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次進入隔離病房:感覺最對不起的是剛上初中的兒子

2020-12-24 紅星新聞

「稍等一下,院長打電話進來了。」這幾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應急病區負責人毛毅的電話總是處於忙碌之中。病房原本就收治著幾十例境外輸入病例,而此次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出現,讓他更加忙碌。

↑毛毅。

並未害怕,而是越來越有信心和底氣

毛毅是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應急病區負責人。現在,他同華西醫院的醫生一起負責病人的收治。這已是他第二次進入應急病區工作,從今年疫情初期,1月16日進入重症病房起,他兩次已累計在應急病房工作近4個月。

↑毛毅(左)在隔離病房。

有近20年傳染病工作經驗的他,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豬鏈球菌、2007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流……基本上,每一次大型傳染病應急工作他都參與過。

說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前幾次疫情的不同,毛毅表示,除了2003年的非典以外,其他幾次疫情都相對比較局部,不如新冠肺炎疫情規模大、關注度高、戰線長。「像今年這麼大規模、持續時間這麼久的應急工作,在我近20年的工作經驗中,也是頭一回遇到。」

毛毅說,今年的新冠疫情,他明顯感覺國家處置突發公衛事件的能力越來越強,「國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的關注度也非常高,各方麵條件更有保障。相比以往偶發的公衛事件,此次處理新冠疫情,讓我們覺得經驗更豐富,也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底氣。」

對於此次本土病例的情況,他介紹,除入院時有一例重型病例外,其他幾例病情都相對比較穩定。不過,這次本土病例以老年人居多,基礎疾病較多,他們目前病情相對比較穩定,但感染新冠病毒對他們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醫生將提高警惕,嚴密觀察這些病人的病情變化,直至他們安全出院。

哽咽:感謝家人給予鼓勵與支持

在談到自己在抗疫中最想感謝的人時,電話那頭,毛毅沉默良久,最後哽咽著說:「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剛進隔離病房時,家人肯定是擔心的。兒子剛上初中,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但此時他卻沒有更多精力去陪伴。

毛毅說,雖然孩子嘴上不說,但他看到在孩子的日記以及作文裡,孩子最大的願望是父親能在身邊多陪陪他,這讓他感到很愧疚。

他說,自己由於工作原因,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去跟兒子談心,「我只能告訴他,自己要學會堅強。爸爸既然幹了這一行,肯定只有堅持下去。」毛毅說,他也知道兒子以他為驕傲,「他知道我是一個勇敢的戰士,現在正在為一個城市的人民而戰鬥。」

毛毅以及同事們都非常有信心戰勝此次疫情。等出了隔離病房,他的願望是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家人。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他是餘杭駐守隔離病房時間最長的人!今天解除隔離!你認識他嗎?
    今天,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張曉強結束14天留院觀察,主動放棄療休養的他,直奔感染科,換上白大褂,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從留觀病房到感染科短短一兩百米的路上,他接了3、4個電話,不是請他敲定病人診治建議就是詢問患者檢查事項。前兩天,記者電話採訪隔離中的他時,中間也曾被打斷4次,都是科室、醫院的工作電話。
  • 連山隔離病房的日與夜
    旁邊的喜喜廊上,幾名戴著口罩的群眾在悠遊垂釣。「中國氧吧之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清晨靜謐而溫馨。不為人知的是,在距離此處不過一公裡的地方,連山人醫住院部的二樓,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的「護理戰」在無聲中打響。2月6日上午8時,26歲的護士陳連清穿上密實的三級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進入隔離病房開始一天的工作。
  • 「想吃烤山藥」,他把網絡熱詞寫在防護服上,一頭扎進隔離病房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重症醫學的 " 排頭兵 "黃康進入隔離病房的第一天,收治的病例病情惡化。當時,這名患者還未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診為新冠患者。在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連續作戰,黃康和所有一線人員一樣,儘量不喝水,不上廁所,一班下來幾乎全身溼透。尤其是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有創治療,對於醫務人員來說更是一種挑戰和考驗。他們必須戴上防護鏡和笨重的正壓頭罩,做好三級防護,再精準地進行動靜脈置管、氣管插管及支氣管鏡等高風險操作。
  • 《湖北日報》記者柯皓:四進隔離病房 用影像記錄真情
    1月28日,柯皓第4次進入隔離病房採訪。當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趙雷要去武漢市肺科醫院ICU查看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這名患者因為感染了多名醫護人員而備受關注,目前他的病情有所好轉。
  • 守護生命線 伽瑪快速可移動隔離病房牢築防護屏障
    近日,歐洲各國已陸續進入冬季,過低的氣溫導致英國疫情迎來二次擴散,新冠病毒在全國各個地區捲土重來。截止到11月16日14時,英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131萬例。面對如此兇猛的疫情反撲,各地的醫療系統已瀕臨崩潰,舉國上下可謂是水深火熱。
  • 他打給隔離病房裡的愛人:「每晚8點我用電話陪你下班!」
    每晚8點剛過,趙夢傑都會準時撥通愛人的手機,陪她在從醫院隔離病房回隔離宿舍的路上聊上十幾分鐘,緩解她一天的疲憊,給她加油打氣。趙夢傑是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密雲管理所一名90後工作人員,她的愛人則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科的護士,一直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每天在隔離病房為高危患者量體溫、消毒、打針,過著隔離宿舍和隔離病房兩點一線的日子。疫情讓小兩口兩地分居了近1個月,只能靠電話和微信聯繫。
  • 隔離病房裡的堅守!這群人註定無法與家人團聚,與愛人相守
    可是為了抗擊疫情,她早在大年三十就主動申請進入醫院的隔離病房。  她說,1月24日醫科大附一院正式設立隔離病房。醫院首批15個醫生隨即入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開展病患收治工作。1月30日,隔離病房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關注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組織大家學習新冠肺炎的知識,發現病房裡的感人故事。陳迎曉被選為臨時黨支部書記。
  • 媽媽對不起,希望您能原諒兒子的不孝,能為...
    一聽說老人情況危險,準備交接班走出隔離病區的陳騰飛二話沒說,第二次穿上防護服,衝回隔離病房。在護目鏡霧氣遮擋視線、三層手套阻斷觸覺的情況下,他緊急為老人做了深靜脈穿刺,打通了患者體內的「生命通道」。關麗是團隊的臨時黨支部書記,她身先士卒,第一個走進隔離病區,第一個進入重症病房為氣管插管患者進行特級護理。
  • 武漢隔離病房裡,看不見的戰役
    隔離病房裡,有人蜷縮在病床上夜不能寐;有人被噩夢和孤獨纏繞,每天以淚洗面;有人失去愛人,不想獨活;有人拔下手臂上的針管。
  • 援鄂天使焦祖惠 | 踐行生命之諾 地震小卓瑪赴鄂進隔離病房
    「在操場上我就呆站著,看見遠處的山一直在晃,教學樓就在眼前一寸一寸裂開,感覺地底下正在爆炸,地面不斷隆起……」焦祖惠這樣回憶當時地震的場景。 2月22日,焦祖惠作為第一批正式進入隔離病房的3名護士之一,很快便遇到了一連串挑戰。「防護服密不透氣,很快我就缺氧了。」焦祖惠坦言,穿上防護服真正直面疫情,心裡還是有擔憂,胸悶、噁心、乏力,生理上的難受焦祖惠都咬牙克服,她對自己說:「我是來幫助別人的,可不能才來就反被人抬出去,太丟人了,也太對不起當年那些救過我們的人了。」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臘月二十二是爸爸的生日,臥床不起的爸爸盼望著我去給他過餘生為數不多的生日,家人也正等著我吃團圓飯。剛要出門,接到院裡緊急籌備成立發熱門診的電話,將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診。作為一名經歷過甲流、禽流感的傳染科護士長,我深深懂得任務的緊迫性,沒有猶豫,放下背包轉身便投入到籌建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工作。
  • 踐行生命之諾 地震小卓瑪赴鄂進隔離病房
    「在操場上我就呆站著,看見遠處的山一直在晃,教學樓就在眼前一寸一寸裂開,感覺地底下正在爆炸,地面不斷隆起……」焦祖惠這樣回憶當時地震的場景。 「防護服密不透氣,很快我就缺氧了。」焦祖惠坦言,穿上防護服真正直面疫情,心裡還是有擔憂,胸悶、噁心、乏力,生理上的難受焦祖惠都咬牙克服,她對自己說:「我是來幫助別人的,可不能才來就反被人抬出去,太丟人了,也太對不起當年那些救過我們的人了。」紙尿褲是每一位進入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都需要跨越的坎,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備受折磨,焦祖惠也不例外。「一開始,我覺著我的身體比較好,沒必要穿。」
  • 打進隔離病房的電話,讓我淚溼眼眶
    我們醫療隊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戰鬥」感覺已經在奔向全面勝利了,大家都各司其職,高效地完成著救治工作。在這裡,每天都上演著很多感人故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在疫情期間的人情冷暖。雖在隔離病房,但從未隔離愛。   在3.8國際婦女節那天,我像往常一樣穿好防護用品,在隔離病房忙碌、工作,忙了一段時間,正準備坐下來歇一歇時,公用對外的電話鈴聲響起。
  • 「唐僧」的兒子主動進病房,曱甴安送口罩被人罵?
    TVB最美唐僧 江華根據港媒報導,江華和歌手Kitman 的兒子陳耀淙Bryan 是前線醫護人員,由於「NCP」的出現,香港確診患者人數累計21人,據知Bryan 是醫院內科護士,更是自願去隔離病房的護士。
  • 【直擊隔離區】隔離病房裡的「心理治療師」
    新華網南昌2月17日電(王中慶)「那天我不應該出去聚餐,這樣我就不會被傳染,我的家人也不會被隔離,我現在很擔心我的家人,我的孩子還小,以後他要怎麼辦……」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內,42歲的女性患者趙蘭(化名)淚眼婆娑地向黃麗平傾訴著。
  • 100幅治癒系漫畫為隔離病房「增光添彩」
    「六翼天使」小組合影(央廣網發 通訊員曾理 攝)央廣網重慶3月16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曾理)3月16日,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隔離病房,剛剛交班進入隔離病區的「六翼天使」護理小組不僅為患者送進去了熱騰騰的飯菜,還給每間病房送去了一幅幅色彩鮮明、輕鬆活潑的治癒系漫畫。
  • 穿著紙尿褲上隔離病房,戰鬥8小時不上廁所!得知緣由那一刻淚崩了
    隔離病房與清潔區的隔離門。醫護人員穿戴好防護設備後,穿過這道門,就要直面病魔。(健康報記者 曹政 攝)深夜五點多,遼寧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侯思遠戰鬥在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的隔離病房。我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我們遼寧省醫療隊馳援的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進行各種消毒處理,穿戴好防護設備,進入隔離病房。我們工作的隔離病房內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必須要穿好防護服。由於在隔離病房內工作了很長時間,防護服表面是有致病微生物的,要是想去清潔區,就得把這些東西統統脫掉,否則清潔區就會被汙染,這是不被允許的。
  • 父親被隔離17歲腦癱兒子在家6天後死亡,官方成立聯合調查組!
    1月29日下午,躺在隔離病房的鄢小文接到村委會通知,他17歲的大兒子鄢成去世了。此前從1月23日起,鄢小文因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與11歲有自閉症小兒子被醫院隔離,留下患有腦癱的大兒子鄢成在家中,四處委託人照顧。
  • 64歲兒子確診新型肺炎,90歲「硬核老母親」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陪伴...
    64歲的兒子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90歲老母親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陪伴他5天,終於等來隔離病房的床位。婆婆說,自己的兒子確診,住進了隔離病房,其他人怕傳染,她已經90歲,無所畏懼。後來,婆婆找到護士借了紙和筆,給她兒子留言,並麻煩護士轉交給兒子500元,讓他託人買生活用品。記者看到,林先生微博上配發的圖片上,婆婆滿頭白髮,戴著口罩,正在手寫留言。
  • 「這是我25歲以來最酷的裝備了!」隔離病房美小護的抗「疫」日記
    這是一篇來自湖北隨州市中醫院留觀二病區95後美小護戢文潔的抗「疫」日記,她用日記記錄下了隔離病區一周來所經歷的每一個感動瞬間。抗「疫」第一天1月28日 星期二 晴上午,接到醫院護理部緊急通知,醫院將成立第二隔離病區,需要醫生護士。護士長在群裡通知後,我們科室(醫院原內四科)護士們都踴躍報名,最後我成為隔離二區22名醫護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