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樹計劃|海派芭蕾「沉浸式」,上海音樂廳更有魅力了!

2020-12-24 澎湃新聞

夜幕初上,上海音樂廳北廳的雕花穹頂下,手風琴悠揚的旋律響起,一束追光燈投向16根羅馬柱環繞的漢白玉旋轉樓梯,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優雅起舞。

忽而,燈光轉到了二樓東側的深邃長廊,水晶燈下的吉他手撥弄起琴弦,一段雙人舞在光影交錯間,浪漫交融……

12月16日晚,作為「藝樹計劃」的一次全新嘗試,由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下轄的上海芭蕾舞團、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音樂廳首演。

儘管「沉浸」(immersive)演出不是新鮮事物,為一座音樂廳量身定製一臺原創芭蕾尚屬首次。

聆聽著器樂演奏家的現場演奏,觀眾們與芭蕾舞演員「形影相隨」,穿梭於上海音樂廳各處華美的空間,從北廳到二樓走廊,從大廳到南廳,當芭蕾舞者走下舞臺,「沉浸」於空間與人群之中,以最真實的肢體呈現心聲,在纖毫畢現間與觀者互動,所有人都「沉浸」在不同於鏡框式舞臺的聲色魅力中。

一面海派芭蕾的旗幟、一座90歲的文化地標,兩大文藝機構攜手落下了滬上「沉浸」式芭蕾第一。

這臺演出,脫胎於吳虎生在三年首次以編導身份排演的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圍繞「成長」主題,在劇本、舞蹈編排上都融入了吳虎生本人對生活的體會與觀察,藉助原創芭蕾靈活的肢體表現形式與古典音樂的多重律動,在緬懷過往、坦然面對取捨的同時展望未來。

而此次上演的沉浸版仍由吳虎生擔綱編導並領銜主演,上芭主要演員戚冰雪、袁岸璞、孟繁宇,獨舞演員塗瀚彬等新生力量,在音樂廳不同場景的變換中接力「登臺」。

「時隔三年,這部作品以全新的方式上演,也見證著我的成長」,吳虎生透露,為了更好地適應沉浸式的演出形式,他不但增加了獨舞與雙人舞的部分,還與主創團隊一同精心設計了不同的轉場方式。場景切換怎麼銜接,是用舞者、音樂還是多媒體?如何更好地引導觀眾?「這些都花了我們很多心思去設計。」

此外,沉浸版的表演對芭蕾舞者的要求也非常高,「觀演距離的改變,讓演員的每一個情緒、表情,哪怕是一次細小的嘴角的上揚,都能被觀眾輕易捕捉,這對舞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吳虎生說。

為保護芭蕾演員,「藝樹計劃」還依據音樂廳各個空間的尺寸,特地定製適合舞者表演的地膠,並分為黑、灰等不同的顏色,以適應新媒體藝術創作。

同時,根據舞蹈編排與音樂廳的空間特點,每個表演區域均有音樂家的現場演奏,包括手風琴、古典吉他、大提琴與鋼琴。

上芭、音樂廳為了使演奏曲目與舞蹈的表達充分契合,在保留了部分原劇中音樂的基礎上,新加入了由手風琴演繹的巴赫《F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以及大提琴演奏的《D大調大提琴無伴奏第六組曲》等,舞者與音樂在光影浮動中對話。

全新表演方式,也給予了表演者更新鮮的刺激,「尤其是和現場演奏家如此近距離的互動,就感覺有一個人在強有力地支撐,讓我更盡情地去釋放內心的情感。」

此番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的推出,是繼公眾開放日後,上海音樂廳又一次深度拓展表演新空間的嘗試。

「上海音樂廳大修後,如何開放更多元的藝術空間?這次演出是很好的試水」,在總經理方靚看來,上海音樂廳的建築場景豐富,通過沉浸式表演讓觀眾感受建築之美再合適不過,「一個文化空間想要吸引更多觀眾,就不斷解鎖全新玩法」。

她還透露,未來上海音樂廳還計劃打造一臺長期駐演的沉浸式表演,讓更多觀眾把藝術欣賞和建築體驗結合在一起。

作為演藝大世界的特色品牌之一,大型藝術公益與普及項目「藝樹計劃」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汽集團共同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音樂頻率傾力支持,以「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為指導方針,秉承「民族性、普及性、大眾性」的品牌定位。

今年「藝樹計劃」舉辦至第二屆,繼古琴之後首度聚焦芭蕾藝術,10月啟動以來,連續策劃芭蕾與妝容、服飾、配飾、電影、健康等不同領域的跨界活動,帶領市民觀眾探秘上芭、感受 「口罩芭蕾」奮鬥之美,而「芭蕾有你」工作坊更吸引學齡前至60歲市民踴躍報名。

值得一提的是,繼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後,今年「藝樹計劃」之「芭蕾有你」工作坊即將結業,醫護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城市規劃師、都市白領、學生等各行各業學員即將「成團出道」,作為「彩蛋」環節亮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的演出舞臺。

原標題:《藝樹計劃|海派芭蕾「沉浸式」,上海音樂廳更有魅力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當海派芭蕾「沉浸」90歲的上海音樂廳,看過的人都「難說再見」
    昨晚,「藝樹計劃」傾力呈現,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上海芭蕾舞團、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修繕一新的上海音樂廳首演,帶來新媒體藝術和舞蹈的多維藝術碰撞,讓看過的人都說:「想一看再看,難說再見!」
  • 經典947 X 藝樹計劃 | 國內首臺沉浸版芭蕾《難說再見》
    經典947 X 藝樹計劃 | 國內首臺沉浸版芭蕾《難說再見》 2020-12-09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融入在足尖讓人「難說再見」 海派芭蕾沉浸於90後音樂廳
    一面海派芭蕾的旗幟、一座90歲的文化地標,它們共同孕育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會帶來怎樣的藝術碰撞?  「藝樹計劃」傾力呈現,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上海芭蕾舞團、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修繕一新的上海音樂廳首演,帶來新媒體藝術和舞蹈的多維藝術碰撞,讓看過人都說:「想一看再看,難說再見!」
  • 院團動態 | 上海芭蕾舞團在上海音樂廳竟然以這樣的方式跳起了芭蕾
    儘管「沉浸」演出不是新鮮事物,但為一座音樂廳量身定製一臺原創芭蕾尚屬首次。當海派芭蕾的旗幟遇上90歲的文化地標建築,滬上兩大文藝機構攜手落下「沉浸」式芭蕾的第一子。上海音樂廳入口大廳的漢白玉旋轉樓梯,只是包括吳虎生在內的上芭演員當晚的舞臺之一。
  • 藝樹計劃 Vol.10 | 首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出道」圓夢 藝樹計劃冬日溫暖收官
    「藝樹計劃」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汽集團共同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音樂頻率傾力支持,作為演藝大世界的特色品牌之一,去年創立首屆時便堅持以「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為指導方針,秉承「民族性、普及性、大眾性」的品牌定位。
  • 「2020藝樹計劃·芭蕾」啟動|零基礎也可「成團出道」,登上大劇院的「夢想舞臺」
    作為大型藝術公益與普及品牌,「藝樹計劃」每年主推不同的中外經典文藝樣式,去年首屆「藝樹計劃」便主打人類非遺代表作、民族樂器古琴,推出觀演一體的活動形式,走近各行各業的工作者群體,尤其是古琴從業者和愛好者匯集在上海大劇院南廣場舉行「百人古琴聯彈」聲勢驚人,為「藝樹計劃」的後續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藝樹計劃」收官 首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出道」圓夢
    「藝樹計劃」收官 首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出道」圓夢 2020-12-24 21:00:14「芭蕾女團」在舞臺上表演 上芭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李秋瑩)12月24日晚,30名懷揣著芭蕾夢的業餘愛好者組成「芭蕾女團」,作為上海芭蕾舞團《胡桃夾子》演出的彩蛋環節,完成了她們在殿堂級的舞臺上海大劇院「成團出道」的夢幻首秀。
  • 辛麗麗、吳虎生揭秘「芭蕾」背後的故事
    《天鵝湖》劇照2020年,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的「藝樹計劃」聚焦世界性的舞蹈語言——芭蕾,以「不止藝術」(MORE THAN JUST ART)為主題,從10月13日到12月25日期間,陸續推出融芭蕾知識導賞、芭蕾深度體驗、沉浸式現代芭蕾等系列活動,全面展現芭蕾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所蘊藏的文化藝術之美,並面向市民開展「芭蕾有你」的工作坊招募,讓廣大市民觀眾有機會登陸年末上海大劇院
  • 藝樹計劃 Vol.9 | 芭蕾有你,她們如是說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緊密排練,12月24日晚,她們的舞蹈片段將作為彩蛋環節,亮相由藝樹計劃·上汽享道出行聯袂呈現、上海大劇院與上海芭蕾舞團聯合製作的聖誕芭蕾《胡桃夾子》的舞臺。。作為演藝大世界重要品牌之一,「2020藝樹計劃•芭蕾」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汽集團共同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音樂頻率傾力支持。「芭蕾有你」工作坊是本屆藝樹計劃自10月中旬發布後,首個面向公眾開啟報名的環節,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文藝愛好者們的熱烈響應,短短3天內天內收到報名逾300人次,幾乎覆蓋各個年齡層。十月末,工作坊正式啟動。
  • 首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出道」圓夢,藝樹計劃冬日溫暖收官
    12月24日晚,30名懷揣著芭蕾夢的業餘愛好者組成「芭蕾女團」,作為上海芭蕾舞團《胡桃夾子》演出的彩蛋環節,完成了她們在殿堂級的舞臺上海大劇院「成團出道」的夢幻首秀。One藝樹計劃:不止藝術,芭蕾跨界點亮生活之美
  • 2020藝樹計劃 Vol.3|由虛入實——芭蕾與電影的多維碰撞
    >11月7日,「2020藝樹計劃•芭蕾」系列活動第三場「芭蕾與電影」於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舉行。從跟腱受傷到回到舞團繼續登臺、創作,她從自身經歷分享,「如果說三年前的希望是回到舞臺,那麼當下我更希望能在繼續舞臺事業的同時將經驗和希望傳承給更多年輕演員......不僅是舞蹈演員,每個人都應該有希望,像圓盤一樣,有希望、珍惜生活、達到目的,再有希望,一圈一圈螺旋上升。」
  • 在芭蕾藝術中感受建築之美
    解放日報記者 李君娜前晚,音樂響起,上海音樂廳雕花穹頂下由16根羅馬柱環繞的漢白玉旋轉樓梯上,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起舞……由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下轄上海芭蕾舞團、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國內首臺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首演。
  • 跟著周婕聽古典| 吳虎生、方靚、湯惟傑聊沉浸式芭蕾《難說再見》
    跟著周婕聽古典| 吳虎生、方靚、湯惟傑聊沉浸式芭蕾《難說再見》 2020-12-04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8歲到63歲,30位素人組成「芭蕾女團」成團出道
    12月24日晚,30名懷揣芭蕾夢的素人組成「芭蕾女團」,作為上海芭蕾舞團《胡桃夾子》(十周年版)的彩蛋,完成了她們在上海大劇院「成團出道」的首秀。作為2020「藝樹計劃」的重要環節,今年10月,「芭蕾有你」工作坊面向全市範圍開展招募——在上海芭蕾舞團教員的指導下,芭蕾愛好者或零基礎人群集體排練一個芭蕾舞段,作為《胡桃夾子》的彩蛋出現。
  • 8歲至63歲,這支零基礎芭蕾女團,在上海大劇院「乘風破浪」--上觀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在舞臺上跳芭蕾,還是在上海大劇院。」43歲的王樂換上淡藍色的芭蕾舞裙。從8歲到63歲,從小學生到空姐、制偶師、營養師、翻譯、退休醫生,30位從300位報名者中被選中的素人舞者,12月24日晚通過「藝樹計劃」芭蕾有你工作坊順利「成團」。
  • 在百樂門回顧一場中國文化與海派藝術的盛世
    12月17日晚7:30,《全球世博文化大使馬曉輝帶你走進百樂門—冬日暖陽、斑斕愛意》「新風尚」迎新升級版獻禮公益精品專場,在上海百樂門新國潮(海派)文化中心隆重舉行。這是馬曉輝針對「新常態」所投入打造的原創「新風尚」四季精品專場音樂沙龍雅集,並緊密聯合輕重藝術創始人、「新風尚」藝術手繪創意總監陳衛家一起,以濃烈的海派情愫、對中國文化的沉醉及熱愛生命的飽滿激情,以沉浸式的藝術體驗、不斷創新的藝術反思與藝術重生,以立體全方位的新面貌、獨樹一幟的驚豔演繹、穿越在海派風情與中國千年文化的迴響中,擁抱與感恩生命的賜予。
  • 原創歌劇有講究,沉浸式戲劇遊戲化,彩虹合唱團又破圈了_文藝_澎湃...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扛鼎之作,其和《紅色娘子軍》並稱為中國經典芭蕾舞劇的南「白」北「紅」。自1964年創排至今,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已經演出超過2000場。雖然是老戲再演,但熱搜榜對它抱有不小的期待,一是演出市場逐步恢復過程中,芭蕾舞劇的上演數量少於其他類型的演出,觀眾對芭蕾有熱切的期待;二是,上海芭蕾舞團此前與華為作了一次「互粉」。
  •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
    人民網上海11月2日電(葛俊俊) 11月1日,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指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和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東方神韻旗袍實景秀暨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式」在上海成功舉辦,為持續六個月的文化盛宴畫上圓滿句號。
  • 2021年1至7月的音樂會,上海音樂廳為你安排好了!
    特別企劃·mini音樂節「國潮最自得」 明年5月,上海音樂廳品牌項目「mini音樂節」終於回歸。mini音樂節是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自2013年開始策劃推出的一個古典音樂節,已連續舉辦6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