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貴州|劉勝楊和他的花燈戲

2020-12-23 瀟湘晨報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貴州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從10月24日起,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記憶貴州》欄目將用三個月(10月、11月、12月)的時間,集中播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採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優秀項目綜述片14集。

11月28日周六20點10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將在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貴州6頻道)《記憶貴州》欄目播出,敬請屆時收看。

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

「2006年,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劉勝楊成為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曲藝。其突出特徵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花燈戲源於民間花燈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在流行過程中因受當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風格。

「跳燈」是花燈戲表演的俗稱。劉勝楊所在的思南縣文家店鎮龍山村至今仍然保存著過年跳花燈的習俗。作為龍山村燈會的掌門人,劉勝楊打理著燈會的大小事務。

年關將至,村民們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寒冬臘月中期盼著新年的到來。而每年的這個時候,81歲的劉勝楊格外忙碌,他要為新年的「跳燈」做最後的準備。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在花燈行裡被稱為「鬧元宵」。劉勝楊帶領花燈隊敲鑼打鼓,走村串寨,為方圓數公裡的村寨帶去祝福與歡樂。這樣的堅持已有70餘年。

劉勝楊的父親劉昌凡是著名的花燈藝人。7歲時,劉勝楊便跟隨父親學習花燈戲。花燈戲傳到劉勝楊這裡,已歷經十二代。

劉勝楊不僅是花燈戲大師,他還是遠近聞名的儺戲大師。他遵循古老傳統,擔任起連通神、人、獸的使者,往來三界,替人祈福消災。正因如此,劉勝楊的龍山村花燈戲更顯一絲神秘與神聖。

正月初三,劉勝楊的燈班正式出燈。出燈儀式格外莊重,劉勝楊以燈頭的身份主持出燈儀式。他誦念口訣,迎請「十二花園姊妹」。相傳,「十二花園姐妹「受邀後,會來到燈堂,在唱花燈戲的這半個月裡,默默地保護和指引花燈藝人,使大家能夠抵禦天寒地凍,能在漆黑的山路上順利前行,能將祝福與歡樂送到村寨的每個角落。

「鑼鼓打得響琤琤,特來主家開財門,春開財門春發旺,夏開財門夏發新,秋開財門進五穀,冬開財門進金銀,四季財門姊妹開,黃金累累滾進來。」

一曲「開財門」唱罷,花燈隊在頭燈的帶領下進入村民家中繼續表演。龍山村的花燈戲內容豐富,主要有鑼鼓燈、絲弦燈、採茶、團茶、送財等。傳統花燈隊會根據主人家所處行業,接待規格,以及家境情況的不同選取相應的內容進行表演。

龍山村花燈戲的舞蹈是歌與舞、唱與做的結合,借鑑了本地儺舞與土家族擺手舞的舞蹈語彙,加以融煉,匯成了一系列舞蹈動作,大致可分為步法、手式、身段等幾大類型。

龍山村花燈節奏鮮明,舞蹈性強,表現出花燈戲熱烈、歡快、詼諧的氣氛。唱詞也有所講究,多為喜慶吉祥,借古喻今,吟花詠草,寄物抒情,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等,它的文本結構大多有著濃烈的民間文藝的特點。

出燈的第一個晚上,夜裡2點,花燈隊才跳完六井村的二十六戶人家。像這樣長時間的表演,出燈後天天如此,一直跳到正月十五。每年花燈隊都會到幾百戶人家裡跳燈。

在黑夜中穿行的花燈隊,受到村民們爭相迎請。他們是黑夜裡行走的使者。不管下雨、下雪,寒風刺骨,道路泥濘,他們都會把新春的祝福送到每一戶村民家裡,用跳花燈這一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讓人們在傳統春節跳燈習俗裡盡情地釋放如老酒一般醇厚的鄉情。

按照習俗,過了元宵節,花燈隊要將所有的花燈用火化掉,行話叫「化燈」。化燈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化燈之前,劉勝楊需寫一封稱為《圓滿疏》的文書上達天庭,向燈神們總結今年跳燈的情況。

劉勝楊把今年跳燈所拜訪的196家戶主名寫在文書上,祈求燈神保佑他筆下的每一位村民及其家人平安健康。晚上,花燈隊將花燈戲再次表演一遍,虔誠地恭請「十二花園姊妹」返回天庭。

花燈隊來到寨外一處僻靜的地方,將花燈全部燒掉。每一個花燈隊員還要跳過燃燒的火光,據說這樣能驅除跳燈時粘染在身上的瘟神。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黑暗的荒野,驅走瘟神,為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劉勝楊的兩個孫子劉延波和劉延山已經20多歲,但卻還未正式學習花燈戲。劉勝楊認為花燈戲必須在劉家繼續傳承下去,他下定決心要把花燈戲傳授給兩個孫子。

在這綿延的群山裡,劉勝楊把花燈的傳承當作自己的使命,花燈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無論歲月變遷,山河更替,花燈已然成為他內心深處最神聖的信仰。花燈的傳承一代接著一代,就像花燈本身一樣,在浴火之後,終會重生。

下周六晚8點10分,《記憶貴州》欄目將播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紀錄片展播季第七集《苗族古歌國家級傳承人——劉永洪》,敬請收看!

【來源:動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一部戲挽救一個劇種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貴州花燈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和本土山歌、民歌結合的過程中漸漸成熟,成為貴州當地街知巷聞的民間藝術。作為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文化周」的重頭戲,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將於金秋登陸上海。
  • 戲曲·秀山花燈|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
    秀山花燈主要分布在秀山的蘭橋、溶溪、峨溶一帶,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於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它起源於唐宋,延續於元明,興盛於清代,清末民初正式命名為『秀山花燈』。
  • 四大影后「飆戲」《花燈滿城》
    此外,維多利亞整形還將提供預約上門禮:寶石光脫毛\SGD活氧嫩膚二選一項目體驗券、1000元現金代金券、精美保溫杯各一個,只要撥打電話:52258888,就有機會獲得,領獎地址:城西幹道水西門橋旁(虎踞南路100號),更多禮品等你來拿。劇情提示:老太太為了讓憶惠和顧三能夠順利成親,拿出了自己陪嫁的1000畝地的地契,顧太太終於答應暫不退婚。
  • 《大山節日》2021貴州新春民族音樂會線上直播倒計時開啟~
    主要代表作花燈小戲《夫妻觀燈》 受邀參加2020年國家新年戲曲晚會、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戲曲晚會,花燈戲《紅梅贊》片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受邀參加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戲曲晚會。
  • 江川巧借花燈戲 把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唱給你聽!
    江川巧借花燈戲 把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唱給你聽!星撫之聲文藝協會是江川區文藝愛好者自發組織的一個民間文藝隊伍,這兩天,隊員陳江國和陳彬每天都會到雄關鄉上營村委會,幫助村裡的文藝隊排演最近推出的新花燈節目。
  • 文化丨2019年度貴州優秀文藝作品獎勵名單公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六盤水市委宣傳部、水城縣委宣傳部10.黔劇《天渠》申報渠道:省文化和旅遊廳獲獎單位(個人):貴州省黔劇院11.花燈戲《雲上紅梅》申報渠道:省文化和旅遊廳獲獎單位(個人):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 園博花燈節首日迎3000市民 遊客自製一日遊"最強攻略"
    園博園花燈節所扎花燈90組,各種造型花燈多達數百個,分別分布在園內60組,漢口裡30組。園內花燈以北門至荊山再到楚水邊為軸線,分布在公園主幹道兩側,漢口裡花燈則分布在4條巷街上。記者計算,如從北門入園,單程走到東門附近的漢口裡,需要兩個小時,想要一天儘可能多欣賞花燈美景,需要提前做好遊玩攻略。
  • 玉溪水綠山青惹人愛,更愛人的是花燈
    特別是她從容大氣、形神兼備、獨具魅力的表演藝術特色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讚譽和喜愛。 楊麗瓊數十年如一日傾心於花燈戲的表演和堅守,視玉溪花燈藝術為生命,獻身地方藝術事業,守住了玉溪花燈的脈、守住了玉溪花燈的魂、守住了玉溪花燈的特,是雲南花燈界的一面旗幟,也是雲南花燈戲的領軍人物。在經濟社會空前發展,尤其是多元文化空前發展的今天,她依然在花燈戲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不斷堅守、不斷創新、以熱情飽滿而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再為玉溪花燈創佳績。
  • 陸良滇劇小戲《守望》在「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劇(節)目小戲...
    掌上曲靖訊 11月22日,陸良縣滇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創作的滇劇小戲《守望》在「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劇(節)目·小戲展演,榮獲小戲三等獎。11月16—22日,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雲南廣播電視臺主辦的「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在楚雄州元謀縣舉行。 陸良縣滇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作為曲靖市代表二隊之一參賽,其選送的滇劇小戲《守望》是以陸良縣「八老」三十年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守山護林為題材,以滇劇中的絲弦唱腔為主要唱段。
  • 非遺花燈鬧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除了吃湯圓、賞圓月外,逛豫園、看花燈、猜燈謎等傳統習俗,「走一走九曲橋」也成為很多家庭的固定節目。  磚砌門柱、中間拱券門、歇山式筒瓦飛簷頂、裝飾鬥拱……走進九曲橋,遠遠地就能看見一座步高裡的裡弄門頭造型花燈,寓意著人們在新年裡步步走高;在九曲橋的另一側,還有一座幸福裡門頭造型花燈,祝願每位市民遊客幸福滿滿。
  • 【經典傳承,民間有戲】來看轎子山鎮《燈夾戲》!
    轎子山鎮「燈夾戲」,即花燈夾川戲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是花燈與川戲饒有新意的巧妙組合,是一種匠心獨運的嫁接藝術,是轎子山鎮花燈舞與川戲的混搭現象——燈即「花燈」,戲即「其藝術表演形態為巧用一則花燈表演完畢後的空餘時間,及時穿插一場川戲,花燈、川戲輪流出場,內容、形式接連更替,兩班人馬輪番出臺,「燈中有戲」、「戲中有燈」,說唱結合,寓教於樂,別具特色。這種獨具風格的表演形式,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收到了超常的藝術效果。
  • 2021年廣州越秀花燈什麼時候開始?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年新來紅似火,這是越秀公園關於新春的畫卷,從2012到2020 ,這九年 您過得怎麼樣呢,您還記得當年和您一起逛過越秀公園的人嗎,他們現在身在何處 過得還好嗎,您們還相約來一起看花燈嗎?
  • 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 普定縣作東民族風獲贊
    12號上午,在貴陽市龍洞堡多彩貴州風景眼文化創意園大門前,由普定縣帶來的苗族蘆笙舞及《板凳龍》等精彩節目,贏得遊客陣陣掌聲。攝影愛好者則圍著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演員們「咔咔」地一陣狂拍。  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普定縣做東。
  • 玉溪花燈小劇場公益演出開演
    為大力推廣普及以玉溪花燈戲為主的地方傳統戲劇,擦亮「花燈之鄉」文化名片。玉溪市文化館於12月21日起,在市文化館綜合演藝廳,以建設「聶耳音樂之都」為主題,面向社會公眾舉辦7場玉溪花燈小劇場公益演出活動。
  • 非遺廣東|「上元喜簇花燈」——忠信花燈
    河源市連平縣傳統賞燈習俗中的忠信花燈是一種以紅色調為主的民間燈彩藝術,已有200多年歷史,清雍正年間的《連平州志》即有「上元喜簇花燈,作龍獅各種戲舞」之記載,民間尚存有清代的花燈紋樣印版。忠信花燈以竻竹、苗竹和紅、綠、白等彩紙為主要材料,以扎、鑽、刻、剪、印、畫、糊、裱等手工技藝製作而成,有繚絲燈、參燈、狀元燈、秀才燈、五福燈、磨燈、龍鳳燈、寶蓮燈、伯公燈、紫燈、廊燈等。
  • 劍門風物|為什麼名不經傳的白龍花燈,能成為四川四大花燈之一?
    每年的春節,白龍鎮的百姓都會通過耍花燈舞龍來慶祝和祭祀,成為白龍鎮的傳統習俗,故稱為白龍花燈。 關於白龍花燈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比較有名的,和兩個皇帝有關,一個是隋煬帝,一個是唐玄宗。 一種傳說是,白龍花燈在隋煬帝時期的燈會已經廣為盛行。在耍花燈時,唱段中的其中一段就有提到: 有個皇帝他姓楊,荒淫無道是昏君。成天不管朝廷事,日日夜夜思美人。
  • 花燈劇《山茶花紅》首演 向「七·一」獻禮
    由玉溪花燈劇院重點打造、雲南省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資金資助項目、大型革命歷史題材花燈劇《山茶花紅》首場公演27號晚在玉溪市花燈劇院舉行,以此向建黨96周年獻禮。花燈劇《山茶花紅》根據真實人物原型創作,講述了雲南省第一名女共產黨員吳澄,在和自己的革命引路人——雲南省第一位共產黨員李國柱相遇、相識、相知,結為革命伴侶的故事。
  • 品麻陽地盤的戲味人生...
    一開始,父親怕爺爺知道會罵我們亂花錢,就瞞著他把聲音調得很低,偷偷地聽。但時間一長,爺爺自然知道了,他沒有罵人,只是覺得匣子盒會說話唱戲很稀奇。他是個木匠,就說「你們不讓我聽,我自己做一個」,這話自然成了笑談,後來屢屢被人提及。故鄉曾有個戲班子,唱的是漢戲,在麻陽乃至周邊都有一定的名氣。
  • 貴州青年民族歌手王韋韋個人獨唱音樂會昨夜上演,鮮明地域特色音樂...
    12月7日,貴州青年民族歌手王韋韋在貴陽大劇院音樂廳舉辦名為「我愛這土地」個人獨唱演唱會,我省知名男高音熬正燚特意前來助唱。王韋韋,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聲樂碩士,九三學社社員。王韋韋首場個人音樂會,特別邀請到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作曲家、鋼琴家鄧垚先生擔任本場音樂會的藝術指導,由貴州省民族樂團擔任現場伴奏,樂隊指導及配器由我省青年音樂家、省花燈劇院副院長龍國洪先生擔綱。懷著對貴州深厚的情感和綿綿的依戀,韋韋在廣西時就立志於學成後回到家鄉傳播和弘揚貴州民族音樂,為她深愛的土地而歌。
  • 松潘這個村的傳統好「奇怪」:女的做花燈,男的跳花燈舞
    五裡堡村民手工製作花燈。周琳攝許永峰口中的「兩個一等獎」,指的是在松潘縣第四屆古城花燈會上,五裡堡村代表鎮政府,派出參賽隊伍跳傳統花燈舞比賽,得了一等獎。另外一個一等獎是村民設計的「五穀豐燈」花燈,在花燈製作比賽中摘得一等獎。松潘是四川民間花燈之鄉,花燈始於清代,主要以松潘的小調、曲子加以伴唱,仍保持著原始古樸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