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展|4萬年前的獅頭人身像,難掩大英「與神同在」的單薄

2021-01-18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本期評點展覽有上海餘德耀美術館的「上海星空II」,展覽以非嚴肅的方式提出學術命題;臺灣美術館的「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展現了當代藝術實踐可以作為一種行動力來改變社會的野心;大英博物館的「與神同存: 超越人類、空間和世界」展則試圖以世界各地和各個時代的信仰物品來了解人們的信仰方式。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與神同存: 超越人類、空間和世界

地點:大英博物館

票價:15英鎊

展期:2017年11月2日 –2018年4月8日

點評:展覽試圖以世界各地和各個時代的信仰物品來了解人們的信仰方式。然而,大多數的展品,其被選擇的原因無外乎它們的內容與主題相關,卻忽略了美學價值,如《Lion-man(獅頭人身雕像)》這樣能夠吸引人的展品並不多。評星:三星

宗教的確激發了一些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在第十八世紀,幾乎所有的藝術,從卡拉瓦喬的繪畫到阿爾漢布拉宮的天花板,的確都是意在讚美,描繪神聖的事物。

事實上,當你進入展廳時,所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並不會讓你失望——《Lion-man(獅頭人身雕像)》,地球上最令人驚嘆的藝術品之一。眾所周知,獅頭人身雕像大約是在40000年前從一隻巨大的象牙上雕刻出來的,這使得它成為現存最古老的雕塑之一,比肖韋洞窟(法國南部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窟)的壁畫更古老。該雕像上半身為獅子,下半身為人形,這是什麼意思?沒有人知道,也沒人能告訴我們是誰創造了它。但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人類擁有信仰和行為的最早證明,展示了人類通過物品來交流思想的獨特能力。

信仰超越自然的神靈和世界是人類社會的特性。展覽「與神同存: 超越人類、空間和世界」試圖以世界各地和各個時代的信仰物品來了解人們的信仰方式,用一個全新的視角,探索是什麼使得信仰成為人類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不幸的是,展廳中的大多數作品並非像《獅頭人身雕像》這般吸引人。大多數的展品,其被選擇的原因無外乎它們的內容與主題相關,但卻忽略了美學價值。在看展覽介紹時,或許每一個展品都有著其豐富的,值得討論的價值,但是在視覺上,它們是單薄的。例如,展品《現代摩洛哥的彩繪陶瓷碗》是為了展現齋戒儀式,而這樣類似的碗可以在馬拉喀什的任何市場上買到。

當然,如果展覽在世界宗教的比較和連接上做得更加深入的話,這些展品依舊可以令人著迷。(小鹿/編譯)

上海星空II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期:2017年11月10日-2018年2月11日

票價:60元

點評:現實、想像、個人遭際、社會變遷,融匯於展覽之中。整個展覽不是以特別嚴肅的方式提出學術命題,卻也是當代藝術家共同呈現的上海肖像,這個持續進行的項目,也將成為上海與當代藝術匯流的平臺。評星:三星半

展覽延續了2015年由巫鴻策劃的群展「天人之際II:上海星空」的概念,從美術館自身及其所在地上海著眼出發,放眼全球,呈現上海當代藝術家或與上海這座城市有關的最新作品。本次展覽共展出了來自國內外22位/組藝術家的近50件/組作品,大部分作品創作於2016-2017年,橫跨繪畫、裝置、雕塑、攝影、錄像、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

林明弘 《永久可售》

王興偉和林明弘兩位藝術家都曾在上海生活工作,這段經歷也反應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而今,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自行車重新成為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本次展覽中的兩件作品,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選擇了「自行車」這個題材。林明弘借鑑「永久」這個自行車品牌的視覺元素,以他獨有的方式創作了壁畫。《維修舊電腦》則是王興偉首次進行雕塑創作的成果,或許能喚起人們對於自行車的集體記憶。

2017年,上海藝術家餘友涵將30年前他在上海工藝美院建築外牆上創作的馬賽克壁畫重新畫了一遍,《再生的1987壁畫》呈現在展廳裡面,是藝術家鮮活的個人經驗,也是這個城市的藝術記憶。

現實、想像、個人遭際、社會變遷,融匯於展覽之中。整個展覽不是以特別嚴肅的方式提出學術命題,卻也是當代藝術家共同呈現的上海肖像,這個持續進行的項目,或將成為上海與當代藝術匯流的平臺。

劉毅,《嘿,人類!》

展覽也體現了餘德耀美術館對於裝置作品的趣味,佔據大廳中心位置的,是兩件大型的裝置作品。張培力的近作《看得見盡頭的通道》由14面巨大的白色國旗組成,邀請觀眾直面當下全球危機不斷、動蕩不安的歷史時刻。上海藝術家劉毅的互動裝置《嘿,人類!》借用了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上帝和亞當指尖相觸的元素,卻又是一個真正可以使用的鞦韆造型。藝術家希望觀眾與作品能夠產生密切互動。

這樣的設計讓整個美術館空間恍若一個開闊的遊樂場。據說劉毅這件作品原本就是擺放在戶外的公共藝術作品,而今移入美術館展廳,仿佛是在藝術作品的公共性和私人收藏性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文/小樹)

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

地點:臺灣地區美術館

展期:2017年9月30日-2018年2月25日

票價:免費

點評:雖然在展覽中多數作品都還只停留在呈現問題這一階段,但部分作品的出彩,讓我們看到了當代藝術實踐不僅可以作為思考未來的方式,還能作為一種行動力改變社會的野心。此外,作為一個亞洲地區的雙年展,除了人們通常會關注的幾個國家之外,也把目光投向了諸如泰國、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等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評星:四星

沿著一條黑乎乎的泊油路一直走,路的盡頭就是臺灣地區美術館的中央大廳,這裡也是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的發生地,而腳下的柏油路也是此次雙年展的一部分,這是日本藝術團體Chim↑Pom為此次展覽特別製作的。

今年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關鍵斡旋」作為主題,試圖探討藝術家是如何將藝術實踐作為一種思索未來的方式,以及如何通過藝術實踐來影響我們固有的思維與社會結構,從而形塑我們共同的未來。雙年展由四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策展人共同策劃,63件作品來自21個國家,涵蓋了中國、日本、韓國、伊拉克、以色列、泰國、約旦等國家和地區。

小泉明郎作品

泰國的女性藝術家卡威塔·瓦卡娜瑪恩(Kawita VATAJYANKUR)帶來的系列影像作品赤裸直接地揭露了泰國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社會待遇。每個屏幕中的女性被物化成了秤、貨梯、榨汁機等勞動工具,遭受著來自不在場的人的凌辱,而背景的輕快色調則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藝術家小泉明郎的三屏影像作品則帶著卡夫卡式的荒誕,全篇藝術家以自述口吻,回憶了一個「父親被警察抓去餵給一隻雞吃」的荒誕夢境,折射了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殘暴行徑。出生於伊拉克的藝術家華發·比拉爾(Wafaa BILAL)則在美術館裡直接建造了一座全白圖書館,這座源自於伊拉克戰爭中巴格達大學藝術學院被火燒毀的圖書館被取名為<168:01>,指的便是把悲痛轉化為行動的第一步。在展覽期間觀眾也可以進行捐贈,而捐贈的書本將替代原有的空白書本,在展覽結束後這些書也會重新回到學院,並開啟重建工作。

華發·比拉爾 〈168:01〉

當代藝術展往往偏愛通過藝術作品來反映社會現實問題,除了關注性別問題、歷史傷痛、文化流失之外,還圍繞著戰爭狀況、環境問題、社會階層等亞洲乃至全球性的問題一一作了詮釋。

雖然在展覽中多數作品都還只停留在呈現問題這一階段,但部分作品的出彩,讓我們看到了當代藝術實踐不僅可以作為思考未來的方式,還能作為一種行動力改變社會的野心。

此外,作為一個亞洲地區的雙年展,除了人們通常會關注的幾個國家之外,也把目光投向了諸如泰國、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等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為這些發展中國家與地區提供了一次平等發聲的機會,也為外界了解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文/孟悅)

相關焦點

  • 評展|《夜遊者》的孤獨與「紅磨坊」的浮華之外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上海博物館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梳理美國藝術向當代風格轉變的過程,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夜遊者》;北京畫院美術館「經典·勞特累克作品「浮光掠影地掃過「紅磨坊」時空中的情境與人物;大英博物館新常設展廳陳列伊斯蘭藝術,以阿拉伯式紋樣將世界歷史的脈絡收束其中。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基督《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
    註: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經文: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與神同在。耶穌有祂獨特的個性。祂並不是一個理念,一種思想,或一些模糊的觀念。祂是一個真實的實體,又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祂不但與神同在,更是神本身。聖經教導我們只有一位神,但在神本體中有三個位格──父、子、聖靈。三個位格都是神,其中兩位,即父與子,都在本節中出現。這福音書中有多次清楚的宣言,這裡首次提到耶穌基督就是神。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要來魔都了!帶娃一口氣看完200萬年全球文明史~
    三個月前就有一條新聞大英博物館從館藏中選出了100件人類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舉辦了一個名為「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全球巡迴展出3月-5月這個巡迴展來到了中國北京現在200萬年裡最偉大的人類文明且看用100件文物如何構架起一部規模宏大的世界史?
  • 道就是神道與神同在
    (約翰福音 1:1-5 和合本)我們講道,其實就是講神,因為經上說,道就是神,道與神同在!因此,我們是傳講生命之道。如今,許多教會講道,講著講著就講生活之道了!講著講著就講人了!這是講道嗎?不是!既然講道就是講神之道,也就是生命之道。
  • 周末閒談獅頭金魚
    由於鎏金金魚活潑好動、體質健壯、成長迅速,因此在金魚愛好者中具有廣泛的擁躉,但近些年,玩鎏金的熱度逐漸消減,取而代之的則是「側視缸養金魚之王」的獅頭金魚。獅頭金魚身體短壯,頭頂肉瘤厚厚凸起,鰓蓋上有肉瘤,正面看呈方形,草莓狀,特別發達,從頭頂一直包向兩頰,眼與嘴均陷於肉內,酷似一頭威風凜凜的雄獅,有健壯美感,故名「獅子頭」。
  • 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奧杜威砍砸器,來自180萬—200萬年前。年代最晚的展品則是最新呈現的二維碼。看看上海博物館從時間軸角度整理並呈現的這些展品。「大英百物」時間軸1.奧杜威砍砸器180萬—200萬年前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2.奧杜威手斧120萬—140萬年前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3.冰河時代野牛巖畫13000—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網友:在淘寶已經環球世界了!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網友:在淘寶已經環球世界了!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6-30 摘要: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
  • 逛大英博物館必看的30件鎮館之寶
    《博物館有意思》X 大英博物館資深講解員常吉,潛心兩年精心打磨誠意推出大英極簡文物趣歷史。邂逅最珍貴、最神秘、最有趣的絕世珍寶。在迷人的細節裡,感受歷史的詩意;在大多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範疇之外,探索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常吉,人稱老常,北京人,一身英倫範,張嘴胡同串兒。
  • 評展|乏味而過時的倫敦「馬斯塔巴」雕塑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上海震旦博物館的「仙人的樹林」將傳統藝術融入當代藝術展中,給予了民俗藝術更多的可能性;倫敦海德公園的公共藝術項目「馬斯塔巴」雕塑則顯得徒勞無益。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大英博物館快閃店亮相上海 呈現百餘款文創商品
    近日,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埃及萌神」快閃店亮相上海世茂廣場。可謂是大英博物館首次在國內集合如此豐富的主題文創周邊,通過快閃店的形式集中亮相。
  • 魔都大英展最全攻略,還沒去看展的先來過個癮!
    正式觀展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這個展覽源自於同名的一檔大英博物館與BBC共同合作的廣播節目,這個計劃籌備時間長達4年,總共動員了100多名大英博物館館員、400多名專家,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以時間為經,物品為緯,
  • 【禪城大工匠】徐克拍《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指定要用她家的獅頭
    電影一開頭就是一隻獅頭的大特寫, 大眼睛在鏡頭前靈敏地眨眨, 鏡頭拉遠便看到過百隻舞獅井然有序地舞動 。要問那些出色的獅頭來自何方?那就是佛山黎家獅。本期的【禪城大工匠】,我們介紹的正是黎家獅第五代其中一位傳人黎婉珍。
  • 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不過二戰前,英國的實力嚴重衰退,其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實際上,早在一戰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損失慘重,傷亡數萬軍隊,僅僅死亡的就有2萬餘人,消耗了高達2.5億英鎊的軍費。
  • 「大英展」來啦!帶孩子觀展,這份實用攻略必須收好!
    BBC和大英博物館聯合籌備了整整4年,動員了100多名博物館館員,400多位專家,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為你講述了長達200萬年的人類歷史!在看展前,小E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們提前了解一下世界文化,不至於到時候看得一頭霧水~➤ 1. 圖書為此,小E可是特意從大英博物展策展人推薦的65套書單中,為小朋友們濃縮出了兩本精華圖書!
  • 非遺 佛山黎家獅上央視,一起去了解獅頭製作的那些事兒吧!
    而黎家獅作為佛山扎作獅頭的翹楚,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動傳神,設色鮮豔美觀,製作精巧。佛山獅頭的造型,一般是雙腮、圓唇、明牙、震舌,兩邊嘴角後面還有細腮和9隻細翅。老師們還別出心裁地設想出一隻獅角,把它做成拳(頭)角、(竹)筍角、(麻)鷹角、鰲魚角,外形十分醒目。2008年,佛山獅頭扎作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黎家獅頭在中國頗有聲譽,第五代傳人的黎家兄妹——黎偉和黎婉珍仍在從事獅頭扎作。
  • 顏值高、有內涵,還拯救了大英博物館,這才是真正的男神!
    但尼爾先生在大英博物館工作了13年後,將此地變為世界上最熱鬧、最開放的文化景點之一。在英國的文博界,他有一個外號,叫做「Saint Neil」,聖人尼爾——因為他能讓死氣沉沉的博物館變得活色生香,簡直是法力非凡。
  • 大英博物館開放新項目:190萬張珍貴文物圖像免費下載
    ,190萬張的珍貴文物圖像在保證不用於商業用途的情況下可以供公眾免費下載和使用,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在2007年推出在線目錄後首次可以讓用戶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訪問。大英博物館藏《女史箴圖》帶有顯著的六朝遺風,很可能來自5-7世紀,是難得的早期絹本畫作。
  • 他是英德傳統手藝人,做了近40年的獅頭!你願意跟他學做貓仔獅嗎?
    工作間是住所一樓的樓梯間,兩幅模具加上兩張凳子,不算光亮的燈光下,成為他製作獅頭的小天地。 盤社叔製作獅頭的小天地。模具十分笨重,早年間的模具還是大哥從英德浛洸購回的,寬約一尺四,但近年來訂購者說,想要更大的獅頭,他又自己琢磨著,自己做了一個一尺六的泥模。他正在製作的是一個雞公獅。
  • 大英人的2020
    最動人的天籟依然是我愛家鄉大英美。1月中旬,本平臺為這首歌曲配上了最新的城市夜景,讓在外漂泊的大英遊子心情激動,他們懷著對家鄉的深深依戀,背著行囊,坐上了開往家鄉的列車。年初,因為疫情,我們弄丟了一個春天,但我們收穫了太多感動。大英硬核物業喇叭 2020年1月25日,四川大英縣。一小區物業人員提醒業主,出門注意佩戴口罩,儘量不要前往人員聚集地,並呼籲從武漢歸來的業主登記。
  • 西伯利亞凍土層發現巨型狼頭,距今4萬年前,保存好有望「重生」
    可是一群狼在整個自然界當中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輕易的去招惹,狼的奔跑速度極快,身材小巧,非常靈活,在叢林當中穿梭自如,可是在幾萬年前,狼卻並不是這樣小巧玲瓏,當時的狼體型非常巨大,比現在的要兇猛的多。在幾萬年前,人類還並不是地球的霸主,在自然界的生物面前,人類不堪一擊,不過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有很多動物由於不適應新的環境導致滅絕,有一部分適應了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