮮前線條件艱苦,既不可能帶很多道具,也不可能拉開架勢表演大戲,而評書、相聲、快板等曲藝演出,不但節目短小精悍、方便演出,而且能活躍氣氛,緩解戰士們的緊張情緒,可謂是慰問團的不二之選。報名的號召一發出,曲藝界人士紛紛踴躍報名,特別是北京的曲藝演員幾乎都報名了。常連安問兒子:「北京的侯寶林、關學曾都報名了,可沒聽見你們天津的動靜呀!」其實,常寶堃就是為這事兒來的。
  • 常寶堃:29歲遭空襲,出殯時市長拉靈,80萬市民泣不成聲
    也是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讓相聲這種傳統藝術再度發揚光大。行當裡的規矩很多他們對前輩們也是異常的尊重,若是沒有早年間的相聲演員,他們也吃不上這碗飯。相聲界師徒父子,張壽臣一直拿他當親兒子般看待,也在為其物色合適的搭檔。他15歲那年結識了趙佩茹,兩人默契程度很高,比今天的郭德綱于謙有過之而無不及。1937年盧溝橋事變,常寶堃看不慣敵軍在華北的殘暴統治。可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唯有用相聲來諷刺這些侵略者。他的《牙膏袋》和《買橋票》,在華北地界十分出名。
  • 他是被師父常寶堃「寵壞」的徒弟,一輩子的摯愛就是相聲和麻將!
    在文字輩相聲藝人中能被賦予「文哏大師」的殊榮,足以證明盛名之下無虛士。歷數相聲界名家前輩,偏愛使文哏活的大有人在,但唯獨蘇文茂成為了觀眾們最認可的那一位。倘若把今日的成就完全歸於祖師爺賞飯,天賦使然,顯然是不客觀的。更多還是得遇名師指點和「山後練鞭「下的苦功。
  • 常寶堃犧牲前都沒傳給徒弟這兩段相聲!沒想到讓他意外發揚光大!
    在這29年當中,常寶堃的相聲表演藝術可分為兩個階段。15歲之前,是父親常連安給他量活,從小孩兒哏的《家堂令》《父子詞》到吃功夫的《鬧公堂》《賣估衣》都說過,在當時屬於典型走到哪火到哪的娃娃紅。小孩兒本來長得就上人見喜,又口齒清楚、聰明伶俐,故而每每演出都能贏得臺下觀眾的熱情追捧。15歲之後,常寶堃遇到了能與他在藝術上「雙劍合璧」的搭檔夥計,他是同樣天賦極高的趙佩如。
  • 當年天津相聲一哥之爭,常寶堃侯寶林領先,馬三立落榜有隱情
    其次,雖然有五檔相聲的說法,但這五檔相聲中的五對組合尤其是五個逗哏張壽臣、常寶堃、侯寶林、戴少甫和馬三立並非同時紅或同時出現,在走紅的程度上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 小蘑菇的相聲糟粕被兒子徹底洗白!常貴田破舊出新的水平讓人嘆服
    在十幾歲的年紀就能灌制黑膠唱片,這是前所未有的。《數來寶》《父子詞》《家堂令》《大上壽》一段段珍貴的錄音資料,讓幾代曲藝愛好者領略到了相聲奇才的藝術魅力。在常寶堃留下的作品錄音中,還有一段相聲非常特別。特別之處在於解放前常寶堃、趙佩如二位表演過,解放以後其子常貴田將這段做了大刀闊斧的修改,讓老活得以重新煥發生機。這段父子傳承的段子就是傳統相聲《交地租》,又名《交租子》或《怯封錢糧》。
  • 「小蘑菇」常寶堃血染朝鮮,下葬時慟哭半個天津城
    常氏相聲在京津兩地相聲界享有很高聲譽。父親常連安既會雜技又說相聲,六個兒子都是相聲演員。1939年,常連安在西單商場成立啟明茶社,開了北京相聲大會的先河。為了能讓長子常寶堃有所成就,他特意讓寶堃拜在「相聲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門下。常寶堃從小聰明伶俐,天賦極高,再加上名師指點,11歲便走紅京津兩地。
  • 天津文藝界追憶革命烈士常寶堃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近日,天津市文藝界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座談會,革命烈士常寶堃家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豐在座談會上追憶了兄長常寶堃在朝鮮戰場慰問演出時,遭遇敵機瘋狂投彈掃射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 品常寶華收侯耀華為徒妙處,看相聲三大家族紐帶為何是常家
    我們常說的相聲三大家族是馬三立開創的馬家、侯寶林開創的侯家和常連安開創的常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真正說起家族來,馬家似乎相聲人丁並不興旺,侯寶林下一輩中說相聲的人也不算多,真正能稱得上「家族」二字的,莫過於百年常家。
  • 常寶堃即使沒有英年早逝,後來也很難與侯寶林大師並駕齊驅
    如日中天英年早逝 說起常派相聲,很多人可能會首先想到常連安,也就是常寶堃的父親。常連安當年確實受到歡迎,但如果說自成一派形成穩定的表演風格,起到開宗立派的作用,其實常派相聲的創始人和奠基者是常寶堃,而不是常連安。
  • 常寶堃用數來寶擠走侯寶林疑點多,背後可能是天津大混混隻手遮天
    一炮打響之後,侯寶林在天津連演一個月,出場位置從中場挪到了全場倒二,這是相聲演員當時能達到的最高位置。這樣侯寶林在天津一演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相聲新人成長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地位和張壽臣、常寶堃並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天津小梨園演出的時候替小彩舞攢底,在大觀園演出時更是頂替了林紅玉的攢底位置第一次讓相聲藝人真正拿到攢底的收入。
  • 相聲界再傳噩耗,又一位相聲表演藝術家走了,叔侄二人去世相隔不足百天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常貴田1942年出生於相聲世家,是相聲大師常連安的長孫,「小蘑菇」常寶堃的長子,今年9月初去世的相聲大師常寶華是常貴田的四叔,也是他的搭檔。常貴田1954年拜趙佩茹先生為師學習相聲,1958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直至去世。除了相聲世家,常貴田還是烈士後代,這在相聲界是獨一份。
  • 馬三立回憶天津混混霸劇團,袁文會打罵藝人,還把常寶堃推為團長
    當時天津的相聲五檔,張壽臣侯一塵、馬三立劉寶瑞、常寶堃趙佩茹、侯寶林郭啟儒、戴少甫於俊波。檔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檔次或者級別,而是搭檔的意思,也就是這五組人是當時天津最火的相聲藝人。嚴格說這五檔相聲演員在當時的名望排名是張壽臣侯一塵最高,但人氣的話應該是常寶堃趙佩茹第一,戴少甫一度也後來者居上,不過因為不小心惹了袁文會,結果被整了幾次就過世了(當然也跟他常年吸大煙毀了身體有關係)。
  • 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去世 享年76歲
    11月30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去世,享年76歲。   劉曉慶發文悼念搜常貴田常貴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搜常貴田常貴田先生,一路走好。」   曹可凡發出四個傷心表情,並配上兩人合影舊照,悼念搜常貴田常貴田。   大山發文稱:「搜常貴田常貴田老師也離開了我們。一年以來已經有四位我相識和敬佩的相聲前輩離我們而去了:丁廣泉、常寶華、師勝傑、搜常貴田常貴田。2018,充滿悲情的一年。」
  • 趙統斌:也說 「子承父業」
    俗語云「有其父必有其子」,是就遺傳秉性而言,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是也。
  • 常遠一年失去三位親人師長皆大師:明天,誰能為相聲攢底?
    這已經是常遠今年第三次為親人師長寫下這樣的字句。他送走的前兩位,是爺爺常寶華、師傅師勝傑。這一次是他的叔叔、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常寶華先生是今年9月份去世的,師勝傑先生也於今年9月28日去世。11月30日凌晨,常貴田也因病去世,享年76歲。相聲演員高峰微博哀悼說:唉,這叫什麼事啊這叫!2018趕緊過去吧!這恐怕,也是相聲迷共同的心聲。
  • 盤點那些「穿軍裝」的相聲演員
    1953年在參加抗美援朝慰問演出中,親眼目睹自己的大哥常寶堃被美軍的飛機炸死,回國以後向上級申請參軍報國,獲得批准以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文工團的一名相聲演員。常貴田:常貴田,滿族,1942年出生,是中國相聲界著名的常氏家族的長房長孫。
  • 常氏相聲百年 (一)相聲巨擘 常連安
    民國十二年(1923)張家口鬧水災,賣藝收入微薄,便攜妻兒到天津,在三不管搭變戲法的萬傻子(萬子信之父)班,於明地演出相聲。小蘑菇拜相聲名家張壽臣為師,取名常寶堃。民國二十二年(1933)常連安被張壽臣代收為師弟,正式改行說相聲。小蘑菇出師後,與常連安合說相聲,子逗父捧。民國二十四(1935)年起小蘑菇改由趙佩茹捧哏後,常連安便改為給二兒子二蘑菇常寶霖捧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