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興曲的藝術特徵丨以《降B大調即興曲》為例

2021-02-19 西方音樂評論

舒伯特《降B大調即興曲》 D.935 Op.142 no.3

舒伯特即興曲的藝術特徵

導讀:舒伯特是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音樂特徵於一身的著名作曲家。在他的鋼琴音樂創作中即興曲佔有突出的地位。本文通過對主題特徵、曲式結構以及和聲運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即興曲創作的藝術特徵,並以《降B大調即興曲》為例,闡述了舒伯特所特有的創作手法,從而使演奏者在理解、認識、彈奏這首作品時能更為全面和準確。——1、聽斯科達與德慕斯彈舒伯特的四手聯彈;2、舒伯特《f小調幻想曲》(四手聯彈)賞析及演奏丨附樂譜

 弗朗茨 ・澤拉菲庫斯 ・彼得・舒伯特(1797~1828年)是奧地利作曲家,他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在冗長而又繽紛的音樂世界中舒伯特僅僅穿梭了31年的時間,然而在他這短暫的年華中共寫作了歌曲六百多首,在這些作品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數量堪稱非凡。此外,還有交響曲十部,歌劇十八部,鋼琴奏鳴曲二十二首,小提琴奏鳴曲四首等,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在如此卓越的成績之後誰都不會想到,舒伯特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貧困小學校長家庭,父親和哥哥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才華出眾的舒伯特在11歲時就被帝國小學教堂唱詩班錄取,這使他在少年時期就接觸到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響曲,同時,他還可以很便利地獲得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曲譜。這些經歷為其日後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此舒伯特開啟了他輝煌而又短暫的音樂之路。

 19世紀是浪漫主義音樂風起雲湧的時代,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創始人,是音樂史上浪漫與古典交替時期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其即興曲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音樂主題具有歌唱性、幻想性等特徵

 舒伯特的即興曲中流露出其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細膩敏銳的情感,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之一。這首先表現在旋律的歌唱性上。提到鋼琴作品中的「歌唱性」,顧名思義是指用歌唱的感覺在鋼琴上彈奏出來,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和藝術方法,可以實現人聲所達不到的、複雜的、多樣性的鋼琴歌唱性演奏。這正是舒伯特即興曲的重要特徵。他的旋律有的安逸、寧靜,有的悲壯、有力,有的熱情而輕快,有的沉思般地引人入勝。但不管怎樣他們都具有相同的風格,那就是舒伯特所特有的抒情歌唱性。他運用充滿歌唱性的旋律親切而純粹地表達著個人情懷。此外,由於受到海頓、貝多芬等作曲家的影響和啟發,他的作品中還包含了一些古典主義的元素,實現了古典與浪漫的完美結合,其音樂主題還具有幻想性的特徵。說到鋼琴音樂的「幻想性」,通常是指作曲家用誇張的和難以琢磨的形式,把人們內心世界的複雜、細膩的情感變化與音樂密切地交織在一起,使人們心中留下更為幻想的空間和深刻的情感體驗。這使舒伯特的即興曲蒙上了幻想的面紗。

舒伯特《降B大調即興曲》 D.935 Op.142 no.3

二、 舒伯特即興曲在曲式結構上也有了傳統基礎上的突破

 以往的音樂創作大部分是以復三部為主的曲式結構,這種曲式結構因其段落規整、對比鮮明,多為作曲家們所採用。然而,舒伯特打破了這種固有的格局,對即興曲在曲式結構上進行了創新。他在即興曲的創作中大膽採用了變奏曲式的結構,即在保留主題基本特徵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一系列自由併合乎邏輯的演繹來達成音樂的發展。這種創新和突破為鋼琴音樂的創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動力,使舒伯特即興曲從頭到尾,由內而外的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息,湧動著浪漫的血液。

三、和聲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是重要的表現因素

 和聲是音樂作品中用來豐富和發展主旋律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豐富音樂的內涵,使音樂形象更加立體。舒伯特即興曲在和聲方面不僅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精髓,廣泛運用其常規的和聲素材,如正、副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持續音等因素來寫作,而且還運用了多種織體寫法以及多樣的轉調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和聲的色彩,這對更加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舒伯特即興曲中最著名的就是《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舒伯特在1827年前後創作了八首鋼琴即興曲,共分為兩組,《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是第二組中的第三首作品(Op。142 No.3),這也是演奏率較高的作品之一。

 《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是由一個主題加上五個變奏部分組成的。其主題清新而又親切,極富歌唱性,採用方整的復樂段結構。其中每四小節為一個樂句,共四句。每句開始的音調是基本相同的,但卻分別以屬和弦上的半終止和主和弦上的全終止為結尾。這首即興曲是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許多舒伯特所特有的創作手法。

 就觸鍵而言,在《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的彈奏中需要運用到很多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方法。本曲要求用指面多肉部分充分調動指力、手力和臂重,細緻而有力的觸鍵。對於主題的首次出現應當十分歌唱而親切地彈奏出來,連跳時要注意句子的整體性。伴奏音型每兩拍為一個單位,演奏時要強弱適度並富有彈性。

 接下來《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共有五個變奏,對待每個變奏區域的觸鍵方式都需要有不一樣的處理。

變奏一是由附點音符構成的旋律與伴奏組成。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右手要同時控制兩個聲部,分別是位於高聲部的主旋律和中聲部的分解和弦伴奏。演奏時要加強手指力度的控制,把旋律和伴奏聲部的音色與力度都明顯分開。四指和五指要非常歌唱,尤其是附點八分音符之後的十六分音符,切不可因為它的時值較短,就忽略其歌唱性。左手部分也是由兩個聲部組成,低聲部的二分音符要相對強調一些,以突出其和聲色彩。

在變奏二中,旋律被加上了許多修飾,要彈奏的均勻而又輕巧,並隨著旋律的高低起伏做音樂力度變化。在中間和結束部分的跳音旋律要注意手臂和手腕都不要抬起,手指要主動並有彈性的觸鍵。左手的切分音要強調長音符,「弱――強――弱」才是它的節奏特徵。

變奏三旋律採用了八度技巧,要用大臂的力量將它們連貫起來,前附點與三連音的交替節奏要非常準確。伴奏部分的和弦多而密集,要控制好力度,不可喧賓奪主。

變奏四中旋律在雙手間交替出現,每次出現時力度都有所不同,要注意層次。重音大多出現在旋律的第一拍後半拍與第二拍後半拍,要鮮明地強調出來。

變奏五的旋律由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組成,這對手指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演奏時要在手臂的帶動下快速而連貫地彈奏這些音符。同時還要注意強弱起伏和切分音的重音問題。

 《降B大調即興曲》中踏板的標明並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可以巧妙的運用踏板技巧,對豐富音樂的表現力及音色的豐滿圓潤都有著很大的作用。踏板的使用必須同力度、和聲、句子等因素相結合。一般來說,連貫的歌唱性樂句應當使用後踏板。在和聲轉換時要連續不斷的更換右踏板,此時要注意踏板的銜接要恰到好處,既連貫又聽不出前一個和聲的殘留。在觸鍵力度較弱且旋律線條又很長時,右踏板應踩到三分之一的位置或採用抖動踏板,同時配合左腳的弱音踏板。總之,踏板的使用沒有唯一正確的標準,多用耳朵聽,用心去揣摩,總會發現更美的聲音。

 對於《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來說,節奏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看出這首作品在速度上的變化甚少,除尾奏標明lento(慢板)外,其餘部分都是根據作品開篇時所標明的Andante(行板)而定速度。這就要求演奏者在處理這些由不同音型組成的變奏時,要兼顧到全曲整體速度的統一。當然,這並不是刻板地把音樂禁錮起來,隨著音樂的發展以及旋律的伸縮緩急,在節奏上做一些允許範圍內的細微調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彈奏《降B大調即興曲》時還應注意,這裡的五個變奏在曲式結構與創作音型上雖是各自獨立,但演奏者必須在表現各段不同性格的同時,又能將它們自然地銜接起來,做到個性與整體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偉大的舒伯特是19世紀歐洲音樂史上最具創新風格的作曲家之一,他開闢了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之先河。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情感真摯而豐富,突破傳統形式的局限,革新和創造出了許多新的表現技法。正如錢仁康先生在《舒伯特述評》一文中所說:「他在音樂創作和表現手法上的革新和創造不僅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在今天還很有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如何演奏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D.935 No.3)?
    從美學角度淺析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的演奏本文主要從美學角度分析了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即興曲》(D.935 Op.142 No.3)的演奏技術及其音樂風格。——1、舒伯特的四首即興曲(D.899)猶如一幅中國山水畫;2、聆聽舒伯特的《即興曲》與《音樂瞬間》丨由簡到繁、邏輯有序的曲式結構曲式結構原則探析舒伯特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被譽為「歌曲之王」。
  • 吳牧野為舒伯特赴英國考古,頂配《舒伯特即興曲全集》因為這三首無價之寶
    在這首D946第一首降E小調即興曲中,旋律有一股從死亡威脅中絕地反擊的意味,讓人看到了舒伯特終身持有的戰士之心。D946第二首降E大調即興曲,臨近生命尾聲地搖曳,旋律以罕見之美,動人心魄,是一段悽美如《天鵝湖》的哀鳴,但舒伯特是不認輸的,他給予生命悽美的讚頌,讓這段旋律真正成為曠世傑作,百聽不厭。
  • 帶你了解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丨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為例
    本文主要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等幾位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的創作為例,對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做一鳥瞰。浪漫樂派鋼琴音樂反映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總體風貌,並可概括為: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音樂自由奔放,善於用抒情和描繪的手法強烈地表現個性;強調標題性的構思,強調作曲家個人音樂語言與民族元素相融合。
  • 幻想曲和即興曲
    所謂即興創作,就是不預先把譜子寫出來,而是在樂器上一面創作一面演奏。在十九世紀以後,即興創作已不流行,不管幻想曲也好,即興曲也好,都是把譜子先寫出來再演奏的了,但在格調上還是帶有一些即興創作的特點。  幻想曲和即興曲不一樣,即興曲是有明確的形式的,幻想曲則根據作曲家的想像自由發揮、不拘一格。例如德國作曲家巴赫的《半音階幻想曲》,就是這一類型作品中傑出的範例。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鱒魚》為例本文將以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特點為例,並結合這一時期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來談整個西方音樂的魅力所在。一提起西方音樂,人們很快會聯想起那個時期諸多有名的音樂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從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音樂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近現代音樂時期。
  • 蕭邦幻想即興曲 | 喚起內心詩意的憧憬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辛波絲卡在詩裡寫道:「我太靠近了,以致無法被他夢到……」;蕭邦則在他各種形式的鋼琴作品裡描述了一個個夢幻而唯美的音樂意境,「夜曲」優美綿密,當繁星布滿蒼穹,你那高大的樹冠頂上,會聽到鳳凰在夜風中歌唱;「協奏曲」中,鋼琴連串音符傾瀉噴湧而出,石破驚天,優雅的主題用小調穿過樂隊蜿蜒,我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即興曲」更有著稍縱即逝的靈感。
  • 蕭邦幻想即興曲 | 喚醒內心詩意的憧憬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辛波絲卡在詩裡寫道:「我太靠近了,以致無法被他夢到……」;蕭邦則在他各種形式的鋼琴作品裡描述了一個個夢幻而唯美的音樂意境,「夜曲」優美綿密,當繁星布滿蒼穹,你那高大的樹冠頂上,會聽到鳳凰在夜風中歌唱;「協奏曲」中,鋼琴連串音符傾瀉噴湧而出,石破驚天,優雅的主題用小調穿過樂隊蜿蜒,我們為之傾倒為之陶醉;「即興曲」更有著稍縱即逝的靈感。
  • 【每日一曲】蕭邦 幻想即興曲
  • 一首費爾德風格的蕭邦夜曲丨《降b小調夜曲》(Op.9 No.1)教學探微
    本文針對此曲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在教學中需注意的一些要點。 蕭邦夜曲主題閱讀:1、以四部作品為例丨談蕭邦《夜曲》的演奏技法;2、阿勞的「蕭邦圓舞曲氣勢宏大,夜曲幾乎像敘事曲!」 3、聆聽蕭邦的內心獨白丨略談幾首《夜曲》的演奏技法;4、練習觸鍵時,如何把蕭邦夜曲的音色特點發揮到極致?5、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 紀念舒伯特丨以《鱒魚》為例理解其藝術歌曲的價值
    導讀:舒伯特的歌曲在創作上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充滿了戲劇性的效果,所有作品都能顯示出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具有非常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徵。《鱒魚》也可說絕對是舒伯特最美妙的室內樂佳作。它的整體基調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懷坦蕩的,自由自在的;對生活的樂觀的態度也始終充滿了歌唱性;樂句有點激動不安的第三樂章,也歌唱性很強,還時時的偷空唱兩句溫柔的,帶點安撫性的。A大調通常都不叫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就是這樣,特別的流暢。歌曲前半段的曲調活潑、很好地襯託出歌曲的活躍氣氛,歡快、跳躍。
  • 蕭邦幻想即興曲 講解
    備課過程中找到的兩個非常棒的講解視頻,第一個視頻是周廣仁教授講解的《幻想即興曲》的創作背景及曲式結構,第二個視頻是 希普林
  • 蕭邦《幻想即興曲》中的美麗世界 | 瓦倫蒂娜.伊格希娜
    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演奏 ▲蕭邦一共寫過四首鋼琴即興曲
  • 淺談如何為中國歌曲編配鋼琴即興伴奏
    第三、在掌握練習好每一個調的音階、琶音、和弦、之後再去在此調上進行鋼琴即興伴奏,對每一個常用和弦色彩聽覺上的理解也尤為重要。第四、左右手分工要明確,(比如;右手以歌曲旋律流動為主要線索,左手以伴奏為主:柱式和弦、琶音式、半分解式低音式等等)第五、選擇一些有特殊風格的簡易鋼琴曲進行彈奏,以此來增加對節奏型理解和運用的知識面。
  • D184:舒伯特《降B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選段
    舒伯特《降B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適中的中板。演奏:威爾海姆·肯普夫 (Wilhelm Kempff),德國著名鋼琴家和作曲家。 降B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作為舒伯特的最後一首奏鳴曲,創作於1828年。由於三部晚期奏鳴曲的手稿均保存完好,因此可以對作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韓國鋼琴家白建宇:經典詮釋"完全舒伯特"
    7月24日,這位來自韓國的鋼琴演奏家,將亮相國家大劇院國際鋼琴系列,這是白建宇第一次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此次登臺,白建宇將為大劇院觀眾演繹十首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經典作品,展現這位德奧作曲大師的藝術魅力。
  • 7歲小蘿莉逆天演奏蕭邦《幻想即興曲》
  • 舒伯特《軍隊進行曲》
    4.地位評價:「被譽為是『藝術歌曲之王』;是浪漫主義交響曲和藝術歌曲的奠基人,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二、歌曲創作背景「據說此曲是舒伯特為奧地利皇家近衛軍所作,也有的說是為兒童而創作的。
  • 一口氣聽完蕭邦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丨與李斯特的鋼琴練習曲異同
    序奏f小調,然後f小調轉為a小調;c小調轉降D大調、降e小調,再由降e小調轉降b小調;f小調、c小調、降D大調轉f小調。降A大調,2/4拍,小快板,三部曲式,和弦練習曲。這是一首技術性很強的練習曲,左手演奏四個八分音符對右手的六個八分音符。樂曲中巧妙地使用了連續的大三度,由此可窺見蕭邦純熟的創作技巧。
  • 【考拉長笛】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小金鐘特輯>
    何為奏鳴曲?,非庫勞版本高中組第二輪為德梅斯曼《F大調義大利協奏曲》更正曲目如下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 第6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 op.10.2——貝多芬
    這個主題的陳述 在向g小調和c小調離調以後,便出現在降B大調上。呈示部結束的動機又在降B大調上出現。在一系列離調(降b小調,f小調、c小調、降E大調)之後,便是 d小調屬音上的停頓,再現部在延長的休止以後開始(又在D大調上!),它在短促的轉調過渡以後,又回到了主調(F大調)。在再現部中,副部(在F大調上)緊跟著主部,它的陳述裡多了一個富有歌唱性的擴充(在f小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