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名家常貴田生於1942年3月27日,卒於2018年11月30日,享年76歲。常貴田的二叔常寶霖也是相聲名家,於2000年去世。那一年,常寶霖也是76歲。
常寶霖生於1924年,常貴田的母親桑秀茹也生於1924年。真是無巧不成書。桑秀茹的父親桑振奎是常寶堃父親常連安拜把子的大哥。當年,常連安跟三位比他年長的好友磕頭結義,大家相約不能同生,但求同死,其中就有桑振奎。除了桑振奎外,還有說相聲的侯一塵。侯一塵是郭榮起父親郭瑞林的徒弟。後來,常連安讓次子常寶霖拜侯一塵為師。在常連安的三位義兄之中,桑振奎最年長。
桑振奎是弦師,也是生意人。腰包鼓起來後,他在天津開了一相聲園子,名號「寶和軒」,馬三立跟搭檔耿寶林就曾在那裡說過相聲。有段時間,生意不好,馬三立就跟女藝人一起演反串劇。馬三立不是扮醜婆子,就是演傻楞子,反正都是丑角。不是馬三立想作賤自己,而是被老闆桑振奎逼的。桑振奎也很無奈,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放大招。限於篇幅的關係,這件事蕭陶就不展開細說了,免得跑題。
因為長輩之間的這層特殊關係,桑秀茹十歲時就認識了常寶堃。相處的時間長了,兩人便漸生愛意。嫁到常家時,桑秀茹十七,常寶堃十九。其實,常連安對桑秀茹並不十分滿意,覺得她沒有一技之長。桑秀茹的母親林紅玉是唱京韻大鼓的,可她並沒把這門手藝傳給自己的女兒。不過,有情人還是成了眷屬。從這件事上看,常連安還不算封建家長。
婚後,常寶堃和桑秀茹育兩兒一女,即長子常貴田、次子常貴祥和女兒常宏。常貴田很早就接觸相聲,但常寶堃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業。常寶堃自幼學藝,沒念過書。如果填履歷表,學歷這一欄他連「小學」都沒資格填。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都能考上大學。
有一回,常貴田不聽話,桑秀茹打了他幾下,常貴田擰勁上來了,負氣離家出走。天黑後,他還沒回家,可把家裡人嚇壞了,大家分頭去尋找,全都無功而返。正當全家人焦急萬分之時,常貴田自己回來了,原來他走投無路,不知該去哪裡。見到常貴田,常寶堃一把將他摟進懷裡,對他說:「爸爸媽媽以後不打你了,可你得好好上學......爸爸等著你成為咱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呢!」
常寶堃犧牲時,常貴田只有九歲。如果他健在,估計會失望,因為常貴田沒能考上大學。中學畢業後,常貴田得找份工作,四叔常寶華就對常貴田母親桑秀茹說,還是讓小貴說相聲吧。小貴是常貴田的小名。這裡蕭陶多說一句,常寶華的長子常青長大後也想說相聲,可常寶華楞沒答應。常青後來成為一名廚師,但培養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小品演員常遠。常青是常遠的親爹。
1953年,常寶華參軍入伍,進入海政文工團。他希望常貴田留在北京,加入海政文工團,好有個照應。不過,天津市曲藝團也向常貴田敞開了大門。那時,桑秀茹已從天津搬到北京。她也覺得海政文工團好,可誰知道後來海政文工團曲藝隊一度搬去了天津,好在幾年後又搬回北京了。現在回過頭來看,要是常貴田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大學,或許還真不會成為專業相聲演員。
常貴田的弟弟常貴祥就沒說相聲,而是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學習京劇。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京劇院。此後,他一直在這家國字號的京劇院唱老生,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後來,他擔任導演,排過不少的戲,其中就有《鐵公雞》。據常貴田生前回憶,小時候,父親就帶他和弟弟看過這部戲。
常貴田的妹妹常宏也沒上大學。中學畢業時,她趕上了上山下鄉,去江西插隊,後來輾轉到了上海,最後才回北京定居。常貴田的九叔常寶豐在其口述的《我的父親常連安》一書裡將「常宏」寫成「常虹」。至於原因,或許口述有誤,或許常宏改過名,蕭陶就不做考證了。
1951年4月23日,常寶堃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年僅二十九歲。那時,桑秀茹才二十七歲。此後,桑秀茹一直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守寡六十年。2011年,桑秀茹因病去世。在送別儀式上,時任中國曲協主席的劉蘭芳對常貴田說:「為了你們這些孩子,在你父親故去之後,你母親不但沒有再嫁,而且辛辛苦苦,拋棄自己的幸福,把你們培養成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劉蘭芳說得沒錯。常貴田不僅有一位英雄的父親(常寶堃是革命烈士、中國相聲界唯一一位人民藝術家),還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今天是元宵節。最後,蕭陶恭祝大家,特別是武漢、湖北的朋友們元宵節快樂!
(蕭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盜用者必受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