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生思維中最可怕的一種就是單線思維。單線思維,是一種線性直接的思維方式,缺乏擴散性,無法挖掘事物的全貌,可能還會影響認知,誘導我們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走入思維僵局。
《深度思維》一書中說,決定我們是否能成為人生贏家,就取決於我們是否具備深度思維。在高速競爭時代,到處充斥著年齡和階級固化的焦慮,而深度思維將成為這個時代實現逆襲最可靠的底牌。
單線思維的人缺乏深度思考,邏輯鏈條短淺,無法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思考問題從自己熟知的角度出發,缺乏切換視角的靈活度,因而只關注眼前事物,無法進行長期規劃。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走進長期無法進步的迷局,成為「工具人」。
3、身處舒適圈層,眼界狹窄
很多人都意識到「舒適圈」給自身發展帶來的危害,有人說:「有時候,舒適圈就像溫水,而處於舒適圈中的我們,慢慢開始被環境淘汰,與時代脫軌。」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如果我們身處舒適圈,無法做到逆著熵增努力,就會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久而久之,看到的事物越來越狹窄,局限在小圈層中。
身處舒適圈層,如果能夠在不斷突破,增加學習區,擴大舒適圈,這時候是不斷進步的。如果身處舒適圈層,不主動提升眼界,只會將自己困在原地,毫無長進。
職場工具人如何破局?
1、提升橫向領導力,盤活職場關係
李然是市場部門主管,她的工作需要與各個部門溝通,實現配合,但是溝通的對象級別也都不一樣,即使在會議過程中遇到問題,每次也總能輕鬆化解。也因為這個原因,她很快就得到了晉升。
別人找她請教,她說每次溝通都應該讓大家明白目標,才能上下齊心,並且在溝通過程中要快速指引大家解決問題,並通過討論不斷修正,這樣就能實現團隊效率。
美國談判和溝通專家羅傑在《橫向領導力》一書中,講述了核心:不是領導,如何從內部領導團隊,通過提升橫向領導力,實現高效合作。
橫向領導力,是每個職場人必備的技能,因為組織內的溝通無處不在,項目模式的跨部門溝通是橫向溝通的競技場。通過橫向領導力的提升,盤活職場關係,除了不被「打雜」以外,還能集合團隊力量,實現價值。
2、拓寬眼界,關注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目前的頂級網際網路企業,他們的成立時間,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網易成立於1997年;騰訊、京東、新浪成立於1998年;阿里巴巴、攜程成立於1999年;百度、搜狐成立於2000年,因為1997-2000年左右,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起點。他們,這是抓住了時代趨勢的力量。
在《未來的工作:傳統僱傭時代的終結》一書中顯示:機器式工作終將終結。未來的時代,已來。
俗話說,你的眼界,決定你的全世界。我們需要做的是拓寬眼界,關注未來發展趨勢,提前規劃布局自己的能力,找到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駕馭的領域。
3、打造職場元能力,持續思考和改進
經濟學名詞「雙曲貼現」,是指當你同時面臨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抉擇時,人們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但是,往往長遠的眼光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中年危機」的話題不絕於耳,但是依然有人能夠不管在哪個行業都遊刃有餘,也是因為他們具備長遠的眼光,打造職場元能力,能夠在不同的領域和行業遷移自己的能力,並在持續思考和改進中不斷提升這種能力。
其實,職場元能力也是一種終身學習成長的能力,在職場升級打怪的路上,伴隨著我們持續思考和改進,在反饋中進行矯正,慢慢地更加貼近理想狀態。
環境下行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無法創造價值的「工具人」。身處職場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處境,衡量自己的價值。
在一切都講究價值對等的時代,讓自己的能力能夠配得上自己所得,才是職場不變的黃金法則。
如果不想成為「工具人」,就不要停下成長的步伐,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具備不可替代的稀缺屬性,這樣才能不被淘汰,也能夠在遭遇變化時,隨自己所願進行選擇。我985畢業,不是來公司拿快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