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席捲而來,全國物業管理行業也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抗疫之戰。「治療一線是醫院,預防一線是物業。」疫情當前,刻不容緩,正是有大批的物業人,默默堅守在抗擊病毒的最基層、最前沿,用自己的「大愛」為小區的居民群眾築起一道堅固的抗疫堡壘。
2020年6月,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舉辦2020中國西部(成都)創新物業高峰論壇暨四川優秀物業服務企業評選,專門開闢版塊評選四川「最美抗疫物業人」,搜羅四川各大社區、物業企業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做過突出貢獻的優秀物業人,褒獎榜樣,為他們的貢獻正名。
四川遠鴻物業秩序維護員 陳星
25歲的陳星,是成都市藍潤東區雲邸的一名秩序領班,更是遠鴻物業的先鋒代表和縮影。疫情期間,他除了做好日常服務工作,每天都堅守一線,為小區業主的安全保駕護航。
門崗登記,辦理小區出入證,小區人員排查......陳星用耐心與細心服務每一位業主,大家每天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月起,有業主陸續地從外地趕回,陳星總是第一時間協同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排查工作。而每當有重度疫區返回的人員需要隔離的時候,他也不退縮,陪同社區人員上門辦理隔離手續。
「隔離不隔愛,封門不封情」。一個個熱心的電話,一袋袋新鮮的蔬菜,一件件代購的生活必需品,一天天的交流與相處。陳星細緻了解每一位隔離業主的需求,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與他們最大的幫助,為他們提供服務便利,用實際行動拉近與業主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要做好業主的貼心人,就要想業主所想,急業主所急,為他們排憂解難,在疫情期間,更要無間斷地服務好每一位業主。
自疫情以來,他主動放棄休假,在崗位上默默堅守了30多天。每天背著30斤重的消殺桶,進行三次園區消殺,一桶一噴頭成為他的「戰疫」夥伴。由於消殺任務重,人手緊缺,每天需要繞園區很多圈,重複多次,陳星索性就一直背著消殺桶,累了就在園區的座椅上稍作休息。十幾天下來,他的肩膀早已被勒出鮮紅的印記,而這些印記破皮還未癒合,就會被再次勒破,數日重複。
陳星進行園區消殺工作
沒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只有一桶一噴頭的重複動作和肩頭上一道道勒痕和破皮的印記,陳星用責任和擔當溫暖著每一位業主。
而還有很多物業人也和他一樣,都是通過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簡單的話,一雙溫暖的手,一張張面孔成就了平凡的微光時刻。
封面新聞記者 李竺軒 視覺設計 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