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陵花燈紙紮!可溯源於清末,融裱糊、編織、造型於一體的綜合性...
金豬辭舊歲,玉鼠踏春來貼春聯、買年貨……家家戶戶喜慶熱鬧街頭人影攢動、花燈高照,流光溢彩在高陵,每逢春節家家都有掛花燈、送花燈的習俗每一盞花燈也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所以春節的花燈不僅僅是記憶中的傳統年味兒更是人們傳遞美好祝福的載體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
-
...表演藝術展演 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
雲南網訊(記者 侯婷婷)7月19日,第十一屆雲南戲劇「山茶花」表演藝術展演活動繼續進行,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花燈小戲專場在雲南省大劇院上演。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 當天的花燈小戲專場上演了《愛的誤會》《劈棺》《情滿桃園》3個劇目,由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花燈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方晴領銜,在舞臺上展示從古到今3個不同主題的動人故事。
-
非遺花燈鬧元宵
元宵節來臨之際,我們帶你看花燈、賞非遺。願所有夢圓,所有愁消。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地回春……正月十五是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此時,無論在都市商圈,抑或在郊區街頭,一場場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將如期舉行,成為市民歡度節日的重要節目之一。
-
「非遺」家族又添新成員 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高陽餛飩、瓦頭錦...
其中,樂清市的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民俗類)入選項目名錄;高陽餛飩製作技藝、瓦頭錦製作技藝作為溫州小吃(傳統技藝類)入選擴展項目名錄。據樂清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智仁五保元宵花燈會始於明,盛於清,傳承於今,至今有500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中斷了二三十年,於1986年恢復,之後每年都有舉辦,寄託著五保群眾祈盼來年豐收、歲歲平安的美好願望。
-
非遺廣東|「上元喜簇花燈」——忠信花燈
河源市連平縣傳統賞燈習俗中的忠信花燈是一種以紅色調為主的民間燈彩藝術,已有200多年歷史,清雍正年間的《連平州志》即有「上元喜簇花燈,作龍獅各種戲舞」之記載,民間尚存有清代的花燈紋樣印版。忠信花燈以竻竹、苗竹和紅、綠、白等彩紙為主要材料,以扎、鑽、刻、剪、印、畫、糊、裱等手工技藝製作而成,有繚絲燈、參燈、狀元燈、秀才燈、五福燈、磨燈、龍鳳燈、寶蓮燈、伯公燈、紫燈、廊燈等。
-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看花燈 聽民歌 嘗極品豆腐
走進平山 品味非遺 樂遊平山 平山置縣已有2200年的歷史,有水簾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商代西門外遺址、戰國中山古城遺址、唐代文廟、明代長城等300多處古蹟。
-
苗族服飾為何吸睛,非遺技藝凸顯價值,如何傳承非遺技藝
專業人士積極進行搶救性徵集為搶救面臨危機的非遺技藝,應發揮專業人士的作用。通過田野調查與徵集,及時向非遺技藝傳承人,了解製作流程,並對其進行搶救性徵集。邀請非遺傳承人表演、傳授苗族服飾刺繡技藝為了讓更多的受眾了解苗族服飾刺繡技藝,相關文博單位常常邀請非遺傳承人演示、傳授苗族服飾刺繡技藝,以達到尋找到更多知音的目的。
-
南京非遺傳人設計生肖花燈「馬踏飛燕」 售價1萬
南京非遺傳人設計生肖花燈「馬踏飛燕」 售價1萬 圖為江蘇省級非遺傳承人曹真榮戴玉蘭夫婦設計製作的馬年生肖燈
-
復原古戰車 傳承非遺技藝
又蘊藏著怎樣的技藝?近日,我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一位車木匠,就用傳統木工技藝,復原了一輛2000多年前的古戰車。原來,是當地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傅平,希望他能製作一輛木輪大車,用來展示和傳承木輪大車這項非遺技藝,聽到這個消息,傅平身上沉寂了多年的車木匠火苗,又重新燃了起來。
-
沉浸式「非遺」活動走進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12月9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首屆大學生藝術節首場活動——「非遺」進校沉浸式體驗活動,邀請了泉州市社科聯、晉江市社科聯作為指導單位,攜手在校師生共赴一場泉州「非遺」文化之旅,品鑑古韻匠心,領略傳統非遺魅力。
-
【非遺故事】陝西澄城縣:砂器燒制技藝
澄城砂器燒制技藝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澄城砂器燒坯工序(圖為市級非遺傳承人權蓮英)澄城堯頭砂器以當地出產的坩土、煤為原料,相關工具:輪子、板錘、繩子、刀片、模、底坐、草墊、邊模(大小不等)、鐵鍋蓋(特製高70公分、直徑80公分)、 籠蓋(用泥做成像鍋形狀直徑約
-
泉州非遺館舉行主題花燈展 多項非遺體驗活動同步舉行
泉州網10月3日訊(記者陳智勇 黃墩良 通訊員 莊建萍)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近日舉行「迎中秋、慶國慶」主題燈展活動,同步還舉行非遺體驗與互動講座、非遺博餅活動,此次展覽至15日結束。活動主要項目之一的泉州精品花燈展,將在該館五樓集中展示我市部分代表性傳承人的大型座燈、掛燈等,營造節日觀燈的氛圍。活動的另一項目非遺體驗與互動講座,將舉辦花燈知識普及講座,還邀請一批花燈、妝糕人、漆線雕、刻紙等傳承人進行現場展示互動。
-
劍門風物|為什麼名不經傳的白龍花燈,能成為四川四大花燈之一?
說起劍門非遺,有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名字,是白龍花燈。 為什麼? 大概是一種「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覺,明明見過很多次,也感受到它的熱鬧多姿,但卻不知道它的名字。 事實上,白龍花燈遠遠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只是舞臺上一道燦爛的風景線,它的人,它的燈,都有一段故事可講。
-
秦淮燈彩藝人列為200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
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推選出30位提名候選人及10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並於明年年初舉辦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活動。作為南京唯一一名入選的候選人,顧業亮將傳承千年的純手工技藝延續至今,從秦淮燈會到走出國門,將中國的傳統手藝帶向世界。1962年,顧業亮出生在一個燈彩世家。
-
非遺| 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
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是遊牧文化的縮影,是內蒙古本土資源的應用,展示了高超的皮雕鑲嵌技藝,表現出具有民族特色高雅的藝術形式。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內蒙古自治區非遺項目蒙古族皮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大師賈宏偉根據自己的構思,採用草原上等黃牛皮,發明公開了一種皮雕畫的製作工藝,其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選皮;2)潤溼;3)描繪踏圖;4)敲壓輪廓淺浮雕;5)染色;6)鑲嵌填充立體效果;7)裝裱。
-
憑手藝留住城市記憶 非遺傳承人再迎「春天」
「春天」「指尖技藝」創造「指尖經濟」受疫情影響,今年正月夫子廟燈市暫停,讓花燈藝人一年的心血全部積壓在家裡。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年3月15日重啟秦淮燈會和燈市,花燈銷售逐步回暖;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熙南裡街區恢復笪橋燈市,營造了新的消費場景,遊人如織大大回補了花燈銷售。「以前屋內掛滿了花燈,走路都彎著腰避讓,現在都賣掉了。」陸有文說。和今年困境相比,30年前更難。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傳承非遺技藝,精品項目展鋒芒據了解,位居前三名的作品均結合了順義本土特色、巧妙採用非遺技藝創作而成。毛猴工藝品 《家和萬事興》是傳統非遺技藝作品,作品表達了順義人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狀態。葫蘆工藝品《順心順意》是以非遺技藝烙畫和彩繪葫蘆創造出的具有順義本土特色文化創意色彩的作品。剪紙藝術《順馨/順義/順風/順水》,採用了剪紙非遺技藝,紋樣搭配了各種花朵形態,寓意順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非遺」茶葉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傳與承
「非遺」茶葉製作技藝的傳與承——走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鋒父子的世界王曉58歲的劉鋒是那個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沿的人,從微博、朋友圈到抖音,都用得得心應手,今天,讓我們走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鋒以及他的兒子劉崢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非遺」傳與承。口傳心授的微妙之處17歲,年少且張揚的年紀,劉鋒進了鄉鎮茶葉站,每天跟著老師傅熬夜做茶。
-
花燈,穿越千年的驚豔,你了解過嗎?
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會形態各異的花燈。比如,威風凜凜的龍燈,典雅別致的宮燈,幾何形狀的大花燈,還有各式樣的燈疊起來的燈組。而在畫面中間,有一座被人群眾星拱月圍起來的鰲山燈非常惹人注目。這些花燈在十裡荷碧,葦蒲叢生的勝芳人手中,無論題材、用材、意蘊,無不帶有北方水鄉風情。裁竹、鉗架、紙雕……最後將條狀花穗粘貼在花燈下部,給花燈「穿」上漂亮的紅裙子,一個漂亮的花燈便展現眼前。這些美不勝收的花燈,當然離不開辛苦做花燈的師傅們。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你的家鄉在哪條?
,體驗彝族打歌、彝族刺繡、琺瑯銀器、土鹼製作技藝)→大理彌渡縣(遊覽彌渡縣城,欣賞彌渡民歌、花燈戲,品嘗密祉豆腐宴;參觀十大姐民間刺繡農民合作社,體驗彌渡荷包、繡球、布鞋製作技藝)→大理南澗縣(遊覽南澗無量山櫻花谷;遊覽土林景區,體驗南澗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