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貴州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從10月24日起,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記憶貴州》欄目將用三個月(10月、11月、12月)的時間,集中播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採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優秀項目綜述片14集。
11月28日周六20點10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將在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貴州6頻道)《記憶貴州》欄目播出,敬請屆時收看。
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
「2006年,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劉勝楊成為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曲藝。其突出特徵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花燈戲源於民間花燈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在流行過程中因受當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風格。
「跳燈」是花燈戲表演的俗稱。劉勝楊所在的思南縣文家店鎮龍山村至今仍然保存著過年跳花燈的習俗。作為龍山村燈會的掌門人,劉勝楊打理著燈會的大小事務。
年關將至,村民們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寒冬臘月中期盼著新年的到來。而每年的這個時候,81歲的劉勝楊格外忙碌,他要為新年的「跳燈」做最後的準備。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在花燈行裡被稱為「鬧元宵」。劉勝楊帶領花燈隊敲鑼打鼓,走村串寨,為方圓數公裡的村寨帶去祝福與歡樂。這樣的堅持已有70餘年。
劉勝楊的父親劉昌凡是著名的花燈藝人。7歲時,劉勝楊便跟隨父親學習花燈戲。花燈戲傳到劉勝楊這裡,已歷經十二代。
劉勝楊不僅是花燈戲大師,他還是遠近聞名的儺戲大師。他遵循古老傳統,擔任起連通神、人、獸的使者,往來三界,替人祈福消災。正因如此,劉勝楊的龍山村花燈戲更顯一絲神秘與神聖。
正月初三,劉勝楊的燈班正式出燈。出燈儀式格外莊重,劉勝楊以燈頭的身份主持出燈儀式。他誦念口訣,迎請「十二花園姊妹」。相傳,「十二花園姐妹「受邀後,會來到燈堂,在唱花燈戲的這半個月裡,默默地保護和指引花燈藝人,使大家能夠抵禦天寒地凍,能在漆黑的山路上順利前行,能將祝福與歡樂送到村寨的每個角落。
「鑼鼓打得響琤琤,特來主家開財門,春開財門春發旺,夏開財門夏發新,秋開財門進五穀,冬開財門進金銀,四季財門姊妹開,黃金累累滾進來。」
一曲「開財門」唱罷,花燈隊在頭燈的帶領下進入村民家中繼續表演。龍山村的花燈戲內容豐富,主要有鑼鼓燈、絲弦燈、採茶、團茶、送財等。傳統花燈隊會根據主人家所處行業,接待規格,以及家境情況的不同選取相應的內容進行表演。
龍山村花燈戲的舞蹈是歌與舞、唱與做的結合,借鑑了本地儺舞與土家族擺手舞的舞蹈語彙,加以融煉,匯成了一系列舞蹈動作,大致可分為步法、手式、身段等幾大類型。
龍山村花燈節奏鮮明,舞蹈性強,表現出花燈戲熱烈、歡快、詼諧的氣氛。唱詞也有所講究,多為喜慶吉祥,借古喻今,吟花詠草,寄物抒情,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等,它的文本結構大多有著濃烈的民間文藝的特點。
出燈的第一個晚上,夜裡2點,花燈隊才跳完六井村的二十六戶人家。像這樣長時間的表演,出燈後天天如此,一直跳到正月十五。每年花燈隊都會到幾百戶人家裡跳燈。
在黑夜中穿行的花燈隊,受到村民們爭相迎請。他們是黑夜裡行走的使者。不管下雨、下雪,寒風刺骨,道路泥濘,他們都會把新春的祝福送到每一戶村民家裡,用跳花燈這一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讓人們在傳統春節跳燈習俗裡盡情地釋放如老酒一般醇厚的鄉情。
按照習俗,過了元宵節,花燈隊要將所有的花燈用火化掉,行話叫「化燈」。化燈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化燈之前,劉勝楊需寫一封稱為《圓滿疏》的文書上達天庭,向燈神們總結今年跳燈的情況。
劉勝楊把今年跳燈所拜訪的196家戶主名寫在文書上,祈求燈神保佑他筆下的每一位村民及其家人平安健康。晚上,花燈隊將花燈戲再次表演一遍,虔誠地恭請「十二花園姊妹」返回天庭。
花燈隊來到寨外一處僻靜的地方,將花燈全部燒掉。每一個花燈隊員還要跳過燃燒的火光,據說這樣能驅除跳燈時粘染在身上的瘟神。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黑暗的荒野,驅走瘟神,為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劉勝楊的兩個孫子劉延波和劉延山已經20多歲,但卻還未正式學習花燈戲。劉勝楊認為花燈戲必須在劉家繼續傳承下去,他下定決心要把花燈戲傳授給兩個孫子。
在這綿延的群山裡,劉勝楊把花燈的傳承當作自己的使命,花燈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無論歲月變遷,山河更替,花燈已然成為他內心深處最神聖的信仰。花燈的傳承一代接著一代,就像花燈本身一樣,在浴火之後,終會重生。
下周六晚8點10分,《記憶貴州》欄目將播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第七集《苗族古歌國家級傳承人——劉永洪》,敬請收看!
【來源:動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