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的半生緣》個人筆記

2020-10-23 vanvan
不是評論,只是個人筆記。


========================================
2014.4.9
離上次看有幾年了。最近比較懷舊,重看這片。開始還糾結著Daniel到底愛誰這個問題看的。回顧完發現這片講的根本是個人信仰,猶太復國。小情小愛在這個問題前面不值一提。D對M和G都有憐香惜玉的感情,最後要選只能犧牲G。。。So,回看當時的筆記,跑去原著找那些關於D和G之前情愫的蛛絲馬跡根本就是native, too young, too simple。。。(但是還是在D攤牌這一段流淚了。。。對於G來說並不是最壞的結局,畢竟G因為D找到自己的價值,開始全新的生活。)



-----------------------------
認真做個notes真是耗時,待續。。。。

2010.7.27
那麼久以前的筆記還有人回復 。。。
寫的都是皮毛
原著放棄了很久 沒有深究
慚愧。。。挖洞。。。
以後找個時間補上~



========================================

先看了電影。無法接受Daniel最後選擇Mirah。覺得他的愛轉變得突然,就算和自身的成長有關,難道知道了自己的種族之後感情就可以突變?也許是電影裡信仰、身世問題對Daniel感情的影響刻畫不夠,於是找了原著來看。解開一些看電影時的疑問,重新理了理(其實電影還是比較忠實於原文的)。

===Gwendolen這條線===
首先,電影裡Daniel把Gwendolen輸去的項鍊買回還給她。這一情節讓我大受感動。Daniel附上字條:
'A stranger who has found Miss Harleth's necklace returns it to her with the hope that she will not again risk the loss of it.'
如果我記憶沒有錯亂的話,女主角那時是感動的,也就是在那次見面的時候就埋下的情愫。

原著裡,女主角像是遭受了奇恥大辱,體現人物過於自驕自傲的性格。家裡的破產也沒能讓自傲的她流淚,但她卻因無法忍受這種羞辱而落淚。她所感受到的羞辱其實只是由她過強的自尊所引起,不過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她對於Daniel的在意。以下是原文的一段心理刻畫:
He knew very well that he was entangling her in helpless humiliation: it was another way of smiling at her ironically, and taking the air of a supercilious mentor. Gwendolen felt the bitter tears of mortification rising and rolling down her cheeks. No one had ever before dared to treat her with irony and contempt.

對應的情節是,再次見面時Gwendolen已是別人的未婚妻,Daniel解釋起為何不喜歡她賭博。電影裡他說"I didn’t like to see you lose. And even if you have won that something revolting about seeking to gain from someone else’s loses.」之後討論了關於賭的問題,有贏必有輸,天性善良的Daniel不希望看到任何人遭受損失。

在這,原著無關男女之情,而是注重討論深層的問題。(loss是個關鍵詞,文中反覆提到,而賭則預示Gwendolen的人生)
 'I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for men not to gamble. It is a besotting kind of taste, likely to turn into a disease. And, besides, there is something revolting to me in raking a heap of money together, and internally chuckling over it, when others are feeling the loss of it. ...that our gain is another's loss: - that is one of the ugly aspects of life. One would like to reduce it as much as one could, not get amusement out of exaggerating it.'

只是在此之前,有個電影略去的情節,個人認為是男女主角感情的一次微妙碰撞。
'You thought you had a right to object to my gambling,' persisted Gwendolen.
'I was sorry for it. I am not aware that I told you of my objection,' said Deronda,
'You hindered me from gambling again,' she answered. But she had no sooner spoken than she blushed over face and neck; and Deronda blushed too, conscious that in the littl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he had taken a questionable freedom.
書本首章,兩人初次見面,Daniel便注意到Gwendolen,一直注視著這位賭桌上的佳人,而他注視的目光卻被不經意抬起頭的Gwendolen認為是一種鄙夷的目光,也因為他的注視,Gwendolen之後盤盤皆輸。所以,當Daniel又一次以他獨特的眼神看著Gwendolen時,她說了這句耐人尋味的話,'You hindered me from gambling again,'。於是,兩人撲的一下子臉紅了。


相關焦點

  • 【英劇BBC】【愛情 / 歷史】丹尼爾的半生緣 (2002)
    【英劇BBC】【愛情 / 歷史】丹尼爾的半生緣 Daniel Deronda (2002)導演: 湯姆·霍珀編劇: 安德魯·戴維斯主演: 休·丹西 / 蘿瑪拉·嘉瑞 / 休·博納維爾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02-11-24(英國)集數: 3單集片長: 210分鐘(3集)又名: 清秀佳人IMDb連結: tt0321897《丹尼爾的半生緣》是英國傑出女作家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最後一部作品
  • 《丹尼爾的半生緣》半生緣 Daniel
    剛看完影片的時候,心理很不是滋味,最終,丹尼爾沒有和葛蘭林在一起。兩個互相了解的人,從開始到最後兩人互有情愫,卻無法擁有對方。影片結尾,丹尼爾看望葛蘭林,並告訴她自己的婚訊,兩個人的心情都是依依不捨,眼神中都透漏了內心的悲傷和痛苦。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之後,丹尼爾確立了自己的事業目標,為自己的人們努力。葛蘭林給丹的信中表述了自己的成熟。
  • 《丹尼爾的半生緣》受難者的迷死力
    網上有討論各種「pua式關係」,《丹尼爾》這種粗判是「受難者的倒pua」,一般發生在錦衣玉食的貴族,也就是吃飽了沒事、正常的美女不足以吸引的那種人。影史上「受難pua」經典有鐵叔和梅姑演的《法國中尉的女人》,長堤上、大海邊,年輕梅姑瘋狂的一眼回眸既斷絕了富貴風流的鐵叔一生。《丹尼爾》米拉投水前的絕望凝眸與此如出一轍(ps我這個陰險的大人在這裡不由多想)。
  • 《丹尼爾的半生緣》初識George Eliot
    後半段著重丹尼爾對自己身世、身份的探尋、了解,使我逐漸意識到,關德林不是第一主角,雖然她也很重要,她是丹尼爾前半生中重要的一個過客。丹尼爾對於自身身份不明的困惑和了解到自己是猶太人的那種巨大喜悅,我是能夠理解的。他終於有了歸屬感,並且有了人生奮鬥的方向和目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實現養父對他的巨大期望:從政。
  • 《丹尼爾的半生緣》重點不在愛情的愛情故事
    我無法理解丹尼爾Daniel怎麼會在最後選擇那個猶太女孩而非從第一刻便鍾情而且能夠交心的知己關德林Gwendolen。電影中的那個猶太女孩米拉Mirah相貌平平(書中描述的或許也是個漂亮的姑娘),有副好嗓子,被專業人士讚譽為「真正的音樂家」。後來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一版的電視劇還是忠實於原著的,至於結局我只能理解為是丹尼爾對於「自我」的認識於歸屬感。
  • 《丹尼爾的半生緣》我想那不是愛情
        她逃離了倫敦的社交圈和葛蘭考的追求,在賭場上,她遇到了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男人――丹尼爾,他為她贖回了賭桌上輸掉的項鍊。丹尼爾和她遇到的所有男人不同,他有發自內心的溫柔和善良,有卓爾不群的氣質和追求真理的靈魂,他有一雙因洞悉世間而悲憫的眼睛。
  • 《丹尼爾的半生緣》關於兩個年輕人的選擇
    每種選擇都會付出應有的代價~         丹尼爾跟關德琳是兩個都在對未來追求、迷惘和選擇的年輕人,兩人互有交集,但交集只緣於一個英俊男子和一個美麗女子之間一見鍾情的迷戀,再無其他,兩人漸行漸遠,命運很容易就將他們分開~    最終丹尼爾回歸到他真正的身份
  • 《丹尼爾的半生緣》這彆扭的劇情啊
    這很顯然只是丹尼爾同學變了心,或者他其實從頭到尾就都只是想撩菜而已,你看當時關德琳勸他帶她一起逃的時候他答應過麼?他愉快而高興的接受了猶太人的身份,其實只是為了給自己選哪個猶太姑娘找個心安理得,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為我們的民族而戰鬥,說的多麼好聽。
  • 《丹尼爾的半生緣》人生不是一場賭局
    其實每個人都是丹尼爾,每個人都是關德林,每個人都是米拉。因為我們面臨同樣的選擇。關德林認為人生就像是賭局,而自以為擅長賭術卻最終輸掉了自己。如果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沒有堅定的信念跟隨內心的聲音,如果怕別人的風言風語,畏懼生活的磨難,人生很容易成為一場賭局,而籌碼每個人都有,那就是你的幸福。很多時候我們的家人朋友也會成為我們做出判斷的「幹擾」,尤其對於尚未在經濟和思想上獨立的女人來說。
  • 《丹尼爾的半生緣》愛情也是人生的一次壯遊
        丹尼爾,一個企圖尋找人生真諦的準英國紳士。他對誰都親切、友善,企圖幫助他們。或許,也藉此體會和感受另一種人生,實現他片頭對他養父所說的那樣,進行一、二年的遊歷生活,再決定他的人生方向。
  • 《丹尼爾的半生緣》why don't you choose me
    但我會希望關德林和丹尼爾在一起。即便兩人在性情上有著諸多的不相似。艾略特設置的結局讓我倍感惋惜,哀傷。最終最終丹尼爾還是選擇了米拉。當丹尼爾告知關德林他要與米拉結婚時,我能深知關德林那刻低落的心情,然而她還是給了丹祝福。那時的她,身上耀眼的光環已經被打磨的柔和。曾經這個美貌年輕的女子,深得許多人的愛慕,如今卻謙恭地向自己深愛的人祝福。
  • 《丹尼爾的半生緣》這個片子幾乎完全背離了原著主旨
    比如丹尼爾第一次同葛蘭考提出購買繼承權,原著裡葛蘭考只是表示再考慮一下,與丹尼爾保持了禮貌客氣。但片子裡葛蘭考則一副驕橫放肆的樣子,一上來就劍拔弩張。他的手下拉什的表現也極活躍,好像不誇張地七情上臉就擔心觀眾看不懂他們在做什麼;丹尼爾的養父在原著中是個有威望、公道的老好人形象,片子裡表現老謀深算的樣子,或許編劇希望每個人有標籤般鮮明的性格表達,但這種人工塑造的流水線人設,很容易讓人與其他類似造型的劇混淆,忽視原著極力表現的,任何一個普通含糊不能三言兩語概述的個體性格,一個決定背後對於參與者的影響之深淺以及過程的複雜
  • 《丹尼爾的半生緣》生活是一場劇 每個人都將各得其所
    沒有女主配男主的傳統的套路 life results from own choice 人不能把天下的好事都佔盡-比如女主 生活歸零也許是重新出發的起點-比如女二 優良的紳士教育除了是獲得名利地位的手段,更是尋找人生信仰的動力源泉-比如男主 待人冷酷無情必然也遭到冷酷無情的對待-比如唐頓老爹如果把它看成一部愛情電影 那麼有人扮演情聖 有人扮演薄情人就像劇中丹尼爾的母親所說的
  • 《半生緣》講述著3個人之間的感情故事,這部劇你們看了有何感想
    《半生緣》講述著3個人之間的感情故事,這部劇你們看了有何感想「日子過得真快,對於中年以後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縫間的事,可是對於年青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和世均從認識到離別,不過幾年的光景,卻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生、離、死、別。」
  • 好戲 | 是劉嘉玲毀了《半生緣》,還是《半生緣》毀了劉嘉玲?
    ,旅美期間仍在進行改寫,書名更是《十八春》到《惘然記》再到《半生緣》,花費了不少心血。》因此,珠玉在前,再來翻拍《半生緣》,顯然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於是,新版《半生緣》就這樣被觀眾的唾沫星子送上了熱搜,連帶著劉嘉玲都被觀眾們嫌棄「老黃瓜刷綠漆」,裝嫩。
  • 黎明的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黎明無論是《甜蜜蜜》裡的黎小軍,《半生緣》裡的沈世鈞,亦或者《梅蘭芳》裡的梅蘭芳,他都表現出精湛而紮實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我最愛他演的那部《半生緣》,選角皆入戲出彩。半生緣故事並不複雜,就是講一雙男女,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相愛過,後來又分開了的故事。
  • 新生代小提琴新秀 | 瑞典小提琴家丹尼爾
    丹尼爾·洛扎科維奇(Daniel Lozakovich)2001年4月1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吉爾吉斯斯坦人,6歲半開始學習小提琴琴,學琴兩年後與指揮大師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指揮的莫斯科獨奏家室內樂隊合作,舉辦了他人生首場正式音樂會。
  • 《半生緣》改名《情深緣起》,瓊瑤劇來襲,張愛玲不再
    新《半生緣》貌似有新動作了。就在昨天,影視葛二蛋爆料,新《半生緣》即將播出,並且改名《情深緣起》。這會讓張愛玲很生氣吧。《半生緣》可是她易稿數次的書名,從《十八春》到《惘然記》再到《半生緣》,這裡有向市場妥協的因素。
  •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有人說,文學是個腦力活,是的,就像一幅風景,會看的人看到了自然在其中的伸張力,粗鄙的人或許只能看到色彩的魔幻組合,小編能看到什麼?不知道,一百個人眼裡可以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扯淡!
  • 半生緣觀後感
    林心如版的《半生緣》我從頭到尾都看了一遍,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溫婉.悽迷的舊上海。顧曼楨.許叔惠.沈世鉤三人同在一個紡織廠工作,曼楨個性溫柔堅強,叔惠開朗活潑,在相處中,曼楨與溫和敦厚的世鉤相愛了。曼楨的姐姐曼璐為照料全家老小七人,十七歲時離開初戀情人豫瑾開始了舞女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