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多死的早?每個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

2020-12-23 齊魯壹點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瘋傳的說法——「每個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9噸這個嚇人的數字和「吃完先走」的可怕措辭,讓每個看到的人都瑟瑟發抖……吃多吃少,和壽命真的有關嗎?

你一輩子吃的食物,遠遠不止9噸

其實如果真的要仔細計算人的一生需要多少食物,還是可以估算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就是一個估算參考值。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上的數字累積,大約每天是吃1-2公斤之間的食物,就算按照1公斤計算,大概24.6年就要吃完9噸食物了,所以這個一輩子9噸的措辭肯定是有問題的。

而進一步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我國食物消費量的統計數字,大約是中國人平均每天要吃2.3公斤的食物,按照人均壽命74歲來看,消耗量遠遠大於9噸這個看似驚人的數字。

事實上每個人體型和代謝不同,飯量也不同,不能輕易地說飯量大的人就會早死。

科學證明少吃一些,確實可以更加健康

很多百歲老人在談及長壽秘訣時,確實也會說少吃,每餐七分飽,多喝水之類的養生理念。在德國科學家的小鼠實驗中,吃得少會更長壽的理論也有所證實: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用小鼠對此進行了研究,用800隻小鼠進行晚期飲食限制轉換。結果發現有進食限制的小鼠老年時能夠活得更健康且壽命更長,而且要持續的減少食物攝入才能獲得長期益處。

當然,小鼠畢竟與人相差甚遠,小鼠實驗在人類身上的對照也很難說清。但是在美國,已經有了靈長類的實驗來驗證這個說法:

文斯堪森國家靈長類實驗中心在對78隻17歲以上(約等於人類年齡40+)的恆河猴進行了長達20年的實驗以後,在Science雜誌發表了論文。實驗表明(下圖)左邊的對照組的猴子比限制熱量攝入的猴子衰老不少。同時,節食的猴子在老年病發病率與致死率均有著極大的改善,減少將近30%。

也就是說飲食有所控制,對於猴子來說在長壽方面真的會有所益處,同時,即便已經衰老,控制飲食也會讓猴子更加健康。對於同樣是靈長類動物的人類而言,猴子實驗顯然比小鼠實驗相對來說更為可信。當然,目前人類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對比,但是稍微控制飲食,對於人的健康顯然是有益無害的。除了有上述實驗中間體現出來的延長壽命和延緩衰老的作用以外,少吃還有很多好處——

控制體重:適當少吃的首要好處顯然就是有助於控制體重,幫助人們保持良好的體型。畢竟肥胖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而控制體重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一點。

保護心腦血管: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項血管衰老的研究發現,在食物攝入量較低時,人體可以產生一種名叫β-羥丁酸的分子,有助於延緩血管系統的細胞老化,保護血管。

如果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葡萄糖通道的運動,還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增加患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減輕腸胃負擔:長期吃得過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腸黏膜被破壞,引發胃潰瘍等疾病,增加罹患腸癌腸梗阻的風險。適當的少吃,可以有利於腸道蠕動,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減少代謝廢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

預防老年痴呆:有數據顯示,約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減少攝入食物,可以保障大腦供血,降低疲勞感,防止腦細胞老化和衰退,預防老年痴呆。

合理少吃,也有很多注意點

由於很多人少吃,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生吃9噸」的錯誤邏輯中,從而形成了「少吃=不吃」的簡單粗暴的思維。很多老年朋友,就是在單純的少吃以後,得到的不是各種疾病的遠去,而是弄巧成拙危及健康。

比如小編的外公,就是因為沒有科學有選擇性的少吃,而導致了自己營養不良輕微貧血。所以說,學會合理的少吃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

1

吃的少≠不吃,而是吃的有選擇

我們把食物單位重量所含的熱量稱之為能量密度。一般來說脂肪、糖含量高而水分含量低的食物能量密度較高,1克脂肪可以產生9千卡熱量,比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和1克蛋白質4千卡提供能量的總和還要多。而水分、蛋白質、膳食纖維較高,脂肪含量少的食物能量密度相對較低。

所以節食並不等於完全不吃東西或者攝入很少的東西,而是只控制攝入體內的總熱量。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例如油條、蛋糕、薯片、曲奇、葡萄乾等,多吃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製品、谷薯類、豆類、瘦肉、魚類等。

同時,還要以下這些食物記得要少吃:

2

2

吃得少還想不挨餓,也有小技巧

如果想要少吃的同時不感到非常飢餓,記住選擇膳食纖維多的和難消化的食物。因為食物在胃腸中消化速度越快,胃腸盤踞的時間就越短,胃腸一旦排空飢餓感就來了。

由於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精製米麵)被消化吸收的速度最快,所以主食要避免單純吃饅頭、大米飯、麵包、麵條等精白米麵類,注重粗細搭配。

而蔬果、薯類、菌藻、大豆、粗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吃進去之後它會長時間在胃腸道裡「待著」,且容易吸水膨脹,體積可增大15~25倍,飽腹感持續時間可達4小時。

適當選擇魚蝦類、大豆或其製品、奶類、瘦牛肉等優質高蛋白食物,也是提高飽腹感的選擇,因為蛋白質消化吸收食物時還會額外消耗大概30%~40%熱量,所以在提供營養的時候還能避免體重增加。

3

細嚼慢咽七分飽,是最簡單的少吃方法

很多人都會說,吃飯不可能像女明星一樣隨身帶著秤,有什麼方法可以簡單有效達到少吃的目的?有些人在進食的時候無法判斷自己的飽腹程度,這裡有個分級圖,大家可以自行判斷一下自己平時都在幾分飽的位置。

其次,最有效的方法是細嚼慢咽。當從開始吃飯15分鐘後,人的血糖值會顯著上升,到30分鐘左右達到峰值,此時大腦會反饋「吃飽了」信號給腸胃,使食慾降低。而如果進食速度過快,大腦信號來不及反應,就容易吃過量。

所以建議每一口飯咀嚼20次直到食物嚼得很細膩再咽下去,進餐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比較好。

雖然人的一生遠遠不止吃9噸的食物,但是減少一定的食物攝入和一時的歡愉,從而保障自己可以獲得更加健康有活力的體魄和更長久優質的生命,還是非常划算的。畢竟就算想要大嘴吃八方,也要有足夠的健康和壽命去享受啊。

相關焦點

  • 人這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說法到底對麼?
    有一句很瘋狂的話「每個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這句話到底準確麼?吃多吃少,真的和壽命有關? 其實如果真的要仔細計算人的一生需要多少食物,還是可以估算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就是一個估算參考值。
  • 人一生的心跳是有數的,誰先跳完誰先走?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 25 億至 30 億次,誰先跳完誰先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定範圍內,心跳慢一些,壽命就會長一些。」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學科主任郭藝芳2020年12月11日在其個人微信公號上談到。
  • 人到65歲,已經消化了50噸食物了?一日三餐該如何吃才健康?
    三餐,是人類根據生存需求,一直流傳下來的習慣,身體想要存活下去,就離不開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所以也有人會說,食物陪伴著人類的一生,一日三餐的攝取,就顯得尤為重要。人到65歲,已經消化了50噸食物了?之前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在人到65歲的時候,大概可以吃掉和消化50噸的食物,光看50噸這個數字,還是讓人比較震驚的,這是什麼概念呢?一頭非洲象的重量大概是在3噸及以上,50噸,就相當於16頭左右非洲象的重量,這要吃到猴年馬月?這個數字是真的嗎?
  • 【科普】人一生的心跳是有數的,誰先跳完誰先走?|心腦血管疾病|...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 25 億至 30 億次,誰先跳完誰先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定範圍內,心跳慢一些,壽命就會長一些。」 郭藝芳列出了 5 條容易導致心跳過快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1. 持續精神緊張、思想壓力大這在職場人士中很常見。咋辦?
  • 史上最奇葩吃金屬的人,吃飛機自行車,三十年吃掉9噸金屬
    在正常人的眼中,認為吃蒼蠅、吃老鼠、吃蟑螂的人已經夠奇葩了,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位吃金屬的人!他不僅吃過自行車,還吃過飛機、玻璃等等,更奇怪的是這位吃金屬的人對身體沒有傷害,還能消化掉這些金屬。三十年吃掉9噸金屬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中國遼寧有一位吃煤的女人,印度有一位不吃飯的奇人。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吃飯、吃零食、蔬菜、肉食都是很正常的,但在法國卻有一位吃金屬的人。他不僅吃過自行車,還吃過玻璃、飛機!
  • 人一生的心跳是有數的,誰先跳完誰先走?!你別還不知道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 25 億至 30 億次,誰先跳完誰先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定範圍內,心跳慢一些,壽命就會長一些。」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學科主任郭藝芳2020年12月11日在其個人微信公號上談到。
  • 一天吃多少主食合適
    很多人認為主食是生活中常見的米飯,事實上,只要食物的澱粉含量足夠都可以用作主食。此外,進入人體後,澱粉會變成葡萄糖為身體提供熱量,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素。但是,最近有很多人想知道一天吃多少主食合適呢?今天這篇文章來做具體介紹。
  • 中國人不願吃的食物,非洲國家卻吃到瀕臨滅絕,一年吃上千萬噸
    說到吃,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第一時間應該想到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可以說中國是吃貨的天堂,我們有著幾千年的飲食文化,那些西方人看起來醃髒不能入口的動物內臟,下水,往往在我們中國的廚師刀下就會變成一道可口的飯菜。就連很多老外吃了之後都忘記了他們的忌諱,那叫一個讚不絕口啊。
  • 「誰倖存,就吃對方的肉活下去!」 情侶困喜馬拉雅山47天,一死一生
    中國臺灣的一對情侶梁聖嶽和劉宸君,早前赴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登山,在3月9日失蹤後,4月26日終於獲救,男方暴瘦30公斤,保住性命,其女友卻在被發現前3天去世  獲救的梁聖嶽4月2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受困末期,女友劉宸君主動與他生死相約:兩人誰先死去,還沒死的那個人,就要「吃對方的肉活下去
  • 「誰先死,就吃對方的肉活下去」情侶被困喜馬拉雅47天,發現時一死一生…
    獲救的梁聖嶽4月2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受困末期,女友劉宸君主動與他生死相約:「兩人誰先死去,還沒死的那個人,就要「吃對方的肉活下去」。據報導,兩人失蹤的當天山區多處降下大雪,進而造成雪崩。兩人曾一度試圖退回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最終,梁聖嶽於4月26日於納查特河谷被尋獲,但劉宸君卻在被發現前3天,不幸去世。梁聖嶽被發現時,意識清楚,也能說話表達,但身體虛弱,隨即被送往當地醫院治療接受治療。身體逐漸恢復後,他講述了與女友被困期間的種種遭遇。
  • 廣東人一日三餐吃什麼?看完才明白,這樣的食物,吃再多也不會胖
    廣東不僅是一個旅遊勝地,也是一個美食天堂,這裡的好吃的實在太多了,有腸粉,燒鵝,白切雞,早茶等等,單就「早茶」就有上百個品種,很多人覺得在這裡生活,註定要吃成個大胖子,多吃一口對不起脂肪,少吃一口又對不起自己的肚子!
  • 國外吃播pk中國吃播,誰最真實,你們最喜歡誰?
    國外吃播pk中國吃播,誰最真實,你們最喜歡誰?隨著網絡直播越來越火熱,直播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直播唱歌喊麥之類的。現在最火的可能就是吃播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中國吃播和韓國吃播的大pk,你們覺得誰最真實,最喜歡誰?
  • 有脂肪肝的人,哪些食物要忌口?哪些食物能多吃?提醒:別吃反了
    脂肪肝並不是胖子的專屬,雖然吃太多高脂肪食物,容易肥胖,會增加風險,但對於長期節食減肥的人來說,也容易中招,長期不鍛鍊的人也會增加風險。得了脂肪肝,調整飲食習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輕度脂肪肝,或許不用吃藥,調整飲食就能消除。那麼,有脂肪肝的人,哪些食物要忌口?哪些食物能多吃?
  • 心悸吃什麼食物 心悸吃什麼食物調理
    心悸吃什麼食物對於女性來說,如果貧血,不僅僅是危害了健康,就連氣色都會差很多,變成黃臉婆了。不少愛美女性都比較注意補血,與其花費大量金錢在補血保健品上,倒不如平時多吃些預防貧血的食物,安全又有效。低卡、高纖,質優減肥食材。
  • 9種常見食物推薦,吃了竟然影響情緒!吃東西也能吃出好心情
    小暢曾經談到過緩解抑鬱情緒的調節法,如戶外運動、溝通交流、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良好睡眠等,其實,飲食也能調節情緒,有些食物還能讓人心情變好,今天,小暢就介紹幾種能「改變心情」的美食,如果覺得自己最近有點「喪」,就安排起來吧! 1、深海魚:科研人員發現,住在海邊的人都很快樂。這不但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住在海邊的人經常吃魚。
  • 這9種食物多吃可以增強記憶力!
    增強記憶力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日常的飲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九種可以增強記憶力的食物,記得要多吃!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花生有利於改善我們的血液循環的狀況,進而有助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可幫助延緩衰老。
  • 減肥能吃雞蛋嗎 減肥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
    核心提示:說到雞蛋這種食材我們每一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生活中很多人早已經習慣了每天一個雞蛋的早餐搭配,這樣能夠快速為身體補充能量,從而開啟能量滿滿的一天。但是對於正在減肥瘦身的小夥伴來說,他們在食物的選擇上也需要非常謹慎,絲毫不敢亂吃。
  • 女人經期吃什麼好 五大食物經期要多吃
    女人經期吃什麼好1、紅豆紅豆的口味和其他豆類還是不同的,紅豆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甜蜜,很多人都會用紅豆來煮粥,女人經常吃紅豆對身體是非常好的,在痛經的時候可以吃點紅豆,及時補氣血,如果妹子是宮寒女的話,那麼適當的吃點紅豆,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 民以食為天,早中晚飯該怎麼吃,幾點吃?
    老話說「民以食為天」,除了保證我們的食品安全之外,我們還要清楚吃的飯量和時間。應該都知道這個說法「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飯吃少」,但是現實生活,更多的年輕人都是「早上不吃,中午吃飽,晚上吃飽,半夜再來一頓宵夜」,哪種更合理呢?早中晚幾點吃飯才是合理的呢?一 早吃好早上7~9點,胃經當令,正是接受食物的最佳時辰。
  • 義大利人說了,誰平時還不吃頓餃子?
    在慢吞吞的艾米利亞大區的人們吃餃子的訴求既不是為了減壓,也不是為了吃飽,而是為了吃巧。尤其是Tortellini,包的時候完全只需靠手指指尖操作,拼的就是靈活性和耐心。而在博洛尼亞,能不能包好Tortellini,可是衡量一個女性是否足夠優雅的重要標準。「如果你是個想讓老公和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家庭主婦,你才不會去超市買那種速凍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