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陪伴計劃」讓特殊孩子走進音樂廳

2020-12-27 廣州日報

音樂像一個最好的朋友,一直在那裡,等待召喚,陪伴成長。

在音樂的世界裡,從不孤單。

9月22日晚的星海,音樂陪伴著一群來自這個城市各個角落的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傍晚和夜晚。

夜正濃,星光璀璨。

「音樂陪伴計劃」是一項專注於用音樂陪伴和幫助孩子成長的公益藝術教育項目,於2018年11月29日正式啟動。音樂陪伴計劃依託於星海音樂廳這一專業的藝術平臺,透過音樂會、沙龍、培訓、參觀等形式,用音樂陪伴和療愈孩子心靈,讓特殊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重症病患兒等需要幫助和關愛的少兒群體獲得音樂的啟蒙和滋養。

「音樂陪伴計劃是一個溫暖而有力量的公益項目,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接觸音樂、學習音樂、愛上音樂的機會。」渠道拓展誠信專項基金董事長彭濤如此說道。

而迄今為止已經連續做了15年的「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是由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在2006年共同推出的純公益普及音樂品牌,免費邀請定向觀眾參與。這一次,在場次有限的情況下專門拿出一場來支持音樂陪伴計劃,還是歷年來首次。

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稱:「希望今天得到音樂陪伴計劃幫助的青少年朋友們,從此能夠讓音樂在你的生活中、心靈中,播下一顆種子,將來發展成參天大樹,等若干年後,你們回到這個計劃中來,為今後的青少年貢獻自己的力量。」

音樂陪伴計劃樂器坊啟動儀式暨「玩樂課」:

「體會著生活中的節奏,你就能進到音樂的世界裡」

晃動時有巨大轟隆聲的雷音鼓、能模仿海浪聲音的海洋鼓、發出類似蛙鳴聲音的蛙鳴筒、聲音像雨滴聲或溪水流動的雨棍,還有音磚、藤條沙筒、蛙鳴筒、高音箱型木琴、金杯鼓、康佳鼓、低音箱型金屬琴、顫音器……

338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特殊樂器,令音樂陪伴計劃樂器坊成為一個人人豔羨的樂器寶庫。

這批四處搜羅的小眾樂器來之不易。「這批樂器得到了恤孤會和渠道拓展誠信專項基金的大力支持,我們在四月份疫情逐步緩解的時候,開始構思音樂陪伴計劃的樂器採購。」星海音樂廳副主任王冬雲介紹,「如何為孩子們買到適合的優質樂器,我們花費了很多心思,團隊都很投入。」

星海音樂廳副主任楊震忍不住悄悄透(xuan)露(yao),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我偷偷去玩了一下,每件樂器發出的聲音都特別純正。作為錄音師,當中很多樂器,我們平時也只是在編曲軟體的音色庫裡面聽到過,特別是一些小件樂器,我還是第一次見!」

這些樂器以打擊樂器為主,其中很多屬於原本性音樂教學法常用的樂器,還有拉丁的打擊樂器,教學法、音樂風格、形式等暫未普及,對於帶領的老師來說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為什麼大部分都是打擊樂器?融合教育音樂教師鄭哲佳為孩子們解答:「打擊樂最容易發出聲音,能滿足孩子製造音響的欲望,降低學習上的挫折,對自我成就也很有幫助;同時這些樂器也很適合用於團體合奏活動,非常適合團體活動;再者,有音高無音高的樂器都有,讓音樂活動的設計有很大的空間。」

另外,「打擊樂可以帶來作用特別多,比如從身體生理層次來說:會有身體的協調、肢體控制,觸覺練習等;從社交層面來說:傾聽、觀察、專注、分享、合作、尊重、互相支持等。」

在玩樂課上,鄭哲佳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了這批難得一見的樂器。

原來,雨聲、雷聲、蛙聲,也是音樂!

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並不是自己以前理解那樣,一開始還羞澀不敢動彈的孩子,從好奇地輕輕敲打、搖晃著手中的樂器,到忍不住被可愛的聲音吸引,舒展開來,用力讓手中的樂器發聲,並逐漸配合著鄭哲佳老師的指引,體會著用速度、力度來控制樂器的聲響。

在接下來廣州交響樂團首席定音鼓張立德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漸入佳境,共同演奏了幾首曲子,還有兩個孩子被張老師點到臺上solo了一小段。

「孩子們完全不懂樂器,但表現得竟然這麼好!」張立德老師好像比家長們還開心,「不一定要求他們學會技術,但是他們能感受音樂,領略音樂或更多的藝術門類,就很棒!」

打擊樂器是一種講究節奏的樂器。在他看來,節奏是人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都能掌握,只是需要有人引導他們發現,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說話、寫文章,都有節奏,慢慢體會了,他們就能進入音樂這個世界。」

他希望,除了音樂廳,家長、社會各界都能一起合力,用音樂來陪伴孩子們,讓音樂成為豐富、滋養他們心靈和生命的力量。

「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

「不來音樂會,你們可錯過了一個億」

音樂會延續了音樂陪伴。

一直都很颯的廣交指揮景煥,在這場音樂會上「兼職」主持和講解員,風趣、幽默的表達跟她的指揮水準一樣令人驚豔。

她向孩子們介紹了樂團的組成有弦樂組、木管樂組、銅管樂組、打擊樂組,詳細介紹每一種樂器的特點,相應的樂手就會show一小段音樂,引發孩子們熱烈的掌聲。

當她介紹場上樂手用到的小提琴,最貴的價值近一個億時,孩子們驚嘆不已,而她隨即的一句「不來音樂會,你們可錯過了一個億」,讓大家捧腹大笑。

輕柔的、歡快的各個聲部的音樂在音樂廳次第響起,當長號樂手俏皮地來一段「新聞聯播」音樂,孩子們樂了。這還不止,還有「喜羊羊」「祝你生日快樂」以及熟悉的蘋果手機鈴聲,觀眾席上傳來會心的笑聲。

原來,音樂一直都陪伴在生活的左右!

每一首曲子,都經過精心挑選,頗有含義。

致敬貝多芬250周年誕辰的《命運》第三四章,圓號嘹亮響起時,正如景煥所說,光明頓現,希望在眼前。正如經歷了疫情嚴冬後,迎來的春天。

場上延續不絕的掌聲,是孩子們聽懂音樂含義後的回應。

去年星海音樂廳一次音樂工作坊上,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在主題演講中強調音樂的功能——服務(service)。

無論是「音樂陪伴計劃」,還是「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都延續和展示了這種公益性、服務性。

無論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

因為有了音樂,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裡,不再孤單。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

相關焦點

  • 星海音樂陪伴計劃探索「音樂+慈善」創新之路
    「音樂陪伴……掃碼支持音樂陪伴計劃」。每年,星海音樂廳銷售門票幾十萬張,每一張門票背後都印著一場發起至今已有2年多時間的公益行動募捐渠道——這是星海音樂廳與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聯合多方發起的一個公益藝術項目——音樂陪伴計劃。
  • 走進星海音樂廳,與音樂共舞
    9月22日,廣州市礦泉中學團委、青草公益團隊聯合星海音樂廳、廣州交響樂團組織開展「音樂陪伴計劃普及教育專場音樂會」活動,這次活動邀請了10名學生以及家長走進星海音樂廳,現場參觀星海音樂廳,親手彈奏西洋樂器、聆聽由廣州交響樂團演奏的「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專場音樂會。
  • 走進音樂廳感受激昂交響樂
    音樂的世界裡,不孤單。9月22日晚,音樂陪伴計劃,邀請您走進音樂廳,感受聆聽交響樂的初體驗。
  • 殘障人士走進星海音樂廳,近距離感受交響樂的魅力
    殘障人士走進星海音樂廳,近距離感受交響樂的魅力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09-23 9月22日晚,「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音樂陪伴計劃普及專場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
  • 「向經典致敬——青少年古典音樂推廣計劃」在深圳啟動
    記者今天獲悉,由鋼琴大師郎朗發起的大型社群類文化教育系列活動「向經典致敬——青少年古典音樂推廣計劃」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該系列活動將在接下來的36天時間裡,以純公益性質的文化教育性活動、音樂會的形式走進中、小學校園、音樂廳,旨在拉近福田區乃至深圳市青少年與古典音樂的距離,為古典音樂傳播與推廣注入「青少年力量」。
  • 音樂陪伴計劃:讓困境兒童獲得堅強的力量
    並以一對一的陪伴服務和朋輩支持的小組工作模式,對需要救助的兒童進行家庭陪伴。   在家庭陪伴計劃中,他們採用音樂治療的方式來救助和治療被家暴的婦女、目睹了家暴的兒童。音樂小組使用的樂器是尤克裡裡。尤克裡裡這種類似小型吉他的樂器,小巧,入門快,只要幾個課時就能學會。   促成雲南連心將音樂陪伴計劃作為一個公益產品項目化來運作的,是一名叫冬冬(化名)的女孩。
  • 教育扶貧陪伴暖人心——中玩協陪伴計劃走進貴州從江
    11月26-27日,由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簡稱「中玩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的「B&U 陪伴計劃」走進貴州省從江縣。參與捐贈的企業數量和捐贈的產品價值,都是「B&U 陪伴計劃」活動開展以來最多的一次。
  • 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公益音樂會 巨型管風琴再次亮相
    廣州星海音樂廳的鎮館之寶——巨型管風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央廣網廣州5月12日消息(記者王冰月)5月11日,來自法國的演奏家伊夫  據悉,巨型管風琴是廣州星海音樂廳的鎮館之寶,其結構堪比建築,聲響十分震撼。  今年是法國作曲家柏遼茲逝世150周年,因此演出曲目節選了柏遼茲的管弦樂作品《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等作品中的最精華片段 。
  • 陳雪燃原創音樂暨畢業演唱會亮相北航音樂廳
    5月6日晚,北航音樂廳,「New Environment」陳雪燃原創音樂暨畢業演唱會在這裡上演。北航校長懷進鵬院士、黨委副書記張維維、程基偉及相關部處負責人與近900名師生觀眾一起觀看了這場特殊的演唱會——這是北航在校學生舉辦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也是北航音樂廳舉辦的第一場學生演唱會。
  • 【圓夢計劃】長沙音樂廳×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寒冬福利...
    大學生藝術圓夢計劃 「大學生藝術圓夢計劃」是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長沙音樂廳聯合湖南高校針對高校學生專門推出的,由大劇院、音樂廳自行發起、自行補貼的一項長期的公益活動。 大劇院、音樂廳每場自營演出都會在指定區域留出限量演出票作為學生特惠票。合作高校學生憑有效證件,只需要花費20-100元,即可買到實際價值80-480元的演出票,目標旨在能讓還沒有經濟能力,又喜愛藝術的大學學子們走進劇院,欣賞自己喜愛的高雅藝術演出。
  • 全國第一座音樂廳90歲了
    上海音樂廳 90周年宣傳片《歷玖彌新》熱愛音樂現場,自然也會對承載著美好音樂的音樂場地產生特殊的情感
  • 如何培養孩子的鋼琴學習興趣?沈詩哲音樂公益大師課走進長沙市實驗...
    10月17日,長沙市實驗小學,沈詩哲音樂公益大師課如期開課。作為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青年鋼琴家,沈詩哲一直致力於推廣音樂教育。對於長沙市實驗小學的師生而言,沈詩哲並不陌生。從2017年開始,沈詩哲曾多次走進學校,為孩子們開展公益大師課,並受聘為長沙市實驗小學音樂教育榮譽顧問。此次走進長沙市實驗小學,沈詩哲又多了一份榮譽——施坦威全球藝術家。
  • 卡文迪音樂廳童聲合唱團即日起盛大招募
    近年來,合唱已經漸漸成為孩子成長中不可錯過的音樂課程之一,而加入合唱團也是提高孩子藝術修養以及陪伴孩子課餘生活的首要選擇。的確,「嗓音」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樂器,也是我們表達情感的最簡單以及最主要的方式。經過系統、有效的合唱訓練,我們不僅能動聽地歌唱、掌握音樂知識、探索音樂世界的美妙;更能在「音樂夥伴」們陪伴下,一邊學會協作一邊找到自我,一同去體驗生活在音樂中的精彩。
  • 音樂素養課程—走進劇場活動:《早安·南美》藝術創作工作坊
    音樂素養課程每學期兩次的「走進音樂廳」活動一直是學員和家長們特別期待的,這學期我們走進了小不點大視界的親子微劇場,和鼓帆打擊樂藝術中心一起
  • 上海音樂廳專訪|王博士與上海音樂廳「七分錢」的回憶
    王勇:在兒時的時候,上海音樂廳對我而言意味著「7分錢」,因為從我家坐26路到上海音樂學院是4分錢,坐到上海音樂廳是7分錢,所以對於孩提的我而言,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每次去音樂廳,我都會覺得很有儀式感,因為今天是去聽音樂會的。
  • 藝樹計劃|海派芭蕾「沉浸式」,上海音樂廳更有魅力了!
    12月16日晚,作為「藝樹計劃」的一次全新嘗試,由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下轄的上海芭蕾舞團、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音樂廳首演。為保護芭蕾演員,「藝樹計劃」還依據音樂廳各個空間的尺寸,特地定製適合舞者表演的地膠,並分為黑、灰等不同的顏色,以適應新媒體藝術創作。
  • 廳·音樂 | 和陽光 「玩遊戲」 的冰島音樂廳
    他曾經參與過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天氣計劃,吸引兩百萬名參觀者躺臥在美術館的地板,將自己的影像與人造陽光的混合投射在天花板之上。在哈帕音樂廳,埃利阿森的設計更加大膽。設計師使用材質、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 「類磚石」 構築音樂廳的透明牆體,因應不同日照方向的設計適配不同的透光方式。
  • 卡內基音樂廳的125年傳奇
    為了讓這個125周年的生日慶典不同凡響,卡內基音樂廳還特別推出了龐大的新作品委約計劃——125首新作品計劃。這個計劃從2015年開始實施直至2020年結束,歷時5年。所有委約的新作都將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首演。新作品的範圍包括獨奏、室內樂、樂隊作品等。
  • 當管風琴成為音樂廳標配時
    對於採購管風琴,梁傑給出了自己建議:「不要只認某個品牌,各國管風琴都有可取之處,採購價格高,維護成本也會跟著提高。」「管風琴不是越大越好。有很多衣櫃那麼大的小型管風琴,很有味道,無法替代。」青年管風琴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沈媛介紹,在日本,統一性、國際化的管風琴越來越少。音樂廳會選擇與自己個性、主打品牌一致的管風琴。一些音樂廳希望擁有什麼都能彈的管風琴,這樣反而什麼都彈不好。
  • 「高調少年」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以音樂打破「無聲世界」
    近日,抖音攜手大學生音樂大賽選手方志軒等4位參賽學子,共同參與公益機構「愛的分貝」聽障兒童幫扶項目。在聽障兒童康復中心,參賽選手們通過多樣有趣的互動活動,幫助聽障兒童接觸聲音、感受音樂,為他們帶來陪伴與幫助,並帶動社會圈層積極關注聽障兒童群體,助力這些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