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對崮峪:八路軍和第51軍攜手殺敵,14勇士誓死不屈跳懸崖

2020-11-30 騰訊網

1942年秋天,魯中日軍出現不明動向,種種跡象表明,日軍稱之為「強化治安運動」的掃蕩又要開始了。

10月11日,八路軍山東軍區截獲了一封情報,上面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日軍即將發動名為第一〇五號的作戰計劃,對山東濱海地區分兩次進行掃蕩。

對這封情報,根據地領導們提出了兩種意見。

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表示懷疑,他認為情報上的信息過於具體,需要綜合判斷其他信息再做決定。萬一軍區機關按照情報消息,為了避開掃蕩中心濱海地區而轉移到山區,如果這是封假情報,就很可能落入敵人圈套。茲事體大,需再作觀察分析。

也有不少人認為情報是真的,應該及早轉移。

兩種意見正相持不下,14日早上又截獲一封情報,上面表明日軍將在16日就開始掃蕩行動。

情報如是真,留給轉移的時間就稍縱即逝,在緊迫的時間內,多數領導人決定,在山東軍區直屬特務營的護衛下,將山東各機關向沂蒙山區轉移,留下羅榮桓率一一五師師部在濱海南部駐守。

誰知,這兩封情報確實是假的,是日軍布下的圈套。

大掃蕩真正開始的時間是10月26日,方式為「拉網合圍」、重重掃蕩。

為了保證突然性,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秘密從日軍兩個師團和兩個旅團裡調集了15000多人,並配屬加強炮兵和航空兵,指派三十二師團師團長木村兵太郎指揮,妄圖一舉消滅我軍在山東的領導機關。

山東軍區錯信了假情報,一頭鑽進了日軍布下的羅網。

27日,撤到山區的八路軍地方機關、直屬部隊以及不少跟隨撤退的群眾就在南牆峪陷入了敵軍包圍圈。

日軍有備而來,組織嚴密。日本兵以散兵拉圈,每股間隔十幾米,手持槍刺,呼號搜索前進,包圍圈逐漸緊縮。

這是日軍在這次掃蕩中採用的新戰術,叫做「梳篦掃蕩」,意即如同梳子一樣細密。

八路軍陷入重圍,但並未慌亂,通過偵察儘量找出日軍「梳子」縫隙較大的地方,分路突圍。血戰兩天後,終於突出了日軍布下的第一網。

日軍很狡猾,意識到第一網沒有打到大魚,收縮兵力主動撤退,作出一副班師撤退的模樣。

衝出包圍的1000多人,包括山東軍區機關和直屬部隊、山東戰工會、抗大一分校等,集結在對崮峪一帶休整,思想上有所鬆懈,沒有認識到這次日軍掃蕩不同以往,在桃峪村多住了一晚。

子夜時分,偵察員陸續發現異動,各路都報告發現敵情,意識到不妙,大家立刻動身往芝麻峪轉移。

然而為時已晚,8000多日軍兵分十幾路已從各個方向合圍而來,敵人的第二張大網已在一夜間成型。

這時天已大亮,敵軍有機動優勢,又有飛機偵察,如果白天貿然突圍,很可能被團團包圍。

此時,擔任突圍總指揮的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王建安手下只有500多人的直屬特務營,其餘都是非戰鬥人員。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就地堅守,再次等到晚上進行突圍,

我部立即重新轉向對崮峪,因為那裡有個制高點對崮山,特務營在半小時內就爬上了山頂,構築起了陣地。居高臨下觀察發現,四面八方的敵人正在運動,往此處壓縮。

日軍兵力是特務營十倍以上,兵力相差懸殊。

這時,卻發生意外情況,一支軍隊向山上喊話,請求上山。

經過詢問,原來這是友軍,是國軍第五十一軍一一三師上校軍需處長周日豐率領的300多人。

周日豐本來是到沂水來運送軍餉的,他率一個步兵連在路上發現了敵情,並收容了數路被擊潰的散兵,隊伍增加到300多人。

周日豐也發現了對崮山這個制高點,此時敵人已經逼近。敵情緊急,周日豐知道大敵當前,跑步來到對崮山下,派人聯絡,要求參戰。

王建安欣然同意,接受周日豐部上山布防,並作出部署。

對崮山有南北兩崮,中間是一條大溝,東北方向300多米還有一個前突的小高地。

我軍駐守的是南崮,日軍已爬上北崮開始了射擊。

南崮最主要的陣地是西面,由特務營一連防守,東北角小高地派出一個排守衛,周日豐部負責北面防禦,此外還有負責防守東南角的魯中軍分區三個分隊。

敵人來了,炮擊近40分鐘後,步兵首先從三個方向向小山頭猛攻。

猛烈的槍聲和持續不斷的手榴彈聲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逐漸沉寂下來,

小高地上煙霧散盡,一面太陽旗被插了上去,堅守在這裡的一個排八路軍已全部犧牲。

敵人隨即向對崮山主陣地蜂擁而來,我軍戰士扔下一排排手榴彈,壓住日軍攻勢。但敵我人數相差懸殊,手榴彈很快打光,傷亡開始不斷出現。

戰鬥空前激烈,付出很大犧牲後,我軍一次次打退日軍進攻,敵人始終也沒能攻上山頭。

戰至下午一時,日軍眼看傷亡慘重卻無所進展,惱怒之下從沂水調來航空兵助戰,飛機飛抵山頂輪番投彈並掃射,在地面上又用重火力支援,步兵再次輪番發起衝鋒。

此時,我軍彈藥已近告罄,敵人開始在西面衝上陣地。這裡是一連的陣地,這時只剩不足十名戰士,在連長王繼賢帶領下他們跳出工事,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全部犧牲在陣地前。

此時敵軍離指揮所已不足百米,但主要陣地仍在我軍手中。眼看形勢緊急,參謀、幹事所有能拿槍的人員都加入了西面主陣地防守。

原本負責防禦北面的周日豐也率部前來增援,他指揮部下發起反衝鋒,周日豐本人在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

浴血搏殺20多分鐘後,我軍又擊退了敵人第四次衝鋒,西面陣地上也只剩下3人。

天色終於漸暗,突圍的機會來了。

然而這時,特務營還能站著的,只剩下了14個人。

再不突圍,就將全軍覆沒在山上,軍區機關決定立即趁夜突圍。能夠留下斷後的,只有特務營營長嚴雨霖和他手下13名戰士。

斷後意味著有死無生,但此時已別無選擇,嚴雨霖毫不遲疑接受命令,並叮囑缺少部隊保衛的機關人員務必小心。

軍區機關從東北角開始突圍,政治部主任江華帶著一個班在前面殺出一條血路,其他人緊隨其後分散開向下衝。

日軍發現我軍突圍行動,也迅速再次向山頂衝鋒。

嚴雨霖指揮戰士們且戰且退,近20分鐘後,被敵人壓縮到了東面,腳下就是懸崖,已退無可退。

聽到東南角的槍聲漸漸沉寂下來,估計其他人應該已經走遠,大家齊聲高喝「跳」,在嚴雨霖帶領下,縱身躍下高崖。

這次戰鬥,我軍機關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突圍成功,並給敵人造成600多人的傷亡,粉碎了敵人掃蕩的目標。

我軍自身也有數百人犧牲,其中包括戰工會秘書長李竹如、二地委組織部長潘維周、一團長劉毓泉、政委王銳等重要幹部,特務營幾乎全部犧牲。

跳崖的14名勇士,有8人受到樹枝阻攔得以生還,包括特務營營長嚴雨霖,他摔掉數枚牙齒,全身多處骨折。

大家在嚴營長帶領下歷經五天五夜,終於得以返回部隊。

嚴雨霖在解放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1964年離職休養,被授予過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於1982年12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73歲。

參加戰鬥的第五十一軍一一三師周日豐部,也有200多人犧牲。他們作戰同樣英勇頑強,如其中有位不知姓名的副營長,身負重傷後拒絕了衛兵背他撤退的請求,在突圍中堅持留下斷後,在敵軍逼近後自盡殉國。

戰鬥結束後,隨機關撤出的《大眾日報》就這次戰鬥發表了多篇消息、通訊,其中就包括了一篇《八路軍五一軍攜手殺敵 對崮峪粉碎敵「合擊」》

這場悲壯的突圍戰,戰士們用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他們鑄就的歷史豐碑,猶如巍峨的沂蒙山萬古長存。

相關焦點

  • 29軍血戰喜峰口威震天下,大刀隊主動出擊,日軍聞風喪膽
    這首著名的《大刀進行曲》是專為29軍大刀隊譜寫的。在國難當頭之際,29軍官兵在喜峰口戰役和盧溝橋事變中,以大刀勇猛砍殺日軍,讓日軍聞風喪膽、膽戰心寒。從此,二十九軍的名字威震全國。此後,大刀一次次出現在抗日戰場上,成為中國抗日軍人血性和勇氣的象徵。29軍原屬西北軍,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武器十分落後。
  • 和《八佰》一樣的勇士:相對於四行倉庫戰鬥,血戰羅店更顯悲壯
    松井石根大將(南京慘案的劊子手)組建了上海派遣軍,率領當時17個王牌師團中的名古屋第三師團和善通寺第十一師團在吳淞口登陸,企圖佔領上海和蘇州之間的交通重鎮——寶山。就這樣日軍王牌十一師團和國軍王牌十八軍就在羅店這不足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血戰。第一次羅店爭奪8月23日,日軍十一師團趁著夜色強渡川沙河口,守軍為十八軍一個連,他們抵擋不住日軍攻勢,只能節節抵抗,不過到了早上在國軍飛機的轟炸下,日軍在羅店的進展顯得緩慢(沒錯當時國軍在局部戰場上確實是出動了空軍)。
  • 血戰日寇,率軍殲滅南京大屠殺元兇
    團進攻萬家嶺,企圖包圍中國第一兵團德安陣地左翼。薛嶽命令第66軍2個師、第74軍2個師、第4軍2個師,對進攻之敵實施合圍。此役差點成為14年抗戰中唯一一次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例。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作為上高會戰的首功部隊74軍的核心部隊58師與餘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此役58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我黨和國府達成了合作協議,決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其中,陝北紅軍被改編為第八路軍,下轄115、120、129師,全軍共4.5萬人。 原來紅軍的編制是方面軍——軍/軍團——師——團,改編為八路軍後編制演變為師——旅——團。
  • 抗美援朝故事之曾澤生和50軍的浴血漢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有一支不被看好的非主力部隊,在第四次戰役中擔任阻擊任務時卻打出了驚天動地的戰績,一躍而起,成了志願軍裡的鐵軍典範,它就是我志願軍第五十軍。50軍的前身是原國民黨軍的雜牌部隊滇軍第60軍,這支部隊是在長春圍城戰中起義過來的,1949年被改編為東野第50軍,軍長仍由原國軍60軍的軍長曾澤生擔任。
  •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3團團長,因何僅獲大校軍銜?
    趙侗和紀亭榭等人,受到一些地下黨員的影響,於是率部投靠八路軍。1937年底,這支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全軍下轄3個總隊,由趙侗擔任司令員,紀亭榭依然任第1總隊總隊長,另外兩個總隊長則是王建中和劉鳳梧 。
  • 鮮為人知的對崮山血戰:千名八路軍打八倍日軍,敵人燒屍用了三天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沂水縣對崮山一帶曾發生過一場鮮為人知的血戰:一支1000人的八路軍混合部隊被多達八倍的日軍重重包圍,最終僅有半數幹部戰士成功突圍,但也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敵人光是燒屍就用了整整三天。
  • 63軍血戰打光家底,傅崇碧心疼得直跺腳,彭德懷:打光我給你補
    在第五次戰役一開始便遭遇如此困境,這讓彭德懷非常焦急,當時美軍第1軍及其所屬的第1師,第25師,加拿大和南朝鮮等部隊直逼漣川、鐵原。63軍臨危受命,拼死抵擋美軍進攻此時的63軍也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了,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的休整和補充,軍隊的減員情況非常嚴重,全軍上下已經不足2萬人,很多傷員甚至每天只能喝一碗炒麵湯,此時他們面對的是4.7萬的美軍和1300多門火炮,還有400多輛坦克和大量的飛機,至於
  • 《血戰鋼鋸嶺》中的日軍第62師團竟是組建於中國太原炮樓守備隊
    歷史上,防禦鋼鋸嶺的這支日軍是日本陸軍序列中的第62師團,這支部隊除了與美軍在衝繩交鋒外,同樣曾經在中國戰場上與國軍和八路軍血戰。這些裝備簡陋的八路軍和遊擊隊,作戰靈活、勇敢頑強,給華北日軍造成了無數麻煩。而62師團也只好被迫分散成為炮樓守備隊,分守百餘個據點,陷入到中國無窮無盡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更是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軍隊改編的時候,陳賡擔任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當時第四兵團一共下轄三個軍,分別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軍,每一個軍都是精銳之師,比如第15軍後來在朝鮮打了一個上甘嶺,第十三軍軍長是瘦子周希漢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第十四軍。
  • 抗戰時那支赫赫有名的虎賁師和虎賁將軍們(上篇)
    所以,千百年來虎賁就是永安裡形容精銳和勇士,而抗戰時這支以「虎賁」為代號的部隊歷經多次血戰,從淞滬一直到湘西會戰,可謂是功勳卓著,而虎賁軍裡有著許許多多虎賁將軍們的傳奇。筆者最近收到原第57師師長李琰後人寄來的《李琰傳》一書,借著此書,紀念「虎賁師」裡的那些將士。
  • 50名美女3輪比拼,14名勇士精靈脫穎而出!攜手助力格鬥大賽
    2020年5月22日晚上,《勇士的崛起》勇士精靈的海選在杭州盛大開啟,當晚有50多位青春靚麗的美女選手參賽,最終選拔賽經歷4個小時,3輪比賽,最終14位成功晉級!為了挑選出在擂臺上最佳精靈,50多名參賽選手歷經4個小時,經過了3輪比賽,第一輪是穿常服進行的PK,第二輪則是極具中國風特色是旗袍
  • 抗戰十大謠言:國軍52軍血戰諾曼第
    湖北七市聯考歷史題目驚現「52軍血戰諾曼第」關於抗戰,近年來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新謠言」在網上廣泛流傳,不少人信以為真,它們甚至在一些電視節目
  • 第1號公告!烙鋼!平定籍
    當時黨組織工作基礎薄弱,有的人經不住困難折磨和利慾誘惑背叛了革命,導致許多革命幹部被捕犧牲,有些人則對革命能否成功產生了懷疑,面對這些狀況,他組織幹部四處奔走,宣傳教育群眾,要大家堅信中國共產黨和抗日政府,並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堅持抗戰。此外,他還親自指揮抗日武裝,白天分散隱蔽,晚上聚集起來行動,主動出擊,偷襲敵營,除漢奸、抓特務,威震四方。當時平定縣城和陽泉的日偽軍曾懸賞千元大洋對他進行通緝。
  •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為了祖國,為了勝利,15軍打光了在所不惜
    1952年10月14日,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佛裡特指揮聯合國軍向五聖山前沿的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起了猛烈進攻,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拉開序幕,上甘嶺戰役開始了。
  • 如何看待八路軍和國軍的抗戰?為什麼老百姓更願意和八路軍親近?
    在國共兩黨一同抗戰時期,有很多後人認為國民黨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遠遠超過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關於這一問題,其實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在開戰前,國民黨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比從農村走出來的八路軍要強。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確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但是這不代表八路軍就毫無作為。八路軍在抗戰初期作戰條件非常艱苦,一直被拿來和國民黨比較誰的軍隊在戰場上的殺敵數量和犧牲數量,這對八路軍來說是不公平的,畢竟戰場環境是不一樣的。
  • 880年前,嶽家軍的一支先鋒隊,上演中國版「斯巴達三百勇士」
    嶽家軍三百勇士的「前夜」南宋紹興十年(1140)七月,嶽飛駐兵郾城縣。初五日,嶽飛的頭號死敵金兀朮率金人來犯,嶽飛迎戰,大敗金兵。初八日,金兀朮不服輸,又集齊龍虎大王等部再一次舉兵來攻,兩軍在縣北二十餘裡處大戰,幾番苦戰後,嶽飛最終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取得郾城大捷。