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在微博上火了。
這個做給中小學生看的節目,它的被議論不是因為它的教育意義也不是因為它長達13小時的廣告。
而是因為參與宣傳的幾個小鮮肉,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
再加上這個中小學生必看節目上又有小鮮肉表演,一時間輿論譁然。
甚至還出現了「少年娘則中國娘」「娘炮誤國」等極埠號。
貓醬仿佛一夜之前回到了上世紀,營銷號集體出動恨不得把和自己審美不同的人統統剷除,順便給人群分個三六九等。
「娘炮誤國論」可以說是貓醬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誠然,朱正廷他們幾位的微博配圖都濃妝加上美顏濾鏡使用過度,給路人的觀感非常不好,你不喜歡想罵他也是你的自由。
但是因為一張宣傳照,或者節目裡幾分鐘的演出就能「禍害」一代人,那貓醬只能理解為這些人都是精神鴉片,看一眼記一生那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娘」這個概念變成了一個極端貶義詞。
貓醬百度百科搜索「娘炮」,得出的答案是男人動作、行為、形象女性化。
女性化就這樣自然而然的被打上了十惡不赦的標籤,恨不得將其送入刑場。
曾經郭敬明在錄製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時被攻擊「像女人」,他聽後憤然離場。
作為旁觀者,看到這個詞彙被用來攻擊別人真的非常難受。
好在郭敬明看得通透,不管大家平時怎麼罵他,但是這段話他說得絕對沒毛病。
有些直男習慣性粗糙對應新興小鮮肉的精緻,後者被千萬粉絲追捧,前者卻遭遇冷落,本來世界就應該多元化,卻被逼成二元對立。
其實在這之前有篇微信推文就已經火了,它緩緩在朋友圈蔓延,成為了一類人狂歡的產物。
「把這個娘炮當四害除了吧」
這篇文章閱讀量早早超過10w+,下面的評論也點讚多萬,不是說娘炮誤國就是說變態汙染眼球,甚至有人叫囂著要將這群人閹割。
在貓醬眼中這些言論絕對是一種歧視,歧視的不光是這些被貼上「娘炮」標籤的男性,還有大多數女性,畢竟娘=女性化。
到處叫囂著人無陽性則死的男性們,多年間在男權世界浸泡,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列入高人一等的行列。
最諷刺的是,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除「四害」是怎麼回事,這本來就是一個人為定義破壞生態平衡的偏激事件,2018年了竟然還有人引以為傲。
這個被廣泛謾罵的視頻主角叫做周銳,是《偶像練習生》裡面的選手,這一期他長發白衣一臉精緻的妝容。
那期節目除了錄製現場的選手們說他美之外,在觀眾當中也反響不錯,很多人說造型驚豔。
他自己也自此在出鏡時保持精緻的妝容,沒想到幾個月過後風向逆轉,他又成為了萬人唾罵的對象。
然而周銳不過是個追逐夢想的年輕人而已,在無數次的失意後終於在這個舞臺上小有名氣。他的「錯」在於他愛美,但是愛美又怎麼能算錯呢。
他在舞臺上配合演出畫著精緻的妝容表演,哪裡做錯了。
貓醬在中學時期第一次看到了David Bowie 70年代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就被封面他的女裝造型驚豔到,當時的我從未覺得不妥。
度過了曾經ziggy stardust的風潮後,他逐漸摘下了中性風的標籤,開始了全新的音樂徵途。
多年後他又在《the Stars (Are Out Tonight)》的MV裡面和Tilda Swinton玩了一次性別模糊,摒除性別這個定義,他們更加魅力四射。
放在一起說,沒有想要比較的意思,只是想說追求「美」從來不是一種錯,跨越性別也從來不是「毒瘤」。
更可怕的是,周銳不過一個舞臺造型就遭遇了無數人的攻擊唾罵,那些真正的跨性別者,或者性格陰柔的男性不是更加難容於這個社會?
話又說回來,到底何為「娘炮」。
這個概念在貓醬讀書的時代就已經存在,身邊扭捏精緻溫柔一點的男生很容易背負「娘炮」之名,成為同學們日常開玩笑的對象。
現在網絡上這個詞涵蓋範圍越來越廣,大有一網打盡的意思。
但凡長相精緻化了妝的男藝人,一張照片就會被罵成「娘炮」,有些人甚至提出觀點要他們集體接受閹割,仿佛好像這些人踐踏了神聖的男性身份一般。
更有甚者提出「少年娘則中國娘」,上升到國家高度來包裝自己的觀點。
這些觀點的出現多少都是很多人心中的既定思維受到了挑戰。
某種角度來說男性本身其實也是這種思維的受害者。
在論壇上貓醬看到過有直男發帖問「男生夏天打傘很奇怪嗎」,大多數男生的回覆是「很奇怪」「不好意思」。
在男性思維中夏天打傘這種「娘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萬惡,被曬到死都要守住這份「尊嚴」。
還有不少貓醬身邊的男生用護膚品都會低調使用,害怕說出來被同胞當作「娘炮」處以極刑。
再說關於教育的問題,很多人一口咬定這些小鮮肉在電視上「搔首弄姿」是在教壞小孩子,就這一點貓醬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些人教育的失敗。
多年的家庭教育,難道還比不過電視上小鮮肉十分鐘的表演來得深刻嗎。
說實話,你的孩子沒這麼容易被這十分鐘教壞。
之前貓醬看過一個短片叫做《不一樣又怎樣:葉永鋕篇》。
十多年前的臺灣國中學生葉永鋕倒在學校廁所的血泊中,不治身亡。
生前的他因為行為舉止「娘炮」而時常遭受校園霸凌,母親屢次向學校反應卻沒有得到處理,直至悲劇發生,學校甚至還一口咬定他死於心臟病。
生前他在學校連上廁所都不敢,因為會被同學扒褲子質疑性別。
這件事之後他的母親成為了性少數平權運動的一線戰士。
心理醫生給她說:「你兒子非常正常,如果有人覺得他這樣不正常,那麼是這個人本身就不正常。」
視頻在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觀看⬇️
葉永鋕的事件還推動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訂,性別多元化被寫入其中。
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臺灣校園中這種歧視已經很少了,這才是真正教育成功的典範吧。
講真,別再盯著那些小鮮肉了,市面上有走硬漢風的男明星,有走陰柔美的男明星,你可以喜歡自己喜歡的,也可以吐槽你不喜歡的,別再扯亡國論了。
本周有部叫《道高一丈》的電影要上映,估計大多數人都沒聽過。
導演自己給這部電影打上了濃鬱的硬漢標籤,上映前更是在自己的微博寫下長文。
他在文中貶低的是小鮮肉和粉絲們,還是與直男相對的gay群體我們不得而知(或者二者兼顧),貓醬只知道他這種強行將直男與「娘炮」二元對立的行為體現出的是十足的狹隘。
現在去看他已經刪掉了微博,或許被罵也達到了他想要的宣傳效果吧。
在李宇春被問到,女生什麼時候最美時,她的回答是:「不被定義時最美。」
曾經她也是早期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因為中性化的打扮,她被稱為「春哥」,被惡搞各種照片傳播,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拿她的性別開玩笑。
在那波網民狂歡結束多年之後,她說女人不被定義時最美。
是啊,都8012年了,社會早就多元化了,請別輕易侮辱定義別人。
我得趕緊看一集《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再看一集《粉雄救兵》壓壓驚。
當然,貓醬還得說一下,有些哥們兒也別執著於罵別人娘了,自己洗把臉換套衣服,說不定明天就可以脫單。你不一定接受男人精緻,但也別以粗糙為榮。
ps.貓醬每天都會提醒叔洗頭剃鬚,帥氣直男必備。
丨推薦閱讀丨
回復1~10任意數字,有驚喜
戳閱讀原文,來微博和叔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