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廢太子時最危險的是什麼?那就是將廢而未廢,將發而未發

2021-01-16 弘兆彥琦

中國古代皇權獨尊,又是家天下,因此幾乎每一位統治者繼位後都會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太子作為儲君自然是一人之下的「二皇帝」,身邊也不缺一批擁護自己的勢力。正是這樣太子也成了最被統治者忌憚的人物,所以當太子真的是太難了。如果統治者對太子不滿想廢太子,太子必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屆時很容易發生宮廷流血事件,那時就是你死我活的爭鬥了。

歷史上有多次統治者廢黜太子的事件,其中有些則是太子提前政變,「反殺」統治者的。所以統治者廢黜太子也是有風險的,最危險的就是將廢而未廢,將發而未發的時候,即帝王將要廢黜太子但還沒有正式廢,將要發生但還沒有正式發生。這時太子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動政變,實現「反殺」。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就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成王熊惲晚年對太子商臣不滿意,想要廢了太子,改立王子職當太子,但還沒有正式廢黜。商臣的老師潘崇設計通過成王的妹妹江羋證實了這個消息,也就是消息已被洩露證明,但成王顯然沒想到太子竟然會發的政變逼宮。同年(前626年)十月商臣率自己太子宮的衛隊包圍了成王,逼成王自殺,不久成王上吊自殺。太子商臣即位,就是楚穆王。

太子商臣發動政變弒殺楚成王

第二個則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文帝在位期間,宋文帝劉義隆是南朝有名的賢明皇帝,開創了「元嘉之治」。劉義隆立自己的嫡長子劉劭為太子,到了晚年因為太子在女巫的的唆使下行巫蠱之術,劉義隆有廢黜太子的意圖。劉義隆便和自己的心腹江湛、徐湛之、王僧綽商議,但是新太子的人選卻發生嚴重分歧,遲遲不能決定下來。王僧綽覺得機密可能洩露,勸皇帝趕緊下決定,但沒有成功。劉義隆還把這事兒告訴了潘淑妃,這個潘淑妃是皇子劉濬的生母,劉濬早和太子勾結在一起,於是劉濬和劉劭都知道這件事,就皇帝還蒙在鼓裡。劉劭決定先下手發動政變,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劉劭率東宮衛隊殺入宮中,並將皇帝殺害。劉劭登基後不久就被弟弟劉駿討伐殺死,劉劭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407—453年)

第三個就有了爭議了,正史上沒有記載,野史倒是傳的挺廣,即是隋文帝楊堅被太子楊廣所害的傳聞。傳聞文帝晚年在仁壽宮養病期間,太子楊廣調戲父親的寵妃宣華夫人,被楊堅知道了,怒不可遏地想要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結果反被楊廣提前控制,楊堅也「被害」。隨後楊廣即位就是隋煬帝。這個故事還被寫入《隋唐演義》裡,人人都知道了楊廣弒父弒君的醜惡行徑。

也許是之前幾次太子弒父弒君的事件,使得唐代之後的皇帝都對太子格外警惕,大力限制太子的勢力,對太子也是密切關注。唐以後很少再發生太子弒君弒父的事件(注意是太子,不是皇子,朱溫被兒子所殺不算),只有党項人所建立的西夏李元昊被太子寧令哥所刺殺的事件。中唐以後太子也沒有了自己的軍隊—太子衛率,對皇帝的威脅也越來越小了。

唐初李世民殺兄逼父即位,成為唐太宗,對太子及可能發動宮廷政變也格外警惕,他所立的太子李承乾因心懷憂懼,意圖聯合叔叔李元昌發動政變。結果還沒發動計劃就被提前洩露,太子的計劃也失敗了,李承乾被廢為庶人,幾年後去世。唐高宗時太子李賢因被控告謀反被廢,唐中宗時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最後失敗被殺。(李隆基是以宗室臨淄王身份,不是太子身份發動唐隆政變)玄宗李隆基時對太子李亨多次打擊其勢力,並變相剝奪其東宮官屬和太子衛率。之後的太子基本沒了對抗皇帝的實力。皇帝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與太子的關係也「和諧」了許多。

春秋時期楚成王熊惲

同時在廢黜太子時也是果斷決定,不再猶豫不決,拖泥帶水,更注意保密,不使意圖洩露。最典型的就是康熙時廢太子胤礽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結束木蘭秋獮和避暑後的返京途中,皇帝突然召集眾大臣和皇子當眾宣布太子胤礽的罪狀,並宣布要廢黜太子。其實之前皇帝已經對太子多有不滿,並處死了太子的一些黨羽,太子也察覺到了。但是皇帝一直沒有明確表示要廢了太子,直到四十八年的九月初四才總爆發,並明確廢太子的決定。其實無論之前還是之後皇帝對胤礽都是很警惕的,並採取了多種措施,即使胤礽想發的政變也不太可能了,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胤礽要發動政變的情形基本不可能實現。

康熙帝太子胤礽(1674—1725)

自古以來統治者與繼承人(太子)的關係就是難以處理的,因為涉及了君臣、父子、現在君主與未來君主以及皇權不可分享的多個因素。隨著封建君主制度的終結,這個矛盾才最後消亡。

相關焦點

  • 古代最危險的尊貴人物,不是皇帝,而是太子
    封建王朝,最為尊貴的人物是皇帝,其次就是儲君太子了。身為皇帝,周邊總少不了強大的護衛隊,並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安全,並且權力巨大,周圍幾乎沒有什麼危險能夠近身,陰謀詭計也很難運用在皇帝的身上。但相比於皇帝,太子就危險得多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太子的兄弟們可是虎視眈眈,想要將其拉下來,自己上位。因此,諸多陰謀詭計和總總手段都被運用了上來。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太子,是指古代帝王的繼承人,也就是說如果老皇帝掛掉了,太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班。因此,太子通常被視為古代最大的「二世祖」,堪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劉邦為什麼沒有廢太子?
    問題是,在否定了司馬遷之後,《資治通鑑》又如何解釋劉邦最終未換太子這件事?司馬光相信,對劉邦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群臣的態度。《資治通鑑》強調了當時御史大夫(副丞相)周昌對劉邦的抗議。周昌是一個口吃,說話比較費勁。有意思的是,這個人脾氣還特別急、特別暴。他在劉邦面前死爭時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幼弟病重,一廢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康熙皇帝帶領眾皇子巡視塞外,其中就有皇太子胤礽。走到永安拜昂阿這個地方之時,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康熙皇帝非常著急。但此時的胤礽依然我行我素,全然沒有把幼弟的病情放在心上,康熙皇帝看到此景大怒。這也是康熙皇帝一廢太子的導火索。
  • 古代文學詩文背誦精讀篇目:《七發》
    莫離散而發曙兮,內存心而自持。於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澹澉手足,頮濯發齒。揄棄恬怠,輸寫淟濁,分決狐疑,發皇耳目。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況直眇小煩懣,酲醲病酒之徒哉!故曰: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太子曰:「善,然則濤何氣哉?」 客曰:「不記也。然聞於師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裡;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內雲,日夜不止。
  • 《雍正王朝》老三早就知道老大魘鎮太子,為何在廢太子時才說出?
    那麼熱河狩獵一廢太子之際,可以說是九子奪嫡的一個高潮所在,更是奪嫡公開化的端倪。失勢的太子先是因為偷情庶母鄭貴妃被父親康熙發現,後是被老十四與老八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太子兵變謀反而陷害,廢太子已成趨勢。如果說太子得勢之時,是眾位阿哥群起而攻之的目標。那麼太子倒下了,下一個想當太子的肯定是眾人新的目標。
  • 為什麼說太子胤礽被廢,是康熙帝一手造成的?
    胤礽擁有這樣的先天優勢,按道理來說,他這輩子應該是順風順水才對,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胤礽最後被廢掉了太子之位,而且太子胤礽被廢,是康熙帝一手造成的,這是為什麼呢?別急,且看我慢慢道來。
  • 歷史上的輝發那拉氏,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的最愛,斷髮又是為何?
    近年來,熒幕上大火的幾部清宮劇,或多或少的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乾隆的後宮圖景,雖然不儘是史實,卻仍有頗多值得考據之處,而在這其中,最令人產生好奇的應當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輝發那拉氏。身為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最值得人稱奇的不是身為皇后的端莊持重,而是最後的斷髮瘋迷,很多人都不禁產生疑惑,到底是什麼,能讓一國之母不顧祖宗禮法,不顧先輩傳統,毅然決然的斷髮明示,甚至就在斷髮之後的第二年,香消玉殞,而乾隆皇帝,究竟有沒有愛過自己的這第二位皇后呢?
  • 雍正王朝:隱藏最深的人,張廷玉早在舉薦廢太子時,就已投靠老四
    但大家往往忽略了另一人,他才是隱藏最深的四爺黨成員,且早在舉薦新太子一事上就已暴露了身份……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隱藏最深的人,張廷玉早在舉薦廢太子時,就已投靠老四!一、康熙帝彌留之際,叫來了顧命大臣張廷玉,並交給他兩份聖旨,一份聖旨是宣布隆科多勾結老八胤禩意圖謀反,著立即賜死。
  • 康熙曾說過死後斷不可留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沒遵從父命?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中的記載來看,在二廢太子期間,康熙帝生氣之下,還特意召集王公大臣降旨,說道:「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康熙帝的大概意思就是他死後,大阿哥和廢太子胤礽是絕對不能留的,誰留下,誰就是擾亂國家之人。
  • 純愛|廢太子被團寵/老公總以為我是魔王/地獄不準談戀愛
    by:澤達自救順便談戀愛穿成人渣之後我娶了下堂夫by:AK47古代寵夫,養家日常穿到老爸戀愛那年by:柳諾諾爸爸們是真愛,我只是個意外  廢太子被團寵後懷孕啦by:曲流逸他成了書裡被主角打臉的工具人廢太子。阮辭一面扮演蠢貨太子盡情享樂,一面悄悄給自己安排後路,待時機合適就溜號。……龍傲天男主厲時歌接到密報,太子每天翻閱與您相關的書。厲時歌眉峰一斂,去東宮翻出《大越麗人歌》,一目十行看完又藏回去。一號小受丞相幽燕池接到密報,太子每天翻閱與您相關的書。
  • 原創 說說康熙帝和廢太子胤礽的那些事
    康熙帝甚至下令將胤礽所穿的布袍和褂子各數件寄送軍中,並特意強調一定要送「舊物」,以備「為父思念爾時穿之。」然而十幾年後,備受寵愛的太子胤礽被幾立幾廢,被父皇稱為「汝生母亡」的不祥之人,康熙帝與諸臣子談到廢太子時曾「以頭觸地,幾欲昏厥」,甚至致死都不願再見這個曾經最寵愛的兒子一面。睿智的康熙帝對待這個廢太子可謂愛之深,責之切。
  • 太子被廢,四皇子閉門不出,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福建的信
    古代皇帝登基之後,都會挑選自己的繼承人,在繼承人的身邊也會有很多的臣子輔佐,當新皇登基之後,這些曾經跟隨他的臣子必然也受到重用,康熙晚年太子被廢。四皇子閉門不出,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福建的信。這封信也確定了他接下來奪嫡的基本方針。
  • 漢武帝劉徹開始並不是太子,為何漢景帝卻廢了之前的太子而選他呢?
    劉榮是漢景帝庶長子,本來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度,劉榮是沒有資格被選為皇太子的,可是他運氣好了些,當時景帝的嫡妻薄氏無寵無子,最後這個太子的位置只能落在他的身上。不過該他倒黴,劉榮這個太子的位置並沒有坐穩,因為他母親的緣故,劉榮太子的身份被廢了。 劉榮太子之位被廢這件事,我們還要從竇太后的長公主劉嫖說起。
  • 歷史上的廢太子下場都很悽慘嗎?漢朝和唐朝的態度截然不同(上)
    被廢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的人生結局怎麼樣?有沒有完整善終的?下面就對此做個闡述(排名以歷史先後次序為準)。一:歷史上首位被廢掉的皇太子劉榮劉榮是漢景帝的庶長子,他的母親慄姬是漢景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愛屋及烏,立他為皇太子,當然,這也是因為,在劉榮受冊封時,正宮薄皇后無子。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二廢太子究竟誰才是幕後策劃者?
    因此這麼來看可以說在二廢胤礽時,老四、老八包括康熙本人都很像是策劃廢除胤礽的人選,其實只想說真正的策劃者就是太子胤礽本人,當然胤礽不是真的想讓自己廢掉,而是他的不爭氣,他的各種騷操作給了各方勢力謀劃廢除他的理由和藉口。
  • 古代「冠禮」有什麼作用,能讓太子蕭定權極為重視
    劇中的太子蕭定權不受寵愛,總是遭受自己父親的猜疑,暗中還有齊王對自己使絆子。明明已成年了但連加冠禮都沒有舉行,等好不容易舉行加冠禮了,又出了差錯,可謂是史上最慘的太子爺了。那話說回來,古代表示成年的加冠禮都有哪些步驟?都是怎麼樣舉行的?那為什麼古代的帝王都那麼重視加冠禮呢?
  • 雍正繼位之後,對廢太子的家人很好,為何要繼續圈禁大哥?
    雍正能當上皇帝,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大哥胤禔了,當年九子奪嫡的時候,胤禔上躥下跳,幾乎搞廢了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競爭者。至於為什麼雍正繼位以後善待廢太子老二胤礽的後人,不赦免大哥胤禔,只能說胤禔太能作了。
  • 結髮與斷髮——漫說古代髮式習俗
    自古以來,漢族男女都蓄髮,從不輕易傷害自己的頭髮,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著作《孝經·開宗明義章》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於是,男性以冠巾(帽子和絲巾)束髮,女性則梳成髮髻。本文將從結髮與斷髮兩方面闡述頭髮對人生命與情感的重大意義。
  • 真實歷史上太子胤礽是個怎樣的人?是什麼原因導致康熙廢了他呢?
    這是因為他是清朝唯一一個被公開立為皇太子的人,又是歷史上唯一被廢兩次的太子。開始的時候他這個帳號算是頂級配置,可被給他註冊帳號的老爹和下面一幫想要升級帳號的弟弟們給逐漸給搞成垃圾帳號了。歷史上的胤礽可不像胤礽影視劇中那般爛泥扶不上牆,歷史上的胤礽文武雙全,而且能力不俗,接下來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