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看這種戲,文藝、抒情、仁慈,現在半集就被酸得栽好幾個跟鬥,矯情、自戀,英國瓊瑤。網上有討論各種「pua式關係」,《丹尼爾》這種粗判是「受難者的倒pua」,一般發生在錦衣玉食的貴族,也就是吃飽了沒事、正常的美女不足以吸引的那種人。
影史上「受難pua」經典有鐵叔和梅姑演的《法國中尉的女人》,長堤上、大海邊,年輕梅姑瘋狂的一眼回眸既斷絕了富貴風流的鐵叔一生。《丹尼爾》米拉投水前的絕望凝眸與此如出一轍(ps我這個陰險的大人在這裡不由多想)。
這是我們毒辣的現代人的困境,我那麼愛的Hugh Dancy這裡看來邏輯滿頭包,你那麼聖父,你對米拉的供養關係卻是事實。米拉瘋了才會面對到手的高帥富還接受一個同工種有才華的窮畫家的愛,打敗美貌貴婦、一腳從賤民登天,這就是「受難pua」的力量。
我看不到格蘭克真正的惡,除了他有個前妻,以及嘴唇又軟又紅還要演殘酷的白瑞德,總之在丹尼爾的視角裡,上流社會的寵兒、美貌才華樣樣出眾的Romola Garai在顯然很受寵的婚姻裡痛不欲生,而丹尼爾的到來既為她生命中唯一的星,最後被兩選棄一也要為認識了他而深感恩惠,仿佛被上帝開了光。
ps, 如果這部戲是比誰更會呻吟、哭泣,Romola Garai贏了,這個在the Hour裡金髮碧眼、豐胸長腿、聰明高效、英劇裡難得一見的古典美人,那一通傻哭嚇壞我了,我估計丹尼爾也是被她的豐盛情感以及身體嚇退了,調調情,象所有風流公子一樣充當騎士、買還首飾也就罷了,情感宣洩到沒邊兒這種事交給別人可不行。
Hugh Bonneville出現在這裡很合適,英劇也不能都是《黑鏡》、《皮囊》、《故園風雨後》,甜如蜜糖的《唐頓》和《丹尼爾》也是要的。
這部戲的本質是少年的身份認同,以自說自話的方式。不知有否人知道,英國歷史上幾乎開殺猶太人的先河,就是那個「長腿愛德華」、英格蘭的本土君王。而丹尼爾這個猶太人本人的英國人「覺醒」之後就可以作猶太人的真實聖父、帶領他們奔向東方追尋內心的麥加。當然,在喬治·愛略特的時代、在英國歐洲,能以自省的方式為猶太人張目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迷戀的本質深不見底,朱麗葉特·比諾什為了一個死刑犯把丈夫和一切都搭上了(《雪地裡的情人》),死亡是最大沒藥嗎?《法國中尉的女人》聲名狼藉,而查爾斯和富裕平安的未婚妻在一起只有微微的生理勃動,而再會被全世界拋棄的莎拉,性愛卻如驚濤巨浪。丹尼爾會因富貴美貌的關德林以他為救星而竊喜,而黑衣米拉沒水前的死亡眼神,才「愛如潮水」將他吞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