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一下,院長打電話進來了。」這幾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應急病區負責人毛毅的電話總是處於忙碌之中。病房原本就收治著幾十例境外輸入病例,而此次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出現,讓他更加忙碌。
↑毛毅。
並未害怕,而是越來越有信心和底氣
毛毅是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應急病區負責人。現在,他同華西醫院的醫生一起負責病人的收治。這已是他第二次進入應急病區工作,從今年疫情初期,1月16日進入重症病房起,他兩次已累計在應急病房工作近4個月。
↑毛毅(左)在隔離病房。
有近20年傳染病工作經驗的他,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豬鏈球菌、2007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流……基本上,每一次大型傳染病應急工作他都參與過。
說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前幾次疫情的不同,毛毅表示,除了2003年的非典以外,其他幾次疫情都相對比較局部,不如新冠肺炎疫情規模大、關注度高、戰線長。「像今年這麼大規模、持續時間這麼久的應急工作,在我近20年的工作經驗中,也是頭一回遇到。」
毛毅說,今年的新冠疫情,他明顯感覺國家處置突發公衛事件的能力越來越強,「國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的關注度也非常高,各方麵條件更有保障。相比以往偶發的公衛事件,此次處理新冠疫情,讓我們覺得經驗更豐富,也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底氣。」
對於此次本土病例的情況,他介紹,除入院時有一例重型病例外,其他幾例病情都相對比較穩定。不過,這次本土病例以老年人居多,基礎疾病較多,他們目前病情相對比較穩定,但感染新冠病毒對他們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醫生將提高警惕,嚴密觀察這些病人的病情變化,直至他們安全出院。
哽咽:感謝家人給予鼓勵與支持
在談到自己在抗疫中最想感謝的人時,電話那頭,毛毅沉默良久,最後哽咽著說:「我非常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剛進隔離病房時,家人肯定是擔心的。兒子剛上初中,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但此時他卻沒有更多精力去陪伴。
毛毅說,雖然孩子嘴上不說,但他看到在孩子的日記以及作文裡,孩子最大的願望是父親能在身邊多陪陪他,這讓他感到很愧疚。
他說,自己由於工作原因,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去跟兒子談心,「我只能告訴他,自己要學會堅強。爸爸既然幹了這一行,肯定只有堅持下去。」毛毅說,他也知道兒子以他為驕傲,「他知道我是一個勇敢的戰士,現在正在為一個城市的人民而戰鬥。」
毛毅以及同事們都非常有信心戰勝此次疫情。等出了隔離病房,他的願望是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家人。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