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朋朋,「耳朵裡的博物館」創始人。
這兩天,朋友圈裡大家都在曬自己的18歲,看看自己那時候的照片,好瘦!2018近在眼前,也許是因為年紀到了,我感覺一年過得比一年更快了。
這一年:
我在國家博物館講了20場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我走進學校為孩子們講了31場公益講座;
我在首都圖書館等公共空間講了13場公益講座;
我發起捐建的3所朋朋哥哥愛心圖書室分別建立;
我發布了自己寫給孩子的第4套博物館圖書;
我作為評委參與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評選;
我走過了14個省市、自治區和5個國家;
我走過了陪伴「耳朵裡的博物館」的365天;
……
細細翻看今年兩本厚厚的工作日誌,很多的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2016年12月27日
「耳朵裡的博物館」第一次亮相
「朵朵」,第一次站在了大家面前
這是我們走上青少年博物館教育的道路,在兩年不長不短的光陰後,一次悄悄的轉身,沒有太多的規劃,更談不上華麗,只是覺得應該這樣去做,然後,我們就真的這樣做了!
前些日子有位家長問我,你和身後的朵朵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說:當你和孩子一起走進博物館時,我們是陪伴在你們身邊的人。這也是我們在轉身時,唯一做好的準備!
剛剛過去的這年,我和朵朵努力陪伴著追隨於我們的每一位「你們」。
這一年,我們一起看過許多的展覽
從春天的大英展覽到秋天的秦漢文明展,
從北京的美好中華展到上海的茜茜公主展,
從西方藝術的莫奈展到中國繪畫的千裡江山展,
我們為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
呈現了35個大展的詳細介紹和觀展攻略。
難忘大英展廳外,觀眾們一邊聽著我們和國家博物館社教部共同製作的音頻,一邊有秩序得排著隊伍的場景,展覽結束時,後臺音頻播放數量定格在144萬。
難忘秦漢文明展廳裡,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們,手持著我們開發的學習單駐足在文物面前時,心中生起的不止是自豪,更是暖暖的滿足感。
難忘海關博物館的絲路雄關展,因為朵朵的推薦,讓許多家長和孩子們認識了這座漂亮的博物館,這個精彩的展覽,並結伴走進其中。
我們推薦的不僅僅是展覽信息,更有自主開發的音頻和學習單等輔助材料,還有與展覽相關的圖書、文章和紀錄片。讓爸爸媽媽們有勇氣,更有能力和孩子一起走進博物館,不再因為絲絲的憂慮,甚至是恐懼而徘徊在博物館的門口。
就像很多爸爸媽媽的後臺留言那樣:
謝謝朵朵,
讓我和孩子不再害怕走進博物館。
這一年,我們一起走過許多的城市
從春天的東都洛陽之行到秋天的敦煌藝術之行,
從江南水鄉的杭州到地中海東岸的以色列特拉維夫,
從東方文明古都長安到西方文明聖地希臘雅典,
都留下了朵朵和小夥伴們的足跡。
難忘在敦煌畫院的教室裡,每位家長和孩子專注於筆下描摹的壁畫時,那寧靜而享受的神情,仿佛所有的世間紛雜都在這筆尖輕輕化去。
難忘在尼羅河的遊輪上,望著遠處金黃的沙丘、河岸茂盛的綠洲、泛著點點白光的尼羅河水,聽著面前老師講述著古埃及神話裡的那些久遠的故事。
難忘在克裡特島的農莊裡,我們一起踩葡萄、一起做陶器、一起與希臘本地的藝術家們在常春藤下唱歌跳舞時的歡笑。
我們期望用古都為孩子們串起中國歷史的線索和脈絡,我們期望用古國為孩子們構架起世界文明的背景和眼光。
有家長問我們為什麼要和孩子去遠方?
我是這樣回答的:
為讓孩子看到這個世界上的相同和不同,
並且有勇氣和魄力去接納它們,
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寬廣的心胸。
這一年,我們一起遇見許多的朋友
人生最美的旅途總是需要朋友的作伴,不論早晚,冥冥之中,美好的靈魂總會自然走在一起。朵朵遇到了許多有意思的朋友,這些有意思的朋友,也讓我們所堅持去做的這件事情更加有意義。
難忘線上講座中與朵朵親友們見面的眾位師長們、悠貝創始人林丹的激情、上瀕創始人蘭海的溫暖、東北師範大學古埃及學李曉東教授的幽默、秦鹹陽城考古隊隊長許紅衛老師的嚴謹、研究阿富汗藝術文化的邵學成博士的博學與熱情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是朵朵的貴人。
難忘兒童節為孩子們奉上中國民樂親子講演公開課的年輕人們,他們用音樂打開了我們走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扇大門,現場所有人打起《算盤響》節奏時的情景依然會時時出現在腦海裡。
難忘剛剛過去的周四,央視紀錄頻道徐歡老師攜《如果國寶會說話》主創團隊,與家長和孩子們的面對面交流,我們為這樣精彩的紀錄片而鼓掌,我們為現場孩子們特別的問題與無羈的思索而鼓掌。
這一年遇到的所有朋友當中,
最珍貴的就是你們。
是你們的守候,
讓我們願意為了一條微信題目討論到深夜;
是你們的信任,
讓我們願意加班加點為新展配套音頻和學習手冊;
是你們的追隨,
讓我們願意把坦誠的真心交付於你們。
當然,這一年值得記住的時候還有許多許多。
我們與許多優秀出版社的合作,讓我們可以精選出最優秀的博物館童書呈現給大家,我們期望孩子的書架上有更多博物館童書的出現;
我們與許多優秀博物館的合作,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開發適合青少年群體的博物館課程,讓博物館成為孩子們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空間;
我們與許多優秀媒體們的合作,讓更多家長們知道了我們,和北京卡酷少兒衛視合作的《愛上博物館》,更成為我們為家長和孩子們講述博物館故事的新平臺;
我們與許多同行夥伴們的交流,讓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今年耳朵裡的博物館牽頭組織了第一屆青少年博物館社會教育民間論壇,我們願意為這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轉身,為的是整理好行囊
我們出發,為的是心中的夢想
年底,有幸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評選出的「中國文物故事傑出傳播者」的榮譽,媒體採訪時問到:你未來的「野心」是什麼?
我回答:「野心」談不上,更沒有想過。
要說夢想,那就是祈願未來家長和孩子們不再需要我們這樣的「拐杖」,每個人都養成走進博物館的習慣和傳統。
親愛的朵朵,我想對你說,
後面的路,我們一起走!
讓我們把更多的博物館和展覽
可以告訴給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
親愛的同事,我想對你說,
後面的路,我們一起走!
讓我們那個大大的夢想
可以一點點得在我們手中去實現。
親愛的夥伴,我想對你說,
後面的路,我們一起走!
讓我們把博物館溫暖的故事
用更多的形式和載體講給孩子們聽。
親愛的你們,我想對你說,
後面的路,我們一起走!
每當你和孩子走進博物館時,
我們就在你的身邊。
最後,親愛的你,
來聊一聊你和「耳朵裡的博物館」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