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娘背兒,娘老了兒背娘」,山西和臺灣的兩張照片讓人淚目...

2021-02-06 太原道


3月2日是元宵節,在山西長治八一廣場,一位50多歲的男子背著80多歲的老母親,擠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這張照片被稱為「最有溫度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的反響。


攝影/劉敏


百善孝為先,這張圖就是最好體現

  「背娘」的男子叫程英銳,是長治市人民醫院一位醫生,已年過五旬,他母親已是85歲高齡。在元宵節民俗表演現場,圍觀群眾多,程英銳擔心母親看不見,又怕母親被擠著,就背著老母親看完了表演。


小時候娘背兒,娘老了兒背娘。」程英銳說,被抓拍成了「網紅」十分意外,但能夠儘自己的責任和孝心,非常欣慰。


照片的拍攝者是長治市公安局郊區分局民警劉敏,他告訴記者,當日上午,在「鬧紅火」現場,無意間看到這溫馨的一幕,內心被這種暖暖的幸福觸動,抓拍了這張照片,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沒想到會這麼火,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兒時父母帶我們看'紅火',如今他們老了,我們已經長大,陪伴便是最好的報答。」劉敏如是說。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你是否也有所觸動?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這張熱圖所帶來的,對親孝禮儀等傳統中國文化的討論,為熱鬧的元宵節增添了一份溫暖。網友表示,「五十歲的兒背八十歲的娘」,這樣的榜樣,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無獨有偶,幾年前微博上也曾流傳過一張類似的照片。


2012年3月2日,女大學生周雨朣在臺灣臺南市奇美醫院看到,一名中年男子以花布包巾抱著重病媽媽就醫。周雨朣拍攝的這張照片在網絡上瘋傳,許多網友推崇他是「現代孝子的典範。」有網友說:「這是第25孝:花布包母!」



「看到老丁抱媽媽上醫院,一點都不意外!」臺南市某部門工作人員看到「孝子抱母」照片,一眼就認出是62歲的老上司丁祖伋,「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知道他是孝子」,為了盡孝,「不但放棄升官,甚至甘願降調」。

 

  昔日同仁說,62歲的丁祖伋是長子,總把父母擺第一,本來有機會調升,但因為需要到臺北上班,他以「無法照顧父母」拒絕。

  

同事說,丁祖伋行事低調,平日喜歡看書,文筆很好,曾告訴下屬,退休後除了照顧父母親,最大心願就是好好看書。


臺灣每年會選出30名全臺孝行獎得主,當臺南市準備推薦丁祖伋時卻被他婉拒。丁祖伋說「我們母子是生命共同體」,「媒體的報導,已經讓我領到孝行獎了!」

 

丁祖伋母親已85歲,上月母親不慎摔斷左腿,整隻腳打上石膏,二日要回院複診,因母親左腳無法彎曲,坐輪椅怕碰撞再次受傷,才想出用嬰兒包巾裹在胸前。


 

「我連母親想回大陸的心願都無法達成,還配談什麼孝!」丁祖伋的母親希望能夠回大陸探親,但因為工作原因,丁祖伋必須退休滿三年才能前往大陸,為了能夠陪同母親完成她的心願,五年前,丁祖伋申請提前退休,但沒想到母親等不到解禁就已失智。丁祖伋的母親現在已經去世,未能讓母親如願回大陸探親,成為他人生最大的遺憾。


相關焦點

  • 我娘是個明白人
    娘還是讓二姨望風,二姨說倆人都穿長袍戴禮帽就差一根文明棍兒,說「大姐夫」模樣白淨周正,挺好的,娘這才出來見的面。其實當年在村裡的高小,娘見過背書包的父親,有印象。娘說她年輕時候傻,不知道害怕。天津解放那天,滿城槍炮聲不斷,天剛蒙蒙亮就從河東鄭莊子(姥爺的棉紡廠宿舍)往英租界小白樓這邊兒跑,一道兒讓地上的屍首絆得跟頭把式的。
  • 恐怖故事——之鬼娘與狐娘
    意想不到的是宏兒從小受到繼母的嬌寵,卻貪玩不好好讀書,還經常跟同學們打架鬥歐。無論胡鳳蓮怎樣好言規勸就是不聽。宏兒念了三年書,連《三字經》、《千字文》也背不通順。胡鳳蓮很傷心,卻又覺得失去親爹親娘的孩子太可憐,無論怎樣惹她生氣也不忍心打罵。這天,胡鳳蓮將宏兒叫到跟前說:「兒啊,你既然不願讀書,我也不能勉強你,反正我也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娘了。
  • 南京方言與《紅樓夢》· 老子娘 | 樊斌/20306
    南京方言與《紅樓夢》老子娘樊斌「老子娘」是老南京人將父母同稱時慣用的稱謂。也是南京方言中特有的。往昔,走進老門東、老門西的大雜院裡,「我家老子娘哎」「找你家老子娘去」的稱謂是不絕於耳的……《南京方言詞典》注釋:「老子娘指父母親,只做背稱,略帶不恭敬的色彩」。對這個「略帶不恭敬的色彩」的注釋,似待商榷。應當說是親密無間的脫口而出的一種言行不受世俗禮法約束的放達之稱。也是一種對任何事或人都不斤斤計較的「大蘿蔔」精神內涵的體現。
  • 娘,想你了
    母親節要到了,今天上班休息時間,坐在那和姊姊視訊,想起娘了!娘走了,至今已25年,和姊姊聊起來,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晚上回家就想述諸文字,寫寫東西,也可抒發一些思母情懷!娘45歲(1955年)生我。在那個醫術、物質都差的年代,她心室閉鎖不全,軍醫對她說「只能保一個,要哪一個?」
  • 農村叫娘城市叫媽,除了娘、母親、媽媽三種稱呼,還有哪些稱謂?
    短文題目:娘親人家都說,孩子是母親放飛的風箏哪怕你飛得再高總有一根無形的線把你牽著無論你飛得再遠總有一雙眼睛在那裡望眼欲穿娘,是小時候那個打著扇子哄我入睡的人娘,是生病時徹夜守在我身邊的人娘,是每次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的人娘,是每次打完我又默默流淚的人娘,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娘親,娘親,叫娘最親,唯一娘懂兒心
  • 娘的一生像一頁頁書
    姥姥家住在靠近巷子深處的去處,姥姥把盤著的頭髮撒開,披了件爛衣裳,臉上摸了點黑,拖著鞋跟,把娘抱起來裹在爛衣服裡面,吩咐娘不要說話不要睜眼,把頭枕在姥姥的肩上,就這樣姥姥抱著娘從那麼深的巷子裡從日本人明晃晃的刺刀下走了出來,姥姥的心真是提到嗓子眼了。萬一哪個日本人不高興了姥姥和娘就沒命了。娘跟我講起這事的時候常常說她們是死過一次的人了。
  • 「少年娘則國家娘」,中國足球踢不好娛樂明星要背鍋?
    中國足球踢不好有很多原因,但沒有必要讓娛樂明星為背鍋。 梅西早已被玩壞,天台也已被善解人意的物業鎖死,現在梁啓超先生如果在天有靈,也會哭笑不得。 在法國隊戰勝阿根廷隊的比賽中,19歲的非洲裔球員姆巴佩獨中兩元。姆巴佩的春風得意與梅西的黯然神傷,構成「江山代有人才出」的絕佳寫照。
  • 【原創小戲劇】田洪蘭:搶娘
    我要趕緊讓她走,不叫他兒看見娘。(對王大娘輕蔑地唱)你真是農村老大娘,沒見過都市大風光。找人你先問門牌,(夾白)找狼嗎,(接唱)不如到山溝去查訪!王大娘:(反唇相譏地唱)深山溝裡人最能,才到都市來找郎。兒子三郎是個人,要不找不到你門上。百裡香:(一時語塞)這......這......
  • 王母娘寶山度兒經
    王 母 娘 寶 山 度 兒 經王母娘出皇宮東土行動,選寶地坐東土去免災星,為度兒選寶地寶山坐定,來度化眾兒女多發善心,兒行善兒有福為娘高興,兒作惡治兒罪娘又心痛,現如今災星大天下大整,作惡人躲不過一命歸陰,歸陰時下地獄嚎啕大哭,才想起娘的話兒你沒聽,兒不知做官人為何做官,他前世修寺廟大舍金銀,
  • 我娘
    娘幸運!收娘做童養媳的人家也算有書香之氣,所以娘也認識不少字。或許沒有人聽過我娘唱過歌,但我小時候聽過。聽過一次,僅一次,後卻再沒聽過。輕聲唱的曲是慶祝解放時伴秧歌舞的那種,聲調唱的很準,是唱給我聽的。有聽老人說過,我娘年青時秧歌舞跳的好!鼓敲的好!我想一定是。我父親是個戲迷,作為新中國新社會第一任農會長,幸許是這樣注意到我娘的吧,把有童養媳身份的我娘追到了手。
  • 原創小說 《老趙還在找他娘的屍骨》(一)
    趙大、趙二、孫二叔,再加上孫得福,四個人老的老小的小,勉勉強強,總算把棺材送上了山,和趙大他爹埋在一起。臨下葬的時候,小妹哭著喊著要見娘最後一面,讓二叔拉住了。「二叔,我娘的棺材還沒釘釘兒呢,你幫我推開蓋兒,讓我看娘一眼吶!」「閨女,溺死鬼不吉利,風水先生說了,溺水的人棺蓋兒不能釘釘子,釘了不能往生,蓋了棺,寫了符,就不能再開了。讓你娘踏踏實實的走吧,你越哭你娘越沒法走啊。」
  • 散文‖娘
    多少年後,當娘對我說,有一個赤腳醫生在寒冷的冬季從土坑裡救了她,娘的眼睛就會放光,她會對我說,人在世不容易,要好好的活;會對我說,人在世要感恩,哪怕是滴水之恩;會對我說,只要有一絲生存的希望,都不要放棄。被赤腳醫生救下的娘,是個美人坯子,美人不嬌,倒是個好勞力。那時候的孩子,上學的時候碰到「文革」,總是上午上課,下午去地裡打豬草。
  • 怎樣「文腔」地稱呼爺和娘
    或許是移民城市之故,上海人對父母親的稱謂,素來多種多樣。有稱阿爸,也有叫爹爹。母親的稱謂大致相同,姆媽是主旋律,阿姆是石骨鐵硬的寧波人叫法了。至於像爸爸媽媽,是普通話隨著電視普及之後的普遍稱謂了。當然很多時候,背地裡或者社會上稱呼父母親,是叫做倷娘、阿拉爺。小時候同學上我家做功課,嬉戲時也會說到阿拉娘哪能,阿拉爺哪能。
  • 廖信忠專欄:臺灣「頭家娘」
    江蕙出道幾十年,經典歌曲不斷,陪著許多臺灣人共同成長。這幾年,她最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是《家後》,不知唱出多少臺灣中老年男人的心聲。當我講同樣一句話,「男人要娶個能幫助你事業的女人」,在大陸,這句話經常被理解為「找一個能讓你少奮鬥30年的富家妹子」;而在臺灣,這句話卻被理解為「找一個能持家,讓你拼事業無後顧之憂的女人」。臺企有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就是「頭家娘」的權力經常都很大,要了解臺灣七八十年代以中小企業為主力的經濟發展,就絕對不能忽視這個群體。
  • 【作家平臺創作大賽】情滿人間——姐娘 王樹仁
    清浪灘方圓百十裡的人都這麼說,「看不出他們是同父異母所生養的。」我的母親是繼母。他生養了兩個女兒,五妹美姬,小九妹金姬。美姬長得如花似玉,九妹金姬出落得亭亭玉立,宛若牡丹初綻蕊。前娘養的大姐王玉娥大我8歲,在我出生那年,大姐出落得嫋嫋  婷婷,清純秀麗,宛若芙蓉出水,又恰似煙籠芍藥。粗棒布也掩蓋不了她的魅力四射和光彩照人。她身材窈窕,芙蓉如面,眉似柳。
  • 悠悠往事|娘的百日祭
    《娘的百日祭》文/圖 七品草民娘「老了」。都過去一百多天了。在我們老家,忌諱說人死了,也不說去世了,而是說「老了」。其實,娘其實並不老,才六十七歲,原以為她至少還可以再陪伴我們十年或二十年的,實在不行,哪怕五年也好。然而,娘卻「老了」,我們未能挽留住,癌症病魔帶走了她。眼睜睜看著,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娘,永遠印在我的腦海中。
  • 人生一輩子只有一個娘,為何終老卻孤獨一個人?
    十月懷胎,那是一個漫長的日子,沒有體驗過的人是感覺不到一個當媽媽的心酸和無奈。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那是幸福的來臨,因為有了孩子,就有了快樂、有了希望、有了未來、有了寄託,但是這種希望也許是種幸福,也許是一種悲哀。都說兒大不由娘,有了媳婦忘了娘,這話說得很是透徹,也很心酸。
  • 陳三五娘傳說(一)
    陳三是一個滿腹墨汁的讀書郎,又是一個十二分活動的少年家,身在外鄉,怎肯錯過遊街賞月看燈的好機。  潮州有一個員外黃九郎,伊的掌上明珠黃五娘,名碧琚,是本地名氣夠大的美貌才女,在婢女益春和老虔婆李姐的陪伴下,也出門遊玩。封建社會,有兩個傳統節日允許婦女出門散心,一個是上元賞燈,一個是清明踏青,青年男女才有機會相遇,往往鬧出一見相意愛,弄出風流韻事來。
  • 「少年娘則中國娘」?純屬放屁
    貓醬仿佛一夜之前回到了上世紀,營銷號集體出動恨不得把和自己審美不同的人統統剷除,順便給人群分個三六九等。「娘炮誤國論」可以說是貓醬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但凡長相精緻化了妝的男藝人,一張照片就會被罵成「娘炮」,有些人甚至提出觀點要他們集體接受閹割,仿佛好像這些人踐踏了神聖的男性身份一般。
  • 金母娘十囑咐
    轉載者請註明轉載自拜佛童子QQ867172092(群號未來心印妙法117106382 )微信號:yuanming969696,微信公眾號:yuanmingjushishengpi ,莫要擅自修改套用一囑咐兒和女牢記誓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