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花燈鬧元宵

2021-02-08 中國文明網

  元宵佳節。

  皓月初現。

  諸事成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歲月流轉,人事翻新,古今大有不同,但上元的燈,卻亮了千年。

  從錦繡一般的宋代,到鮮花著錦的大清。在這一夜,無論老幼,無論男女,無論貧富,無論貴賤,所有的人摩肩接踵,於街市之上,燈火映照著眾生的笑臉。所有人歡喜著,為了這太平盛世;所有人的心,都被這仰望的火所照亮。

  火樹銀花燈如晝。元宵節來臨之際,我們帶你看花燈、賞非遺。願所有夢圓,所有愁消。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地回春……正月十五是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此時,無論在都市商圈,抑或在郊區街頭,一場場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將如期舉行,成為市民歡度節日的重要節目之一。今年,非遺項目展示及互動活動將成為一大亮點,帶領更多申城市民走進非遺,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走九曲橋吉祥如意

  過年走走九曲橋,一年煩惱都掃光。正月十五元宵節,除了吃湯圓、賞圓月外,逛豫園、看花燈、猜燈謎等傳統習俗,「走一走九曲橋」也成為很多家庭的固定節目。

  磚砌門柱、中間拱券門、歇山式筒瓦飛簷頂、裝飾鬥拱……走進九曲橋,遠遠地就能看見一座步高裡的裡弄門頭造型花燈,寓意著人們在新年裡步步走高;在九曲橋的另一側,還有一座幸福裡門頭造型花燈,祝願每位市民遊客幸福滿滿。

  豫園民俗藝術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年,豫園燈會特地還從上海城隍廟「請」來了門神,在進入豫園商城的道口顯得格外威武喜慶;九曲橋橋身、湖心亭以LED染色燈亮化升級,裝點上「新春的色彩」;以「福、喜、祿、運」為主題的四大門頭和凝暉路、豫園老街等主路上空的氣氛燈組,則彰顯了傳統中國年的魅力。主入口是一組「祥福中國年」以賀年元素烘託新春氛圍,上空的「十二生肖迎新春」掛燈喜氣洋洋又憨態可掬;在3號入口,月老與愛心的組合寓意「歡天喜地」,道路上空的燈籠演繹著中國24節氣;笑容滿面的「天蓬元帥」站在5號入口上方送上新年祝福;在凝暉路,以十大傳統節日為主題的「錦繡中華」燈籠和寫有燈謎的走馬燈,提醒我們不忘中華文化傳承。

  炫彩羅店燈耀元宵

  新春發嚼米花甘,聽鬧元宵興倍酣,高照彩燈千百盞,盛年此夕照田蠶。

  元宵節,2019羅店元宵燈彩年會將如期舉行,作為首批上海市非遺名錄項目的羅店彩燈也將成一大亮點。

  伴隨著音樂的節奏,棉桃花神緩緩綻放、而後又輕輕合攏,四周還有一群翩翩起舞的花仙子……今年的元宵節,市民在寶山區羅店鎮龍船廣場,將看到四組大型羅店彩燈。設計、斷料、彎折、拼裝、糊裱、裝飾,兩個多月前,70多歲的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店彩燈」傳承人朱玲寶便開始設計、製作元宵節彩燈組。羅店鎮四季各有特色:春有花神、秋有畫,夏有龍船、冬有燈。為此,他今年特別設計製作了四組羅店彩燈:第一組彩燈就是一個巨型棉桃花神及一群花仙子,輕歌曼舞;第二組彩燈是兩個高達三米的六角走馬燈,每個彩燈的燈面上將展示羅店民俗畫;第三組彩燈以正在建設的寶山寺古塔為原型,下面還有五條龍船;第四組彩燈則是兩個有三米五高的荷花燈。

  羅店彩燈至今有400餘年的悠久歷史。傳統的羅店彩燈,一般採用大紅大綠的鄉土顏色,以蘆葦製作骨架用紙張裱糊,並有花紙裝飾,造型以仿造寶山寺、楊王廟等原型的亭臺、樓閣居多。這些年,朱玲寶不斷發展出新工藝,將構架的「綁紮法」改為「拼裝法」;將走馬燈中的蠟燭改為慢速小電機,帶動內燈轉動;為了讓彩燈「活」起來,他還在羅店彩燈製作中融入聲光電等最新技術。

  南翔老街衣袂翻飛

  那邊有彩燈鬧元宵,這廂有數十位身著漢服女子在南翔老街遊走。

  衣身和裙身的繡花繁複精美,衣角處的蝴蝶翩然若飛,十分靈動;搭配的及地襦裙古典韻味,百褶裙擺以清雅的繡花縈繞顯得優雅迷人……元宵期間,遊客走進南翔老街,不僅可以在檀園猜燈謎,還能邂逅街頭藝術表演,漢服展示便是街頭藝術表演的一大特色節目。

  漢服是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還是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該活動的組織者之一藍凌介紹道,近年來,漢服展示越來越受市民歡迎,不僅是因為服飾漂亮,更是因為其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讓人感受到古典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漢服還傳承了禮儀之邦的精華,從布料到絲帶,花紋樣式到髮飾搭配,特別有講究,比如說,顏色的選擇,同色系有優雅之美,對比色則讓人眼前一亮。

  「新年到,放炮仗,噼噼啪啪,真熱鬧。吊龍燈,踏高蹺,阿奶笑得彎了腰,阿爺笑得鬍子翹。」童謠,往往承載著歷史記憶。那些清新質樸、親切童真的老上海遊戲,浸潤著上海市民的成長記憶與風俗志趣。元宵節期間,走進檀園的遊客,還能欣賞「老上海味道——童謠與遊藝」插畫展,上海閒話配上生動圖片,帶遊客重溫老上海經典童謠。(記者 楊玉紅)

相關焦點

  • ...表演藝術展演 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
    雲南網訊(記者 侯婷婷)7月19日,第十一屆雲南戲劇「山茶花」表演藝術展演活動繼續進行,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花燈小戲專場在雲南省大劇院上演。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  當天的花燈小戲專場上演了《愛的誤會》《劈棺》《情滿桃園》3個劇目,由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花燈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方晴領銜,在舞臺上展示從古到今3個不同主題的動人故事。
  • 淺月詩情 同題《鬧元宵》(20期)
    五絕·鬧元宵劉一高(湖南)鬧市花燈靚,山村爆竹喧。元宵皆喜慶,祥瑞滿家園。五絕·鬧元宵孟繁本(江蘇)今登第一山,獅舞彩燈斕。孫子揭謎底,沿階向上攀。龍燈星璀璨,月下鬧元宵。五絕·鬧元宵山野樵夫(湖南)上元不夜天,和美數湯圓。故國清輝照,花燈慶稔年。五絕·鬧元宵(新韻)旺旺(太原)霓虹燈夢幻,大廈滾螢屏。月色星光燦,銀花不夜城。
  • 南京非遺傳人設計生肖花燈「馬踏飛燕」 售價1萬
    南京非遺傳人設計生肖花燈「馬踏飛燕」 售價1萬     圖為江蘇省級非遺傳承人曹真榮戴玉蘭夫婦設計製作的馬年生肖燈
  • 喜氣洋洋鬧元宵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元宵晚會》即將絢麗...
    喜氣洋洋鬧元宵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元宵晚會》即將絢麗登場 新聞頻道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19年02月18日 15:07 A-A+
  • 元宵嬉遊記:泉州豐澤首亮燈 童趣花燈最受捧(圖)
    眾多的花燈,創意區駐足的人最多,豐澤區各個小學、幼兒園選送的花燈,充滿童趣,以孩子的視角,將小黃人、蟲尋埔風情、小蜜蜂、飛天仙女、猴哥等元素,表現得別有一番味道。  主辦方介紹,豐澤區花燈主展區中駿世界城昨晚的人流進出達六萬五千多人次。花燈展一直到農曆廿一,十八開始連續三個晚上都有文藝演出。精彩不能錯過。
  • 泉州非遺館舉行主題花燈展 多項非遺體驗活動同步舉行
    泉州網10月3日訊(記者陳智勇 黃墩良 通訊員 莊建萍)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近日舉行「迎中秋、慶國慶」主題燈展活動,同步還舉行非遺體驗與互動講座、非遺博餅活動,此次展覽至15日結束。活動主要項目之一的泉州精品花燈展,將在該館五樓集中展示我市部分代表性傳承人的大型座燈、掛燈等,營造節日觀燈的氛圍。活動的另一項目非遺體驗與互動講座,將舉辦花燈知識普及講座,還邀請一批花燈、妝糕人、漆線雕、刻紙等傳承人進行現場展示互動。
  • 記憶貴州|劉勝楊和他的花燈戲
    從10月24日起,貴州廣播電視臺科教健康頻道《記憶貴州》欄目將用三個月(10月、11月、12月)的時間,集中播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採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優秀項目綜述片14集。第六集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國家級傳承人劉勝楊「2006年,花燈戲(思南花燈戲)入選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劉勝楊成為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曲藝。
  • 劍門風物|為什麼名不經傳的白龍花燈,能成為四川四大花燈之一?
    說起劍門非遺,有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名字,是白龍花燈。 為什麼? 大概是一種「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覺,明明見過很多次,也感受到它的熱鬧多姿,但卻不知道它的名字。 事實上,白龍花燈遠遠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只是舞臺上一道燦爛的風景線,它的人,它的燈,都有一段故事可講。
  • 千年古港之賢良港鬧元宵印象
    北岸境內各村居、社區「鬧元宵」系列活動異彩紛呈,其中賢良港舉行「上元祈福拜媽祖」民俗活動特色彰顯,古樸隆重。    舊時賢良港的媽祖元宵和附近的莆禧城、西沙村(現名西前村)及周邊村莊的春節元宵民俗活動關聯有序、和諧相融。其中賢良港的媽祖元宵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至十五日為賢良港內各宮廟自行鬧元宵;第二部分是賢良港全境鬧元宵,因時間定在農曆正月廿二,故稱「廿二拖」。
  • 非遺廣東|「上元喜簇花燈」——忠信花燈
    河源市連平縣傳統賞燈習俗中的忠信花燈是一種以紅色調為主的民間燈彩藝術,已有200多年歷史,清雍正年間的《連平州志》即有「上元喜簇花燈,作龍獅各種戲舞」之記載,民間尚存有清代的花燈紋樣印版。忠信花燈以竻竹、苗竹和紅、綠、白等彩紙為主要材料,以扎、鑽、刻、剪、印、畫、糊、裱等手工技藝製作而成,有繚絲燈、參燈、狀元燈、秀才燈、五福燈、磨燈、龍鳳燈、寶蓮燈、伯公燈、紫燈、廊燈等。
  • 「非遺」家族又添新成員 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高陽餛飩、瓦頭錦...
    其中,樂清市的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民俗類)入選項目名錄;高陽餛飩製作技藝、瓦頭錦製作技藝作為溫州小吃(傳統技藝類)入選擴展項目名錄。據樂清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始於明,盛於清,傳承於今,至今有500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中斷了二三十年,於1986年恢復,之後每年都有舉辦,寄託著五保群眾祈盼來年豐收、歲歲平安的美好願望。
  •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看花燈 聽民歌 嘗極品豆腐
    走進平山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平山置縣已有2200年的歷史,有水簾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商代西門外遺址、戰國中山古城遺址、唐代文廟、明代長城等300多處古蹟。
  • 猜燈謎、舞龍、花燈、船燈 萬載傳統民俗鬧元宵(圖)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楊昆報導:猜燈謎、舞龍、花燈、船燈、蚌殼燈、小品、舞蹈……2月19日,萬載縣在政府廣場舉行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歡歡喜喜鬧元宵。  當天上午,隨著一陣陣鑼鼓聲響起,兩條分別為黃色、藍色的「彩龍」騰空躍起,在廣場上時而左右擺尾,時而上下翻飛,令人眼花繚亂。
  • 【非遺故事】高陵花燈紙紮技藝
    高陵花燈紙紮技藝已有150餘年歷史,現為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用竹蔑扎制,用紙裱糊,是一種融剪紙、繪畫等藝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傳承人易有功19歲起隨花燈紙紮老藝人董西武學習花燈紙紮技藝,深得師父真傳。
  • 2020北京華彬生態園花燈民俗文化節(時間+門票+活動)
    2020北京華彬生態園花燈民俗文化節-下午17:00  夜場營業時間:17:00-晚上21:30  花燈民俗文化節地點:北京市昌平區華彬莊園(南門進)  花燈民俗文化節門票:優惠價39.9元(原價98元)  2020年春節!
  • 《臨洮詩詞》微刊 2021年第03期 (總第49期) 「辛丑鬧元宵」專輯 2021.03.01
    趙世林鬧元宵煙花炫彩炮聲隆,月上高樓火把紅。子夜小攤高叫買,元宵燈會送春風。小  凡元宵春潮金牛昂首湧春潮, 滿樹花燈盡顯嬈。花燈怒放東風夜,攜友重登老鳳臺。陳瑞珍元宵節牛年鑼鼓鬧元宵,街上秧歌袖舞飄。嶽麓燈光洮水映,照紅大廈蕩春潮。鶯歌燕舞慶佳節,火把燻紅半個天。鞭炮煙花空中耀,光芒四射夜無眠。
  • 元宵節花燈有什麼寓意?過元宵節有什麼意義?
    很多地方的元宵節都會掛花燈,你知道元宵節的花燈有什麼寓意嗎?過元宵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一、元宵節花燈寓意  3、傳說唐太宗時期,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徵前途光明。  4、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二、過元宵節有什麼意義
  • 剪紙、年畫、花燈……非遺人「抗疫」接地氣
    「么妹,來呦……」正月初二,瀘州古藺,國家級非遺項目古藺花燈傳承人姚佔楷召集同伴,穿上花燈表演服,在姚家花燈傳習所的院壩跳起花燈。和往常不一樣的是,表演者都戴上口罩,唱的是自己作詞的「新冠防疫戰歌」,希望用非遺的形式宣傳抗疫,做好老百姓的宣傳工作。
  • 2018央視元宵晚會延續年味,非遺唱出傳統文化勃勃生機
    做花燈,鬧元宵。西瓜燈,兔子燈。金魚燈兒尾巴搖……」 一首有趣的民謠不僅唱出了元宵節的熱鬧勁,更唱出了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在今天,非遺既提供精神享受,也帶來物質財富。 如今,非遺的傳承實踐不僅能讓人們追溯中華民族在歷史演變中的痕跡與活力,更能感受到文化多樣性仍在豐富,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仍在奔湧。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非遺研究專家姚偉均表示,把非遺搬上春節、元宵的大舞臺,既豐富了群眾生活,也使得伴隨年俗產生的大量非遺項目更好地活態傳承。
  •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一部戲挽救一個劇種
    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劇照貴州花燈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和本土山歌、民歌結合的過程中漸漸成熟,成為貴州當地街知巷聞的民間藝術。作為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文化周」的重頭戲,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將於金秋登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