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娘則中國娘」?純屬放屁

2021-01-21 影視怪蜀黍

前兩天《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在微博上火了。


這個做給中小學生看的節目,它的被議論不是因為它的教育意義也不是因為它長達13小時的廣告。


而是因為參與宣傳的幾個小鮮肉,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


再加上這個中小學生必看節目上又有小鮮肉表演,一時間輿論譁然。


甚至還出現了「少年娘則中國娘」「娘炮誤國」等極埠號。


貓醬仿佛一夜之前回到了上世紀,營銷號集體出動恨不得把和自己審美不同的人統統剷除,順便給人群分個三六九等。


「娘炮誤國論」可以說是貓醬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誠然,朱正廷他們幾位的微博配圖都濃妝加上美顏濾鏡使用過度,給路人的觀感非常不好,你不喜歡想罵他也是你的自由。


但是因為一張宣傳照,或者節目裡幾分鐘的演出就能「禍害」一代人,那貓醬只能理解為這些人都是精神鴉片,看一眼記一生那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娘」這個概念變成了一個極端貶義詞。


貓醬百度百科搜索「娘炮」,得出的答案是男人動作、行為、形象女性化。


女性化就這樣自然而然的被打上了十惡不赦的標籤,恨不得將其送入刑場。


曾經郭敬明在錄製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時被攻擊「像女人」,他聽後憤然離場。


作為旁觀者,看到這個詞彙被用來攻擊別人真的非常難受。


好在郭敬明看得通透,不管大家平時怎麼罵他,但是這段話他說得絕對沒毛病。


有些直男習慣性粗糙對應新興小鮮肉的精緻,後者被千萬粉絲追捧,前者卻遭遇冷落,本來世界就應該多元化,卻被逼成二元對立。


其實在這之前有篇微信推文就已經火了,它緩緩在朋友圈蔓延,成為了一類人狂歡的產物。


「把這個娘炮當四害除了吧」


這篇文章閱讀量早早超過10w+,下面的評論也點讚多萬,不是說娘炮誤國就是說變態汙染眼球,甚至有人叫囂著要將這群人閹割。


在貓醬眼中這些言論絕對是一種歧視,歧視的不光是這些被貼上「娘炮」標籤的男性,還有大多數女性,畢竟娘=女性化。


到處叫囂著人無陽性則死的男性們,多年間在男權世界浸泡,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列入高人一等的行列。


最諷刺的是,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除「四害」是怎麼回事,這本來就是一個人為定義破壞生態平衡的偏激事件,2018年了竟然還有人引以為傲。


這個被廣泛謾罵的視頻主角叫做周銳,是《偶像練習生》裡面的選手,這一期他長發白衣一臉精緻的妝容。


那期節目除了錄製現場的選手們說他美之外,在觀眾當中也反響不錯,很多人說造型驚豔。


他自己也自此在出鏡時保持精緻的妝容,沒想到幾個月過後風向逆轉,他又成為了萬人唾罵的對象。


然而周銳不過是個追逐夢想的年輕人而已,在無數次的失意後終於在這個舞臺上小有名氣。他的「錯」在於他愛美,但是愛美又怎麼能算錯呢。


他在舞臺上配合演出畫著精緻的妝容表演,哪裡做錯了。


貓醬在中學時期第一次看到了David Bowie 70年代的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就被封面他的女裝造型驚豔到,當時的我從未覺得不妥。


度過了曾經ziggy stardust的風潮後,他逐漸摘下了中性風的標籤,開始了全新的音樂徵途。


多年後他又在《the Stars (Are Out Tonight)》的MV裡面和Tilda Swinton玩了一次性別模糊,摒除性別這個定義,他們更加魅力四射。


放在一起說,沒有想要比較的意思,只是想說追求「美」從來不是一種錯,跨越性別也從來不是「毒瘤」。


更可怕的是,周銳不過一個舞臺造型就遭遇了無數人的攻擊唾罵,那些真正的跨性別者,或者性格陰柔的男性不是更加難容於這個社會?


話又說回來,到底何為「娘炮」。


這個概念在貓醬讀書的時代就已經存在,身邊扭捏精緻溫柔一點的男生很容易背負「娘炮」之名,成為同學們日常開玩笑的對象。


現在網絡上這個詞涵蓋範圍越來越廣,大有一網打盡的意思。


但凡長相精緻化了妝的男藝人,一張照片就會被罵成「娘炮」,有些人甚至提出觀點要他們集體接受閹割,仿佛好像這些人踐踏了神聖的男性身份一般。


更有甚者提出「少年娘則中國娘」,上升到國家高度來包裝自己的觀點。


這些觀點的出現多少都是很多人心中的既定思維受到了挑戰。


某種角度來說男性本身其實也是這種思維的受害者。


在論壇上貓醬看到過有直男發帖問「男生夏天打傘很奇怪嗎」,大多數男生的回覆是「很奇怪」「不好意思」。


在男性思維中夏天打傘這種「娘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萬惡,被曬到死都要守住這份「尊嚴」。


還有不少貓醬身邊的男生用護膚品都會低調使用,害怕說出來被同胞當作「娘炮」處以極刑。


再說關於教育的問題,很多人一口咬定這些小鮮肉在電視上「搔首弄姿」是在教壞小孩子,就這一點貓醬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些人教育的失敗。


多年的家庭教育,難道還比不過電視上小鮮肉十分鐘的表演來得深刻嗎。


說實話,你的孩子沒這麼容易被這十分鐘教壞。


之前貓醬看過一個短片叫做《不一樣又怎樣:葉永鋕篇》


十多年前的臺灣國中學生葉永鋕倒在學校廁所的血泊中,不治身亡。


生前的他因為行為舉止「娘炮」而時常遭受校園霸凌,母親屢次向學校反應卻沒有得到處理,直至悲劇發生,學校甚至還一口咬定他死於心臟病。


生前他在學校連上廁所都不敢,因為會被同學扒褲子質疑性別。


這件事之後他的母親成為了性少數平權運動的一線戰士。


心理醫生給她說:「你兒子非常正常,如果有人覺得他這樣不正常,那麼是這個人本身就不正常。」


視頻在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觀看⬇️


葉永鋕的事件還推動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訂,性別多元化被寫入其中。


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臺灣校園中這種歧視已經很少了,這才是真正教育成功的典範吧。


講真,別再盯著那些小鮮肉了,市面上有走硬漢風的男明星,有走陰柔美的男明星,你可以喜歡自己喜歡的,也可以吐槽你不喜歡的,別再扯亡國論了。


本周有部叫《道高一丈》的電影要上映,估計大多數人都沒聽過。


導演自己給這部電影打上了濃鬱的硬漢標籤,上映前更是在自己的微博寫下長文。


他在文中貶低的是小鮮肉和粉絲們,還是與直男相對的gay群體我們不得而知(或者二者兼顧),貓醬只知道他這種強行將直男與「娘炮」二元對立的行為體現出的是十足的狹隘。


現在去看他已經刪掉了微博,或許被罵也達到了他想要的宣傳效果吧。


在李宇春被問到,女生什麼時候最美時,她的回答是:「不被定義時最美。」


曾經她也是早期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因為中性化的打扮,她被稱為「春哥」,被惡搞各種照片傳播,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拿她的性別開玩笑。


在那波網民狂歡結束多年之後,她說女人不被定義時最美。


是啊,都8012年了,社會早就多元化了,請別輕易侮辱定義別人。


我得趕緊看一集《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再看一集《粉雄救兵》壓壓驚。


當然,貓醬還得說一下,有些哥們兒也別執著於罵別人娘了,自己洗把臉換套衣服,說不定明天就可以脫單。你不一定接受男人精緻,但也別以粗糙為榮。


ps.貓醬每天都會提醒叔洗頭剃鬚,帥氣直男必備。



推薦閱讀

回復1~10任意數字,有驚喜

戳閱讀原文,來微博和叔侃大山~



相關焦點

  • 「少年娘則國家娘」,中國足球踢不好娛樂明星要背鍋?
    中國足球踢不好有很多原因,但沒有必要讓娛樂明星為背鍋。
  • 中國男孩「娘化」?!不存在的
    這些現象讓一些人開始擔憂,認為今天中國的男孩子在」娘化「, 甚至更進一步,把這種擔憂放大到對國家社會的前途的層面上,說「少年娘則國家娘」 。 那麼「娘化」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擔心的又是什麼呢?無論在朋友圈還是網頁上,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娘則國家娘。
  • 萬物皆可娘,DMM再推水果娘,娘化遊戲玩的是什麼?
    在ACG文化圈內,娘化特指人們對各種角色甚至非生命體進行女性化同人的行為,其根本還是源於人們對「萌」的追求,對美少女的渴望。在動畫界,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翼德雲長,還是克蘇魯中的外神奈亞拉託提普,都能給你娘化成萌萌噠的美少女。
  • 史上最搞笑的臺詞:李雲龍+猛虎王+王境澤=你他娘的放屁真香
    史上最搞笑的臺詞:李雲龍+猛虎王+王境澤=你他娘的放屁真香 據史料記載,一戰時期義大利曾經從法國進口了一批這樣的火炮,戰爭結束淘汰下來的舊貨又被賣到了中國,最終在抗戰戰場上露面。由於炮身上刻有義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記載中便有了「義大利炮」的稱呼。
  • 美國:「娘化」陰謀
    中日韓的男明星都化著女生的妝,越來越娘。這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二戰後,日本淪為美國的傀儡為了完全控制日本美國外交官喬治-坎南決定控制日本人的思想用娛樂新聞洗腦日本讓日本社會喪失雄性徹底失去反抗能力。後來『娘化』在韓國發揚光大偶像男團在韓國大獲成功。他們的特點是清秀,柔弱,女相。中國人加入「造星風潮」到處播放小鮮肉的歌曲和電影。美國人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娘化陰謀擴散了整個亞洲。
  • 「少年娘則國娘」當今娛樂圈的畸形審美正在影響著青少年的三觀!
    更讓人嘆息的是所謂的男性小鮮肉們,每一張臉都極具陰柔氣息,所謂「少年娘則國娘」並不是一句聳人聽聞的話,現在的青少年們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他們的三觀?每個人都有童年,有些人會崇拜孫悟空,因為他勇敢堅強、堅韌不拔,有些人崇拜蜘蛛俠,因為他正義善良,有些人崇拜周星馳,因為他的才華把自己推上了喜劇大師的地位,有些人崇拜魯迅先生,因為他是當代以來,中國思想高度最高的偉人,等等一系列,不論是虛擬人物也好,還是真實人物也好,不論是影視行業,還是文學作家,這類人物他們都有崇拜的價值在,是值得大家尊敬的,這才是真正正確的審美,這類人才真正具備美。
  • 這就是娘,永遠的娘......
    娘在,家就在。         但凡有娘的孩子,大都有一個可以回味,值得追憶的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幸福,來自於娘的笑臉,來自於娘在家中的守望,家中沒有了娘,你便不會再笑。         小時侯,就像一個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餓了、累了的時候,才知道,回家。
  • 散文‖娘
    芳她娘,慢著慢著。這個老漢喊道。我的娘,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那時的中國,飢一頓飽一頓,人們都是長長細細的秸杆,立在或黃或黑的土地上。矮矮的小腳姥姥和接近2米的大高個姥爺,差點把他們的第四個孩子埋了,當赤腳醫生一劑針讓毫無聲息的娘「哇哇」大哭的時候,他們喜極又泣。
  • 陳三五娘傳說(一)
    伊的兄長陳伯賢功名成器,官至廣南運使,攜眷赴任,順路回鄉省親,光耀門楣。陳三奉母命送哥嫂前往廣南。陳三離開朋山嶺,鯉魚入大海,一路縱覽河山,心情十分舒爽。這日來到廣東名城潮州,遇著元宵佳節。陳三是一個滿腹墨汁的讀書郎,又是一個十二分活動的少年家,身在外鄉,怎肯錯過遊街賞月看燈的好機。
  • 萌娘化代表性動畫,奧特曼怪獸娘可愛,烏賊娘天然呆
    萌娘化,是指將任何人物以及事物擬人化成為女性角色之後,再加以日本御宅文化中盛行的各種萌元素之後形成的具體角色形象。日本動畫,尤其是日本商業動畫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由於市場需求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一大批萌娘化的動畫作品紛紛出現,一部分萌娘化的動畫作品在觀眾口碑以及商業成績上雙豐收,而另外一部分只成為了小圈子間喜愛的對象。接下來,拾部君就來介紹幾部拾部君認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萌娘化動畫。
  • 歷史八卦:王初桐與六娘「相思」那些事兒
    點擊上圖回顧相思(上)短片 短片中,少年與六娘從小青梅竹馬,幼時便以紅豆定情。長大成人後,少年與六娘卻因門不當戶不對,即使偶遇也只能無奈擦肩而過。後來,六娘被迫嫁給了富家少爺,無緣再與心中的少年廝守。失去了愛情的少年卻等來了功名,乘著小船,拿著六娘手繡的帶紅豆圖案的手巾離開了故鄉。
  • 娘在,家就在.
    但凡有娘的孩子,大都有一個可以回味,值得追憶的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幸福,來自於娘的笑臉,來自於娘在家中的守望,家中沒有了娘,你便不會再笑。        小時侯,就像一個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餓了、累了的時候,才知道,回家。        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娘,進家的第一句話,就是喊「娘唻」。
  • 娘,想你了
    娘說:「我都要!」因為娘狠不下心不要我,但要了我沒有她,孩子誰來呵護成長呢?至終,上帝的憐憫,兩個人都保下了。從此,我這「老來子」甚得娘的寵愛。記得小時候貧血,曬曬太陽就常昏倒,娘東摳西省買了「肝精」給我打針,每天一個荷包蛋湯給我補,這才漸漸將體質休復正常。
  • 我娘
    這是娘一生的概括總結。操心操勞一輩子,不但養育了我們這一代,還養育了一群孫子、外甥。一生要強,愛乾淨。臨終前還自已做飯吃。娘的一輩子,充滿心酸艱辛。幼小時被我外公瞞著外婆偷偷賣給了別人家做童養媳。為此,外婆與外公大半輩子不和。娘與外公的情感因此也很複雜。外公離世時,娘還是去了,為他哀哭。
  • 蒲松齡原來是「死宅」,從日本到中國的「娘化」發展
    中國遊戲業界也跟風創作了大量的艦船娘化遊戲,比如《碧藍航線》、《深淵地平線》、《蒼藍誓約》等等,而當艦娘類遊戲市場趨於飽和時,市面上又出現了許多其它事物的娘化,比如將槍械進行娘化的《少女前線》,將戰機進行娘化的《皇牌機娘》,日本甚至在2015年推出了將大糞進行娘化的《便娘收藏》······對於這種事物的娘化在日語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萌え擬人化」,而且最早也不是戰艦,而是各種機器人
  • 劉強東回國;少年娘則中國娘惹眾怒;高鐵霸坐男被拉黑 | 每日大新聞
    目前他已經回到中國正常開展工作。」這兩天強東哥出事的消息在國內鬧的是沸沸揚揚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9月2日網絡上流傳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涉嫌性侵女大學生目前已經被保釋的消息有網友評論「少年娘則中國娘
  • 林娘廚房:烤皮薩
    烹小鮮若治大國——林娘 小雪妹妹來上海有些日子了
  • 趙五娘
    無有柯村的趙五娘是留守老人,是,也不是。她共生育五男三女,村裡辦喜事,總是請她做送嫁娘或接嫁娘,她是村中一等一的好命婆。雖然趙五娘與阿福嫂無話不說,可是阿福嫂也不如她的命水好。趙五娘三個女兒都出嫁了,大兒二兒四兒外出謀生。三兒子一家在村中居住,趙五娘是「一見車就暈」的,哪裡也去不得。況且三個女兒也外出打工去了,所以,趙五娘只好和三兒子一家留守了。
  • B站2233娘回歸?身材變肥了引發網友吐槽
    之前Bilibili的客戶端的登陸界面從原來招牌性的2233娘,突然換成了無趣的「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引發網友瘋狂吐槽,說
  • 娘的「鐵腿」
    娘的「鐵腿」娘今年七十了,還是閒不住,整天不是忙這就是忙那。娘在城裡待不住。冬天剛過,天氣稍暖,娘就急匆匆地趕回鄉下老家。娘一直堅持著。娘說:「能動就不做手術。到醫院花錢不說,再怎麼著,換的關節也不如自己的好用吧。」後來娘痛得厲害了,就吃止痛藥。吃完藥後,疼痛減緩,娘又開始忙。娘吃止痛藥吃出了血壓高,我們警告她:你再這樣,弄不好就癱瘓在床上,我們還得請假伺候你。娘不再堅持了。2018年10月1日,娘在禹城市人民醫院進行雙腿膝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